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答案docx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业1第一章简答题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答: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利用,是工具和手段,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应用理论,技术将理论变为现实。很多情况下,技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是科学的结果。但就技术的发展而言,它是独立于科学而发展的。2简述科学的特点。答:科学具有如下特点:(1)客观性: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实践性:科学知识来源于实践,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可为实践服务。(3)理论性:科学是具体的抽象,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规律性
2、的理论知识,是经验的高度概括。(4)逻辑系统性:科学是系统性的理论知识。(5)真理性:真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只要是科学的知识,必然具有真理性,必然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正确认识,迟早会被实践证明。(6)发展性:科学是继承人类已有研究结果后,才能予以发展和创新,它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答:(1)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2)具有自觉的继承性与创造性。(3)具有极强的探索性。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答:(1)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灰,可心分为三类: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因果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内容,又可将科学研究划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
3、究分纯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种类型。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包括:(1)准备阶段:确定造反研究问题;陈述研究假设。(2)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设计研究进程;确定研究对象即选取被试者;选择研究的工具和方法。(3)搜集资料阶段:主要依据既定的研究计划,进行研究观测,有时需要根据研究观测的进展情况,适当修改和完善研究计划,使观测更科学。(4)整理分析阶段:整理分析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登录数据、选择统计分析程序、进行统计计算;撰写研究报告,进行理论分析。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答:(1)按应用范围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2)按科学研究阶段可分为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进行实验
4、和观测,获得资料的方法;在思维过程中对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和检验这些理论的方法。(3)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可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第二章简答题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答:(1)在观察中提出问题。(2)从各种教育现象之间、各种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提出问题。(3)从探讨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4)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中提出问题。(5)从文献资料的启发中提出问题。(6)在与各行各界学者交流中提出问题。(7)从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中提出问题。(8)从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提出问题。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答:(1)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2)有意义问题
5、与无意义问题。(3)常规问题与突破问题。(4)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答:(1)价值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答: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第三章简答题1简述研究设计的工作内容。答:(1)取样设计。(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4)策略设计。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答:(1)简单随机取样法。(2)分层随机取样法。(3)等距随机取样法。(4)多段随机取样法。3简述简单随机取样法。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
6、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取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之间都相互独立。4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法。答: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数量。5简述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答:(1)分析、确定研究的变量的性质和特点。(2)辩明无关变量(或控制变量)。(3)研究研究变量的数目。(4)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6简述取样的原则。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即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完全均等。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答:完整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8简述操
7、作定义的原则。答:(1)一致性原则: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的内涵相一致。(2)独特性原则:操作定义必须具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特征。9简述操作定义设计的基本方法。答:(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2)动态特征描述法。(3)静态特征描述法。10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答:(1)消除法。(2)恒定法。(3)平衡法。实践题1举例说明操作性定义的基本方法。答:(1)方法与程序描述法:如“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过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望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饥饿”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剥夺个体进食24个小时后个体存在的状态。(2)动态特征描述法:如“一个体格健壮的人”
8、在操作上可定义为“举起300公斤杠铃、连续长跑80公里、跳高2米、游泳横穿渤海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能在0.1秒时间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人”。(3)静态特征描述法:如“一个聪明的人”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答:(1)消除法。如,为了消除“霍桑效应”,可采用“双盲程序”;为了消除被试者的焦虑、紧张、不合作与不认真态度、各种心理反作用,可设法与研究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向他们讲明研究的科学意义等。(2)恒定法。例如,为了保持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机体变量(如年龄、性别、智力水平)上保持恒定,研究者可从某一年龄段中选择、从
9、某一性别中选择、从某一智力水平上选择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在机体变量上相同,所以两组在作业上的差异可归于自变量的效果。(3)平衡法。如,比较1000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儿童与1000名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在年龄、生理成熟、所在学校条件、性别比例等方面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家庭类型变量造成的。第四章简答题1简述文献的种类。答:按文献的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以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2简述文献法的一般过程。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
10、献,进行文献综述。3简述积累文献的定义。答:积累文献是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之一,即对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汇集、积累。4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答:主要有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5简述分类整理的要求。答:文献的分类整理主要是研究者对自己掌握的文献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过程,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二是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绪论或现在的结论。6简述内审的方法。答: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主要方法有:文字性文献的互证;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
11、想等。7简述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答: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为五个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8简述内容分析法的分析基本过程。答: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是:对评判者进行培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使用信度公式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进行信度系数计算;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9简述评判记录。答: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
12、度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10简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答: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11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答:二者都是对教育文献进行研究的方法,都是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但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是不同的。内容分析法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使文献或其它研究对象的内容直接量化,通过量化分析推论出科学事实。而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12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答: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
13、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祥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教育研究方法作业2第五章简答题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无结构问卷可以对不同的被访问者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述同一个研究内容,而结构问卷要求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样的题目;无结构问卷对填答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所以又称开放型问卷;结构型问卷对回答有一定结构限制,所以又称封闭式问卷。2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答:个别访谈适合于以下情况: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
14、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3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答:取样、设计调查表与试查、设计调查访问程序。4简述结构型访问法。答: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其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5简述非结构型访问法。答: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问题,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性研究。6简述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答:直接访谈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间接访谈是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7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答:个别访谈是一个研究者和一
15、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集体访谈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第六章简答题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观察对象的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2理论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答:(1)理论准备决定着观察者观察到什么。(2)影响观察者如何分析和评价所观察到的东西。3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答:位置的选择包括方位和距离。一般来说,观察者要面对被观察者,距离要合适,不能太近也不太远。距离合适的标准是:第一,保证被观察的现象能够清晰地落在观察者的视野内;第二,保证被观察者保持常态,不受干扰。观察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还应当适当地调节自己的观察位置。4观察
16、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答:第一,观察者的推论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察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该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第二,观察者的心情。观察者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第三,观察者的叙述。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好像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总之,反思是为了尽可能保证观察结果的客观、真实。5简述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答:主要有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测试焦虑、练习与应付技巧、反应方式、反应心向等。6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1)预测的对
17、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取样时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以400人左右为宜。(2)预测的情境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境相同。(3)预测时间一般可稍长些,应使受测者有足够多的时间问答,这样可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应资料,便于统计分析结果。(4)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如有特殊情况应予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7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8简述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答:主要包括内容的标准化、施测的标准化、测验分数的组合标准化、常模的标准化。9简述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答:有两个方法。一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
18、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间的一致性;另一个是外在效度分析,在于检验每一个题目是否具有预定的某种鉴别作用,它以外在效标为依据。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相同,有下列两种:(1)计算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第七章简答题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答:课题方面的自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答:(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3拉丁方格设计的特点是什么?答:(1)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
19、次数相同。(2)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3)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4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答:首先要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在对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时,要特别防止操作定义单一性偏差,影响研究的构想效度。其次要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5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第一,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第二,要使因变量具备如下特点:(1)反应指标具有效性。(2)反应指标具有客观性。(3)反应指标要能够数量化。(4)反应指标应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第三,注意反应指标的平衡。6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答:(1)用指导语控制。(2)主
20、试者对被试者的态度应予以规范化。(3)双盲实验法。(4)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5)实验组、控制组法。7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答:(1)操作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化法和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纳入、统计控制。8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答:(1)实验的人工情景化。(2)样本的代表性。(3)测量工具的效度。第九章 简答题1简述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答:(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
21、不满足积差相关所要求的数据总体为正态分布条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等级变量后,可采用等级相关法。2简述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答:(1)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2)两种变量的总体都呈正太分布,或接近正太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3)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4)两种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在坐标轴中图形呈现为直线)。(5)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义。(6)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3简述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答:优点:反应灵敏,随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确定,一组数据的方差及标准关有确定的值;计算简单,适合代数计算,不仅求方差和标
22、准差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将几个方差和标准差给定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的估计量。它们在避免两极端数值影响方面超过其他方式。缺点: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或缺失时,无法计算。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答:优点:反应灵敏;严密确定;简明易懂,计算简便;适合代数运算;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只知一组观察值的总和及总额数就可以求出算术平均数;用加权法可以求出几个平均数的总平均数;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集中量时,算术平均数最接近于总体集中量的真值,它是总体平均数的最好估计值;在计算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进行统计推
23、断时,都要用到它。缺点: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均数。5简述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答:(1)一组数据中的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2)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他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6简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答: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归类和登记。第十章简答题1简述平均数检验的一般步骤。答:(1)提出零假设和备择假设。(2)根据样本信息和资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检验统计量,并计算其值。(3)
24、确定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单侧检验确定左侧还是右侧检验)。(4)统计推断。2假设检验中,作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答: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的理论,小概率事件的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比一个平均数显着性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答:使用的样本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学变换组成;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存在相关问题等。4叙述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答:可以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无显着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
25、题。5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验方法相比的特点。答: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非参数检验特别适用于顺序资料;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非参数检验法最大的不足是没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作用。6简单叙述T检验的条件。答:(1)平均数的显着性检验: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在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况下,用T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在两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总体方差未知时,用T检验。(2)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样本相关系数与总体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在总体相关为零的假设下,用T检验;两个样本相
26、关系数差异性的检验,当两个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算得,用T检验。7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的区别在哪里?答:(1)单侧检验是按统计表分布的一侧计算显着性水平概率,双侧检验是按统计表分布两端计算显着性水平概率。(2)单侧检验应用于有确定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而双侧检验则应用于凡在理论上不能确定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验。8简述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着性检验的区别。答: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差异的检验,用卡方检验;另一个两个样本方差差异性的检验,用F检验。9简述相关系数的显着性及差异显着性检验的方法。答:(1)相关系数的显着性检验:假设总体相关系数为0时,计算统计量,再查自由度为n
27、-2的t分布表,确定相关系数是否显着;假设总体相关系数不等于0时,首先计算统计量,将相关系数查费舍z转换表进行转换,再代入公式计算,然后查正太统计表,确定相关系数是否显着。(2)相关系数差异的显着性检验:r1和r2分别由两组彼此独立的被试得到,分别将r1和 r2进行费舍Zr转换,再进行Z检验,对于给定的显着性水平,按正态分布解释差异是否显着;如果两个样本相关系数由同一组被试算得,则应首先计算出三列变量的两两相关系数,然后进行t检验。10简述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与意义。答:检验中的两类错误指错误和错误。错误又称为显着性水平,I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时所犯的错误,即是将属于没有差
28、异的总体推论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错误是指在接受虚无假设为真时所犯的错误。在接受虚无假设为真而拒绝研究假设时,势必有一部分属于研究假设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虚无假设的部分,而被否定在研究假设之外。教育研究方法作业3一、计算题(第九章)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和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成绩是多少?解: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将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
29、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代入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分)2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昨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9.1中所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表9.1 30名样本的测验分数565960626368707273737474757677777878808182838486888989949697解:用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3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9.2所示。求其总的标准差。表9.2 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样本(k=3)nX144109122461081335010315先求出总平均
30、数,再将表9.2中的数据代入到公式中,则4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表9.3 10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序号反应时间离差离差平方1186.135.501260.252174.323.70561.693118.4-32.201069.044201.050.42540.2516413.4179.66133-17.60309.76716615.4237.28123.0-27.60761.769120.4-30.291210119.8-30.8948.6=1506.00 =150.6=0=8780.10解:将表9.3中的数据代入到标准差公式中,则 =31.235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30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和数学测验(Y)成绩,其结果如表9.4所示。两个测验满分均为100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表9.4 语文成绩(上)、数学成绩(下)586062626363646465667071727273747476787879798080828385858789606465666869707172737476777879808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