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69.33KB ,
资源ID:115376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376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及答案解析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后巩固训练庄子二则(一)北冥有鱼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北冥(mng) 鲲(kn) 徙(x) 抟扶摇(tu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怪者也 志:记载(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4)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气息,这里指风(5)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 其名为鲲(叫作)化而为鸟(成为)(3

2、)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其 其名为鹏(代词,它的)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5)而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怒而飞(连词,表修饰)5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南冥者,天池也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往

3、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7填空。(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朝代)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题目是编者加的。(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4、。8作者主要通过鲲鹏变化、鹏飞南冥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真正含义。9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10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旨是: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的,是不自由的。请你结合这一主题,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示例】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三、课外拓展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注释】 贷粟:借粮。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忿然作色

6、:生气而变了脸色。中道:道路中间。波臣:水里的小人物。激:引。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处:安身之地。然:乃,就。1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向(2)子何为者耶 何:什么(3)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使活(4)君乃言此 乃:竟然,却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1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1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

7、启示是什么?【示例】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解决不了问题。(意对即可)附参考译文: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说: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离开住惯了的地方,就无法生存。(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

8、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濠梁(ho) 鲦鱼(tio) 循其本(xn) 汝(r)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安知鱼之乐 安:怎么,哪里(2)固不知子矣 固:本来(2)全矣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4)请循其本 循:追溯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庄子与惠

9、子游于濠梁之上B安知我不知鱼之乐C子固非鱼也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解析: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5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6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欣赏谁?为什么?【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三、课外拓展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

10、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选自庄子秋水)【注释】 相梁:在梁国为相。国:国都。练食:干净的竹米。醴泉:甘美的泉水。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庄子往见之 见:拜访(2)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3)非练食不食 食:吃(4)非梧桐不止 止:停止,休息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9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

11、恐”的原因。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意对即可)10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鸱”“腐鼠”分别指什么?庄子;惠子;惠子的相位。11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附参考译文: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它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在这个时候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12、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智慧背囊庄周梦蝶【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注释】 庄周梦蝶又称周公梦蝶庄生晓梦。喻:通“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觉(ju):醒来。蘧(q渠)蘧然:惊动的样子。一说僵直的样子。分:区分、区别。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的,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的,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译文】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

13、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赏析】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它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一个的哲学命题。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礼记二则(一)虽有嘉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旨(zh) 兑命(yu) 学学半(xi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弗食

14、弗:不(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 善:好(4)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3)教学相长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 D弗学,不知其善也(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其他三项均是代词。)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

15、不知道它的好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3)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7填空。(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8“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

16、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三、课外拓展【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

17、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 中(zh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輮(r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暴:通“曝”,晒干。参:通“叁”,多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2)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3)学不可以

18、已 已:停止(4)故木受绳则直 故:所以,因此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 輮使之然也/其此之谓乎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代词,代指木条/宾语前置的标志;B.知道/机智;C.均为“即使”;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15【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

19、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1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略。(要求: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附【乙】文参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变得挺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

20、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二)大道之行也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j) 讲信修睦(m) 矜、寡(gun) 男有分(f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选贤与能 能:才干出众(2)讲信修睦 修:培养(3)不独亲其亲 亲:父母(4)不独子其子 子:子女(5)矜、寡、孤、独、废疾者 寡:老而无夫 者:的人(6)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1、以为亲(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大道之行也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义:宽阔的路(2)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来,归属(3)矜、寡、孤、独古义: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5)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窗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解析:A.故人不独亲其亲。)7填空。(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出自

22、本课的成语有: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5)男有分,女有归。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憎恨它

23、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二、同步解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9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示例】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并说说今后应

24、怎么做。【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没有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三、课外拓展【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

25、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 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2)鳏、寡、孤、独、废疾者 孤:幼而无父(3)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所以(4)以养人之欲 以:来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

26、必不屈于欲。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1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1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附【乙】文参考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

27、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马 说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祗(zh) 骈死(pin) 槽枥(l) 食马者(s) 外见(xin)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限标两处)(2)才美/不外见(限标一处)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故虽有名马 故:所以 虽:即使(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仅 奴隶人:奴仆(3)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槽枥:马槽(4)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

28、得 且:犹,尚且(6)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7)执策而临之 临:面对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2)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5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1)策 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执策而临之(马鞭)(2)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代指“千里马”)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恐怕)(3)之 奴隶人之手(结构助词,的)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4)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5)而 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29、汉语。(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可以吃光一石粮食。(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想(让它)和普通马一样尚且不能得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吧。7填空。(1)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2)“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我们学过的爱莲说也是这种文体。马说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3)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二、同步解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请用原文语句填空,梳理文章结构。(1)提出问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