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354.87KB ,
资源ID:115456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456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二生物1.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DNA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 D. 抗体【答案】A【解析】DNA属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所以选A。【考点定位】内环境的成分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运动时,人体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

2、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详解】人体运动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但仍处于动态平衡中,A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B正确;当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得不到保证,因而可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和PH等,所以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A。3.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传出神经末梢及

3、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效应器B. 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 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 在a 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完整的反射过程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反应结束,其间有多个神经细胞参与,发生了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与反射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4. 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A. 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 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C. 有感觉,肌肉无收

4、缩反应 D. 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即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行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分析综合作用)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感受器、传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机体既没有感觉,也不能产生反射活动;如果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机体可产生感觉,但仍不能产生反射活动。【详解】根据题意分析,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则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兴奋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皮层,所以机体有感觉;但是脊髓不能将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肌肉,

5、所以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5.已知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B. 神经元c兴奋会释放脑啡肽从而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C. a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和b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不同D. 两种递质均引起图中突触后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答案】D【解析】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A项正确;神经元c兴奋释放脑啡肽从而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使b不产生兴奋,则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B项正确;脑啡肽与a的受体结合导致膜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增大,产生抑制

6、;乙酰胆碱与b的受体结合导致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产生兴奋,二者结果不同,受体不同,C项正确,D项错误。6.下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B. 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D.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抑制物质a、b的分泌【答案】D【解析】A、能够调节丙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腺体乙是垂体,甲是下丘脑,A错误;B、甲下丘脑释放的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垂体释放的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垂体的分泌活动除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控制之外,还受结构丙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

7、C错误;D、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时,能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释放的激素a和b,D正确。【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调节7.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B.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 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B【解析】比赛中球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此时糖原会分解用于供能,A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B错误;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C正确;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共

8、同完成比赛,D正确。【考点定位】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8.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 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在人体中淋巴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B淋巴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的淋巴细胞叫做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可以与靶细胞(

9、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结合,并能够释放淋巴因子。所以A、B、C均正确。在细胞免疫中只有效应T细胞才可以释放淋巴因子(不是T细胞),以增强有关免疫细胞的效应,所以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9.下列曲线显示了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B. 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C. 采用方法,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疫力D. 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进行救治【答案】A【解析】方法表示免疫治疗,是在患病时给患者注射抗体,以消

10、灭抗原,方法表示免疫预防,是在患病前给个体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A正确;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体液免疫,B错误;注射抗体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没有记忆细胞产生,免疫力不会持久,C错误;当一个人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采用方法进行救治,D错误。10.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 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 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 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

11、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B【解析】熟悉体液免疫的流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项分析如下:由流程图物质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由此可推知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A项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清除;B项错误。由图示知是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的重症肌无力,由抗体参与的免疫属于体液免疫;C项正确。由图示抗a的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的几率减小;D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免疫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免疫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及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所学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11.如图分

12、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相应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A. 效应T细胞,靶细胞,A抗体B. 传出神经元,肌细胞,A递质C. 胰岛B细胞,肝细胞,A胰岛素D. 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A甲状腺激素【答案】A【解析】抗体不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且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结合,A错误;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肌细胞),B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物质的氧化分解和肝糖原的形成,C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其分泌活动,D正确。12.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13、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燕麦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所以用锡箔套住尖端后,不能感光,因此燕麦胚芽鞘不弯曲生长,A错误;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所以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导致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琼脂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单侧光能导致燕麦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右侧,导致右侧有生长素,促进右侧生长,向左弯曲,D错误。13. 下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 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

14、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 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 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促进侧根增加的范围内IAA的浓度都能抑制主根的生长,A正确。据图分析,在较低浓度范围内,IAA对诱导侧根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与浓度为0的比较),在达到一个较高浓度后却发挥了抑制作用,B正确。依据上述原理,去掉未施用IAA的植株的部分芽和幼叶,侧根部位的IAA浓度会降低,侧根的正常生长受影响,其数量将减少,C错误。由题目所提供的图形可以直接看出,与施用10-4mol.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组

15、的主根长,侧根数量较少,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两重性,意在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依据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14. 给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番茄。这个现象说明A. 果实发育与受精作用有关 B. 果实发育与种子形成有关C. 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生长 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答案】D【解析】未受粉的番茄雌蕊不会发生受精作用,因此无籽番茄果实的发育与受精作用无关,A项错误;无籽番茄没有种子,因此与种子无关,B项错误;番茄雌蕊未授粉自然不会有种子,所以并不是生长素抑制了种子的生长,C项错误;给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而得到了无籽番茄,

16、只能说明是所涂抹的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即果实发育需要生长素,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并能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15.某种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以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B. 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C. 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D. 由实验结果可排除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

17、激素合成缺陷型【答案】B【解析】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以保证数据测量的准确性,A项正确;据图可知,对正常株而言,茎伸长量与赤霉素浓度成正比,不能说明赤霉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B项错误;图中赤霉素和小于25umol/L的生长素均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C项正确;矮生型突变体施用赤霉素和生长素均不能增加茎的伸长量,说明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不敏感型,排除激素合成缺陷型,D项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两重性的含义。判断激素的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应看是否出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现象。其中高浓度抑制应是与浓度为0时进行比较,而不是与最适浓度下的表现进行比

18、较。16.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B. 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与激素有关C. 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不相同的D. 激素传递信息,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元素;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和脱落酸等,它们对植物各种生命活动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详解】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并非都是促进作用,如脱落酸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A错误;自然生长的雪松树冠成塔形,这与顶端优势有关

19、,与生长素有关,B正确;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是不相同的,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茎对生长素反应比较迟钝,C正确;激素传递信息,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而是起调节代谢的作用,D正确。故选A。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 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

20、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详解】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A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壁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B正确;一般人工恢复林植物种类单一,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C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达到动态平衡,并不是不再变化,D错误。故选D。18.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 病毒V与青蛙是寄

21、生关系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种间关系【名师点睛】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

22、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19.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 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 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 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具有竞争关系;根据“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可推出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

23、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有变化,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有变化,B正确;同一地方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0.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 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 春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

24、游动物数量最多的季节D. 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季节水体温度不同,温度将影响水体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夏季和秋季温度相对较高,水体中藻类数量相对较多,但夏季藻浓度小于秋季,可能是夏季以浮游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的数量较多。【详解】由柱状图中不同季节藻类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可以推测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A正确;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类会大量繁殖,但种类不一定增加,B错误;题图表明夏季浮游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浓度低于秋季,说明夏季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的数量最多,春季藻类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温度低,藻类生长繁殖慢,C错误;在能量流动中,能

25、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不能说明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D错误。故选A。21.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B. 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 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 357( Jm2a1)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征,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详解】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生产者算起,生产者是第一营养

26、级,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鲈鱼是第五营养级,A正确。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780+4200)/31920=25%,B正确。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和未被利用的。图中已知流入一下一营养级的为126 Jm-2a-1,因此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小于1483-126=1357 Jm-2a-1,C正确。该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因此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点睛】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可。22.下图为

27、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 在食物链中甲是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C. 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乙、丙D. 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和丁之间是双箭头,而且甲、乙和丙都有箭头指向丁,甲和乙都指向丙。所以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CO2形式传递。【详解】甲是生产者,可以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错误;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即甲所在的营养级,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乙是消费者,

28、丙是分解者,C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甲、乙、丙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丁)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D错误。故选B。23.下列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A. 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 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 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 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答案】D【解析】【详解】A.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A错误;B.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会降低生物多样性,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是

29、消灭,B错误;C.引进生物不当可能会造成生态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C错误;D.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殖,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这属于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24. 家庭中利用鲜葡萄制作葡萄酒时,操作不正确的是A. 冲洗后的葡萄破碎后装入发酵瓶B. 葡萄浆不装满发酵瓶,留有1/3空间C. 发酵瓶及葡萄浆进

30、行煮沸处理D. 25左右密闭发酵并适时排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冲洗后的葡萄破碎后装入发酵瓶,A正确;葡萄浆不装满发酵瓶,留有1/3空间,为酵母菌的增殖提供氧气,B正确;果酒制作过程利用的是葡萄皮上携带的野生酵母菌,煮沸处理会将酵母菌杀死,C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25左右密闭发酵能得到酒精,并适时排出二氧化碳,以减少压强,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果酒制作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25. 下列关于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主要菌种都是原核生物B. 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无菌操作C. 所用的装置都需要密封D.

31、所用的菌种都需要人工接种【答案】B【解析】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制作过程都不必严格无菌操作,B正确;腐乳制作的前期不需要密封,C错误;所用的菌种不都需要人工接种,如腐乳制作的菌种可以是空气中的毛霉孢子,D错误【考点定位】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制作泡莱【名师点睛】 1、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泡菜制作的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