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规划名词解释含答案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名词解释”大总结 1、城市性质:(designated function of 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 2、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迁入和迁出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3、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分区是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
2、、居住小区:(housing estate)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居民生活区。 5、竖向规划: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所作的规划。包括:场地与道路标高的设计,建筑物室内、外地坪的高差等,以便在尽少改变原有地形及自然景色的情况下满足日后居住者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和坚固耐久的建筑物提供基础 6、居民点:定义为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7、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8、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
3、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 9、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10、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 11、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12、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
4、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3、城市人口年龄构成:一定时间城市人口按年龄的自然顺序排列的数列所反映的年龄状况,以年龄的基本特征划分的各年龄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表示。 14、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15、城市对外交通:指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的总称。 16、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化及其用地,相互联系并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整体。 17、城市更新: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
5、投资和建设,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18、分区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19、货物流通中心 20、雅典宪章:国际建筑协会(C.I.M.)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 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 21、人口百岁图: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图,横坐标是年龄(0100),纵坐标是对应的人口 22、 OD调查:即交通起止点调查又称OD交通量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终点间的交通出行量。“O”来源于英文ORIGIN,指出行的出发地点,“D”来源于英文DESTINATION,指出行的目的地 23、市
6、域城镇体系规划 24、里坊制: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25、热岛效应: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26、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27、风玫瑰图:在极坐标底图上点绘出的某一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各风向出现的频率或各风向的平均风速的统计图。 28、轻轨交通:轻轨交
7、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快速有轨交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29、新城市主义: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规划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30、开敞空间系统:开敞空间系统:是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 31、霍华德: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 32、逆温层: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
8、逆温层。 33、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34、工程管线综合:统筹安排城市建设地区各类工程管线的空间位置,综合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与城市其它各项工程之间的矛盾年进行的规划。 35、一书两证:一书两证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统称为一书两证。 1、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法律体系包括基本法律(主干法)及其配套法规(从属法规)。我国还分为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规划法律体系。 2、城市建成环境 3、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4、城市广场: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
9、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5、抗震防灾规划:了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防灾能力,减轻地震灾害,根据相关法规制定的规划。 6、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根据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与地区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的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比选,同时提出建设实施方案的一个完整过程。 7、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
10、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8、城市用地选择:在一定的区域内,对城市发展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的选择,它是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1、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11、 5、历史风貌地区(历史地段):是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镇、村落等,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6、历史街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 7、历史文化保护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 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 模的区域 8、文物保护单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 9、七通一平: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
12、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1主要包括:通给水、通排水、通电、通讯、通路、通燃气、通热力以及场地平整。 10、中央商务区: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1、城市绿地: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12、城市景观规划: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 13、绿地指标(三项): 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14、城市用地: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
13、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5、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16、逆城市化: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17、再城市化: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
14、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 18、城市用地构成:(1)居住用地(R)(2)公共设施用地(C)(3)工业用地(M)(4)仓储用地(W)5)对外交通用地(T)(6)道路广场用地(S)(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8)绿地(G)(9)特殊用地(D)(10)水域和其他用地(E) 19、城镇体系规
15、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0、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21、国土规划:所谓国土规划是从土地、水、矿产、气候、海洋、旅游、劳动力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角度,确定经济布局,协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资源综合开发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步骤,提
16、出国土开发、利用、整治的战略重大措施和基本构想。 2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23、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24、交通量: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面的车辆、行人数量。 2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 26、城市道路(干道)网密度:城市道路系统中交通干道在城市用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每平方公里
17、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表示。 27、道路红线:一般是指道路用地的边界线。有时也把确定沿街建筑位置的一条建筑线谓之红线,即建筑红线。它可与道路红线重合,也可退于道路红线之后,但绝不许超越道路红线,在红线内不允许建任何永久性建筑。 28、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 29、城市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 30、绿波交通:指在某条干道方向上,协调各个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使一队车在绿灯时间通过一个路口后将一路通过接下来的路口的绿灯,而不会遇到红灯。 31、渠化交通:指的是在平面交叉口设
18、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 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 32、道路绿地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33、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4、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 35、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36、(城市)用地平衡表:确定各类用地的合宜面积分配与比例关系,编制用地平衡表,从而得出以人为单位的用地面积数,以此分析和比较。 37、
19、千人指标:每千居民拥有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38、机场净空限制:飞机在机场起飞降落必须按规定的起落航线飞行。机场能否安全有效地运行,与场址内外的地形和人工构筑物密切相关。它们可能使可用的起飞或着陆距离缩短,并使可以进行起降的气象条件的范围受到限制。因此,必须对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一定范围内的空域(即在跑道两端和两侧上空为飞机起飞爬升、降落下滑和目视盘旋需要所规定的空域)提出要求,也就是净空要求,保证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低高度飞行时不能有地面的障碍物来妨碍导航和飞行。这个区域称为机场净空区或进近区。 39、结构规划 40、远景规划:是城市扩展到稳定阶段对城市总体发展做出的结构、布局
20、、形态的设计与安排。 41、战略规划:所谓战略规划,就是制定组织的长期目标并将其付诸实施,它是一个正式的过程和仪式。 42 静风频率:静风占全民风频的百分比 43、人居环境科学: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4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
21、持续发展。 45、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46、城乡二元结构: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47、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48、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
22、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49、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系。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了开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50、道路宽度:在城市规划中是指: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 51、路幅宽度:在建筑设计及其城市规划中是指:路幅宽度是指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 52、城市交通结构:是指解决城市交通的道路系统. 这个道路系统由各个级别的道路有机组合形成. 53、城市步行道路系统 54、步行街:步行街是指在交通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域设置的行人专用道
23、,在这里原则上排除汽车交通,外围设停车场,是行人优先活动区 55、技术经济指标:规划用地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代征用地、总建筑面积(地上、地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停车位等等 56、城市再开发 57、城市开发 58、土地开发:土地开发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24、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59、区划:区别划分 60、法定图则: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要求编制,对分区内各片区的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配套设施、道路交通和城市设计等方面作出的详细规定。 61、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62、城市功能: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63、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 64、城市形态:是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
25、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 65、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66、用地评定 67、马丘比丘宪章:1933年现代建筑国际会议(简称CIAM)通过了一项文件,即后来著名的雅典宪章。此后,这一文件多少年来一直是欧美高等建筑教育的指针。1977年12月,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师聚集于利马(LIMA),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讨论时四种语言并用,提出了包含有若干要求和宣言的马丘比丘宪章 68、北京宪章:1999年6月23日,国际建协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北京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
26、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 69、(中心)城市群:)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70、劳动构成:一般指城市人口中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71、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口构成):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 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72、城市交通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土地使用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客、货运输的发展趋势、交通方式的构成、道路的交通量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估算。 73、住宅区:住宅小区也
27、称“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只是线(如河流)划分,并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区一般设置一整套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专业服务设施和管理机构。 74、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造社会规范物,与行政村同一等级的行政区域。 75、区位: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76、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77、城市化水平: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78、开发区:是指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28、在城市规划区内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实行国家特定优惠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79、旧城改建:城市旧区进行的调整城市结构、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改善和更新基础设施、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等的建设活动。 80、近期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81、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82、城市人口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83、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
29、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84、城市人口预测: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85、居住组团: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6、大运量快速交通:城市地区采用地面、地下或者高架交通设施,机动车大量、快速、便捷运送旅客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 87、公园:由国家或地方市镇经管作为自然或人文风景区、供公众游憩用的一片土地 88、公共绿地: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
30、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89、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90、建筑红线: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91、快速路:指的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 92、绿带:在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周围或相连城市之间设置的用以控制城市扩展的 绿地开敞空间。 93、城市郊区:城市行政辖区内市区的外围地带。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94、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有公交线路的
31、道路总长度/该区线路网总长度 95、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评判。 96、(空间)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 97、人口平均增长率:平均人口每年的增长率 98、城市生态规划 99、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
32、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100、首位度:一国(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之比。表明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程度。 101、卧城: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102、城市空间系统 103、空间规划体系 104、三区六线控制: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105、开发强度: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