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0 ,大小:72.26KB ,
资源ID:115116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116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02大道天德繁体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02大道天德繁体版.docx

1、002大道天德繁体版大道天德目錄1 懿 旨 無極皇母大天尊2 玉 詔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3 序 一 北極玄天上帝 4 序 二 濟公活佛 5 第 一 回 緣由 濟公活佛 6 第 二 回 人間 靈寶天尊 7 第 三 回 初生 元始天尊 8 第 四 回 發心 濟公活佛 9 第 五 回 無為 濟公古佛 10 第 六 回 創造 人天教主 釋迦牟尼佛 11 第 七 回 開創(創造之二) 大成至聖先師孔 12 第 八 回 演化(創造之三) 南天文衡聖帝 13 第 九 回 進化 南海古佛 14 第 十 回 無常 九天司命真君 15 第十一回 變化 清水祖師 16 第十二回流程 北極玄天上帝 17 第十三回

2、相對(陰陽) 濟公活佛 18 第十四回平衡(相對之二) 虛空上人 19 第十五回眼色(第一識) 南宮孚佑帝君 20 第十六回耳聲(第二識) 漢鍾離仙翁 21 第十七回鼻香(第三識) 張果老仙翁 22 第十八回舌味(第四識) 藍采和仙翁 23 第十九回 身觸(第五識) 李鐵拐仙翁 24 第二十回意法(第六識) 曹國舅仙翁 25 第廿一回末那識(第七識) 韓湘子仙翁 26 第廿二回阿賴耶識(第八識) 何仙姑 27 第廿三回菴摩羅識(第九識) 道濟古佛 28 第廿四回四大 地藏王菩薩 29 第廿五回假合(四大之二) 大勢至菩薩 30 第廿六回成住 普賢菩薩 31 第廿七回壞空 文殊菩薩 32 第廿八

3、回覺有情(菩薩與眾生) 南屏道濟古佛 33 第廿九回覺有情(六度萬行一) 觀世音菩薩 34 第三十回覺有情(六度萬行二) 虛空藏菩薩 35 第卅一回覺有情(大乘菩薩行) 阿難陀菩薩 36 第卅二回覺有情(真如與佛性) 彌勒菩薩 37 跋 濟公活佛 38 凡 例 南天文衡聖帝 39 懿 旨 無極皇母大天尊懿 旨本堂主席玄天上帝登台行善渡眾有成績著書再接研正理扶鸞啟教皆天命神人共扶振道機聖示:今夜為八月十五日中秋月圓時,本堂榮膺天書之接著。命本堂福神十里外接駕,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接駕,其餘神人排班侯駕,不得失儀。無極駕前九天玄女降行善著書挽天機普化證道研正理天道無私自心憑大道天德培根基聖示:欽奉無極

4、懿旨降堂頒佈,懿旨開讀,神人俯伏。懿旨開讀欽 奉無極皇母大天尊懿旨曰: 母居瑤池,心繫九六原兒,沉迷不歸,母心蘊藏泣泣,時而倚門而盼,奈原兒之不歸,因此屢差聖佛降凡,無一不是欲渡回原兒早日回歸,共聚母顏。觀今世道人心皆迷於功利主義,忘卻心性修持,了悟回歸之途。觀南贍部州北台桃園行善堂,諸神人共效天命,為普化渡眾不遺餘力,創堂迄今已著作天書數部,皆能共普大道之恩澤,天德之彰顯。特命由濟公活佛帶引理筆陳生以真理傳述回歸之道,書名曰大道天德乙部。以作為現今修子在修持瓶頸上問題之克服,以心性的彰顯,來回歸原始之本靈,母欣觀行善神人矢志效勞,不懈不怠,乃將此天書之著作再由爾堂榮膺,以廣收宏效。毋負母心期

5、盼。行善諸子已能共達心向一致之誠,母心甚慰,因此除命天書之著作外,特加智筆劉生原靈觀查之再提昇,以符合爾堂普化之效驗也。勿負母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天運癸酉年八月十五日戌時玉 詔金闕內相太白仙翁降行善大道有榮光天德無私照心房理筆扶鸞傳真理普化眾生兆吉祥聖示:玉詔開讀,神人俯伏。玉詔開讀欽 奉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朕居九五至尊,掌天地人三才升降之權,司五教宗教教導之責。觀南天直轄鸞堂桃園行善堂,爾等之普化代天宣理,濟世靈療廣收效應,惟爾堂在著作方面則應加強。故命由濟公活佛主著帶引理筆陳生,揮鸞闡理渡眾,三界高真陪著,以符天心德澤,是故書名大道天德,再命爾堂續接著作。尤以現今宗教教派極多,皆難以

6、將心性闡述,本書之著作,特針對當今時弊之束縛與解脫,給予修子能更精進,更有信心回歸無極,此乃母娘所盼。朕心大悅,特降玉旨一道帶往開讀。書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朕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天運癸酉年八月十五日戌時序 一北極玄天上帝降北開大道渡迷痴 極樂世界用心持玄玄奧妙無止境 天道無私振心池上德唯修無心至 帝傳正理皆大智降來行善作為序 詩勉諸子提性知聖示:今夜降來行善道場為大道天德乙書作序。行善道場立堂迄今已數年,期間除偶爾來降堂聖訓之外,對於諸子之言行、功過亦在觀察、掌握與督導中。今母娘頒來大道天德乙書,是為當今修子在於修持路途上有諸多困厄,有之自己為而不知,有之乃上天考磨。然無考不成器,而考磨非上蒼

7、所願,乃經考程中,彰顯個人修持之成效,此考程亦僅佔人生之一部份而已。期間最大之差異,則是個己之心性最為攸關,是以本天書之著作緣由亦在此,望諸子皆能提昇個己之心性彰顯,方能符合天心德澤,以回歸原靈之本位。吾亦十分欣慰,行善諸子皆能一本虔誠之初衷,為鸞門開創新機,在北台地區作為鸞門之標竿與棟樑,實為爾堂神人教導有方。故而願能以此初衷不變,作為行道之根基,願諸子皆能達成上蒼所負之使命也。是為序。北極玄天上帝降序於南天直轄鸞堂桃園行善堂天運癸酉年八月十七日戌時序 二濟公活佛降濟世利人皆自己公出有理發正義活看世人真迷痴佛心闡理述真機聖示:今夜老衲降來為行善大道天德乙書作序。人立於天地間,秉天地人三才為萬

8、物之靈長,其中最為樂道者,乃人有思想行動之作為。尤以當今道場林立,真修實為者亦不少,然藉佛行道(盜)者亦有之,因此今世之所作所為,只是替個己造下來世之苦果。若此世能替眾生謀一分利,則替自己下世造就十分功德。然眾生皆迷於眼前而不向後觀,如果能向後觀,必不會替自己造下來生之業愆。試想如現今,為前世所累積之業愆而受折磨,眾生還敢為惡否?道場修子因受前業而不知,有時怨恨天地不公,但其間之因由,乃個己前業所造,故在今世來磨。上蒼睹此不忍不教而誅,屢差仙佛臨凡渡眾,解說緣由,無非希望眾生能早日了脫業愆之牽纏,時而顯化以渡,時而處處闡教。然迷者仍迷,能當頭棒醒者,必有其先天條件,及個人心願所促成也。此間之瓶

9、頸與困厄,能得善智識解說與點醒亦能了脫,否則必靠仙佛慈悲顯化救渡,此即為本書之主旨。但修為之過程,必有諸多阻擾,能踏出藩籬,才能將理念融於心性中,如此方能提昇個己在修持上之進步,也能完清前業。是為序。濟公活佛降序於南天直轄鸞堂桃園行善堂天運癸酉年八月十七日戌時 第一回緣 由 濟公活佛降大道天德著天冊拯救生靈心無遮提引佛性歸原來回復自然再理澈聖示:今夜大道天德第一回,由老衲的先上台來引述,作為開端。太上道祖道德天尊降1993年10月9日癸酉年八月廿四日太清原境現當前上德由心是己顯道道大路盡皆通祖傳香延通天見道途功德完業愆德惠四方拯邊懸天來闡理述心篇尊降蓬萊道脈綿天道無私,唯德是輔。蒼生立世,萬物

10、其間,造就世界,周而復始,成就轉輪,因此生生而不息。此循環為重要關鍵,在先天中有含前因,其成果則差謬極大,但上蒼並不困蒼生為善與惡,而摒棄任何一個原靈,因萬物皆有靈性乃天地所化,其差只在悟與迷之分野,因此上蒼對其皆盼能回返。在蒼生中,由原位而降至人世間,其過程不因個己之為善與惡而分別,因天時、地利、人和之攸關,形成各個之答案,在答案中形成對與錯、正與不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各人之成敗亦由此而可知,因各人所持之角度與方向皆不同,上蒼亦不因此而責怪眾生。並設教普化眾生,而其設教普化之作用,乃欲蒼生明瞭在不對與對當中再去研討。天道設教亦是如此,因而在教化中,一而再,再而三之顯化,無非欲蒼生由不

11、知而漸知而明瞭,此為上蒼之大德。天道之大德,由教化中使蒼生能明瞭,再由蒼生之觀點中,形成諸多錯縱交橫,引發無數之緣由,由緣中再分別正與歪、對與錯、是與非。因此因緣中即由此生成,天道中教化,必由明瞭後方能實際的身體力行,因行之動,則有分別,在分別中即有諸多因緣而產生,如此環環相扣,則成為花花世界之形成也。因緣之促成,而成為現今之人世,環境亦因因緣而成。故而在其間,若不將此因緣外放,收縮於內,形成獨立個體,因此在此個體之當中,即沒有他緣可左右。亦不會為善為惡了,將個己包裹不爭外緣,即無以復加,如此不因外緣引導,則成為私,其雖為私,但在人性中,卻是成就佛性彰顯之最主要之因緣了。此私是彰顯佛性最主要之

12、因緣,但若僅在個己之私中無以加持他方,以修者之立場若能成就,則是獨善其身。其私中能引導他緣成為兼善天下,才能成就世界,否則僅個己成私,那能成就天地呢?因私中有公,其公乃能融合大眾,眾者為公故而能將私引公,天地間才能有正氣而生,如此而言人能離群族而居否?若能離群族,一切都要自己來承擔,那天下蒼生又何必要來那麼多呢?如此即是要蒼生以私而公,方能成就世界。人之因緣乃不能離群而居,尤以當今更甚。現今之蒼生,若獨往山川河海自居,起居皆不便。試想現今已入資訊時代,若人能離群而居,必有一番決心與挫折,方會如此而為。上蒼見此,欲引導蒼生在此時代中,能引導眾生回復先天之原位(性),無非是要將在內心之私引導而成公

13、而已,因此,在因緣中蒼生必要明瞭,人與人是環環相扣不可分離,道場之渡化亦由此而起。第二回人 間靈寶天尊降1993年10月16日癸酉年九月初二日靈山渡化返真靈寶德由心憑真誠天來降筆啟人間尊開金篇述原性天道無私,其正亦公。人倫間有其傳延生生不息之因,在於傳延中,人之善惡因而造就陰陽之變化。在變化中其過程有成因、有失因。在成與失之中,又形成人與人之一種箝制之關係,此關係又形成人間不可分離之相繫。因在相繫中,人與人能以感情結合,而成為社稷;在社稷內有者能出類拔萃,有者能鶴立雞群,有者默默而無聞,有者平平凡凡,有者亦庸庸碌碌而終其一生。人間內因各有其不同之角色,而每人所扮演角色亦不同,縱觀人生,從陰陽交

14、合而成胎,在母胎內孕育十月方瓜熟蒂落,哇哇而大哭一聲,即來到此世界,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既長又不明白其從何而來,又為何要來,僅在於無明與未知之將來,先作一番之打算。因而從離胎受哺乳三年含辛抱養,數載之教育,初由無知漸而明瞭為人處世之道,只因落凡而迷失了先天,因此迷障了本來原有之本位(性)。但在於教育中,若僅教導其如何去為人去處事,而不將其原由(心性)教化,則欲其歸返,實難如登天。故宗教之本意,亦在能教導蒼生,如何在人世間去行持一條歸返之路。人之原由,由天而降,若只言天生地養而不教化,僅在生活中打滾,而不知如何去運用短短有生之年,去做好個己及有利大眾之善舉;若以個己之私,其私利己而不利他,必會在此

15、世中有諸多不能達成圓滿之境。因此有造孽(錯)而不知者,因人往往於不知不覺中而造業,而造了業又不明瞭如何去完結(改善),若此業因已成果,則下世又要受牽累,此乃蒼生所易犯之通病。在人世間因教化之不足,必藉宗教來輔導。然而聖神仙佛亦是由人而修成,因在宿世中能符合天心德澤之作為,因此回歸後,亦時以蒼生為念,時而降凡,有者常駐人間;即欲解脫蒼生之病,盼能改其過錯成其正道,如此在人世間留有德癥,故而能在德之中,讓蒼生有一遵循與學習之指針及目標。因而人世間宗教亦因此能蓬勃發展,尤以現今更是萬教齊發進入另一嶄新境界。人倫中因宗教發展,形成在於累世中,由他方降生至今世。若世人終日為其生活而奔忙,縱使賺進天下之財

16、寶,皆歸個自所擁有,亦不過日食七餐,而夜宿八尺而已,為此已是多多了。然其成就越大,位階越高,其心靈越顯空虛,此刻當前之急務,乃是如何提昇個己之作為。若所遇之環境善知識眾多,其幕僚間皆能以利益蒼生而造福人群是謂大幸;若所遇之環境缺乏善知識,則成酒色財氣,以自利為本位,那能替蒼生而謀福利眾呢?如此則可嘆也。因此在宗教中,人間不能偏離族群,因而人能於今世由宗教教化,必能替蒼生謀福的機會亦較有把握。當今世人亦甚富足,但在富足中終日奔忙,能有一息停留之機會較少,因此在有空閒之時,必往他方去遊唯仍感覺內心總欠缺了什麼似的,此皆是內心中空虛使然,因此時而感到不足。若在因緣中有機會參加宗教活動,必能導引善念之

17、初發。亦因在初發中,藉緣而引緣,必成為宗教之一份子,故而宗教之教化,必由此起第一步。第三回初 生元始天尊降1993年10月23日癸酉年九月初九日元本無極降太極始至世間初生地天道無私惟德輔尊前啟後恃天濟浩瀚宇宙天地成因,因無極未動之初,萬物皆藏,乃因在無中已含因,但因緣未熟其物難成。在一切之原動中有成因,只待緣而發,如此其緣未至時一切之作為,難以有成。期至萬物初動,由無極而降太極,一切之初生因而有起。太極動而分兩儀,如此一而二,再而四之分,陰陽天地之初始由此而起。人間因有陰陽而分男女,在兩性中其成因時而更迭,如此在於兩性分別中,交合傳延後代至而生生不息。原始之初動中,因初生其原性純潔而無瑕,一絲

18、善惡俱無,亦無分別心之對待。兩性在初動後,因食而成慾,慾念中再引動七情六慾,如此原始之初生最純而無瑕,因慾念動始有生息之機。故而在人之初,以未發原動之念為最純潔而無瑕,此亦是人間最基本之念也。初生之念無分善惡,因在初動之念中,只具有先天之原性,因原性動而分出善惡。在學習教化與經驗中累積人之所為,應該與不應該,應為與不應為,教育與學習,受前人承先啟後之教導。因時因地,因風俗民情之差異而立規範,適應治理之道,合乎當時之所需,因而在教育與學習中,有諸多不適原始之根基,僅能適應治理之條件而已。人之初動由無而生有,由動中將人性付於日常生活之規範,因之成習,故迷障本性。人若能將習之作用回觀,即能在習之過程

19、中,將一切不適應之治理條件摒除。但在摒除過程中,必要能引大智運用,方能有所作為,否則即在隨波逐流中,而埋沒了自己。蒼生在學習與教育治理條件之下,束縛了自己。因所規範若是僅適合當時治理之條件,而不適應回返之基礎,如此必因治理之道能為蒼生謀福祉,否則僅為治理而規範,已難成回返之條件。在修持上,因蒼生入於宗教承前人之教導而初入道場,其原始本性皆無善惡之念。亦在平常心中去行持,而此時之心念是最純潔無瑕且完美無缺,因入於宗教必有治理之規範與條件,如何可為,如何不可為,因可為與不可為形成對與錯、正與邪、善與惡之行動,因此行動即受宗教治理之規範,亦就形成初生後之一切作為開端。而後即受善惡所分判,但在宗教教導

20、之下,能在學習與教育中漸漸明瞭對事之看法,若宗教前人能以正導,必可在教育中分出原始之本來(性),若宗教前人僅在傳延教脈上論斷,以當時治理所需而規範,對正道加以摒棄,後來者因前人所承,亦難分辨,何者為正?何者為不正?如此僅承前人所教育傳延,後學者亦難有回返之魄力,且在大智運用中已無存,故而能摒除前人積習已深之不良規範。如此初生之環境亦十分重要,善惡因緣亦因此而成其往後之根,如此宗教在教育初生之門徒(學生),亦是十分重要了,因初生之徒(學生)無善惡。有謂修習一年佛在眼前,修習兩年佛在天邊,修習三年佛已不見,此即受教育中不能見清自己原始之本來,亦都是心向外觀之所然也。第四回發 心濟公活佛降1993年

21、10月30日癸酉年九月十六日濟道人生彰佛性公德己為心自清活潑世景初發心佛道合一本自靈人之一生於世間忙碌,而心難以清,性難以明,人生即被生活中一切瑣碎之事務羈身,很難有片刻之清閒,且在盲與忙之中,因而能有短暫之心靈清淨,亦是人生一大樂事。若能入於宗教修持,亦是前緣,也是現今教化最主要之一環,然而入宗教時,當時之初發心是純善而無惡。初入宗教因一切皆無知亦未明,故而一切之作為,宛如孩童天真般的可愛,無私無邪,給人感覺真是可愛極了。因此一切之作為皆合乎天性之天真,然而漸漸因教條約束,使之明自,何者為戒,何者為律。戒律中之約束,使之天真之純性因有分別,而產生心中種種之束縛,很難將原性彰顯,因此時已蒙閉阻

22、塞了天性良能。但在戒律與教條約束下,能明白為人處世之道,此乃宗教的優點之所在,亦能將原本不良、不好之陋習改正,作為端正之人生,社會風氣之善良,也如此造就道場到處林立了。然而初入道場本性天真,因教律之約束,而產生一切非關本性之差誤。但在善惡理念中,因道場戒律深植人心,因此就比外界無修持之眾生,行事作為亦較能合乎天理良心。所之亦有端正之作為,就同外界相較之下,確切有一種可敬、可佩、可親之儀態給予無修之眾生一種模仿與學習之榜樣。就因此道場能綿延而不斷,因修持者有諸多戒律束縛,形成有很多原本可為而不敢亂為,因此較能減少造業之機會。然在初入道場者,因其未明宗教之一切,時而常生歡喜、讚嘆心,若能將此心長遠

23、而不斷,成道足有餘。修持者,因初發心能合乎天地自然法則,此心之初動,亦能感動仙佛(天地),成就其善緣。此初心之宏效因人而異,有之因初發心能因發心而成就道業,有之因發心初動而無法長遠續持,皆在一段時間後,因漸明瞭宗教道場之一切作為,漸生怠惰懶散心,有之因在道場擔任要職,而生侮慢、驕傲、愩高心,因此而影響初發心之本意,其發心也大打折扣。如此在於一個初入道場至一段時間後即明瞭,何者可造之材,何者放牛喫草,即在此分判出來。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此亦要看發心者之作為而論。眾生皆時常發心(善心),但在發心初動即能彰顯其心態之作為,作為往後成就善業之依據,因此能以己利造公利(無私),如此之發心亦較能感動天地,也

24、較能成就善業。因此發心之持續亦是最主要之目標。否則人生一世當中時而發心,時而斷發心之念,無法長遠,則有失發心之條件,亦不要隨便發心,俾免有時造罪而不知,但亦要持恆發善心,方是發心之主要條件與目標。第五回無 為濟公古佛降1993年11月6日癸酉年九月廿三日無心插柳能成蔭為傳世代植森林大道運轉皆自然一切無為坦率真天地運轉自然而無為,能孕育萬物而生生不息。然在天地運轉中一切皆秉自然之道;然此運轉之真理即為自自然然,非受萬物之行使而有所差別,因此而造就萬物生長利養之原動力。因而在人生中能受天地孕育而造就人生,此皆大道自然運行而不悖。若在累世中人之作為,無以同天地之大德相提並論時,天地亦不因人之作為,而

25、有所分別,皆在萬物中同其體,而更同其份而眷顧之,所以萬物之能仁,具在於此。聖人之治而無為,庶人之行而有為,此作為皆在人生中因人之成就所關,而形成與生俱來不同緣份之由來。人在一生中因所處之環境與時代而不同,古之無為迄今已難被現代人所認同,皆在有為中去行使,與在有求中去探索,因此人生中即形成一切有所為,難以無所為,但在所為中能以個己之私提私引公,如此天之大德即在此。此雖私之因大公而私,此私即無為之作用,能以此作用提升為大公而無私,即能為大道添加自然的原動力。蒼生皆在有為之環境中成就無為之事業,因而造就道場的傳延不斷。宇宙之創造在於自然之法則,天地之創造亦在自然法則中去運轉,人生亦在自然法則中去行使

26、,此即自然無為之道,自然中無以復加,因而在人生中一切之作為,與人身之能動皆合乎天地自然法則之運行。何物不受自然之行使,動植物中皆具自然不變之法則,亦因緣之造就。如此在自然界中以人為萬物之靈長,因人有智慧,可思考、可分辨,因人有此功能,上智者即能為蒼生謀福而無所求,旨在利他而不思利己,因此在利他中已具有利己之功能,不求功利則功利自達。中智者因己之智先利己後再利人,此乃有為之作為,因先利己,己達後方能達人,己足後再能足人,此即為道場中之修子所常具有之心態。如此亦無不可,先利己再利人,後利人而無私,從中智而往上智行持者,皆按步就班依序提昇行持。下智者在利己後,即封閉不再往外而利他,如此因己私難以就公

27、,公私論中,違反自然法則,物極必反,因私利而無公,公私中即顛倒,縱使現今能豐衣足食,往後即因私過了頭,後來即要由私去補公,此為自然法則中所具備之基本條件。上智者因公而無私,因此上蒼所補足即無為之法理,不受私之慾求,因而自然中無為者方為真理所認同。天地之無為不因蒼生所祈求而改變自然法則,人生只在自然法則中之一過客而已,夫復何求?求之能得否?若違反天地自然法則,其行則悖矣!人世間因無為而有所作為,因有作為方能利他,如此在利他之環境中,亦要具備本身之基本條件。先能足己方能足他,先能利己方能利他,此為人生之基本條件,否則何來資糧而能成就利他之功能與條件?能以有為再回返無為,則為現世道場中應具備之條件。

28、因此在人世中,欲能達其無為上智者,須要自己有足夠之本錢,方能由中智有為達至上智無為之境界也。第六回創 造人天教主釋迦牟尼佛降1993年11月13日癸酉年九月三十日宇宙開創自然為天地陰陽本無畏人問創造攀天機大道天德述心扉宇宙之開創乃無中而生有,因在無之中已含有其成因,雖在無中而成有,其原因已早種。故在成因緣中遇時而動,而星宿之繁衍,已能成就其動之因,乃在星宿亦已成其緣原。待時分已至時,天地之開創,宇宙之形成,亦在於一時而動,漸而由動中引出其在緣原之待時,故而僅待時刻之將至,因緣而變成就宇宙虛空之由來。天地萬物乃宇宙所化,天地間亦由無而生有,其無之創造非在於無即無之分,因在無中即有其含因,因此含因

29、中能有,此時萬物皆靜無動。乃待時將至,方有動之成因,此為無之無中而生有,因此創造之過程即在此。天地間因無至有,其過程累進至億萬年其待緣方至,因此天地之開創,亦因時之將至一切就緒,俟機待動而發,此即天地開創之由來。人生之由來,亦因天地萬物待緣而至。故在遠古之際,無衣裳遮體,生吞活飲,此為人生之原古,待進而智慧漸開,漸能明瞭以何為人生生存之道。在於原古之開創,亦由無中而生有,有中而還無。此為春夏秋冬之更替,亦為人生如草木一春,如此在於人生中,僅是將人生由數拾個寒暑連接而已。故而若將人生之一生由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比喻為人之一生,那麼即讓眾生能警惕,人生只有一生(一年)而已。相信蒼生誰敢為惡而不

30、為善?此即在於人生中因由無數個一生而形成,今年過了後,還有明年;今生過了後即無來生,如此何人敢為惡乎?人生之一切開創,即在無中而生有,然此非無,乃人生中即俱備萬緣,僅是待緣而動,因緣成熟便能一拍即合,此即因緣中已俱備人生之創造。因此時常執於人之開創,時常放心不下,心常抱持此為吾所創造與開創,也因此時常受其執持而束縛。殊不知天地之開創,宇宙之開創乃自然而無為。而人生之開創,僅在於替蒼生謀福之過程中而已,微小的人生何不學習宇宙天地人生開創之自然無為呢?人之一生如草芥,何時欲去,如何能明瞭否?不也!因人之一生即在因緣中求生存,果若僅為個己而活,即失去自然無為之道,因人之一生即時常在替別人(蒼生)而服

31、務,只是自己不瞭解而已。創造之過程即要蒼生能明瞭,人生僅短短數拾個一生之連接而已,如此放長遠些,即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人生真是苦短,唉!何不放下身段來替天地蒼生謀個福祉,亦能替個己造無邊之福報。雖創造之過程是無為,乃是於無為中,替自己有為之再無為而成就有為,利他又利己。第七回開 創(創造之二)大成至聖先師孔降1993年11月20日癸酉年十月初七日大道天德呈吉祥開創原由於平常道場普化任心為如是此番不一樣天地萬物,人間之創造皆在於無為自然之過程,成其因乃道之自然,因而人間立於天地自有其肇因,乃在生生而不息,方能成就人類之延續。如此在人類之一生中有其特殊之使命,因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之初生即擔負使命而來。如此在一生中有者能一帆而風順,有者受苦受難而活,有者在平平凡凡(常常)之中而過,其間不論任何角色皆離不開其所擔負之責任與使命。因此在人生中何時能了結任務與使命,完成責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