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79KB ,
资源ID:115108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10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心养神法.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心养神法.docx

1、五心养神法五心养神法黄帝内经里有大量关于养心、调心、养神、调神的论述。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心”:第一,心态平和;第二,心情快乐;第三,心地善良;第四,心胸开阔;第五,心灵纯净。 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按照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清净、少欲”。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黄帝内经还说了一句:“清净则肉腠闭柜,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一个人只要心态清净了,那么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体内,这样身体就健康了。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很多,工作可以很忙,但心态

2、一定要闲,“闲”字是门里一个木字,原本是用木头把门 住,这样外面的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就是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跟从镇江金山寺的佛印住持学佛时,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佛印批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特别地生气,就过江到寺里质问佛印。佛印大师笑着回了他两句:“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所以,要真正的八风吹不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要时时处处都要保持这种平和、少欲、清净的心态,才能真正不受各种欲望、各种情绪的干扰。 我曾经拜会过中国佛协的会长一诚大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说的十分深刻!现代人一切心灵

3、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就越贪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说: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心情快乐 黄帝内经说:“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 之心。”“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是说圣人能够将他的嗜好调试到和世俗一样,适应世俗习惯,没有恼怒和愤恨的不良情绪。一切以恬愉、自得为要务。恬愉就是一种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养生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心情。黄帝内经还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老子还加了一条“安其居”。我只说“任其服”,其他读者自会领会。所谓“任其服”,就是穿的衣服不在于质量好坏、价钱的贵贱,你要觉得它好,觉得他合身,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好衣服。反之,你要是一件

4、名贵的衣服穿在身上,但是你老觉得还有比这更名贵的,老觉得不合适,那这件衣服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这四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意动词,本来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主观上觉得是这样,觉得食物美,觉得衣服好,觉得住房安,觉得风俗乐。现代研究发现,人们拥有的快乐和拥有的金钱往往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财富越多,人就越快乐。快乐或者幸福,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你心里觉得快乐了,你就可以变得快乐,这就叫做“境由心造”。 苏东坡被贬到惠州时,整个惠州一天只杀一只羊,这羊肉都是给那些当官的吃的,苏东坡根本吃不到。苏东坡想我吃不到羊肉,不是还有羊骨头吗?于是他就专门请人买来了羊骨头,用羊脊骨熬汤,不但骨头里的骨髓好吃,而且这碗骨

5、头汤更是甜美,味道好极了。他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说他在惠州这个地方发现了一道美食羊脊骨。他还很幽默地告诉弟弟,只是那些狗不高兴了,没有骨头吃了。现在饭店里有一道菜叫“羊蝎子”,据说就是苏东坡发明的。苏东坡能够在那么艰苦的生活中,在吃骨头中,发现了生活的快乐。如果没有一颗快乐的心,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心地善良 黄帝内经里说要“德全不危”。德要全,而不要有缺失。灵枢。本神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说明德是与生俱来的,生来的时候就存在的一种天然本性,符合本性就叫有德。这个“德”就是天真。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颗淳朴、天真的心。黄帝内经对此有着详细的论述。 “淳德全

6、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只有保持天然的真气,天然的这种品德,才能做到心地善良。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定义,这个定义有几次修改。一开始的定义是要身体健康;后来发现光身体健康还不行,后来加了心里要健康;后来发现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还不算真正的健康,还有社会适应力要健康;再到后来又发现,光这三个方面的健康还不够,又加了一条,那就是道德的完善。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特别强调人要有“德”,最高的德就是“仁”。仁字是一个单人旁家一 个“二”字,本意是说二人的关系,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所以“仁”就是爱心,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后来就有了“仁爱”这个词。黄帝内经也提到这

7、一点:“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是说无论是地位高的人,还是地位低的人,都不要去羡慕别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朴实的,纯正的状态,这种质朴的天然状态就是“德”。一个人只有保持这种善良的本性,才能健康快乐。试想一个心术不正,成天算计别人,没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他能快乐吗?一个不快乐的人,他能健康吗? 心胸开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提到:“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是要我们向中古的圣人学习,胸怀要开阔,就像游行在天地之间,要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放宽到四面八方之外。视觉、听觉要达到四面八方以外,实际上是指人的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

8、或者说一个家庭。这一点对于心理的调节,对于养神是非常重要的。在安徽省桐城县,有一个著名的人文景点-六尺巷。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 有一天,清代大学士张英接到一封家书,说是邻居盖房子把墙砌得挨着自家房子了,希望张英动用自己的权力,让这户人家往后让。张英在回信上写了这么一首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家里的人接到这封书信之后,非常惭愧,也醒悟过来了、就主动向后让了三尺。隔壁那户人家也受感动了,也主动地让了三尺。这样这条巷的宽度就有了六尺,后人把它叫做“六尺巷”。要达到心胸的开阔,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要宽容。有一副对联:“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9、。”还有一副对联:“能受苦方为之士、能吃亏不是痴人。”在我的家乡-安徽的徽州,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所房子 ,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各字:“作退一步想”。一个心胸开阔得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 ,不会为私利狗苟蝇营 ,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心灵纯净 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重点讲了“四心”:心地善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情快乐。这里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的说法还要加上一个“心”心灵纯净,共同构成“五心”。这样,在精神调养方面就全面了。 当今社会,我们过多地关注物质生活,多少人俗物缠身,多少人追名逐利。由于心灵被污染,所以忙乱、烦恼、焦虑、孤独、忧闷,总觉得太累!

10、 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实际上分两个层次:“恬淡”说明,心态平和,少私寡欲;而“虚无”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是心灵纯净、没有杂质的层次。这与孔子的“仁爱”、老子的“虚无”,释迦牟尼的“虚空”境界是一致的。心灵纯净,不仅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源头,更是人生最美妙、最高明的境界。张其成“五心养生”解决当代人心灵困惑的法宝 2008-9-1 17:20:00 5推荐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当今社会很多人心理遇到了很多困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人生的最大问题,心理疾病甚至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对付心理疾病,解决心灵问题,黄帝内经易经道德经论语以及佛家经典都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我们应该从这些经典中吸取修

11、心调神的精髓,来解除当代人生的困惑、心灵的迷茫、心理的疾病。在认真研读古圣先贤的经典基础之上,加上多年来的修炼实践,我摸索了一套“五心养生法”,这套方法分三个内容,一个是养神功,一个是动功,一个是静功。这里只介绍“五心养神法”。当代人面临的心理困惑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当代人的心理状况,所面临的精神困惑。 大家现在普遍都在说一个字,这个字用得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忙”字。大家都很忙,遇到谁打招呼都说:“你现在忙不忙?”回答一般是:“这一阵太忙了。” “忙”这个字很有意思。左边是一个心,右边是一个亡,意思就是亡心,一个人没有了心了,或心找不到了。 忙的结果是什么?是“盲”,是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目,

12、眼睛也亡了,眼睛辨认不出方向了。而“盲”的结果又导致了“茫”,茫然,前途茫然,更重要是心灵茫然,心灵迷失,心理困惑,这是一个流行病。大家现在可能都意识到了,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年,还是老年,我们的心理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忙 盲 茫 在青少年当中,尤其是在高校里面,自杀率是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十分令人堪忧的。 一些中年成功人士,也都找不到北,所以有这么一首顺口溜:“事业进入迷茫期,人生进入困惑期,家庭进入分裂期,夫妻进入凉拌期,子女进入叛逆期。”这是不是一些成功的中年人士的生活状况? 当然我希望他们不是那样。但是我所接触的很多成功人士,很多企业家,都纷纷地向我诉苦。我想这些苦无外乎是一个字,那就是

13、找不到心了,茫然无措了。 老年人呢?一些老年人由于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渐渐地就有了一种孤独感。实际上这也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古圣先贤,我们的文化经典是怎样解决的呢?我把它归纳为五个心。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五个心,我们一定能够心神安宁,能够快乐幸福,也不会出现这些心灵的问题。这五个心就是:第一,心态平和;第二,心情快乐;第三,心地善良;第四,心胸开阔;第五,心灵纯净。 当然这五个心,是我用现在话给它做的概括,目的是便于大家理解和掌握。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按照黄帝内经的话来说叫“清静、少欲”。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4、”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首先是要“恬淡虚无”,就是要清静,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心态要平和,不要贪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黄帝内经还说了一句:“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一个人只要心态清静了,那么什么样的疾病、外邪都侵入不了我们体内,这样身体就健康了。 黄帝内经还有两句话:“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以后我希望大家见面的时候,如果要问你:“你现在忙不忙?”我希望大家的回答是不忙,我很“闲”。要说一个“闲”字,这就是黄帝内经说“志闲而少欲”,闲就休闲,是一种悠然的状态。同时“闲”字是门里有一个木字,原本是用木头把门栓住,这样外面的欲望、诱惑就被挡在门外了。

15、我们做的事情可以很多,工作可以很忙,但心态一定要闲,要闲情逸致。要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这个“闲”就是 “恬淡虚无”,这个“闲”就是少欲,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这一点在老子里说得也很多。 少则得,多则惑。 什么意思?就是越少你实际越有收获,越贪多你实际越迷惑。我们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的困惑?不就是可以选择的东西太多太多吗?一多了之后就迷失了,就迷茫了,就不知道选什么了,也就困惑了。困惑了还能快乐吗?如果人只有在一种恬淡虚无的状态之下,你才能把心闲下来,心态才能平和。当然我们说要达到这个平和,真正的心灵要静下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可能会说,我也希望它静下来,希望有一种悠闲的心态,但

16、是我就很难做得到。那怎么办? 在这一点上,首先你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要相信老子说的话“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万事万物芸芸众生,都遵循循环往复的大道规律,最终都要回归到我们的始点上。只要回归初始,系统才会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态,社会与大自然才能恢复安静和谐。老子表面上看是告诉自然观,实际上是告诉人生观,告诫我们在熙熙攘攘忙忙碌碌中,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初衷。我们人生都是赤条条来的,走的时候也是赤条条去的,只有这样万物与人类才会孕育新的生命和新的起点。所以我们生命的法则也要和万物一样,要安静平和。这是规律、大法则,谁也改变不了。 然后你一定要树立这样的意志:“我一

17、定可以把心静下来,把心态放平和。”只要你心里这样想,那就一定可以做得到。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力,要相信心神的作用。只要你心里想,我要静下来,就一定可以静下来。而静下来之后,最重要的是把它保持住。 我曾经拜会过中国佛协的会长一诚大师,他跟我说了一句话:“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说得十分深刻!现代人的一切心灵困惑不都是因为贪多造成的吗?越贪多越困惑,越困惑就越贪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老子就告诉我们一个字叫“少”,越多越困惑,越少越简单,越简单反而越有快乐。 所以我们说:幸福不在得到的多,而在计较的少。清静少欲,那么你心态就平和了;心态平和了,你就快乐幸福了。心情快乐 黄帝内经说:“适

18、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是说圣人能够将他的嗜好调试到和世俗一样,适应世俗习惯,没有恼怒和愤恨的不良情绪。一切以恬愉、自得为要务。恬愉就是一种快乐、悠闲、自足的心态,养生就是要始终保持这种心情。 黄帝内经还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这句话老子里面也有,除了“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以外,还有一条叫“安其居”。 这是什么意思呢?“美其食”就是我们吃任何东西,都要觉得味道很好,经常要这么去想。要保持一种高兴的情绪,觉得很好吃,再怎么不好吃的东西,你要觉得它好吃,它可能就会变得真的好吃了。 “任其服”,穿的衣服不在于质量好坏、价钱的贵贱,你要觉得它好,觉得它合身

19、,它对于你来说就是一件好衣服。反之,你要是一件名贵的衣服穿在身上,但是你老觉得还有比这更名贵的,老觉得不合适,那这件衣服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安其居”,你居住的地方就是你心灵的避风港,无论是大还是小,哪怕是陋室,是小屋,因为是自己的,就要觉得它很安适、很安稳。 “乐其俗”,你要对自己的习俗、自己所处的风俗环境感到很满意,就会快乐起来。这四句话的第一个字都是意动词,本来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主观上觉得是这样,觉得食物美,觉得衣服好,觉得住房安,觉得风俗乐。久而久之,就进入到你的潜意识里,就形成一种习惯,这是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一定是快乐幸福的。 其实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一种

20、感觉,一种对人生的满足感,而不一定就是拥有多少物质财富。 现代研究发现,人们拥有的快乐和拥有的金钱往往不是成正比的,不是说财富越多,人就越快乐。快乐或者幸福,实际上是一种感觉。你心里觉得它快乐了,它就可以变得快乐,这就叫“境由心造”。我们要保持这种快乐的心态,那我们就真能快乐起来。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叫 “笑一笑十年少”,要经常保持微笑,这个比吃什么药都好。具体的做法是这样,每一天早晨起床以后,不要急着洗脸,要对着镜子,向镜子里的你微笑。为什么要在起床的时候?按照心理学的研究,刚起床的时候,是人从潜意识进入到意识的分界线、是从潜意识到意识的过渡时刻,这个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

21、或者经常激励自己,对自己说:“今天我一定很快乐!”那么你这一天就可以变得很愉快、很快乐。 相反,如果要是给自己加一个不良的意念,那你这一天都不会快乐。所以精神的力量是非常重大的。 实际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恼,怎样才能变得快乐起来,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换位思考。在换位思考、反向思考中会发现快乐。 其实快乐是自己发现的。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如果你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就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的坎坷,经常被贬。有一次他被贬到惠州。当时,整个惠州每一天只杀一头羊,这羊肉都是给那些当官的吃的,老百姓根本吃不到。当然,苏东坡也吃不着。苏东坡想我吃不到羊肉,不是还有羊骨头吗

22、? 于是他就专门请人去买来了羊骨头,用羊脊骨熬汤,不但骨头里的骨髓好吃,而且这碗骨头汤更是甜美,味道好极了。他给他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说我在惠州这个地方发现了一道菜,这道菜叫羊脊骨,味道鲜美无比。他还很幽默地告诉弟弟,只是有“人”不高兴了,那些狗不高兴了,没有骨头吃了,都被我吃掉了。现在饭店里还有着一道菜叫“羊蝎子”。就是苏东坡发现的。 苏东坡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生活中,在吃骨头中,发现生活的快乐。如果没有一颗快乐的心,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心地善良 黄帝内经里说要“德全不危”。德要全,而不要有缺失。灵枢?本神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说明德是与生俱来的,生来的时候就

23、存在的一种天然本性,符合本性就叫有德。这个“德”就是天真。心地善良就是要保持一颗淳朴、天真的心。黄帝内经对此有着详细的论述。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只有保持天然的真气,天然的这种品德,才能做到心地的善良。 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给健康下定义,这个定义有几次修改, 一开始的定义是要身体健康,后来发现光身体健康还不行,所以加了心理要健康,后来发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不算真正的健康, 还有社会适应力要健康。再到后来又发现,光这三个方面的健康还不够,又加了一条,那就是道德的完善,道德上要健康。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

24、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就是说人要有一个淳朴的、健康的品德,这在黄帝内经看来是非常重要的。 儒家创始人孔夫子就特别强调人要有“德”,最高的德就是“仁”,仁字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二”字,本义是说二人的关系,引申为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所以“仁”就是爱心、仁爱之心,“仁者爱人”,后来就有了“仁爱”这个词。这个仁爱之心是人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黄帝内经里也提到这一点:“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这是老子道德经里面的话。是说无论是地位高的人,还是地位低的人,都不要互相地去羡慕别人,这样才能达到一种朴实的、纯正的状态,这种质朴的天然状态就是“德”。 一个人只有保持这种善良的本

25、性,才能健康快乐。试想一个心术不正、成天算计别人,没有一点仁爱之心的人,他能快乐吗?一个不快乐的人,他能健康吗?心胸开阔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提到: “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是要我们向中古的至人学习,胸怀要开阔,就像游行在天地之间,要把眼光放宽,把听力放大,要四通八达,放宽到八方之外。视觉、听觉达到四面八方以外,实际上是指人的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于眼前利益,不要局限于自我,或者说一个家庭。这一点对于心理的调节,对于养神是非常重要的。 要达到心胸的开阔,首先就是要能忍让,要宽容。有一副对联:“让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还有一副对联:“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在我的

26、家乡安徽的徽州,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一个房子,为了让路,墙角主动往后切掉一块,并在上面刻了五个字:“作退一步想”。 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会为私利狗苟蝇营,他的精神是快乐的,身体是健康的。 以上说的四点心态要平和,心情要快乐,心地要善良,心胸要开阔,是调心、养神的关键,也是现代心理学所强调的心态平衡的四大要素淡泊、快乐、善良、宽容。做到了这四个“心”,我们的神就会安宁下来,就不会郁闷、不会困惑了。这样对我们的健康、长寿都是十分有利的。心灵纯净 黄帝内经调神的方法重点讲了四心:心地善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情快乐。这里结合儒家、道家、佛家的说法还要再

27、加上一个“心”心灵纯净,共同构成“五心”。这样,在精神调养方面就全面了。 当今社会,我们过多地关注物质生活,多少人俗务缠身,多少人追名逐利。由于心灵被污染,所以忙乱、烦恼、焦虑、孤独、忧闷,总觉得心太累! 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是心灵纯净!心灵清浊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决定我们的幸福指数!纯净的心灵不仅能造就高雅的气质,更重要是能获得精神的自由、人生的幸福! 黄帝内经说的“恬淡虚无”实际上分两个层次,“恬淡”说明心态的平和,少私寡欲;而“虚无”则是更高一个层次,是心灵纯净、没有杂染的层次。这与孔子的“仁爱”、老子的“虚无”,释迦牟尼的“虚空”境界是一致的。心灵纯净不仅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源头,更是人生

28、最美妙、最高明的境界。 让我们先看一看儒家。有一天,孔子让他的几个弟子谈谈自己的人生志向,子路说要统领千乘之国,使国民有勇有道义。冉求说要治理小国,让他们衣食充足。公西华说愿意做一个小司仪,主持祭祀和会谈。孔子听了,对子路笑一笑,对其他人不置可否。轮到曾皙时,曾皙说了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孔子听了大加赞赏,原来这正是孔子自己的理想!一般人看了,都会觉得很奇怪,曾皙说的不过是日常小事,春浴欢咏,人人不都可以做到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难道孔圣

29、人就这点志向吗?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表面上看是身体沐浴,实际上是心灵的沐浴,不仅洗身,而且洗心。这是孔子所希求的大同境界,是一幅安宁、快乐、恬静、温暖的社会风俗图。只有人人都心灵纯净,有仁爱之心,社会才能安宁,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种生活如此的平实,却又如此难得。 我们想一想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孔子时代,可是我们的心灵能达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自由、安宁的境界吗? 再看道家。老子说要“致虚极,守静笃。” 不是一般的虚静,而是“虚极静笃”就是虚静到极点。“虚极静笃”是一种得道的境界,“虚静”容易达到,但“虚极静笃”却很难达到,需要长期的修炼。虚静到极点就是一片纯净的心灵世界

30、。庄子提出“心斋”和“坐忘”两种修炼方法,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抛开一切欲念使心灵纯净,不以物累,不受形役,万物和自身融为一体,不分彼此,才能回归大道,回到自然本性,达到纯净、自由的至乐境界。 佛家更是主张心灵的纯净、无染。有句偈语:“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禅宗主张:“明心见性,即可成佛。”只有心性澄明、虚空,才能摆脱烦恼、消除业障,达到佛的境界。所以“境由心造”,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心。如果我们心中欢喜、慈悲,我们的相貌也会随之祥和;如果我们心中有怨气、有恨意,我们的相貌也会呈现一副凶相。如果

31、我们心地光明,那么就能营造出一片光明的世界;如果我们心地有染,那么必定自我痛苦,也给别人造成痛苦。 佛家禅语: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佛家说: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镜子明澈,映出影像千姿百态;心地澄清,成就众生的法力千变万化。 我们现代很多人常常去佛寺、道观,如果只是去烧香拜佛拜神,祈求佛和神的保佑,那么动机和目的可能偏了。因为佛和神不可能保佑所有的人,更不会保佑那些心性邪恶的人,只保佑心地善良、心灵纯净的人。实际上我们在佛寺、道观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洗净自己的心灵,安顿自己的灵魂。当然不是说只在佛菩萨面前、在神仙面前,心灵要纯净,而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都要保持纯净的心灵。 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快乐、健康。心灵纯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前四心心地善良、心态平和、心胸开阔、心情快乐的起点和终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