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6 ,大小:358.52KB ,
资源ID:11496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96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地整治专项规划.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docx

1、土地整治专项规划 河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二一二年十二月前 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的要求,加强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河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全省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突出了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统筹安排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明确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

2、划是指导全省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为河北省行政管辖区域内全部土地。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近期目标年为2015年,远期目标年为2020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省域概况河北省地处华北地区东南部,内环京津、东临渤海,西接山西,南临河南与山东,北与辽宁和内蒙古毗邻,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门户,区位优势独特。河北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是全国唯一具有坝上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湖泊海洋的省份。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在2.514.7之间,

3、多年平均降水量521.1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4.69亿立方米,人均地表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0,水资源缺乏是制约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河北省是全国钢铁、化工、能源、建材、食品、医药、纺织和农产品基地,综合交通便利。2010年,全省总人口7194万人,城镇化率45%;全省生产总值2039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668元;财政收入2409亿元,人均财政收入3348.6元;铁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为5929.1公里和4307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6.03亿吨,居全国第五位。全年粮食总产量2975.9万吨,实现连续七年增收;棉花总产量56.95万吨,油料总产量

4、140.29万吨,蔬菜总产量7073.6万吨,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3.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58元。2010年,全省土地总面积1885.45万公顷(28281.75万亩),其中农用地1314.64万公顷(19719.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9.72%,其中耕地面积655.14万公顷(982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75%;建设用地204.91万公顷(3073.65万亩),占10.87%;其他土地365.89万公顷(5488.35万亩),占19.41。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一、上轮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全省上下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认真实施河北省土地开发

5、整理规划(20012010年),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推进了土地整治工作全面展开,规划目标圆满实现20012010年,以七大重点区域、九大重点工程为重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2000多项,实现补充耕地15.54万公顷(233.1万亩,不含农业结构调整补充耕地数量),为上轮规划目标13.16万公顷(197.4万亩)的118.09%。(二)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经济效益显著20012010年,全省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5.54万公顷(233.1万亩),远大于同期建设占用耕地12.66万公顷(189.9万亩);实施基本农田整治项目102个,整治基本农田2.61万公顷(39

6、.15万亩),粮食总产量增加481.1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354.4元,为全省粮食总产量七连增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三)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社会效益突出通过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业增产增收,推动了现代化农业发展;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推动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城镇村及工矿废弃地整理复垦,提高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社会效益突出。(四)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生态效益良好通过土地整治,调整用地结构,实现生态退耕面积43.66万公顷(654.91万亩),林地面积增加7

7、1.34万公顷(1070.1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3.78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8.87万公顷(5833.05万亩),土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通过采煤塌陷区、采矿用地和砖瓦窑整理复垦,矿区土地生态功能得到恢复,生态效益良好。(五)土地整治内容不断丰富,资金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十一五”以来,土地整治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加大,从农用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逐步扩大到农村和城镇建设用地整治;从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发展到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农房改造、公益事业建设;土地整治投入不断加大,形成了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

8、。二、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土地整治质量有待提高由于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逐渐减少,难度不断加大,投资持续增加,有些地方补充耕地往往以增加耕地数量为主要目标,补充耕地质量虽然能达到验收标准,但与被占用耕地相比,质量偏低。(二)土地整治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土地整治投资仍然以政府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单一渠道为主,其他涉农资金、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不完善,“谁投资、谁受益”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影响了社会和农民个体开展土地整治的积极性。(三)土地整治后续管理有待加强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权属调整与利用、基础设施维护、土壤肥力培肥等后续管理尚不完善,面临部分新增耕地重新撂荒,基础设施损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

9、新增耕地利用效益,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第三节 面临的形势一、国家高度重视,土地整治面临重大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整治工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有序开展土地整治,继续增加农村土地整治投入”。“十二五”规划和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土地整治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土地整治资金保障更加有力2010年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达到24.98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持续减少,整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向农村倾斜,为广泛开展土地整治创造了有利条件。三、补充耕地难度加大,保障粮食安全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进行,全省可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逐渐减少,难度不断加大,土地整理和复垦增加耕地潜力有限,补充耕地的难度不断加大,即使是能够达到数量上的占补平衡,但质量很难达到被占用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四、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保发展保红线压力加大“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

11、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随着京津冀都市圈、沿海产业带和冀中南重点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需求不断加大,土地利用面临城乡建设用地“双向扩张”和耕地保护“双向挤压”,人地矛盾、耕地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整治任务更加艰巨。五、“三化”同步协调推进,土地整治面临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逐渐加快。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明确提出,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发展,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维护农民权益,是新一轮

12、土地整治的重要指导原则。土地整治对促进“三化”同步协调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六、生态环境需求加大,土地整治任务繁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省地貌类型多样,既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大省,又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地,整治废弃工矿用地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任务繁重而艰巨。第二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指导,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和提升土地整

13、治工作,实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确保全省耕地面积稳定,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提升,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基本原则(一)坚持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并重坚持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补充耕地与占用耕地数量和质量并重,产能平衡。加大补充耕地项目投入力度,提升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严格补充耕地项目验收,加强后期管护,确保补充耕地能够长期发挥作用。(二)坚持突出土地整治重点内容土地整治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为重点,积极实施重点工程,优化农用地结构,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积极推进城镇工

14、矿用地整治,大力盘活存量用地。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意见,依法开展土地整治,确保相关收益返还农村。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做好土地确权登记,依法保障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五)坚持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实施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相统一,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注重加强对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加快损毁土

15、地复垦。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与方向,构建基础性土地生态环境格局。第二节 规划目标和任务一、规划目标(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农用地整治,到2015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161.33万公顷(2420万亩),到2020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266.67万公顷(4000万亩),整治后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一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升。(二)耕地补充任务全面落实到2015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5.34万公顷(80万亩),其中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1.6万公顷(24万亩),土地复垦补充耕地0.53万公顷(8万亩),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3.21万公顷(48万

16、亩)。到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0万公顷(150万亩),其中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3万公顷(45万亩),土地复垦补充耕地1万公顷(15万亩),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6万公顷(90万亩)。(三)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到2015年整治农村建设用地2.36万公顷(35.4万亩),到2020年整治5.67万公顷(85.05万亩),通过整治,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不断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逐渐减少,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城镇闲置低效用地和“城中村”改造、工矿废弃地整治复垦利用,城镇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降低31 %,矿山土地生态

17、环境明显改善。(五)初步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保障体系从制度、规划、措施、体制创新、监管等方面建立和完善土地整治保障体系,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土地整治控制目标规划指标2015年2020年指标属性万公顷万亩万公顷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161.332420266.674000约束性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提高程度1个等级预期性补充耕地规模5.348010150约束性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1.624345预期性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0.538115预期性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补充耕地3.2148690预期性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模2.3635.45.6785.05预期性二、主要任务(一)以旱涝保收高

18、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工程,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以全省98个县(市、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到2015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420万亩,建设128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区,15个油料(花生)生产基地,25个万亩棉花高产示范区;到2020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000万亩。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良培肥土壤,完善田间道路网络,健全农田防护林体系,配套水利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抗旱能力。(二)以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大力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治理改造,促进集约用地,

19、切实改善人居环境。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调整城市工业用地布局,加大对闲置、空闲和低效用地整合力度,淘汰搬迁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产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城镇和工业建设。(三)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积极稳妥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科学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优化乡村用地布局。以村庄合并拆迁、 “空心村” 改造、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逐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与范围,合理使用节余增减挂钩指标,科学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四)以

20、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加强土地复垦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力度,合理安排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35%。加大新建工矿企业新损毁土地复垦力度,新发生损毁土地复垦率达到100%。及时做好大型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及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工作,确保及时恢复利用。(五)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责任,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土地整治各项工作。加强和完善土地整治计划、项目立项审批、工程实施、验收、资金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探索创新规划实施的调控政策,建立土地整治的激励机制

21、和市场化机制。建立统一的地政管理与监测信息系统,推进科技进步和整治队伍建设,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第三章土地整治分区第一节 土地整治综合分区根据地貌类型、水热组合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土地整治方向、重点和整治措施的相对一致性,划分不同的土地整治分区。一、坝上高原生态保护土地整治区主要包括张家口市坝上县(市)。土地整治主要方向是在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结合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积极开展农用地整治,结合扶贫移民搬迁和新民居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构建耕地、林草绿地、湿地、水系和居住用地之间有机联系的土地利用格局。限制可能威胁生态系统稳定的各类

22、土地开发活动,积极支持各类区域生态建设工程,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提高区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二、山地丘陵特色农业土地整治区主要包括太行山、燕山山地丘陵地区县(市)。土地整治主要方向是在防治水土流失基础上,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复垦。对沟谷平地和梯田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加强煤炭钢铁矿产品采矿用地复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规模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加大草地植被恢复建设力度。三、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土地整治区主要包括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个县(市、区)。土地利用整治主要方向是城乡建设用地

23、整治和农用地整治。结合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和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发展设施蔬菜、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促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建设。四、平原现代农业城镇发展土地整治区主要包括河北中南部平原地区县(市)。土地利用整治主要方向是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现代高效农业,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24、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小麦、棉花、油料生产基地。大力开展城镇工矿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废弃砖瓦窑和废弃工矿用地整治,积极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稳定耕地面积。五、沿海滩涂临港工业建设土地整治区主要包括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沿海地区部分县(市)。土地利用整治方向是建设用地整治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稳步推进城镇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废弃工矿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挥沿海滩涂资源优势

25、,积极科学围填海,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开发盐碱地、荒草地,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加大沿海基干林带、纵深防护林建设,不断提高沿海生态系统功能。第二节 农用地整治分区按照全域整治、重点突出的原则,全省农用地整治分为重点区、限制区和一般区。一、农用地整治重点区该区域包括国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和省粮食生产核心县98个县(市、区)。该区域是省级以上土地整治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土地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以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实施省级以上基本农田整治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进行田块规整,加强田间路、农田水利工程、林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更新灌溉与排水设施,整理复垦闲散废弃地

26、,引导耕地集中连片,提高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二、农用地整治限制区该区域主要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中心城区、县城中心城区、各类开发区(园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的区域。该区域今后土地利用方向是城镇建设,为避免农用地整治资金的浪费,禁止开展大型农用地整治工程,重点是优化农用地利用结构,提高现有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严禁非法占用和抛荒撂荒。三、农用地整治一般区该区域为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和限制区以外的区域。在保障重点整治区资金投入的同时,市县土地整治资金要向该区域投入。土地整治的重点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为目标,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围绕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农田防护和生

27、态建设,实施土地平整,灌溉设施更新与雨水集蓄、节水灌溉工程,全面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分区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根据整治的重点和任务的不同,分为城镇工矿用地整治重点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和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一般区。一、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该区涉及76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县(市)。本区土地整治突出建设用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重点推进旧城区、旧厂区、旧街区及“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低效闲置土地整治。通过对拆迁土地收储,切实提高城市土地供应能力,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减少新增占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土地价值,改

28、善人居环境,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该区涉及107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按照“政府引导、公众参与、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优先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省级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市县实施。整治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优先用作幸福乡村和新民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节余指标用于支持城镇建设。通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彻底改观,农村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减少,

29、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三、城乡建设用地整治一般区主要包括城镇工矿用地整治重点区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重点区以外的县(市、区)。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布局和时序,以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变为目标,统筹安排农村新民居和城镇发展等土地整治活动。通过中心村建设、村庄合并、空心村治理、闲散农村居民点以及工矿企业、闲置废弃地等整治,不断提高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有序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理设置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和拆旧区,严格规划管控,推动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工作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第四节 土地复垦整治分区根据土地复垦潜力

30、和资源特点,分为土地复垦重点区和一般区。一、土地复垦重点区根据全省工矿废弃地整治潜力和复垦调整利用情况,全省土地复垦重点区涉及80个县(市、区)。该区域为土地复垦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等各项资金的重点投放地区。要充分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加大政府、企业对土地复垦资金投入,实施土地复垦重点工程,大力开展砖瓦窑、煤炭钢铁等矿产品生产基地采矿用地和其他废弃工矿用地的复垦,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确保完成土地复垦补充耕地任务,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二、土地复垦一般区该区域主要为土地复垦重点区以外的县(市、区)。依据土地复垦资源类型,按照综合利用、复耕为

31、主,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全面推进区域内工矿废弃地复垦,建立土地复垦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对历史遗留矿山废弃土地,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谁投资,谁受益”的土地复垦多元化投融资渠道,鼓励各方力量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对新建、在建矿山开采造成破坏的土地,由生产建设单位及时全面复垦。应加强管理,明晰产权,维护权益,确保合理利用。第五节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分区依据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和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分为重点区、禁止区、限制区和一般区。一、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集中分布在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较大的88个县(市、区)。该区域是实施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重点区域。在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工程,积极开发荒草地、沙荒地、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开发,补充有效耕地面积,为实现耕地保有量目标,落实补充耕地任务提供保证。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禁止区为确保土地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将坡度大于25的坡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等的核心区,大中型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严重水土流失地区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等区域划为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禁止区。该区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禁止未利用地耕地开发活动,鼓励进行防风固沙、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林和草原保护建设,提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