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丽史中对女真的称呼及其与高丽的关系高丽史中对女真的称呼及其与高丽的关系林国亮【摘要】:高丽史中对将女真称为“黑水蕃众”、“黑水”部人、“北蕃”、“东女真”、“鸭绿江外女真”、“西北界女真”、“东北女真”、“西女真”、“东蕃”、“东北蕃”、“西蕃”、“西北蕃”,可谓称呼繁多,但是纵观高丽历史,不难发现众多称呼的背后正好吻合了高丽向北开疆拓土的两个方向(西北,东北)。随着高丽北方领土的扩展,高丽史中对女真人的称呼也反应了女真居住方位及所含部落的变化。在北拓过程中,高丽与女真争战不断,但同时高丽与女真的和平交往也一直存在着。本文拟就从高丽史中对女真称呼的变化来探讨高丽与女真的关系。【关键词】:高丽
2、史 女真 高丽 关系(一)女真族属于中国东北古代肃慎族系,在中国文献中先秦时代称肃慎,两汉三国时期称挹娄,后魏时代称勿吉,隋唐时代称靺鞨,宋代称女真。高丽建国后将女真人称作“黑水蕃众”、“黑水”部人、“北蕃”、“东女真”、“鸭绿江外女真”、“西北界女真”、“东北女真”、“西女真”、“东蕃”、“东北蕃”、“西蕃”、“西北蕃”,现将高丽史中对女真的称呼摘录如下:1、 “尹瑄,盐州人,为人沉勇,善韬铃,初以弓裔诛杀无厌,虑祸及己,遂率其党走北边,聚众二千人,居鶻岩城,召黑水蕃众,久为边郡害。及太祖即位,率众来附,北边以安。”【1】2、 “黑水酋长高子羅率百七十人来投”【2】。又:“黑水阿於闲率二百人
3、来投”【3】。 3、 “北蕃之人,人面兽心,饥来饱去,见利忘耻,今虽服事,向背无常,宜令所过州镇筑馆城外待之”【4】。4、(定宗)三年秋九月,“东女真大匡苏无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5】。 5、 “逐鸭绿江外女真於白头山外居之”【6】6、“夏五月,西北界女真报契丹谋举兵来侵”【7】,“是月,女真复报契丹兵至”【8】。7、“东北女真酋长 乙豆率其属七十人来献方物,各赐衣服银皿。【9】”8、“西女真揩信擒契丹东京崇圣寺僧道遵以来”【10】。 9、“东蕃归德将军吴多等二十三人来朝”【11】。 10、“西蕃酋长沙蕴等来献土物”【12】。11、“西北蕃归德将军耶半等二十六人来朝”【13】。对于女真的来
4、源,高丽史中提到过高丽君臣的看法:“女真本靺鞨遗种,隋唐间为高句丽所并,后聚落散居山泽,未有统一,其在定州、朔州近境者,虽或内服,乍臣乍叛”【14】。女真源于靺鞨,我国古籍多有记述,金史世纪载:“金之先出靺鞨氏”。然而靺鞨分为诸部,他们分布的地域很广阔。这里所说“隋唐间为高句丽所并”者,主要是指白山靺鞨,他们分布于长白山及南脉盖马大山东西一带。旧唐书靺鞨传则载:“白山部素附于高丽(高句丽)”白山部指的就是白山靺鞨,当高句丽并有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后,白山靺鞨就已经附属于它,成为高句丽统治的部族,三国史记则称之为“靺鞨”。在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及中原王朝的作战中,三国史记中也记载了高丽调遣靺鞨兵参加作
5、战。如:“长寿王五十六年(468年)春二月,王以靺鞨兵一万,攻取新罗悉直城”【15】;“文咨明王十七年(507年)十月,王遣将高老与靺鞨谋,欲攻百济汉城,进屯于横屯下,百济出师逆战,乃退”【16】;“婴阳王九年(598年)王率靺鞨之众万余侵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之”【17】;“宝藏王四年(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进围安市城,高句丽派遣北部耨萨高延寿、南部耨萨高惠真帅我兵及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18】。上述史料可以佐证,在高句丽领土内,特别是在长白山及其南脉东西一带,分布着众多的靺鞨部落,故新唐书高丽传称:“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鸭渌水”【19】。显然,长白山已为靺鞨居住之地【
6、20】。高句丽灭亡后,渤海兴起,它领有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在内的高句丽故地。渤海是渤海靺鞨建立的政权,它史称震国,随后“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族初步形成,他是以曾西迁营州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的粟末靺鞨人和白山靺鞨人为核心,不断吸收故地较先进的靺鞨人和高句丽移民而逐渐形成与扩大的,即所谓“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当时,在渤海国境内尚有许多并未融合入渤海族的靺鞨部落,其中就包括分布于长白山及其南脉东西的一些靺鞨部落。旧唐书将隨书的靺鞨七部分成“靺鞨”和“渤海靺鞨”两大部分,新唐书则分成“黑水靺鞨”和“渤海”两大部分,而其分布地域又多有重和,佐
7、证了以上的推断。辽灭渤海后,一部分投靠高丽融入高丽族,一部分留在原地逐渐融入契丹族,原渤海境内的靺鞨部则相继改称“女真”,并逐渐形成了女真族,他们分布的地区也逐渐扩大。而高丽在建国之初,对于女真的了解不是很多,在他们传统的理解中,似乎除了渤海靺鞨外,其他诸部皆统称为“靺鞨”或者“黑水靺鞨(黑水国)”因此,上述1和2中所记述的“黑水蕃众”和“黑水部人” 其实就是高丽邻境的女真部落。也就是后来高丽史中所记述的“东女真”、“东蕃”或“东北蕃”。 高丽史中记载的“北蕃”、“东女真”、“鸭绿江外女真”、“西北界女真”“东北女真”“、西女真”、“东蕃”、“东北蕃”、“西蕃”、“西北蕃”是对其北邻的女真部落
8、的一个泛指概念,我们认为这些女真部落源于长白山靺鞨,也是从大体上说的。这表明高丽史中记载的这些女真部落南邻高丽,且女真的北界可限于今图们江和鸭绿江之内。但是随着高丽势力向北拓展,它与女真各部的交往逐渐扩大,对女真的称呼也主要使用“东女真”、“西女真”,而“东女真”、“西女真”所内含的部落也逐渐增多,分布的范围也日益向北推进。就“东女真”来说,高丽史曾称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什河)的完颜部为“东女真”,所谓“东女真酋长盈歌(金穆宗)”“东女真酋长乌雅束(金康宗)”。显然高丽史已把以完颜部为核心的生女真部落联盟都包括在“东女真”内了。另外,高丽史中对女真的记载称呼加的方位,其主要指向为西、西北,东
9、,东北,这与后来高丽北拓开疆的方位相一致。(二)高丽建国后,西北是其北拓的主攻方向。高丽史卷93“崔承老传”载:“自新罗之季至我国初,西北边民每被女真蕃骑往来侵盗”。新罗西北曾以大同江与渤海为界,可见,新罗末期女真人的势力也南抵大同江一带。同书卷1“太祖世家”载:“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蕃人(女真人)游猎其于间,因而侵掠边邑,为害大矣,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21】上述记载表明,在高丽建国之初,平壤古都也成为女真人活动的范围。高丽王王建鉴于平壤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始驱逐女真,开拓疆土,进占并修筑平壤城,设置大都护府,派遣从弟王式廉等率兵镇守。王式廉即以平壤为基地,
10、开疆拓地,始建安水(今介川)、兴德(今殷山)等镇。此外,据高丽史卷82“兵志城堡”载,太祖时期,高丽在西北方面,还先后修筑了龙岗、咸从、成州(今成川)、安定(今顺安)、永清(今永柔)、安北府(今安州)、连州(今介川西)、肃州(今肃川)、顺州(今顺川)、大安州(今慈山)等城镇。以上城镇分布在大同江中下游至清川江下游左岸一带。这就表明,终太祖朝,高丽向西北扩展到清川江下游左岸,而大同江上游及清川江中上游仍女真占据。上述3中所记载的“北蕃之人”应该指的是生活在大同江上游及清川江中上游的女真部落。当然随着高丽向北扩张,北蕃所包含的部落也相继增多。太祖之后,历定宗、光宗、景宗至成宗,高丽又继续向西北扩张
11、,越过清川江,先后修筑了德昌(今博川南十里)、德成(在德昌北,即渭州)、长青(在德成东北,即抚州)、威化(即云州)、安朔(即延州)光化(即宁朔,又称泰州)、清塞(今熙川)长德(即德州,今德川)等城镇,并开始越过大宁江口,修筑嘉州(今嘉山)、松城两镇【22】。随着高丽的北拓,大批女真人也纷纷到达清川江以北地区,这一带本是渤海辖区,当有不少渤海移民已改为女真,他们与外来的“黑水”人融为一体。契丹人对渤海人怀有旧怨,因此对女真人也没有多少好感,其政策是征伐使其顺服。因此,契丹人第一次向朝鲜半岛西北部发动的战争,并非针对北上的高丽人,而是攻击攻击居于高丽、契丹夹缝中的女真人。据宋史高丽传和高丽史载,9
12、83年(宋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高丽成宗二年)冬,发兵攻打鸭绿江东的女真人,女真曾两次“驰木契”告知高丽,“称契丹兴兵入其封镜”,一方面提醒高丽采取防御措施,另一方面希望高丽予以援救,但由于高丽对女真人始终怀有偏见,认为“北蕃之人,人面兽心,饥来饱去,见利忘耻”,因此不予理睬,结果“俄而契丹云集,大击女真,杀获甚众,余族败散逃遁而契丹压背追捕,及于当道(指高丽)西北德昌,德成,威化,光化之境,俘擒而去”。【23】高丽守军眼看着契丹人路由其界追讨女真而未动声色,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只是在契丹退兵之后,将“女真避兵来奔二千余众,资给而归之”。【24】考察契丹进军的路线当是:契丹发兵辽东,在今丹东
13、地区东渡鸭绿江(即大、小梅河),然后沿沿海平原南下,穿过今铁山(高丽长宁县)郭山(高丽长利县)等地,再转向今博川,宁边、云山、泰川等地,一路追捕女真人,最后“俘擒而去”。从这次契丹人的攻击路线来看,当时的长宁、长利、德昌、德成、威化、光化等虽已成为高丽辖境,但至少其边沿地区还是女真人的居住区,从而契丹可以路经其界而追讨女真人。由于女真人在这次战争中吃了亏,处于防备契丹人的考虑,女真人曾劝说高丽应在梅河津要(今义州鸭绿江渡口处)“筑治城垒,以为防遏之备”,但正当高丽听其言而“方令行视兴功”之时,“不意女真潜师奄至,杀略吏民,驱掠丁壮,没为奴隶,转移他方”【25】。高丽史,“成宗世家三年条”载:“
14、命刑官御事李谦宜城鸭绿江岸,以为关城,女真以兵遏之,虏谦宜而去,军溃不克城,还者三之一。”【26】关于这次女真突然改变态度袭击高丽军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前次契丹人路经高丽界攻击女真而高丽坐视不救,女真人认为是高丽故意诱导而致祸,高丽从中渔利,借以削弱女真人的力量;第二,设若高丽在鸭绿江边筑城设关,势必阻住了女真人的出海口,切断了女真与北宋的海上交通。终因这一地区的女真部落受到辽朝的多次征伐,势力十分微弱,高丽于991年(成宗十年)“逐鸭绿江外女真於白头山外居之”,使高丽的领土夸张到鸭绿江沿岸。这里所说的鸭绿江外女真指的是生活在鸭绿江东的女真部落。993年(成宗十二年),辽伐高丽,攻下蓬山郡
15、等地,高丽派大臣徐熙向辽军请和。高丽与辽议和的结果:辽取女真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高丽,而高丽对辽称臣纳贡,奉辽正朔。此议和为高丽逐女真、拓封疆提供了机会,可以说,高丽虽然在军事上战败了,但在外交上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胜利。994年(成宗十三年),高丽命“平章事徐熙率兵攻逐女真,城长兴、归化二镇及郭(今定州西)、龟(今龟城)二州”;翌年(995年,高丽成宗十四年),又“命徐熙率兵深入女真,城安义、兴化(即灵州)二镇”;996年(成宗十五年),又筑宣州城(即通州,今宣川西)。【27】一直到德宗修筑长城之前,高丽又在鸭绿江方面修筑了龙州(今龙川附近)、铁州(今车辇馆西)、麟州(今新义州东)、静州(新义州东
16、北)、宁海(鸭绿江口东)等城镇,在大宁江上源修筑了朔州,在大同江上源修筑了平虏、宁远等镇。1010年(高丽显宗元年),辽圣宗自将伐高丽,其后数年中多次遣使向高丽索取“兴化、通州、龙州、铁州、郭州、龟州等六城”。【28】1014年(显宗五年),辽又伐高丽,于鸭绿江东筑保州(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宣宗(即宣义州,今义州)、定州(即定远州,金义州东)等城。【29】为防御契丹和女真,1033年(德宗二年)高丽命平章事柳韶“创置北境关防”,即修筑“千里长城”。这条长城,“起自西海滨古国内城界鸭绿江入海处,东跨威远、兴化、静州、宁海、宁德、宁朔、云州、安水、清塞、平虏、宁远、定戎、孟州、朔州等十三城,
17、抵耀德、静边、和州等三城,东传于海,延袤千余里”。【30】将大部分女真人拒之长城之外。高丽史所记载的 “西北界女真” 、“西女真”、“ “西蕃”、“西北蕃”,就是泛指生活在高丽西北方向的女真部落及部落联盟,到此他们与高丽以长城为界。关于居住在长城西段沿线的女真人,在高丽史中有零星的记载。“(德宗二年)十一月辛卯,以西女真于火等一百五十六人开拓关城时并有功劳加爵一级。”【31】1033年,即长城开始修筑的一年,说明这些女真人的居地应是今义州以南地区,在长城的起始点一带。1040年(高丽靖宗六年)“北女真将军尼迂火、骨甫来投,赐田宅,处之圻内”。【32】圻内,即边内,亦即长城之内。所谓北女真,应指
18、靠近东女真的西女真,东西女真的天然分界线应是狼林山脉,即古盖马大山。尼迂火的居住地应为今慈江道一带,“来投”之后被安排在高丽境内。1041年(靖宗七年),高丽命崔冲筑平虏、宁远二镇,西女真酋长高之知等十二人在开拓这两城时颇有功效【33】,据此可之,此人的居地应在长城的中段一带,亦即古平虏、宁远地区。到了高丽睿宗时期,已不见“西北女真”或“西北蕃”的称呼而常见的则是“北界蕃长”“北鄙女真”等,称呼的变化,反应了女真居地方位的变化。 “黑水蕃众”、“东女真”、 “东北女真”“、 “东蕃”、“东北蕃”、与高丽东北面的扩张。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南比新罗以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为境”。这就是当时渤海与新
19、罗两国的边界。从当时部族分布来看,泥河南至南大川(今安边)一带还活动着一些靺鞨部落,即“宝露国”和“黑水国”等。高丽建国之初,其势力也不过才达到这一带地方。高丽史卷82“兵志镇戌”载:“太祖三年(920年)三月,以北界鶻岩城数为北狄所侵,命庚黔弼率开定军三千至鶻岩,于东山筑一大城以居,由是北方晏然”。这里所说的“鶻岩城”就是高丽尹瑄传中的“鶻岩城”;所说的“北狄”或“北蕃”就是“尹瑄传”中所称“黑水蕃众”即当地的女真部落。据考,鶻岩城在今朝鲜江原道北边的铁岭附近【34】,是高丽初期镇抚东北边的重镇,同时还设置了登州(今安边)、涌州(即宜州,今德源)、阳喦(今德岩附近)等州镇,高丽以这些州镇为据
20、点,逐渐向北推进。从光宗至德宗期间,又先后修筑了长平(在龙兴江下游左岸)、和州(今永兴)、高州(今高原北)、隘守、文州(今文川)、永丰、龙津(今文川东)、耀德(在龙兴江上游左岸)、云林(今文川西北)、静边(在耀德东北)、宁仁等州镇。这些州镇大致分布在宜州、阳喦以北至龙兴江沿岸地区。此期间,和州渐成为高丽镇抚东北女真的重镇,993年(成宗十二年)改和州为安边都护府,柳韶所筑长城即西来通过耀德、静边、和州之北,东抵海岸。由此可见,当时高丽与“东女真”以龙兴江与长溪川(牲川)的分水岭(旧长城东段)为界。后来,高丽继续向北推进,1044年(靖宗十年),于长溪川(牲川)之北修筑了长州、定州(今定平)、元
21、兴等州镇,随后将东段长城推移至定州、长州之北。这就是东国舆地胜览“平定”条提到的长城东段,所谓“古长城西逾大岭,东接都连浦”。到肃宗、睿宗时,高丽加紧向北扩张。1107年(睿宗二年),高丽派尹瓘等率兵大举进攻女真曷懒甸地区,强筑咸州(今咸兴)、英州(今新兴郡加平面东兴里)、雄州(今咸兴郡西退潮面城洞里)、吉州(洪洪原郡鹤泉面天鸡峰山城)、福州(新兴郡朝阳面塔洞里)、公崄镇(咸兴郡德山面上岱里山城)、通泰镇(咸兴郡云田面云城里)、崇宁镇(咸兴郡川西面云兴里)、真阳镇(咸兴郡上岐川面五老里)等九城【35】,并在咸州设大都督府。然而,在女真的坚决反击下,高丽战败,双方议和。高丽归还女真故地,从九城撤
22、军,女真则承诺“至于世世子孙恪修世贡,亦不敢以瓦砾投于境上”【36】。高丽与女真仍以长城为界。从高丽北拓疆土的过程中,可以推断,高丽史中记述的“ “东女真”、“东北女真”“、“东蕃”、“东北蕃”并不是固定不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称呼,随着高丽领土向北拓展,“东女真”的地域范围和包含的部落及部落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最终他们的分界线仍以长城为界。(三)高丽建国后北邻高丽,高丽向北扩张势力,就是渐次“逐女真”、“开封疆”的过程,而女真也不时“侵盗”高丽边境,因而双方的争战一直存在。高丽肃宗、睿宗前,高丽向北扩张的主攻方向在其西北方面,所以受到的侵害甚众,他们原来据有的鸭绿江下游江东的领土逐渐被高丽占
23、领,被迫迁移。肃宗、睿宗时期,高丽向北扩展的主攻方向转到东北方面,力图向“东女真”地区推进,双方争战频繁,后来爆发了“曷懒甸之役”,女真最终取胜,抑制了高丽的北进。然而,高丽是个较发达的封建王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皆比女真先进,他对比邻的女真颇具吸引力。同时,高丽在北上扩张中,也对女真采取怀柔政策,设法招抚女真。因此女真与高丽之间的和平交往也一直存在着。具体来说高丽对女真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第一,高丽对来朝的女真人进行贸易,类似“朝贡贸易”。东女真入贡高丽在定宗三年(948年)高丽史中即有记载:“东女真苏无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王御天德殿阅马为三等,评定其价,马一等,银柱子一事、锦
24、绢各一匹,二等银钵一事、锦绢各一匹,三等锦绢各一匹。”【37】苏无盖进献马匹,高丽根据马匹的等级换算为银和绢,可谓高丽与女真经济接触的典型形态,堪称一种官方贸易。显宗二年(1011年)这种入贡则更为频繁和常态化。入贡的时期不定,大都集中在春季(正月、二月、三月)和夏季(五月或八月);进贡物品也不定,一般春季进贡物品多为兽皮,毛物及金等土产品。夏季则大部分为马、器仗、兵器、甲胄、弓矢等军需用品。高丽回赐品则主要是衣物、牛、金帛、器皿、布帛等生活必需品。高丽史中记载的东女真进贡高丽的次数如下表所示。东女真进贡高丽频度表定宗(945949年)1次显宗(10091031年)31次德宗(10311034
25、年)12次靖宗(10341046年)32次文宗(10461083年)63次顺宗(10831084年)1次宣宗(10841094年)13次献宗(10941095年)1次肃宗(10951105年)8次睿宗(11051122年)4次西女真贡品与东女真类似,即以铁甲、马、弓弩、兵仗等军需品以及骆驼貂鼠皮等土产品为主,回赐品大部分是衣物等生活必需品。根据高丽史记载,西女真进贡高丽的情况大概如下表所示:西女真对高丽进贡频度表太宗(925947年)39次穆宗(951969年)5次景宗(975982年)4次圣宗(9821031年)40次兴宗(10311055年)4次道宗(10551100年)24次高丽允许女真
26、进贡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供给女真人生活必需品,预防其骚扰边境;二主要是联合女真以遏制契丹侵寇兵掌握契丹的动态。相形之下,女真进贡高丽主要是通过高丽获得稳定的生活必需品,战时还可将高丽作为依靠。第二,高丽对归附的女真人授以官职。对于来朝或内附的女真酋长,高丽则一般授予官职,分为文职贺武职。文职有大相、大匡、元甫、正甫、大丞、正朝、元尹、甫尹、大常、持印等;武职有将军、宁塞将军、归德将军、柔远将军、怀化将军、绥远将军等。入贡时,高丽则根据官职等次给予赏赐。女真人一般基于利益而左右摇摆,时而进贡契丹,接受契丹官职,时而进攻高丽,接受高丽官职。高丽为加强对女真的控制,则规定若已受契丹官职者欲进贡高
27、丽,必须先将契丹的职牒缴纳高丽,改授高丽官职。例如,1036年(靖宗二年)四月东女真首领太师阿道闲已受契丹官职,但又欲归附高丽,高丽收回其契丹节度使职牒,改授高丽之正甫【38】。1054年(文宗八年)十月东女真尼多弗、宝彬、盐汉、比丹、摩里弗等已受契丹官职,但又取得高丽官职,高丽收回其契丹职牒,改授高丽官职。【39】1079年(文宗三十三年)四月,西女真须于那等六人至高丽自行缴纳契丹职牒,接受高丽之元甫职。【40】1106年(睿宗元年)二月,北女真酋长高乱、阿於大等42人至高丽自行缴纳契丹职牒,改授高丽官职。【41】高丽对于女真人的背弃信义的行为则采取逮捕,以示惩戒。例如,1037年(靖宗三年
28、)二月,沙伊罗等已获高丽职牒,但同时交通契丹,不就被发现,高丽遣兵捕送西京。【42】女真来朝名目繁多,根据高丽史记载,女真来朝的次数如下表所示。东西女真来朝高丽表显宗(10091031年)27次德宗(10311034年)9次靖宗(10341046年)35次文宗(10461083年)18次肃宗(10951105年)17次睿宗(11051122年)13次全面考察高丽与女真关系可知,初期进贡较多,后期来朝居多,这与高丽对女真的影响力成反比。肃宗、睿宗年间完颜部女真势力膨胀,曷懒甸女真从高丽的影响下转入完颜部的影响圈,几乎不再进贡,一部分依然依赖高丽的势力则以来朝之名目到高丽以获得赏赐品,接受职贴或增
29、职。另外,高丽还对边塞有功者和提供情报者授职或赐品,而且赏赐比较优厚,赐品内容是衣物、金帛、绢、酒食等物。第三,高丽对归附的女真部落,附籍州县加以羁縻。对于境内或者内迁的女真人,高丽将他们编户为民。【43】到文宗时(10461082年),高丽加强了对“东女真”的招抚,仿效中原王朝设羁縻府州例。据高丽史文宗世家载:“东女真大兰等十一村内附者请为滨、利、福、恒、舒、湿、闽、戴、敬、付、宛十一州,各赐朱记,仍隶归顺州”。【44】这里大兰等十一村就分置为十一个州,可见这种羁縻州规模应该很小。应当指出,先后附属高丽的女真部落大都在其长城近境,仅是“东女真”或“西女真”中的一部分。有些原内附高丽的女真人,
30、后来也归顺了辽朝。高丽史文宗世家就记载:“都兵马使奏:东蕃酋长阿兜内附以来,久承恩赏,背我投丹,罪莫大焉。其党首领高之问等今在蕃境,请密遣军士拘执入关,考讯端由,依律科罪。从之。”【45】这里所提到的东蕃首领高之问,高丽曾先后授予他“归德将军”与“怀化将军”之职【46】,而他又率部归附辽朝,故激起高丽君臣的忌恨。六年之后,高之问还率部航海进攻高丽三徙县境的临远戌【47】。肃宗、睿宗时期,生女真完颜部兴起。到金穆宗盈歌时,其“部族日强,兵益精悍”【48】,势力扩展到今图们江朝南朝鲜咸境南、北道之间的乙离骨岭(今摩天岭)一带,促使曷懒甸的女真部落“尽欲来附”。康宗乌雅束嗣位后,即命部将石适欢率兵,
31、徇地曷懒甸,收叛亡七城。随后,女真军击败高丽军,完全领有了东女真地区。1114年(睿宗九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翌年称帝,建立大金帝国,而后分兵南下,进取辽东等地。与此同时,他派加古撒喝率偏师出长白山南,经略鸭绿江中上游及其下游保州、开州一带,招抚并降服了高丽长城以北的西女真及保州开州一带的熟女真。至此,女真皆纳入了大金国。【参考文献】【1】高丽史卷92“尹瑄传”。【2】高丽史卷1,太祖四年春二月辛巳条。【3】高丽史卷1,太祖四年夏四月乙酉巳条。【4】高丽史卷2,太祖十四年十一月条。【5】【37】高丽史卷2,定宗三年九月戊申条。【6】高丽史卷3,成宗十年十月条。【7】高丽史卷3,成宗十二
32、年夏五月条。【8】高丽史卷3,成宗十二年八月条。【9】高丽史卷4,显宗二年五月乙亥条。【10】高丽史卷4,显宗八年八月壬辰条。【11】高丽史卷6,靖宗元年九月戊子条。【12】高丽史卷6,靖宗三年四月条。【13】高丽史卷6,靖宗四年八月丁丑条。【14】高丽史卷65,“尹瓘传”。【15】三国史记卷18,“高句丽纪六”。【16】三国史记卷19,“高句丽纪七”。【17】三国史记卷20,“高句丽纪八”。【18】三国史记卷21,“高句丽纪九”。【19】新唐书卷220,“高丽传”【20】新唐书卷219,“黑水靺鞨传”载:“其著者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即长白山),亦曰徒太山粟末之东曰白山部”;而隋书卷81,“东夷传靺鞨”载:“其七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