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辨析题 3. 简答题 5. 材料分析题 9.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08-33】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正确答案:D解析:心理学界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其中,抑郁质细心谨慎、见微知著,聪慧过人,但易忧郁、孤僻、羞怯等。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2. 【2011-34】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意指()。 A
2、最新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 B超出目前的解决问题水平 C正处于掌握边缘的解决问题水平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正确答案:C解析:“最近发展区”指介于实际的发展水平(即现有的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在的发展水平(在更有能力的个体的帮助下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3. 【2015-36】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3、把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即能进行抽象的假设或对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4. 【2007-36】某小学生为了避免父母的斥责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行为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正确答案:B解析:在本题中,“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希望提高发生概率的行为,而“避免父母的斥责”则是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是负强化的表现。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5. 【2008-42】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 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正确答案:A解析:在本题中,“重力”是“力”的派生,是对“力”
4、的深入表征。因而学生先学“力”再学“重力”,属于派生类属学习。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6. 【2010-34】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A视觉适应B. 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正确答案:B解析:备选项B“望梅止渴”是经典性条件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备选项 A“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备选项 C“青春期男孩变声”属于由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备选项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属于由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均不属于学习。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7. 【2013-38】某学生很怕猫。老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与他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帮助他逐步消
5、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属于()。A行为塑造法 B系统脱敏法 C松弛训练法 D认知疗法正确答案:B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沃尔帕创立。简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的承受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在本题中,教师正是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8. 【2017-37】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建构主义的主张属于( )。A个人建构主义 B认知建构主义 C心理建构主义 D社会建构主义正确答案:D解析:社会
6、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构建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学习需在教师的帮助下,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9. 【2013-3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为缺失性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成长需要。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0. 【2019-34】马斯洛将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划分为成长性需要和缺失性需要两大类,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 D
7、尊重的需要正确答案:A解析:马斯洛认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为缺失性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成长需要。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1. 【2007-40】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条件性知识正确答案:C解析:程序性知识也称为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或方法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属于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际操作。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2. 【2008-45】学生因“凹透镜”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凸透镜”知识的学习。这种迁移现象是( )。
8、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正确答案:B解析:在本题中,“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因而属于横向迁移。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3. 【2015-35】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段主题思想不明确的短文之前加上主题标题与未加相比,被试感到加上标题的材料更易于理解且记忆效果好。最适宜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 同化论 B生成论 C联想论 D图式理论正确答案:D解析:在本题中,给短文加上主题标题相当于把杂乱的知识组织起来,便于人们的学习,属于图式理论,即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4. 【2011-3
9、6】心智技能区别于运动技能的主要特点是( )。 A流畅性、简缩性和适应性B. 简缩性、展开性和流畅性 C简缩性、内潜性和展开性 D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正确答案:D解析:心智技能具有内潜性、简缩性和观念性等特点,运动技能具有外显性、展开性(协调性)和客观性等特点。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5. 【2010-37】在学习“ 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A. 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正确答案:A解析:在本题中,学生通过中介词“该死”而巧妙地识记英文单词“gas”,这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知识模块:教育心
10、理学16. 【2018-35】根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 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A5 次B6 次C7 次D8 次正确答案:B解析:研究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7. 【2008-39】创造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 A严密性、流畅性、准确性 B敏捷性、严密性、独特性 C准确性、变通性、敏捷性 D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正确答案:D解析: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活动的核心成分,是指用超常规方法,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产生新:方案和新成果的心理过程,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特点。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18. 【20
11、07-45】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m)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A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解析: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知识模块:教育心理学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9. 【2008-48】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正确答案:(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2)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都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渊源,两者都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境
12、性,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 (3)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一方面,皮亚杰的理论是认知(激进)建构主义的渊源,他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动地被个体所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建起来的,这种建构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另一方面,维果茨基的理论是社会建构主义的渊源他强调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构建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一致;学习是个体构建自己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4)综上,作为建构主义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存
13、在着明显差异。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20. 【2007-48】思维定势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正确答案:(1)上述观点是错误的。(2)思维定势也叫心向,是个体由于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是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3)思维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会有消极作用。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它能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变化时,定势会使问题解决的思维刻板化,阻碍主体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4)综上,思维定势并不总是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该观点是错误的。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简答题21. 【2009-49】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正确答案:
14、(1)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其他教学理论的新观点,它特别强调个体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主要有: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者完全否定心灵白板说,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
15、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22. 【2014-52】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正确答案:(1)认知阶段,即学习者通过指导者的言语讲解或观察动作示范,了解、领会技能的要求、基本程序,掌握组成技能的基本动作。其主要特点是形成动作映像。(2)联系形成阶段,即学习者把局部动作综合成更大单位,以形成一个连贯的初步动作系统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练习者的视觉控制作用减弱,动觉控制作用逐步提高,动作间的相互干扰减少,紧张度有所减弱,多余动作趋于消失。(3)自动化阶段,即学习者动作的协调和技能的完善阶段,是动作技能形 成的最后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各局部动作联合成一个
16、完整的自动化的动作系统,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消失,动作几乎不需要意识控制。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材料分析题23. 【2014-56】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例对教学的启示。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天数学课学习“8 加 1”的计算。她没有学会。课后,老师对其进行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 1”的例题,她似乎会了,但当换成“7 加 1”“9 加 1”等其他计算题时她又算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位学生到底怎么了?正确答案:(1)加涅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
17、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主要表现为内部过程,而这种内部过程与构成教学的外部事件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教学和教学设计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事件的发生,促进学生的内部过程。 (2)加涅认为学习分为八个阶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学要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学习期望。领会阶段,即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注意和觉察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刺激才会被进行知觉编码储存在短时记忆中。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习得阶段,即学生把感知到的材料在短时记忆系统中进行编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
18、生提供各种编码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保持阶段,即把习得的信息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入长时记忆储存。如果对学习材料做适当安排,可以减少干扰,提高信息保持的程度。回忆阶段,即学生把已经在长时记忆系统中保持的信息给予重现的过程。概括阶段,即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的过程。这也就是学习迁移的问题。教师必须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进行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作业阶段,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反映学生是否已习得所需内容。教师要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使学习者有机会表现他们的操作。反馈阶段,即对操作的效
19、果进行评价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3)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分析明确该学习任务需要的前提知识与技能。例如:在学习“7 加 1”“8 加 1”“9 加 1”的时候首先了解10 以内的数字关系,和基本的运算符号。其中,认识数和运算符号是最低层级的学习,其次是数和运算符号的含义(概念)的学习,再次为相邻数的学习。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须掌握的前提知识、技能及其层级关系。分析学生的前提知识与技能水平,即学生处在这一学习阶段的哪一层,以及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相邻数”没有很好的掌握。降低知识技能的难度,检测
20、学生掌握程度,然后进行讲解。(4)材料中的教学实例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该任务的日寸候所处的层级水 平。在教学过程中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当下的知识、学习任务,既要承接之前的知识、技能,又要为以后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要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采用不同的编码方 式,鼓励学生采取最佳的编码方式。教学结束后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馈,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提升。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24. 【2017-56】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本实验中,实验
21、者通过其干预措施试图让学生形成哪种认知结构?由此产生了 4 种迁移类型中的哪种迁移?(2)实验者采用了类比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请阐述类比教学的要义。通常,迁移可被界定为先前的学习结果影响新情境中的学习或表现的过程。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将学生习得的知识区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因此迁移发生的情况可能会有: (1)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2)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3)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4)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尽管预期迁移发生的种类如此广泛,但迁移不会自然发生。吉克和霍利约克(Gick&Holvoak,1983)曾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实验中他
22、们使用了如下材料:第一则材料:涉及医生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材料。一位恶性肿瘤患者已无法采用手术治疗方案,但如不摧毁肿瘤便无法挽救其生命。有一种射线,如以足够高的强度照射肿瘤,可将其摧毁,但当以这样的强度照射肿瘤时也将摧毁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采用低强度的射线虽对健康组织不构成伤害,但对肿瘤也不产生任何作用。要使用射线摧毁肿瘤同时又不伤及健康组织,若您是医生,将采用何种办法?(正确的方案是,可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向肿瘤发出射线,从而使到达肿瘤部位的射线有足够摧毁它的剂量,又不伤及周围的健康组织。)第二则材料:涉及具有同类结构的军事材料。守敌在通往自己据点的所有道路上都埋设了地雷,一旦道路受到过重的负荷便
23、会自行引爆,而较轻的负荷则不会引爆。如要歼敌,攻方该如何进攻?第三则材料:涉及具有同类结构的火灾救援材料。即如何使用来自不同方向的水源扑救大火。鉴于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吉克等人让大学生阅读其中的第一则或前两则材料。对读完第一则材料的学生要求写出故事的梗概。读完前两则材料的要求写出它们在各方面的相似之处,实验人员再根据他们写出的内容做出好、中、差的评判。然后让参与实验的所有大学生阅读第三则材料并提出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只读第一则材料的学生,之后问题的正确解决率仅为 21,读了前两则材料且评判为“好”的学生正确率为 90,评判为“中”的学生正确率为 40,评判为“差
24、”的正确率为 30。正确答案:(1)研究者试图让学生形成“图式”认知结构。这种图式结构抽取出一类事件中共同的要素及其关系。图式认知结构属于陈述性知识,因此,本实验证明了先前的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有助于人们在随后的类似情境中采取有效 行动。即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2)类比教学的要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引人本体,即介绍要学习的新概念。这里我们借用逻辑学的用法,把新概念称为“本体”用来类比新概念的知识或现象称为“喻体”。本体一般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的概念。回顾喻体,即提示与本体具有相似性的知识或概念。喻体一般要生动、形象,而且其反映的现象应是学生已知的或熟悉的。确定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特征,即找出和比
25、较本体和喻体所反映的两类现象之间的相似属性。直观表示相似点即用图形把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特征表示出来。对本体作总结,即引导学生综合理解新学概念的各个属性及其整体联系,以便学生全面地掌握概念。并指出类比的不足之处即消除类比可能导致学生对所学概念的误解。 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论述题25. 【2007-57】试述维纳(B.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根据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答案:(1)维纳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而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人们通常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
26、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六个因素,其中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等三个维度之中。其中,成败归因的内外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成败归因的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成败归因的可控性维度影响个体今后努力学习的行为。(2)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将学业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就会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动机降低。因此教师在归因训练过程中,对于那些学业失败的学生,应引导其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不足;同时,也应对学生的努力给予反馈,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收获、体验到自己努力的有效性;避免让学生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而形成习得性无助。(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点: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涉及知识点:教育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