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954更新时间:2006-8-4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一、 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原有的高中课程总体上还是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与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也需要加强。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外语科目近年来逐步在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二、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
3、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为了实现这
4、一目标,新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和具有创造性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的设置同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联系起来,强调了英语课程对促进对外交往和增强国力
5、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高中课程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的设计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五级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七级目标要求。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分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必修学分,并通过英语七级证书考
6、试(即达到七级水平) 方能获得申请大学学习的资格。英语选修课程分为顺序选修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两大类。顺序选修课程是在英语七级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达到八级和九级的课程。顺序选修课程共有五个模块,学生可以按顺序选修。任意选修课程允许学生在高中阶段任意选择,没有顺序要求。任意选修课程有三个系列,即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运用类和欣赏类。四、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
7、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高中英语课程结构级别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12学分)I 顺序选修课程II 任意选修课程九级英语9111、语言知识与技能类2、语言运用类3、欣赏类八级英语68六七级英语15注:1、七级要求为达到英语学科毕业要求。2、八到九级为高考要求。五、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高中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
8、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六、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几个新字1、新设计,新思路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教学通盘考虑,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保证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六年级结束时,达到新标准二级,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如下图所示:九级 高考的要求八级 高考的要求七级 普通高中毕业要求六级五级 初中毕业时的要求四级三级 小学毕业时的要求二级一级2、新的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
9、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3、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
10、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4、新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5、新的词汇要求 新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
11、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词汇量过低不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增加对词汇量的要求,势在必然。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不掌握30004000词汇很难应付。可见高考试题已向着新标准的方向发展。6、新的阅读要求 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10年级和11年级(即高一,高二)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词以上。即相当于每天要求学生读五篇阅读文章。对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
12、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七九级中的词汇和阅读要求级别七 级八 级九 级词汇24002500/3004003300/4005004500和一定数量习惯用语阅读23万词以上30万词以上没有具体的量化七、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1、 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
13、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功能而不是语言形式;强调用语言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一般的语言输出(表达)。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八、对高一英语教学提出几点要求1、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2、加强集体备课,倡导合作精神。3、研究教材,整合教材。4、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5、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6、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福建省南安一中 吕文谦 推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