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0.13KB ,
资源ID:115037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5037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古代汉语词法句法.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古代汉语词法句法.docx

1、初中古代汉语词法句法古代汉语词法 一、单音词 1、常用实词 是指含有实际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实词词义,多读,积累。 2、常用虚词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中考考查六个重要虚词,包括“之、其、以、而、何、于”。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而”是连词,表示转折 3、常见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如“尊君在不”中“不”通“否”。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4、词性活用 (1)名词用做动

2、词 “驴不胜怒,蹄.之。”(名词“蹄”用做了动词“用蹄子踢”)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域”用做动词“限制”) (2)名词做状语 “学而时.习之”(名词“时”表示“按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日”做了状语,表示“每天”) (3)形容词用做名词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 .。”(“良实”意思是“忠良诚实”,这里指“忠良诚实的人”) “温故.而知新.”(“故、新”用做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4)动词用做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表示名词,支出、收入) (5)使动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使之挨饿)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使受惊、使鸣叫)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使之活下来) (6)意动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 二、多音词 1、同义复词 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必能裨补 .阙漏。” 2、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重点在“异” 3、固定结构 是以、所

4、以、然则、须臾“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古代汉语句法 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其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很不相同,它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直接用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说明主语所表示的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是什么、不属于什么。翻译时,都要添加上判断词“是”。古代汉语的判断句的常见格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格式。 例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

5、也。(醉翁亭记) 2.“者,”只在主语后面加语气词“者”,谓语后面不加语气词“也”。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也”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 例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主语和谓语后面不用语气词。 例如: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被动句 1.用介词“于”“受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二章) 2.用“为”表被动 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用“为所”表被动 例:为.乡里所.患。(周处) 4.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仅是这些动词本身表被动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例:

6、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省略句 古代汉语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练,更具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就叫做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汉语都有,古代汉语的省略句比现代汉语的省略句更常见、更复杂。 省略句有主要成分的省略和次要成分的省略。主要成分的省略有主语的省略、动词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等,次要成分的省略有介词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省略、定语的省略等。 1、主语的省略 文言文的主语省略,指逻辑上有主语而形式上无主语的情况。省略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承接上文省略的,有呼应下文省略的

7、,有因对话省略的,也有因意思很明确、主语不必说出省略的。另外,在文言文中,代词“之”“其”都不用作主语,也使得主语省略的情况比较普遍。 例如: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在这段话中,主语“洞庭湖”全部承前省略。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这段话中的省略,是因为对话。“对曰”前面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也”前面省略了指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 文言文省略的主语,有时前后不一致,其中间的转换,只能根据上下文及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辨认。 例如: ()见

8、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这段话的主语全未出现,但省略的主语并不一致。前三句及后两句的主语是桃花源里的人,而“具答之”的主语却是“渔人”。(省略主语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翻译题中,“补充主语”往往会占一分,而学生往往也会漏掉,要提醒学生注意。) 2、动词谓语的省略 动词谓语一般是不能省略的,因为它是句子中最主要的部分,省略了就会影响语意的表达。但在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谓语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出来。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这段话

9、中的“再”和“三”都是数词作状语,其后的动词谓语“鼓”都承前省略了。 3、宾语的省略 古代汉语动词宾语的省略,要比主语的省略少,一般都是承接上文而省略。省略的宾语往往可以用代词“之”来代替。 例如: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 动词“投”的后面省略了宾语“狼”或省略了用来代替“狼”的代词“之”,动词“从”的后面省略了宾语“屠”或省略了用来代替“屠”的代词“之”。 四、倒装句 词序固定,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所谓词序固定,就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主语谓语宾语”这一顺序不能颠倒,定语和状语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补语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后。这个语法规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特点

10、。但是,在古代汉语里,也有一些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少有的,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倒装句”。 1、谓语前置 即主谓倒装,在古汉语里的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加重谓语的语气或感情色彩。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里,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要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谓宾的倒装,在古代汉语中是正常的,并有一定的规律。 (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十则)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例中

11、的“何”是“有”的宾语,提到了“有”的前面,“何有”即“有何”。例中的“何苦”即“苦何”,也是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的情况。 疑问代词如果作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何以战?(曹刿论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疑问代词“何”“谁”分别作介词“以”“与”的宾语,所以提到了介词的前面。(2)在否定句中,如果宾语是代词,宾语必须前置 例如: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3)用“之”“是”作为标志的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是”只起到提前宾语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有什么简陋)。 3、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

12、)”“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以上诸例中的“以尉首”“以当世之事”“于长勺”都是介宾短语,在原文中分别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则要提到谓语之前作状语。如“祭以尉首”要理解成“以尉首祭”,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用军尉的人头来祭奠”。 4、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但在古代汉

13、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字,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例如: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 例句中“僧富者”即“富僧”。 五、固定句式 1、“不亦乎”,译为“不是吧”。 例如:(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求剑若此,不亦 .惑乎.? 2、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4、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例如:吾孰与徐公美? 5、何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 强调宾语,把“何”提前。“何有”之间嵌入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志。 表示反诘。可译作“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6.非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就是”。 例如:非死则徙尔。 7.此所谓,译为“这就是所说的”;此之谓,译为“这才叫做”, 表判断。 例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顾哉”翻译为“反而吗”,例如“顾.不如蜀彼之僧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