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15KB ,
资源ID:115328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328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

1、苏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了解本文的一些古今异义词,正确辨析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提出论点后层层推进、逐层论证的论证方法;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3.比较两篇短文,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重难点1.掌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结构。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蕴含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导入引

2、导学生回忆智取生辰纲中的有关内容导入本课。二、检查预习1.集体交流学生搜集的材料。2.课件展示孟子和孟子的图文资料。孟子:名轲,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三、疏通文意1.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课件显示)夫():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 粟(s):谷子,与栗(l)区别。畔(pn):通 “叛”,背叛。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模仿录音齐读。(1)借助课下注释,同桌间合作完成逐段疏通文句的任务。(2

3、)教师巡视释疑点拨。(多媒体课件显示)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旨在说明城邑之小。 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作代词用,即“这(就是)”的意思,与“也”合用,构成判断,意思是“这就是的道理” 人和:指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域”,界限,可解释为“限制”,名词作动词用。 固(固国):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指使国巩固。 威(威天下):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 之(寡助之至):作“到”讲 。 畔:“叛”的通假字,背叛。 3.齐读课文。四、研析课文(课件显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

4、证的?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部分?(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明确:1.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的因素,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先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

5、后面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内容,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 中心论点得到论证后,文章进一步阐发,首先,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文章后面部分绝非多余的闲笔。教

6、师提醒:“故曰”,在文中起承接作用。“故”一笔概括了上文内容,“曰”总领发起下文议论 。“君子”即文章中所说“得道者”,后面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五、赏析全文(前后两桌四位同学讨论,合作完成如下问题)1.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后面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

7、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2.应该怎样看待孟子“人和”的主张?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是他的“仁义”“非攻”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指出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反映了孟子在那个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中的独见卓识和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对于我们今天办好事情也有借鉴作用。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六、拓展延伸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

8、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看法? 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参照课后练习一,自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教师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正字正音。二、学生齐读,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和美感。教师指点示例: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加点词重读)三、研读第一部分,发现、解决问题1理解积累。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饿其体肤 所以曾益其所不能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 注:所有加点的词均为使动用法;下画线的词为通假字。2质疑明

9、确。(1)文章第一段前面每一个分句中均有一个“于”字,而比“于”字少一次出现的则是“举”字,请问“发”、“举”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 “发”字在第一段中的第一句“于”字之前,和其后5个句子中都处于“于”字之前的“举”是一样的。“发”与后5个“举”字意义也差不多,在这里可解为“发达”、“发迹”等,但也有细微的差别, “发”与“举”既表现了人物由低微向显贵转换的过程,又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舜”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固然与“尧”的赏识有关,但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才干与努力的结果,故曰“发”;后说的几人,有的是臣,有的是贤人、平民,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主要还取决于明主的知

10、遇,故曰“举”。(多媒体显示如下思考题)(2)课文连举古代哪六位名人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明确:“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练,最终都大有作为。(3)作者列举古代名人的事例想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有点难度,学生独立思考,略作交流,教师可作点拨)明确: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4)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 明确:韩信受胯下之辱终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

11、现了镭元素;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五、讨论第二部分,明确中心论点(本节难度较大,可由教师逐句串讲) 1.重点弄清下列词语及句子。(多媒体显示)恒:常常。过: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然后:这样以后。然,代

12、词;这样,指有过失。 衡:与“横”通假,梗塞、不顺利。 征:观察到,检验 。入则无法家拂(bi)士:在国内如果没有善于法度的世臣和善于辅佐的贤士的规劝讽谏。“拂”:匡正过失。2.小组讨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学生发言,教师明确)论述了人常常处在困境,才能不断奋发;国家常常没有忧患,则往往会遭至灭亡。常处忧患,多受磨难,可以促使人奋发图强,从而得“生”;耽于安乐,庸庸碌碌,可以使人腐败、堕落,从而得“死”。在论证方法上则运用正反论证,一反一正,从而论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七、小结本文写法特点提问后明确: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

13、力量。开篇用了6个“于”和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接着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2.以点带面、从小到大。文章从个人经受的磨难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从而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种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八、指导背诵课文,力求当堂成诵(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或扼要板书,学生寻找规律背诵)课件:首先:以六个人物为线索 接着:以“故、苦、劳、饿、空乏、拂、乱、

14、所以”为线索 最后:以“改、作、喻、入、出”为线索 九、辩论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为辩论题目展开辩论,赞成和反对的双方都要说出各自的理由。教师要掌控辩题方向,把小辩论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并最后小结。(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顺境和逆境都能出人才,因为关键因素是人自身的主观愿望和努力。) 十、拓展 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 十一、布置课后作业(印发)1.给生字注音并解词。畎(qun)亩:田间水沟 曾(zng)益:增加 拂(b)士:同“弼”,辅佐君主的贤士拂(f)乱:违反、阻挠 2.写出文中三个通假字的本字和意思。 曾

15、: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 拂:同“弼”,辅佐,辅弼 3.词类活用。 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使.穷困缺乏) 动(使.惊动) 忍(使.坚韧) 乱(使.受到阻挠) 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 4.古今异义词。 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 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 5.多义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 征于色(在) 生于忧患(由于,在) 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 拂士(同“弼”,辅佐,辅弼) 6.特殊句式。 被动句 (1)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用) (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选用)(4)管夷吾举于士(被录用) (5)孙叔敖举于海(被起用)(6)百里奚举于士(被起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