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1.56KB ,
资源ID:1146493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649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docx

1、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宏观经济及调控原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方福前)一、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 1二、宏观经济目标 2三、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7(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理 8(二)宏观调控的手段政策工具 8四、关于宏观调控的一些认识 24(一)如何科学地制定经济政策 24(二)如何科学地实施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 25一、宏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经济体的总体经济。研究市场经济总体运行及其变动原因的学问叫做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个经济的宏观总量(如GDP、总就业量或失业量、价格总水平、总投资、利率、经济增长率,等)是

2、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以及这些总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宏观经济学主要由两大核心内容构成:(1)经济周期理论,主要说明(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总水平在短期是为何、如何波动的;(2)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析(总)产出和生活水平长期变动的原因和趋势。这两大内容都是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83-1946)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的,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1936年)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凯恩斯之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制定政策的思路。二、

3、宏观经济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定,“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其内容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上述内容包含了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这就是:1.适度和持续的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4.国际收支平衡。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但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经济目标,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政治目标。因为,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增加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

4、不断的经济增长来实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靠它的经济增长来支持的。“适度”的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要和它的潜在的总供给能力(主要由技术水平和可利用的资源数量决定)相适应,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发通货膨胀,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经济增长率过低又会使得劳动和其他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率稳定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不论从什么角度看,大起大落或“马鞍型”的经济增长总是没有平稳、持续的经济增长好。 充分就业(高就业、低失业)是指经济中不存在非自愿失业或周期性失业,但可能存在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把不超过4%的失业率视作充分就业。一个社会的失业

5、率过高,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失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和资源的闲置,使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数量低于经济的生产能力;失业既会减少失业者的收入水平,又会降低失业者的社会地位,因此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谓价格稳定主要是指在中期和长期把通货膨胀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例如通货膨胀率每年在1%到3%之间。由于供给冲击会导致短期的产出波动和失业率提高,如果一味追求价格稳定目标有可能会恶化经济形势,因此,价格总水平在短期内偏离价格稳定目标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价格稳定对于市场机制准确、快捷地传递资源相对稀缺的信号、对于稳定人们的预期、对于规范经济秩序、对于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都具有

6、重要意义。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别平衡,或者国际收支平衡表在总体上平衡。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盈余来弥补,这就需要向外国出售资产(黄金或外汇)或向外国借款。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长期有赤字,就如同一个人或一个企业长期负债一样,是一种不健康的征兆。20世纪80年代的墨西哥经济危机、1997年爆发的泰国金融危机和随后爆发的日本经济危机,都和严重的国际收支逆差有关。以上前三个目标是国内经济目标,第四个目标是对外经济目标。在不同的国家,上述四个目标的排序是不同的。在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物价稳定目标是排在第一位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

7、国家,一直把经济增长目标放在第一位。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这四个目标的排序是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经常调整的。如果经济中出现高失业(例如1930s的美国,1/3的男性劳动力失业),充分就业就是第一位的目标;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例如1993-1996年,我国的CPI分别比上一年上涨14.7%, 24.1%, 17.1%和8.3%),稳定价格就成为首要目标。2007年3月份以来,我国CPI已经上升到3%5%,通货膨胀成为头号经济问题,于是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纷纷采取措施控制经济过热。 如果一个经济能够同时实现上述四个目标,这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就是健康的、理想的。1992-2001年美国出现的所谓“

8、新经济”可以看作是同时实现了这四个目标中的前三个目标。这种“新经济”的特征是“两高一低”:高增长经济增长率在3%5%之间,高就业失业率低于4%,低通胀年通货膨胀率低于3%。不过,对于大多数经济或一个经济在多数年份来说,同时实现这四个目标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因为,除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以外,其他目标之间是有冲突、有矛盾的。 就价格稳定和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来说,由于各个产业、各种产品的供给弹性大小不同,所以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而扩张总需求时,那些供给弹性较小的产业和产品的价格会率先上涨,由此会带动其他产业和产品的价格上涨;越接近充分就业,供给弹性越小,总需求增加推动价格上升就越快。因此,在没

9、有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济中就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就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来说,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就需要扩大投资和政府开支,由此带来总需求的扩张,总需求扩张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并且,要刺激企业投资必须降低利息率和扩大信贷规模,要降低利息率和扩大信贷规模就必须扩张信用(增加货币供应量),这也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一般说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是相容的。因为,一方面,一个国家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就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没有人口和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想达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困难的。所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称

10、作一个国家的内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称作一个国家的外部平衡。一个国家要同时实现这两个平衡往往是困难的。当一个国家的就业水平提高,人们的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时,人们就会增加进口支出,更多地购买和消费进口商品,这会引发国际贸易逆差。当工资水平随着就业的增加而提高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会提高,这会削弱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也会诱发国际贸易逆差。当一个国家存在失业和国际收支赤字时,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虽然有助于解决失业,但是随着利率降低,资本将外流,这又会进一步加剧国际收支失衡。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各国经济变得更加开放了。一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经济全球化,固然为

11、经济的内部平衡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渠道。例如,一个国家的国内总需求不足可以通过增加净出口来弥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可以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增加本国的总需求。但是,经济全球化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更加依赖其外部环境,国际经济或与其关联度较大的经济出现动荡,就会形成对一国经济的冲击,从而造成国内经济失衡。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的滞胀,1997年泰铢危机引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经济全球化既为一国经济寻求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加大了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平衡的难度。正是由于经济目标是多重的,这些目标之间又存

12、在着矛盾和冲突,这就为经济学家们设计政策和政府选择政策、协调政策提供了用武之地。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任务之一是要对各种宏观经济目标进行协调,对政策进行设计和选择。一般来说,在不同的时期,或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政府根据经济中出现的主要矛盾来确立主要的经济(政策)目标。如果失业和衰退是头号经济敌人,政策目标的重点就应该是扩张总需求,扩大就业,使经济复苏;如果通货膨胀是头号经济敌人,政策目标的重点就应该是削减总需求,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把过高的通货膨胀率降下来。三、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几乎都相信,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和自发运行可以实现上述四大宏观经济目标。因

13、为在这以前,宏观经济偏离这四大目标中的一个或两个目标往往是短暂的,或者是局部性的。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长期慢性萧条和30年代世界性的大衰退大萧条,使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必要性。(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调控主要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手段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如图1。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其他因素资源与技术要素价格与成本人的因素潜在GDP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GDP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图1.宏观调控原理示意图由于影响总供给的各种因素在短期是变化很小的,所以宏观调控在短期主要是通过调节总需求(需求管理)来实现我们想要达

14、到的宏观经济目标。(二)宏观调控的手段政策工具对总需求的调节主要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来进行的。政策工具是一种可以由政府或有关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加以控制,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宏观经济目标施加影响的经济变量。宏观调控有三大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1财政政策及其作用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改善宏观经济状况而变动政府支出与税收。宏观经济状况改善包括在存在非自愿失业时增加就业、在存在奥肯缺口时提高经济增长率、在经济过热时给经济降温。表1. 中美中央政府税收与支出比较税收比重(%)支出比重(%)美国联邦政府财政(2004年)1个人所得税2公司所得税3工薪税4其他税收43.010.139

15、.17.91. 社会保障2医疗保险3国防4利息5其他21.611.719.97.139.9中国中央政府财政(2005年)1个人所得税2企业所得税3增值税4消费税5进口产品消费税、增值税6关税7.820.049.410.226.26.61社会保障(含福利救济费)2国防3债务付息3基建支出4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5政策性补贴2.827.99.315.66.76.7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其中,政府购买是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包括国防开支、在公共工程上的支出、政府办公费用开支和政府雇员薪酬开支等;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不以要素、商品交换为条件,单方面把一部分资金转移到政府以外的

16、人们的手里,包括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贴等方面的支出。财政收入来自各种税收、公有企业收入和罚没收入等,其中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政府财政收入的90%以上。财政支出总需求宏观经济总量改变可支配收入(税后收入)影响激励机制和人们的行为方式消费、投资、出口工作、储蓄的积极性总需求总供给图2.财政政策是如何起作用的由于制度和国情的差异,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与税收结构与发达国家有许多不同。表1列举了中国和美国中央一级财政支出与收入的主要差别。财政政策不但可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还可以改变宏观经济的走向。财政支出主要是通过影响总需求水平来作用于有关的宏观经济总量,税收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

17、影响有关的宏观经济总量。如图2。财政政策为什么可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方向?因为,对于就业和GDP来说,财政支出是一种扩张性的力量。政府支出增加可以提高总需求,通过政府支出乘数效应使就业量和GDP成倍增加。反之,政府支出减少会降低总需求,使就业量和GDP成倍减少。2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政策体系中,有些政策措施本身具有某些特点,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动地调节政府收支,从而调节总需求,使经济趋于稳定或减缓经济波动幅度。这些政策措施被称作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the built-in stabilizers)或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这些财政

18、政策措施有:(1)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这两种所得税具有下列特点:其一,有一个起征点。例如,在1998财政年度,如果一个美国4口之家的收入低于2万美元不但不需纳税,还可以获得338美元的补贴(负所得税)。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月收入1600元人民币。其二,实行累进税率。在萧条时期,由于经济不景气,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都会减少。结果,一方面,进入起征点的纳税人和纳税企业减少了;另一方面,进入起征点的应税人和应税企业将按照较低的税率来纳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应纳税金总额减少(因为,所得税总额=纳税主体数单个纳税主体缴纳的所得税额,单个纳税主体缴纳的所得税额=应纳税收入税率)。所得税的减少将阻

19、止消费和投资的进一步下降,这将减缓总需求的下降程度,从而不至于使经济猛烈下跌。 在繁荣时期,由于经济高涨,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都将增加,这使得更多的自然人和法人进入纳税起征点,并且更多的个人和企业需要按照更高的税率纳税。税收的自动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和投资的过快增加,这有助于抑制经济过热。(2)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开支这两类政府支出的特点是:其一,按照一定的标准向个人进行支付。例如,多数国家规定,只有非自愿失业者才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才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其二,这两类支出属于政府转移支付。 在萧条时期,由于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金支出相应增加;同时,在萧条时期,由于贫

20、困人口增多,政府的各项福利支出也随之增加。这些政府转移支出的增加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从而成倍扩大总需求,这有助于缓解经济萧条。在繁荣时期,由于失业人数减少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政府在失业和福利方面的支出会自动减少,这有助于抑制总需求过快增长。(3)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此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我国目前主要是对粮食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这项制度的特点是:其一,政府对农产品规定一个最低保护价,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这个保护价时,政府对农户进行补贴并收购过剩的农产品。其二,这类政府开支实际上是一种转移支付,其目的是要保护农户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的水平。 在

21、萧条时期,农产品过剩导致农产品价格下跌,为了维持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并给予农户价格补贴,这使得农户的收入不至于过多减少,从而有助于抑制总需求的过多减少。 在繁荣时期,农产品价格上升,为了平抑市场,政府会抛出以前收购的农产品,同时停止或减少给农户进行价格补贴,这些措施会减缓总需求的过快上涨。 经济体系中虽然有内在稳定器在起作用,但是经济学家们认为,这些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们不足以克服经济的周期波动。在衰退和萧条时期,它们只能减缓经济下降的程度,并不能逆转经济向下运行的趋势。在经济繁荣和高涨时期,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削弱总需求膨胀,无法控制经济过热。因此,要克服经济波动,实现经

22、济稳定、持续增长,关键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对总需求进行调节。当经济衰退或市场萧条时,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或减少税收。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当经济过热或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或增加政府税收。这种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控制总需求的过快增加给经济降温,把通货膨胀降下来。 可见,实施财政政策的基本原则是“逆经济走向行事”。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根据既定目标,通过一个特定的官方机构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最终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

23、总量调节作用的原理如图3所示。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也和财政政策一样,坚持“逆经济走向行事”的基本原则。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采取措施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以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相反,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应采取措施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总需求,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也就是说,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应该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目前,市场经济国家的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改变高能货币(基础货币)的供给,也即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持有的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来向经济中注入或收缩货币供应量。那么,中央银行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变动货币供应

24、量呢?这些方法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规定和(再)贴现率政策。这也就是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贴现率准备金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物价就业GDP国际收 支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消费投资净出口图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尤其是利息率的市场化程度还较低,金融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这使得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不同。如图4。中国货币政策体系货币政策工具 操作目标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信贷规划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25、货币供应量目标通货膨胀目标长期利率汇率目标图4.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与目标 (1)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s)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当中央银行从公众手中买进政府债券时,为购买债券支付的货币就增加了公众持有的高能货币(基础货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当中央银行向公众出售债券时,所获得的货币就减少了基础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供给。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当局用来影响经济中高能货币存量的最重要的工具。原因是货币当局能够准确地预测到这种政策工具操作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有多大,例如如果中国人民银行想要增加2亿元人民币的高能货币供给,那么它就只需要买入这个数

26、量的国库券就可以了。利用其他的工具操作,如降低贴现率,就不能如此轻易、准确预测政策变化对基础货币供给产生多大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最经常使用的政策工具。实际上,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几乎每一个工作日都在纽约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2)法定准备率(reserve requirements)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和调整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率。所谓法定准备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必须提留准备金的比率的规定。法定准备率=准备金/存款数额 (1)法定准备率(rd)和通货/活期存款比率(rs)共同决定了货币(创造)乘数(m)的大小,即 (2)货币乘数表示中央银行创

27、造存款(货币供给)的能力,即中央银行增加一定量的基础货币(B)可以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M)。因为M = m B (3)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就降低了货币乘数,从而减少了货币供给(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当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就意味着增加货币供应量。(3)贴现率(discount rate)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所收取的利息率。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或流动性不足时,它会把自己持有的商业票据出售给或把自己持有的政府债券抵押给中央银行以便从中央银行那里获得借款,中央银行按照贴现率扣除一定的利息后再把所贷的款项打入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作为增加的准备金。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商业银行通过中

28、央银行对商业票据或政府债券进行贴现。办理这种贴现业务的称作“贴现窗口”。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贴现率这种政策工具来影响高能货币和货币供给:当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借款更具吸引力,于是会增加向中央银行借款,这就增加了基础货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相反,提高贴现率会使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贴现的数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货币供应量就会减少。在以上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后两种工具是不经常使用的。因为法定准备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滞,并且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的商业银行的信用都要扩张或收缩;只有当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请求借款时贴现率政策才能发挥作用,并且中央银行

29、通常不能预知贴现率政策调整对高能货币从而货币供应量的确切影响。中央银行为了加强对基础货币的控制,通常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再贴现政策的影响。例如,假定商业银行突然从贴现窗口增加5亿元的借款,中央银行可能不愿意提高贴现率,也不愿意对商业银行借款施加严格限制,但是又担忧大量的贴现操作会导致基础货币从而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这时中央银行就可以向公众出售5亿元的政府债券来消除贴现贷款的影响。利用公开市场业务以抵消其它政策的货币影响被称为冲销操作(sterilization operation)。尽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以上三大政策工具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但是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原因在于,商业银行

30、在它们的经营活动中也能以中央银行无法预期的方式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这被称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选择持有超额准备金高于法定准备率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的比率称作“超额准备率”(re)。当商业银行拥有超额准备金时,货币乘数就变成: (4)比较(4)式和(3)式我们不难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超额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增加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越少。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不能完全控制商业银行从贴现窗口借款的数量。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越少,基础货币就越小,货币供应量就越少。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当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

31、买卖以外币为面值的资产时,也会影响货币供给。当中央银行用本国货币买入外国货币时,就会增加经济中的货币数量,相反,出售外国货币以换取本国货币时,则会减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汇率是另一个受到货币政策影响的重要经济变量。当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该国货币的价值会提高。因为更高的利率使该国货币资产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增加对该国货币的需求,这会提高该国货币的价格(升值)。相反,当一国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该国货币会贬值。汇率变化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净出口。例如,人民币升值使得按照美元标价的进口商品和服务变得更便宜,而使中国的出口商品对外国人来说更昂贵。因此,这会刺激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从而引起净出口(=出口-进口)下降。净出口下降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引起GDP减少或经济增长率下降。4(对外)贸易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关税、配额、自愿限制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