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5.22KB ,
资源ID:115154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154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台北大学历史系教师授课计划表隋唐史doc.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台北大学历史系教师授课计划表隋唐史doc.docx

1、台北大学历史系教师授课计划表隋唐史doc台北大學歷史系教師授課計劃表科目名稱:隋唐五代史開課學期:95年度第1-2學期授課教師:陳俊強e-mail:chanckmail.ntpu.edu.tw課程目標本課程講述西元五八一年楊堅建隋至西元九六年趙匡胤稱帝間三百多年的歷史發展。透過課堂講演、名著研讀、史料解說等,學生對於隋唐五代的歷史概況、重大課題、基本史料等各方面,都有初步的接觸與瞭解。授課方式除指定教科書作為基本讀物外,每一講將另行規劃一、二篇現代學者論文或基本史料。部分課題由老師講授,部分課題則由修課同學報告指定文章之大要,相互討論。下學期將分組研讀指定史料。考核標準1.課堂表現:包括出席狀

2、況、參與討論情形、課堂習作;2.考試:期中考、期末考;3.讀書報告。下學期另有分組研讀指定史料以及繳交研究報告一篇或讀書札記三條(3000字以上)。進度:(詳細內容將置於個人網頁)第一講導論隋唐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第二講關隴集團的形成第三講楊堅建隋與南北統一第四講開皇之治第五講煬帝的荒暴第六講隋末民變與李唐建國第七講初唐的政局第八講女皇帝武則天第九講開元盛世與天寶之亂第十講東亞歷史世界的形成第十一講安史亂後的難題藩鎮割據第十二講宦官亂政第十三講牛李黨爭第十四講中晚唐的經濟變遷與財稅改革第十五講唐末民變與大唐帝國的傾覆第十六講新時代誕生的陣痛第十七講大唐帝國覆亡的歷史意義基本用書及參考資料基本用書

3、:高明士等著,隋唐史,台北:里仁出版社,2006其他通論性著作1、 藍文徵,隋唐五代史,重慶:商務,1946。台灣商務重印,19702、 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19573、 岑仲勉,隋唐史,北京:中華,19824、 呂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19845、 林天蔚,隋唐史新論,台北,東華,1978。6、 姚大中,中國世界的全盛,台北,三民,1983。7、 李樹桐,隋唐史別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8、 楊志玖,隋唐五代史綱要,上海:上海人民,19579、 韓國磐,隋唐五代史綱,北京:三聯,196110、 章群,唐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011、

4、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198612、 Denis Twitchett(崔瑞德)編;張榮芳主譯劍橋中國史隋唐篇(上),台北:南天,1987。13、 王仲犖,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人民,1988工具書一、高明士編,中國史研究指南,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二、張國剛編,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述,天津:天津教育,1996三、胡戟主編,唐研究縱橫談,北京:中國社科,1996四、胡戟等編,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五、吳楓,隋唐歷史文獻集釋,北京:中州古籍,1987六、黃永年、賈憲保著,唐史史料學,西安:陜西師範大學,1989七、傅璇琮編,唐五代人物傳記資料綜合索引,北京:中華,

5、1982八、方積六編,唐五代五十二種筆記小說人名索引,北京:中華,1992九、馬緒傳編,全唐文篇名目錄及作者索引,北京:中華,1985十、馮秉文,全唐文篇目分類索引,北京:中華,2001十一、氣賀澤保規編,(新版)唐代墓誌所在總合目錄,東京:汲古書院,2004十二、楊志玖、吳楓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隋唐五代史卷,上海:上海辭書,1995十三、譚其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五冊),北京:地圖,1982論文集隋唐史相關論集,為數甚夥,此處只介紹較重要的: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編魏晉隋唐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輯、二輯,1981、1983二、中國唐史學會編,中國唐史

6、學會論文集1983、1989、1991、19933、 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已出版至第八輯4、 (台灣)中國唐代學會,唐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自一九八八年始,隔年舉辦學術研討會並出版論文集,已出版六次會議論文集(1989、1991、1993、1995、1999、2001)。5、 陳寅恪,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上海:上海古籍,1981後收入陳寅恪集,北京:三聯書店,2001)陳寅恪為隋唐史研究的大師,其作品不少被奉為經典之作,都應精讀、細讀。6、 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1988)、中國中古政治史論(台北:聯經,1990)(台灣

7、隋唐史學界很重要的學者,其相關著作皆有很高水平)7、 唐長孺,唐書兵志箋正(北京:科學,1957)、山居存稿(北京:中華書局,1989)、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武漢:武漢大學,1992)8、 韓國磐,隋唐五代史論集北京:三聯,19799、 胡如雷,隋唐政治史論集(石家莊:河北教育,1997)、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6)十、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四六朝隋唐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十一、劉俊文編,日本中青年學者論中國史六朝隋唐卷,上海,上海古籍,1995(以上二書為日本學界六朝隋唐史的代表性論著,值得細讀。)叢書隋唐文化研究叢書通鑑及新唐書引用筆記小說

8、研究,章群。台北:文津出版社隋唐政治與對外政策,劉健明隋唐貢舉制度,高明士隋唐時期農業,張澤咸唐代人物與政治,王壽南唐代宰相與政治,王吉林唐代社會經濟諸問題,張澤咸唐代的經濟社會,陳國燦唐代法制研究,劉俊文唐宋變革期的政經與社會,邱添生唐研究基金會叢書敦煌吐魯番所出唐代軍事文書初探,孫繼民,200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姜伯勤,1996漢唐佛寺文化史,張弓,1997漢晉唐時期農業,張澤咸,2003白居易集綜論,謝思煒,1997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吳玉貴,1998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胡如雷,1996韓愈集宋元傳本研究,劉真倫著唐九卿考,郁賢皓、胡可先,2003唐五

9、代書儀研究,周一良、趙和平,1995唐代前期西北軍事研究,王永興,1994唐代工商業,張澤咸,1995唐代幕府制度研究,石云濤,2003唐代文學叢考,陳尚君,1997唐代景教再研究,林悟殊,2003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史念海,1998唐代金銀器研究,齊東方,1999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郝春文,1998唐研究論文選集,池田溫著 ; 孫曉林等譯,1999 北京大學盛唐研究叢書 唐代地域結構與運作空間,李孝聰主編,2003唐代宗教信仰與社會,榮新江主編,2003唐宋女性與社會,鄧小南主編,2003盛唐政治制度研究,吳宗國主編,2003盛唐時代與東北亞政局,王小甫主編,2003刊物與網站1

10、、 複印報刊資料魏晉南北朝隋唐史(雙月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武漢:武漢大學三至九世紀研究所3、 中國唐代學會會刊中國唐代學會(台灣)4、 中國唐史學會會刊中國唐史學會(中國大陸)5、 唐研究http:/www.tangrf.org/6、 史學連線http:/saturn.ihp.sinica.edu.tw/7、 象牙塔8、 漢學研究中心典藏目錄及資料庫http:/ccs.ncl.edu.tw/data_b.html9、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http:/www.sinica.edu.tw/tdbproj/handy1/課程綱要第一講導論隋唐史研究的回顧

11、與前瞻甲、講授重點:介紹二十世紀隋唐史研究的成果、研究機關、重要學人,以及唐代的歷史定位。乙、指定閱讀:胡戟,概論二十世紀的唐研究,收入胡戟等編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胡如雷,怎樣研究隋唐五代史,收入鄭天挺等著學史入門(台北:國文天地,1988),頁8392丙、建議參考:一、內藤湖南著;黃約瑟譯,概括的唐宋時代觀,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一卷通論)(北京:中華,1992)二、高明士,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87),中國古代下限的時代區分論戰,頁53-66。三、谷川道雄著,邱添生譯,中國的中世,收入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

12、第二卷 專論)(北京,中華,1993)四、陳俊強、賴亮郡、張文昌等著,1950年以來台灣隋唐五代史研究概況(上),收入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六輯(陝西人民,1995)五、陳俊強、賴亮郡、張文昌等著,1950年以來台灣隋唐五代史研究概況(下),收入史念海主編唐史論叢第七輯(陝西師大,1998)第二講關隴集團的形成甲、講授重點:西魏北周楊隋李唐政權皆出自關隴集團,關隴集團乃解析這段歷史的重要理論。本講主要分析關隴集團的形成與變化。乙、指定閱讀:陳寅恪講演;萬繩楠整理,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1987。又台北:雲龍出版社,1995),關隴本位政策與關隴集團的形成丙、建議參考:一、毛漢光,中

13、古核心區核心集團之轉移陳寅恪先生關隴理論之拓展,收入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二、黃永年,六至九世紀中國政治史(上海:上海書店,2004),第二章關隴集團始末,頁4077。第三講楊堅建隋與南北統一甲、講授重點:楊堅以外戚輔政,不過一年即篡周建隋,得國之易,古未之有,其原因何在?隋文帝開皇八年滅陳,統一天下,結束漢末以來四百多年的亂局,隋為何能統一天下?又統一的意義為何?乙、指定閱讀:呂春盛,關隴集團的權力結構演變西魏北周政治史研究(台北:稻鄉,2002)第七章周隋革命與統治階層的變動丙、建議參考:一、王壽南,隋唐史,頁814二、胡如雷,北周政局的演變與楊堅的以隋代周、隋朝統一新探,收入氏著隋唐政治史

14、論集三、梁滿倉,楊堅與北周政治,收入氏著漢唐間政治與文化探索(貴陽:貴州人民,2000)四、臧嶸,隋文帝統一南北的功業,收入氏著隋唐五代史論(石家莊:河北教育,2000),頁110五、高明士,隋代中國的統一兼述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偶然性,收入中國歷史上的分與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聯經,1995)頁89128第四講、開皇之治甲、講授重點:隋代雖國祚短促,但隋文帝制訂的禮樂法制,皆為唐代所繼承,並深深影響後來中國集權統治。本講主要述論隋文帝的治績。乙、指定閱讀:一、嚴耕望,從南北朝地方政治之積弊論隋之致富,收入氏著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台北:聯經,1991)二、韓昇,隋文帝傳(北京:人民,1998

15、),第七章開皇之治丙、建議參考:一、Arthur F.Wright著,段昌國譯隋代思想意識的形成,收入段昌國等譯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台北:聯經,1976),頁142。二、濱口重國著,黃正建譯,所謂隋的廢止鄉官,收入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四六朝隋唐卷三、高明士,從律令制度論隋代的立國政策,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頁359396第五講煬帝的荒暴與隋朝的崩潰甲、講授重點:隋代原本國富兵強,但國祚竟未逾四十年,何以隋代如此速亡?隋朝的統治究竟遭遇甚麼困境?又隋末民變之熾烈,為國史僅見,本講除檢討隋代速亡之因,亦將分析隋末民變之特點。乙、指定

16、閱讀:一、劉淑芬,隋代南方政策的影響,史原10,1980/10二、堀敏一,隋代東亞的國際關係,收入堀敏一著;韓昇編譯隋唐帝國與東亞(雲南人民,2002),頁131139。丙、建議參考:一、高敏,關於隋煬帝遷都洛陽的原因,魏晉隋唐史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第2輯二、韓昇,論隋朝統治集團內部鬥爭對隋亡的影響,廈門大學學報1987/2 三、劉健明,開皇年間的政爭,收入氏著隋代政治與對外政策(台北:文津,1999)四、胡如雷,關於隋末農民起義的若干問題,收入氏著隋唐五代社會經濟史論稿五、胡戟,隋煬帝新傳,上海:上海人民,1995六、袁剛,隋煬帝傳,北京:人民,2001第六講李唐的建國

17、甲、講授重點:本講主要述論李淵太原起義與削平天下的過程。太原起義的首謀是誰?李淵、李建成、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各具有甚麼地位?乙、指定閱讀:一、陳寅恪,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收入氏著金明館叢稿初編二、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頁5055 丙、建議參考:一、李樹桐,李唐太原起義考實,收入氏著唐史考辨(台北:臺灣中華,1965)二、許道勛、趙克堯,論晉陽起兵兼評李淵在唐王朝建立過程中的作用晉陽學刊1981:4三、毛漢光,李淵崛起之分析論隋末李氏當王與三李,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研究論集(第三輯)(台北:新文豐,1992),頁447485四、汪籛,李淵晉陽起兵密謀史事考釋,漢唐史論集(北京大學

18、,1992),頁227246第七講初唐的政局甲、講授重點:本講主要討論貞觀朝的治績以及分析致治的原因。乙、指定閱讀:汪籛,唐太宗,收入唐長孺等編汪籛隋唐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1)丙、建議參考:一、傅樂成,玄武門事變之醞釀,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77),頁143154二、歷史研究編輯部,唐太宗與觀之治論集(西安:陜西人民,1982)三、高明士,論武德到貞觀律令制度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二,漢學研究11:1四、王壽南,貞觀時代的諍諫風氣政大歷史學報1,1983-3五、瑞特著;王穎譯,唐太宗其人及其角色,收入陶晉生編唐史論文選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90)六、韓國磐

19、,論唐太宗,隋唐五代史論集(北京:三聯書店,1997),頁390400第八講女皇帝武則天甲、講授重點:武則天以一介女流,竟能篡奪李唐江山,成為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本講主要檢討武則天的統治以及後來韋后、太平公主等的女主干政。乙、指定閱讀:陳寅恪,論唐代李武韋楊婚姻集團,收入氏著金明館叢稿初編丙、建議參考:一、孫國棟,唐貞觀永徽間黨爭試釋,收入氏著唐宋史論叢(台北:臺灣商務, 2002)二、胡如雷,關於武則天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收入氏著隋唐政治史論集三、雷家驥,唐初的人事權力結構與武周革命、武周的新權力結構及其威權統治,收入氏著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台北:東大,1995),頁742;4386四

20、、汪籛,武則天、唐高宗王武二后廢立之爭,收入唐長孺等編汪籛隋唐史論稿五、趙文潤、王雙懷,武則天評傳(西安:三秦,1993)六、胡戟,武則天本傳(西安:三秦,1986)第九講開玄盛世與天寶之亂甲、講授重點:唐玄宗李隆基統治之初,勵精圖治,有開元之治的美譽,唐朝國力臻於鼎盛。然而,晚年志得意滿,倦於朝政,終於釀成安史之亂。本講主要討論玄宗朝的主要興革以及分析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乙、指定閱讀:一、袁英光、王界云,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幾個問題,收入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陜西人民,1986)二、甘懷真,安史亂後唐朝不亡的原因檢討,收入高明士等著隋唐史(台北:里仁,2006)丙、建議參考:一、王吉林,由唐玄

21、宗時代的宰相看安史亂前的政局,收入氏著唐代宰相與政治(台北:文津,1999)二、王壽南,唐玄宗時代的政風,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1977)三、李樹桐,天寶之亂的本源及其影響,收入氏著唐史研究(台北:臺灣中華,1978)四、全漢昇,評普利白蘭克(Edwin G.Pulleyblank):安祿山叛亂的背景,收入氏著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新亞研究所,1972)第十講東亞歷史世界的形成甲、講授重點:中國律令典章在唐代臻於成熟,深深影響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區,形成了中國文化圈,或稱為東亞歷史世界。本講主要討論東亞歷史世界的形成與內容。乙、指定閱讀:一、高明士,光被四表中國文化與東亞

22、世界,收入邢義田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根源篇:永恆的巨流(台北,聯經,1981),頁479-522。二、王小甫,總論:隋唐五代東北亞政治關係大勢、唐朝與新羅關係史論兼論統一新羅在東亞世界中的地位,收入氏編盛唐時代與東北亞政局(上海:上海辭書,2003),頁333;326342。丙、建議參考:一、堀敏一,中國律令制度在東亞的傳播,收入堀敏一著;韓昇編譯隋唐帝國與東亞(雲南人民,2002),頁131139。二、高明士,東亞文化圈與教育圈的關係、東亞古代士人的共通教養,收入氏著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台北市:喜馬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3),頁266284;285302。三、史念海,開元天寶時期長安的文化

23、,收入氏著河山集(五集)(山西人民,1991),頁369401。四、林天蔚,隋唐史新論(台北:東華1978),第七章創造性的文化,頁335382。第十一講安史亂後的難題藩鎮割據甲、講授重點:唐代自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最終唐亦亡於強藩。本講主要討論藩鎮割據局面形成的原因、割據的基礎、藩鎮類型及其作用等。乙、指定閱讀:一、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頁70126二、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長沙:湖南教育,1987)(唐代藩鎮的類型分析)唐代藩鎮割據為甚麼長期存續丙、建議參考:一、王壽南,唐代藩鎮與中央關係之研究(台北:嘉新水泥,1969)二、堀敏一,藩鎮親衛軍的權力結構,收入劉俊文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

24、史論著選譯四第十二講宦官亂政甲、講授重點:唐代自安史亂後,宦官權勢日重,竟致操控朝政,播弄人主,為禍之烈,史上罕見。本講除分析宦官專權的原因及影響外,並進一步討論宦官與藩鎮、黨爭的關係。乙、指定閱讀:一、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頁70126二、傅樂成,唐代宦官與藩鎮的關係,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77),頁191208。丙、建議參考:一、唐長孺,唐代內諸司使及其演變,收入氏著山居存稿(北京:中華,1989)二、牛志平,略論唐代宦官,陜西師大學報1985:1三、王壽南,唐代宦官權勢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71四、齊陳駿,唐代宦官述論,中國史研究1984/1第十三講牛李黨爭甲、講

25、授重點:唐中葉黨爭熾烈,牛李兩派相互傾軋,歷憲、穆、敬、文、武、宣六朝,黨爭方息。本講主要分析黨爭的原因和焦點。乙、指定閱讀:一、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頁70126二、岑仲勉,隋唐史(北京:中華,1982),第四十五節牛李之李指李宗閔,李德裕無黨丙、建議參考:一、唐長孺,舊唐書中關於元和三年對策案的矛盾記載,收入唐史學會論文集(西安:陜西人民,1986)二、周建國,關於唐代牛李黨爭的幾個問題,復旦學報1983/6三、周建國,李德裕與牛李黨爭考述,唐研究第五卷(北京:北京大學,1999/12)第十四講中晚唐的經濟變遷與財稅改革甲、講授重點:本講主要討論經濟重心的南移以及賦稅制度自租庸調到兩稅

26、法的變遷。乙、指定閱讀:一、鄭學檬,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經濟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6)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若干問題探討、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負面影響二、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頁278297賦役制度的變化三、鞠清遠,唐代財政史(台北:食貨出版社,1978)兩稅法以前之賦稅、兩稅法丙、建議參考:一、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頁314370商品經濟與商稅、經濟重心的南移二、韓國磐,貨幣經濟問題,收入氏著唐代社會經濟諸問題(台北:文津,1999)三、吳楓,中唐的財政危機及其對策,收入唐史研究論文集(西安:陝西人民,1983)四、盧建榮,唐代後期戶部侍郎人物的任官分析,中

27、研院史語所集刊第54本2分五、張澤咸,唐五代賦役史草(北京:中華,1986),第一編第四章兩稅法,頁111187六、曾我部靜雄著,李明譯,兩稅法成立的由來,大陸雜誌第20卷3期七、李志賢,楊炎及其兩稅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八、陳明光,陸贄論兩稅法評議兼論唐德宗實施兩稅法的侷限性、“兩稅法”與唐朝財政管理體制變革之我見、20世紀唐代兩稅法研究評述,收入氏著漢唐財政史論(湖南:岳麓書社,2003),頁198211;229244;245263。第十五講唐末民變與大唐帝國的傾覆甲、講授重點:本講主要討論晚唐民變的性質以及分析變亂不斷擴大的原因。乙、指定閱讀:王壽南,唐末變亂之分析,

28、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1989)丙、建議參考:一、王壽南,論晚唐裘甫之亂,收入氏著唐代政治史論集(台北:臺灣商務,1977)二、黃清連,高駢縱巢渡淮唐代藩鎮對黃巢叛亂的態度研究之一大陸雜誌80-1,1990-1三、李斌城編,中國農民戰爭史隋唐五代十國(北京:人民,1985)第十六講新時代誕生的陣痛甲、講授重點:本講除了概述五代十國歷史發展外,並指出這段歷史的特質及其歷史意義。乙、指定閱讀:毛漢光,五代政治延續與政權轉移,收入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丙、建議參考:一、毛漢光,唐末五代政治社會之研究魏博二百年史論,收入氏著中國中古政治史論二、何永成,五代十國的政治特質與歷史意義,

29、收入高明士主編隋唐史,頁389400。三、韓國磐唐末五代的藩鎮割據,隋唐五代史論集(北京:三聯書店,1997),頁308-320。四、姚大中,新時代誕生的陣痛期,收入氏著中國世界的全盛(台北:三民,1983),頁364-374。五、鄭學檬,五代十國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1991第十七講大唐帝國覆亡的歷史意義甲、講授重點:唐亡宋興,除了是朝代的更替外,更是舊時代的結束,新時代的來臨,本講主要討論這些變化。乙、指定閱讀:內藤湖南著;黃約瑟譯,概括的唐宋時代觀,收入劉俊文編日本學者中國史研究選譯一(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1019高明士,大唐帝國覆亡的歷史意義,收入高明士等著隋唐史,頁403431。丙、建議參考:一、傅樂成,唐型文化與宋型文化,收入氏著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1977)二、邱添生,唐宋變革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