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2.69KB ,
资源ID:114882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882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解析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解析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解析上海市虹口区鲁迅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上海市鲁迅中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学科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一、文学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填空词,又叫_。柳宗元,字_,又称 _,唐代八大散文家之一。“诗经六义”是指_。【答案】 (1). 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 (2). 子厚 (3). 柳河东 (4). “风、雅、颂”、“赋、比、兴”【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1)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唐代末年,盛行于宋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天净沙属于小令,散曲又分套曲与小令两种。(2)柳宗元

2、(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又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六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唐中期,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 蝂传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之驴中的成语“黔驴技穷”几乎尽人皆知。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3)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要区别于“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点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

3、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文人的姓名字号或诗词集的名称,所属流派,等等。注意字不要写错。二、名句默写2.名句默写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_,白露未晞。诗经此中有真意,_。饮酒沙鸥翔集,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_,不拘一格降人才。已亥杂诗万籁此俱寂,_。题破山寺后禅院【答案】 (1). 怅寥廓 (2). 蒹葭萋萋 (3). 欲辨已忘言 (4). 锦鳞游泳 (5). 岸芷汀兰 (6). 我劝天公重抖擞 (7). 但余钟磬音【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4、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怅”“寥廓”“蒹葭”“萋”“辨”“锦鳞”“芷”“汀”“抖擞”“磬”,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

5、,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义。物质存在的屈原在公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屈原的代表作离骚,简单地说,既是对士之朝秦暮楚式自由的否定,也是对士之“弃天下如弃敝屣”的自由的否定,同时也标志着另一种观念的建立:“忠”。令人稍感吃惊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向君权表忠的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精神却表现得尤其强烈而突出。离骚中的句子,充斥着“恐”“太息”“哀”“怨”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

6、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屈原很执著地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具体委屈:他政治理想的破灭,楚怀王如何背叛了他,顷襄王如何侮辱他,从他的诗中,我们读出了人生的感慨,读出了人的命运,读出了一个不愿屈服的个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一个保持个性独立意识的人所受到的压迫甚至迫害。如果说,诗经中的人生感受的尖锐性大有折挫而略显迟钝的话,那么,怒形于色的屈原,则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是何等的锋利而深入。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伟大的个性,便从这血泊中挺身立起。“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在这些作品中,

7、我们看到了一个泪流满面的诗人;一个时时在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面向风雨“发愤以抒情”,对人间的邪恶不停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行吟泽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诗经的俗世精神很了不起,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俗世精神恰恰消解了个人的意义,阻碍了个性的张扬。它入世的深度恰恰减少了个性的深度。而屈原,在以不堪一击的个体面对命运时,他的个性在绝望中显示的高度、深度与完美却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古代,像离骚这样华丽的交响乐实在太少。单从篇幅上讲,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篇。作为抒情诗,能展开如此宏大的篇章,不能不令人叹服屈原本人思想和个性精神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形式上的特点

8、。正是由于他自设情节,使得一首抒情诗才能像叙事诗那样逐层打开。抒情诗有了“情节”,也就必然是象征的、隐喻的。所以,象征和隐喻也是离骚的主要艺术手法,比起诗经的比兴,屈原“香草美人”的系统性设喻,与上天入地、求女占卜等自设情节的使用,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不管怎么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之伟大,乃是整体之伟大,如果拆散开来,就每一首诗而言,可以说精致、艺术、有个性,但绝说不上“伟大”。“伟大的诗人”须有伟大的人格精神,可以滋溉后人;须有绝大的艺术创造,可以标新立异,自成格式,既垂范后人,又难以为继。应该说,在这两点上,屈原都当之无愧。(选文有删节)3. 从全文看,第自然段中“精神的

9、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的含义是?4. 文中说“这种锋利,当然是对社会的切割;而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内心的血淋淋的开剥”,对这句话的解说理解准确的两项是是( )A. 屈原以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当个性在面对不公与伤害时,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B. 屈原很执着的向我们诉说着他受到的种种委屈,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出一个不愿屈服的人所感受到的人生困窘。C. 诗经中的愤怒往往是道德愤怒,是集体的愤怒;而屈原的愤怒虽然也有道德的支撑,但却是个人的愤怒。D. 屈原离骚等篇章中显露出的尖锐个性,是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对社会邪恶势力激烈的抗争与反击。E. 屈原的诗歌中所显示出来的个性是他把忠君爱国与坚

10、持个性剥离、心灵摆脱这一矛盾纠缠之后的个人愤怒的喷发。5. 把离骚和诗经进行比较是本文的显著特色。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将这二者进行了比较。6. 自选角度,对第五自然段中的划线句进行赏析。7. 文中提到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你能举出一个诗经中运用比兴手法的例子吗?【答案】3. 屈原身上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影响到后来的许多人。 4. DE 5. 内容(或:情感);技巧(或:表现手法);成就(或:影响) 6. 例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个痛苦、绝望、愤怒、坚韧的屈原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崇敬和颂扬之情。 7.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析】【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11、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精神的屈原”“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这句话出现在第一段,理解这句话就要联系下文,特别是文本第二段内容。从两个方面理解,忠君爱国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个性。【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理解这句话要联系这句话以下内容,结合文本内容可知这句话主要是说屈原的个性,由此可以排除B项、C项;A项中“伟大的个性一定会从这血泊中挺起”与原文不一致。故本题选DE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这道题是比较题,要选择好比较的角度。解答本题要结合文中段内容,段中主要从情感比较,段主要从表现手法比较,段主要从影响方面比较。然后分三

12、点,从内容(或:情感)、技巧(或:表现手法)、成就(或:影响)这三个方面比较,概括出答案即可。【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是一组对屈原形象的描写的句子,在分析时要回答出此组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所选诗句一定是诗经中的句子。【点睛】散文中分析句子含意题的解题思路:所谓“理解句子

13、”,它包括三层次意思: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方法指津: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题目。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

14、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8. 从诗句内容看,诗人思家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9. 诗歌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请找出这一诗句。10. 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答案】8. (1)冬至的节日;(2)孤独的环境;(3)远离家乡的现状。 9. 抱膝灯前影伴身 10. 不写“我”如何“思家”,而是从“对方”着手写家人如何“思我”,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解析】【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诗歌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

15、伴身”可以知道,诗人思家是因为东至的到来,远离家乡,孤独的环境。最后用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诗人思家的原因。【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这道题考的是找出诗中有关抒情主人公的细节描写的诗句。要抓住题干中的提示语:该句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阅读整首诗,由诗歌前两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可以知道,诗人思家是因为东至的到来,远离家乡,孤独的环境。【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家里人一定也过得不快乐。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

16、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吧!三、四两句十分感人,也颇耐人寻味:诗人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至于“说”了些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借对方写自己,以想象对方想“我”,来表达我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点睛】分析诗歌中某一联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即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心境,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是重视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即抓住

17、诗句中的众多意象,渲染了意境怎样的特点;三是关注注释暗示信息。如本题中诗人的“思家”就独具匠心,不写“我”如何“思家”,而是从“对方”着手写家人如何“思我”,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

18、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

19、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11. 上文选自_,作者柳宗元。1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1)名我固当(_) (2)其本欲舒(_)(3)字而幼孩(_) (4)得养人术(_)1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莫能如也B. 故不我若也C. 吾又何能为哉D.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4.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能顺木之天B. 恐民之不信C. 其实害之D. 江宁之龙蟠15. 本文借郭橐驼种树告诉我

20、们什么道理?这是用了什么手法?【答案】11. 种树郭橐驼传 12. (1). 确实,的确 (2). 根部 (3). 养育 (4). 方法,办法 13. A 14. C 15. 类比 主旨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文人的姓名字号或诗词集的名称,所属流派,等等。注意字不要写错。上文选自种树郭橐驼传,作者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因为他是河东人,又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

21、河东或柳柳州。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六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唐中期,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 蝂传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之驴中的成语“黔驴技穷”几乎尽人皆知。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将永远受到世人的尊敬。【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语法功能等方法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1)“名我固当”中的“固”译为“确实,的确”,作副词。(2)“其本欲舒”中的“本”译为“根部”,作名词,在句中作主语:(3)“字

22、而幼孩” 中的“字”译为“养育”,动词作谓语:(4)“得养人术”中的“术”译为“方法,办法”,作名词,在句中作宾语。【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B项,宾语前置句。在否定句中,代词“我”作了“若”的宾语,正常句式为:故不若我也。C项,宾语前置句。在疑问句中,代词“何”作了“为”的宾语,正常句式为:吾又能为何哉?D项,在疑问句中,代词“何”作了“以”的宾语,正常句式为:又以何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综上,B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故本题选A项。【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思和用法。A项,“能顺木之天”中的“之”,作结构助词,的。B项,“恐民之不信”

23、中的“之”,作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江宁之龙蟠”中的“之”, 作助词,的。C项,“其实害之”中的“之”,作代词,指树。ABD三项中的“之”都作助词,C项中的“之”作代词,故本题选C项。【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深刻寓意及运用的论证手法。阅读文章,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内容,明确所运用的论证手法,再概括分析其深刻道理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言的。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

24、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种树郭橐驼传虚构了一个人物善于种树的郭橐驼,说他种树能“顺木之天而致其性”以此类比做官的人管理百性也要顺乎民意,只有“养民”才能治国。【点睛】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

25、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考查词义,即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七、词性推断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其词性是动态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意义也就不会相同(即词类

26、活用)。考生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文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再根据它的词性推断它的意义。八、语言结构推断法。在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上下句中处在同一位置上的词语意思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反。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参考译文:郭橐驼,不知他原先叫什么名字。(他因)害了驼背病,脊背隆起,俯身走路,有些像骆驼的样子;所以家乡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橐驼”。橐驼听到这个外号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恰当。”于是舍弃他原先的名字,也自称为“橐驼”了。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的西郊。他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的豪富人家修建观赏游览园林,以及卖水果的商人,都争相雇请他。看他所种的树,有时移植,没

27、有不活的;而且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偷偷察看摹仿,没有谁能赶上他。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繁茂,(只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罢了。凡是按树木的本性种植,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土要用原有的,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之后,不要再动它,不要再担心它,离开后就不要再看它。如果在种树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如果放下了,要像丢弃了一样不管;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就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力使它高大茂盛啊;只是不抑制、不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并不是有能力(使果实结得

28、)又早又多啊http:/www.slkj.org/b/18900.html。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种树)树根卷曲并且更换新土;他们给树培土,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如果有能与此相反的人,就又爱它太情深,担心它太过分。早晨看看,晚上摸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来看,更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的皮来检验它是活是死,摇动树根来察看它(栽得)是松是实。(这样)树的本性一天天地丧失了。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其实是仇恨它。所以(他们)赶不上我。我又有什么本事呢?”问的人说:“把您的种树经验,移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郭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治理百姓,不是我的职业。但我住在乡里,看见当官的

29、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伤害。从早到晚都有差吏来喊叫:官府的命令催促你们耕田,勉励你们栽种,督促你们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敲鼓召聚百姓,一会儿击梆子召集乡民。我们小百姓不吃饭来慰劳当差的尚且不得空暇,又靠什么使我们人丁兴旺并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倦。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就与我同行业的一些种树人(其实喜欢树,却是害树)大概也相似吧?”问的人高兴地说:“不是很好吗!我问如何养树,得到了养民的方法。”(我)传播这件事把它作为官吏的鉴戒。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义牛者,宜

30、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奔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蹼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

31、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闻之,大怒,抖搜长鸣,飞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牴佛生,佛生毙,复牴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注释:舁:抬16. 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吴宝之”中的“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粪土当年万户侯B. 纵之顺之C. 春风又绿江南岸D.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17.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虎方垂涎牛背儿/方延客欢饮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A. 意思相同,不同B. 意思均相同C. 意思不同,相同D. 意思均不同18.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2)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19. 文中刻画的“水牯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6. A 17. A 1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