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38.86KB ,
资源ID:115392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392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测试8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测试8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docx

1、高中历史部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测试8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八单元单元评估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60年,日本制订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10年之内国民生产总值和个人国民收入增长一倍,并规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应配套措施。”这不能说明(C)A日本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B日本运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C日本步入计划经济的轨道D日本的这一举措推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日本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订经济计划只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的手段,这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有本质不同,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一个旨在

2、消除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该“协定”指的是(B)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解析:1947年10月30日,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故答案为B项。3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D)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解析:“被一张张福利

3、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一现象是福利国家政策所导致的,“示威骚乱”说明该政策已导致很多负面问题,故D项正确;A项夸大了福利国家政策的危害,故排除;B项抹杀了福利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故排除;福利国家政策增加了财政负担,但不必然导致财政、政治危机,故C项错误。4“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杜绝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该言论适用于评价(C)A罗斯福新政 B苏联模式C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D新经济政策解析:从题干中“谋得许多福祉”“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符合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信息“

4、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不符,故排除。5下表反映出(C)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份(A)应用研究年份(B)生产推广年份(C)BA年差CB年差CA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85247498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激光195819601961213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新的科技成果与科学理论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

5、限与科技含量的关系,故B项错误;CA年差的年限缩短,反映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故D项错误。6如果说昔日的机器仅有“骨骼肌肉”,那么今天的机器除了“骨骼肌肉”之外,还有相当发达的“神经系统”。今天的“骨骼肌肉”也有了崭新的内容,例如动力机,除了蒸汽机、电动机之外,越来越多地采用核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等新能源的发动机。这些变化反映了(B)A人们对未来世界的艺术想象力B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C技术变革导致社会分工的细化D环境问题引发世界性能源革命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科学技术新发展产生的新能源机器,没有体现“艺术想象力”,故A

6、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生产力有巨大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分工,而是利用新能源发展科技,故C项错误;材料所要说明的是能源革命是由科技的发展促进的,而不是在说环境问题,故D项错误。7“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上反映了(B)A在现代社会,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容易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D网络技术已普及,深入群众的生活之中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反映的只是表面信息,题干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是信息技

7、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深远影响。8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D)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苏联模式的维护解析:斯大林时期全盘农业集体化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倒退,农业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以致赫鲁晓夫时期将农业改革作为重点。马林科夫的报告明显违背事实,它并不去触动苏联模式,反而掩盖苏联严重的农业问题,显然是对其的肯定和维护。故D项正确。91964年10

8、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 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 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苏联模式,故A项正确。10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D)A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B允许个体经济存在C给予企业以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D扩大企业自主权解析:A、B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9、的措施,C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D项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故D项正确。11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C)A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B放弃对经济的计划指导C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D接受西方自由放任原则解析: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C项正确。12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D)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经济领域的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政治领域的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动荡,

10、最终苏联解体,故答案为D。A不符合史实,当时苏联军事实力强大;B、C项对苏联解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均不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排除。13有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是大转型的时代,一是现代化转型,一是体制转型。“体制转型”是指(D)A分配方式向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转型B经济形式向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转型C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型D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解析:题目中明显指出是体制转型,因此只有D项属于体制转型,而A项是分配方式转型,B项是经济形式转型,C项是增长方式转型,故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14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推行造成的影响

11、不包括(D)A造成同一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敌视B造成不同宗教信仰居民之间的隔阂和敌视C会引发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D印巴并立对英国不利解析:“分而治之”政策是导致引发印巴冲突的根源,印巴并立有利于英国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故D项符合题意。15他出生于古巴,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以下哪一项是他所作的伟大贡献(B)A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B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C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D领导了埃及的华夫脱运动解析:据题干信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结合所学可知,他是卡斯特罗。古巴人民在卡斯

12、特罗等领导下,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故答案是B项。16二战后,亚洲部分国家经济腾飞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启示是(D)A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要保持稳定C要重视科教兴国D要结合本国国情有原则地进行改革开放解析:解题时要抓住要点:“最大启示”。亚洲实现经济腾飞的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不符合题意;而B、C、D三项的关系是D项包含B、C两项,且B、C两项是具体启示,不如D项概括全面。17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A)A美苏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抗B亚非拉民

13、族民主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D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迅速走向全面冷战对峙,这里的“另一场战争”是指美苏两大集团在战后的全面冷战对抗,A项正确。18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表明(C)A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B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冷战正式开始D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故选C项。191963年,法国戴高乐将军说:“她(法国)不再需要任何人,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法

14、国与美国关系的模式怎能不改变?”上述言论反映了(C)A法国与美国关系走向彻底破裂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导致法美关系调整C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促使美国重视法国地位解析:A项“彻底”表述错误。法国要求和美国更为平等的合作关系,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法美关系调整主要源于法国经济实力的增强,B项错误,C项正确。D项发生于1967年,时间不符合要求,排除。20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道路”(B)A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D使

15、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解析:依据材料“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这条“道路”是指不结盟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故B正确;不结盟运动并未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故A错误;不结盟运动并未结束殖民体系,故C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形成,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2分,共40分)21(16分)20世纪508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16、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评论材料三1986年在苏联流传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进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历史风云网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两位人物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状况如何?(6分)(2

17、)结合史实,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4分)(3)材料三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的根本原因何在?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6分)答案:(1)作用: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状况:实际GDP平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边缘。(2)材料评价的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但赫鲁晓夫改革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所以说“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

18、自拔”,时代的局限和个人品质的缺陷使他只能“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3)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阻碍。如何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因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

19、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两国由盟友走向对峙的标志。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4分)(2)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3)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

20、“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1)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发表。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国家利益的根本分歧。(2)欧洲冷战: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和东欧针锋相对,成立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亚洲热战:美国发动或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3)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发展(或振兴)。解析:(1)标志: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冷战出台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原因:依据材料一“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的信息和所学从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以及国家利益的根本分歧回答。(

21、2)欧洲冷战:依据材料二“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和所学从美国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以及苏联相对应的措施回答。亚洲热战:依据所学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回答。(3)依据材料三“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的信息并结合20世纪6070年代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从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以及中国的发展回答。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来。它产生了一大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是电

22、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新科技革命也带来了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从“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相关信息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答案:示例一观点:科技创新带来生产动力的变化。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机器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和内燃机的发明将人类推进到电力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示例二观点:科技创新引发经济结构变化。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使机器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经济结构中重工业比重增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并出现了知识经济。解析:根据曾经学过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个关于科技创新与社会进步关系的观点,然后结合史实阐述观点即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