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4.90KB ,
资源ID:11531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31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考试大纲.docx

1、教育学考试大纲教育学考试大纲.txt我们用一只眼睛看见现实的灰墙,却用另一只眼睛勇敢飞翔,接近梦想。男人喜欢听话的女人,但男人若是喜欢一个女人,就会不知不觉听她的话。 本文由CACA856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第一章 高等教育本质 教育学复习大纲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而非义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 2、欧洲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是欧洲中世纪大学。 3、在中世纪高等教育就等于大学教育。主要分为文、法、神、医四科。 4、工业革命时期,中等教育开始肯高等教育衔接。 5、美国大学分为研究性大学、一

2、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这几个层次。 6、非正规大学包括开放大学、函授大学、业余大学、成人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空中大学。 7、国际上目前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8、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而欧洲和中国则与此不同。 9、中国的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即高等教育是在 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 10、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a、 b、 c、政治制约高等教育体制。d、政治制约高等教

3、育方针、目的。 (2) 、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 (一)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a、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b、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体制的改革。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d、经济 结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 (二) 、高等教育经济功能:a、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b、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完 善。c、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收入。 (3) 、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 (一) 、科学技术发展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对高等教育内容和手段影响。 (二) 、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a、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 的功能。b、高等教育通过创

4、新、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 、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 (一) 、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a、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b、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 等教育实施。c、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二) 、高等教育文化功能:a、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b、高等教育具 有创新和发展文化功能。 11、高等教育领导权取决于政权的性质。一个国家政体与高等教育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12、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通过教育资本储量分析方法可以推算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 献。 13、教育最核心内容是传递文化。 14、人才培养职能开始于古代,是传统教育最核心职能,是早期大学创办宗旨

5、。也是现代高 等学校的最基本职能, 也是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依据。 也是高 等学校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 15、春秋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是当时唯一官办高等学府。唐代书院(最早是丽正书院,后 改为集贤殿书院) ,是另为一个类型高等学校。宋代起书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最主要形式。 16、最早产生的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 学、德国布拉格大学又称查理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17、近代中国最早新式大学有:1895 年天津中西学堂,1897 年南洋公学,1898 年京师大学 堂,1902 山西大学堂。 18、中世纪大学办学目的是

6、培养专门人才。 19、 教育的发展科学职能源于 1810 年德国洪堡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创办基本原则是“大学自 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20、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是最典型的德国模式大学。 21、1862 年美国莫里尔方案引发赠地学院运动。康乃尔大学开、威斯康星大学是赠地 学院代表,开始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 22、大学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基本职能。 (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重要 职能(3)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职能延伸。 23、教育为社会服务包括:教学服务 ,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 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

7、标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 2、教育方针基本构成:a、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b、教育的培养目标 c、实施的途径 3、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立,教学效果的评价,这些都必须受 教育目的制约。 4、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同时又具有客观性 5、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 智、 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6、高等教育目的作用:a、具有导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激励作用 7、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 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9、全面发展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美

8、育等方面。 10、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a、教学工作 b、科学研究 c、社会实践 以下为了解: 1、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 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法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 3、教育目的是指把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有培养人 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4、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几个关系:a、德与才的关系 b、身与心关系 c、专业素质与文化素 质关系。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以个人为中心的个

9、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以 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2、个人本位价值观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 3、个人本位观和社会本位观在西方都来源于古希腊。个人本位观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 教育”理论。纽曼进而提出人文教育,赫钦斯提出自由教育(又称永恒教育) 。社会本位观来 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 4、孔子主张社会本位观,老子主张个人本位观。 5、卢梭把教育本质归结为造就自然人,使个人本位思潮在西方占据上风。杜威主张个人特 征与社会目的价值协调起来。 6、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

10、、射、御、书、数为主。我国古代高 等教育实行的是通才教育。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自由民) ,教育内容保括文法、修 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被称为“七艺”(七种自由的艺术) 7、科学革命的到来,学科大量分化,才使专才教育重新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强调。 8、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赫钦斯所代表的永恒主义,马利丹所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均 强调通才。 9、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实行一种博雅教育。所谓的通才是相对的。有三个特征: 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教学内容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 教育也有三个特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进行,人才在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11、教育内 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 偏重于应用; 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很快 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比较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优劣) 10、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 15%时属于英才教育阶段;当比例达到 15%50%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超过 50%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11、英才高等教育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这时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国家。大众高等教育 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这时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是老百姓。美国、新西兰、日本、法 国、瑞典这些国家均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整体上属于英才教育阶段,现在开始转向 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12、 美国高等教育首先发

12、展起来的是私立大学。 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 发展为大众教育,目前已达到普及化发展。日本高等教育源于国立帝国大学,日本私立大学 在日本由英才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13、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a、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b、注 重规模扩大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c、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d、发 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4、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柏拉图主张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胡森(瑞典)认为教育平等 思想演变有三个阶段:a、保守主义阶段,强调入学机会平等 b、自由主义阶段,强调过程 平等 c、激进主义,强调教育结果平等。 15

13、、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过 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结果平等。 16、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学校有谁主办和管理; 学校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学制建立 基本依据:a、学制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b、受社会政治制 度的制约 c、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a、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系统。意大利为代表 b、 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为

14、代表 c、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 加拿大、德国为代表 d、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美国是代表。日本分为国 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类型;美国高等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系统,其中公立高校归各州, 州立高校又分为州立大学、 州立学院和社区学院, 私立高校则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服务型大学。 3、各国普遍高等学校层次特征:a、处级学院和短期大学 b、大学和专门学院 c、研究生院 4、我国在 1951 年确立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 生部三个层次。 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初级专业人才; 大学和专门学院是我国高等学 校系统的基本层次;研究生教育分

15、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5、我国成人高等学校基本类型有:a、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 b、广播电视大学 c、函授 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d、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 e 其他 6、现代学位制度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约 13 世纪,比硕士和博士较晚出现了作为教授 助手的学士,学位在当时是一种教师职业资格不代表个人学术研究能力。 7、现代学位设置起源于德国所设立的哲学博士。 8、美国较正式的学位层次有四种:a、副学士或胁士学位 b、学士学位 c、硕士 d、博士 9、博士后不属于学位。 10、日本学制与美国大致相同,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1、英国学士学位分为优等学位和普通学位两种;德国研究生

16、阶段只有博士学位。法国国家 博士相当于中国所说博士。 12、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我国目前学位制度确立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学位条例颁布。我国学位级别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13、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高学校和 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力机构是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14、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a、统一入学考试形式。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或社会中的 考试机构。如英、法、德考试组织者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而美国则有民间考试机构 组织,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则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 b、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形 式。美国许多

17、名牌私立大学多如此 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日本国立、公立大学多 如此。 15、我国从 1977 年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16、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a、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 规模 b、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 c、对有 条件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a、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 业机制 b、政府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 c、高校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 d、 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 使之树立正

18、确的就业观念, 有充分就业心理准备。 18、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设置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高校教师聘用期限一般为 2 年。 19、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重点和方向是:a、保证学校相对稳定前提下,实行固定和 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b、充分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资源 配置 c、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权, 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 d、 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先决条件。 成立高校教师权益仲裁机构已势 在必行,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了解: 1、 世界普通高校系统微观特征:a、大多数发达国家

19、目前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b、同一 层次高校存在差异,体现了大众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的精英教育特征 c、高校学生就读形式 多样化 d、办学策略和学生修业期限有一定差异 e、各个层次间考虑到合理的分流和衔接机 制。 2、 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 24 方政: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 提高质量,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的基本方向。 3、 我国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定向生、保送生、委培生、自费生。 4、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四个原则:a、系统原则 b、整体效应原则 c、最低岗位数量原 则 d、动态性原则。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a、中央集权型的

20、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 瑞典是代表。法国高等教育地方管理机构是大学区。B、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 制。美国为代表。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没有直接管理权。C、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的高 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日、英为代表。 2、1995 年,我国形成“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体制。 3、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和基本方向是:a、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 方办学积极性 b、建立一个广泛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c、发挥社会中介作用。 4、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a、欧洲大陆模式。即学校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教授和教授 群体处于学校权力中心,行政部门几乎没有什么

21、权威 b、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C、 英国模式。校长只是荣誉性职位,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 5、1984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6、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系。我国高校大多是校系 两级结构,部分规模较大学校才是三级共存。 7、系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学术单位。专业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 8、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a、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 b、校 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 c、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 分配制度等改革。D、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 了解: 我国目前高校

22、领导体制特点:a、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 b、校长作为高校最高行 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 c、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1、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分为宏观和 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微 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2、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重心在中等教育阶段。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安排在高等教育层次,基本 由社区学院完成。 3、影响高等教育结构因素:a、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 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b、文化、传统因素 c、

23、科学、技术因素 d、教育因素 4、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为: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 5、大学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6、形式结构上分为公立和私立,即正式或非正式两种形式。 7、能级结构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 关系。 8、地区结构分为梯度管理模式和中心城市模式。我国第一层次是经济发达和原来高等教育 基础较好的省市。京、沪、苏、粤、辽、鲁、鄂。第二层次是原先高校少,但发展快。浙、 闽、豫、黑、吉。第三层次是一些边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云、贵、甘、藏。 9、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a、一体化模式 b、多样化模式 10、高

24、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 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了解: 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a 学术因素、b 体制因素、c 区域发展水平因素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由(即高校三大职能) :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劳动的复杂性、劳动的创造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3、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4、教师素质(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素质) :专业知识、治学态度严谨、科研能力、团结协作。 5、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重要关注三个环节: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选拔培养 学

25、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6、教师职务结构分为助教、讲师、副教师、教授。学历结构为本科、硕士、博士 7、高校教师结构优化:完善教师聘任制;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克服“近亲繁殖”现象。 8、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在 1722 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 9、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征:自我意识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自我意识要求 和能力显著提高;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10、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群体成员 的互动性;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11、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是种

26、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伦理学上是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巩固。 12、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在社会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角色,主体 性和主动性增强;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 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13、建立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 以学识、 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尊重学生人格, 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了解: 1、 高校学生心理发展中认识活动的发展特征: 观察力扩大; 注意力稳定; 以逻辑记忆为主; 思维能力

27、高度发展。 2、 高校学生情感发展特征:情感丰富多彩;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 接化,情感持续时间更长。 3、 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特点: (幼稚稳定) 。新生踌躇满志;二三年级相对稳定发展 阶段;大四思想基本成熟。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1、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狭义的专业是指 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2、专业形成以一定社会分工为前提,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密切相关,与高等教 育自身发展密切联系。 3、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适应学 科、

28、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专业范围覆盖面积宽广; 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4、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有少到多又到少。我国高校专业调整教训:条块分割体制造成专业重 复建设;专业设置过细,降低了规模效益。 5、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基本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 基本出发点;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 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符合高级人才成长规律。 6、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具体做法: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改变 专业培养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避免出现几种

29、倾向:一是一哄 而上,盲目求大求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7、21 世纪人才素质基本要求有: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未来 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 未来社会要求 人才具有创新和协作精神。 8、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 总体培养目标一致;培养目标和规格与社会需要一致;培养要求与个人发展一致;专业人才 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3、教学

30、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 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4、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构成。 5、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 6、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独立性增强;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探索性增强。 7、高校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8、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 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9、大学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教师主 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0、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11、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要求教师注意: 在教学中注意是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 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都处于积极状态;教学中要 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 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开展 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改变目 前的考试方式,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

32、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1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 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13、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让学生 选择,发挥自己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坚决按照 大纲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了解不同学生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 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 利用选修课程, 开拓学生的视 野;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

33、生。 1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要求: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 本学科特点,通过学习、实践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注意把实践性 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使实践性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 加深理解 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了解: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 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 定了教学工作的人和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 必须与高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 必须符 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第十章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 按课程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还是客体上构建课程, 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可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从层次结构上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