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155.44KB ,
资源ID:114492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492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三历史二轮同步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地农耕经济》第二部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三历史二轮同步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地农耕经济》第二部分.docx

1、届高三历史二轮同步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地农耕经济第二部分考纲要求(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思维导图知识主线1 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相辅的特征。2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突出特征。3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4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

2、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5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考点一古代农业的发展1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发展阶段耕作方式变化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刀耕火种石、骨、木商周时期石器锄耕(耜耕)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发达地区)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牛耕普及全国耦犁一牛挽犁唐代铁犁牛耕曲辕犁2. 经营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3、。3 古代水利灌溉(1)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2)水利工程:春秋战国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和西汉的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4 土地制度(1)史实井田制: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并延续了两千多年,主要形式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经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2)影响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带来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影响了政府的

4、财政收入,激化了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以上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考点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核心词:经营形态、手工工场、“丝国”、“瓷都”1 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2 主要行业: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和丝织(苏州、杭州)、棉纺织(元代松江,明代后期成为主要衣料)。3 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明中后期出现雇佣劳动关系。4 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5 发展特征:规模巨

5、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特别强调(1)丝绸与瓷器皆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明的象征,常用常考的相关史实还有:元代烧成青花瓷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时期,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粉彩和珐琅彩瓷。(2)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考点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时期发展表现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商朝人善于经商,是“商人”的来历。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兴起

6、和繁荣发展秦汉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草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柜坊和飞钱宋元时期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打破时空限制,商业贸易发达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考点四古代的经济

7、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1 经济政策工商食官西周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坊市制度宋代以前县以上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视商业活动重农抑商产生于战国,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海禁闭关锁国明代开始实行,清代前期更加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是中国落后世界的原因之一2. 资本主义萌芽(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2)实质: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3)特点:出现在少数地区和少数行业;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4)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5)阻因:自然经

8、济,传统观念,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制度。1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牛耕技术推广到珠江流域。 ()点拨铁农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2 唐代已发明灌溉工具筒车,由人力、畜力到风力、水力是灌溉提水动力的发展趋势。()3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之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典型特征,它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也有存在。 ()4 春秋时期井田制度下的私田并不归周王所有,归私田主人控制,鲁国“初税亩”首次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而商鞅变法则从制度上废除了井田制。 ()5 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技术成熟的是牛耕的出现,而不是曲辕犁的发明。 ()点拨唐代曲辕犁

9、的发明才是农耕技术成熟的标志。6 历代农民起义多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而王安石变法“理财”的措施则集中体现了封建国家与地主之间的矛盾。 ()7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冶铜技术,战国晚期已掌握炼钢淬火工艺,东汉初发明了筒车等鼓风设备。 ()点拨筒车是发明于唐代的灌溉工具,东汉的鼓风设备是水排。8 私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较密切,明代中期以后,手工业生产从官营为主转为私营为主。()9 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同期产生了手工工场,但中国并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更没有发展到工业革命的程度。 ()10“工商食官”是指工商业发达,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而并不是指部分手工业生产由官府垄断。 ()

10、点拨“工商食官”意指工商业者依官府生存,本质上反映的是工商官营制度。11“商人”一词源于商朝人善于经商,“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兼具旅店、货栈的功能。 ()12清明上河图的史料价值是表明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13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小农经济大量存在,根本目的是稳定统治秩序,保障财政来源。 ()14闭关锁国并不是不对外贸易,而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实质上是政府垄断对外贸易,广州十三行就是例证。 ()15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封建制度衰落的反映,阻碍其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衰落的封建制度。 ()考向一从通史视角观察宋元经济发展典例1(2013

11、海南高考)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知识定位唐宋经济发展货币关系解题关键点“赋税征收单位由货币与实物并行到单一货币形式”是材料体现的核心立意,这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B、C、D三项说法均与此主题无关,故答案为A。答案A区分选择题求答项的限定词:说明与表明、体现与反映1 说明与表明:历史选择题求答项多有“说明了什么”“表明了什么”。“说明”、“表明”的含义相似,总体看就是说从什么材料得出历史结

12、论(多用“表明”),但是“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多用于问答题),同时“表明”还有时设问求答历史现象的本质等。2 体现与反映:“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但是“反映”有时在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运用时,有可能就是对材料的内容理解;“体现”在结论型选择题运用时,就是获取历史结论或者寻找支撑题干结论的史实。典例2(2013重庆高考)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C

13、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知识定位宋代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纸币”与“便钱”区别理解材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大体意思是:宋真宗时,允许民间资金进入都城,进行金融兑换业务。商旅携带便钱到诸州可以兑换成货币,以便进行交易。因此,这里的“便钱”显然不是自由流通的支票,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而是宋代商人兑换货币的凭证。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真宗时还未流通。故答案为D项。强调紧扣材料中“金融兑换”这一主题信息,综合所学大胆排查分析备选项,不要受所学知识交子(纸币)干扰。当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不一致时,应坚持依据材料信息解答。答案D从通史视角观察宋代阶段特征1 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

14、央集权加强。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2 经济(1)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2)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宋辽、宋夏、宋金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各族的封建化。(3)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4)商品经济繁荣,贸易场所“市”、“草市”服务娱乐设施完善,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 对外关系(1)宋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广州、明州和泉州是对外贸易港口;对外贸易范围扩大,东至朝鲜、日本,西到东欧和西非。(2)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四大发明也

15、使中国科技走向世界,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4 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宋代的哲学主要是理学,南宋的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宋时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考向二老话题新角度农村经济与土地制度典例3(2013全国卷高考)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知识定位主干知识土地制度与土地兼并辨析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与宋代有关的政治经济知识及理解“不抑兼并”及其产生的影响。宋初中央集权高度加强,A项的说法不正确;由材料中的“不抑兼并

16、”可知宋代土地兼并缓和的说法错误,C项不正确;宋代土地兼并严重,使得租佃经营有较大的发展,大量失去土地的自耕农租种地主的土地,使得自耕小农衰退,也使得流民问题得到缓解,因此,B项的说法也不正确,应选D项。答案D典例4(2013重庆高考)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知识定位重要概念均田制解题关键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均田制的概念。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按性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不触动地主

17、的原有土地。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由此排除A、C两项。均田制下的露田是国有土地,不得买卖;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但限制买卖,由此排除B项。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一定数量的无主荒地,对这些荒地进行重新分配,故答案为D项。答案D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1 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2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使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发展。3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地主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封建社会的

18、流民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到明清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4 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促使封建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调整土地政策,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以维护小农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考向三关注地方区域历史典例5(2013上海高考)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青龙镇遗址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铜器、铁器和瓷器等文物。据此推测当时上海地区的县级治所名称是 ()A嘉兴 B松江C华亭 D上海知识定位区域历史上海行政区划历史变迁解题关键点上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上海,战国开始建城。“申城”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城市。后来

19、申城城址几经变迁,地名已经过多次更改。三国时期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元朝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清代设立苏松太道(中后期依其驻地又俗称为上海道)。由上可知,唐时,上海治所应在华亭。故应选C。答案C典例6(2013安徽高考)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安徽农业生产居全国领先水平B安徽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长江流域为农业生产重要区域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知识定位汉唐农业经济水利兴修解题关键点解答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时间“汉唐间”,二是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次数。汉唐间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20、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居全国领先水平,故排除A、C两项。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次数总体上呈逐年增加态势,所以它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故B项正确;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才转移到南方,故D项错误。答案B图表数据型材料题的一般解法1 读图、表。图、表一般由标题、基本内容、注释等构成,标题规定着图、表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是展示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内容,是答题的着眼点。因此,同学们在读图时应充分挖掘图、表蕴涵的信息。2 读注释。图、表下的注释对图、表起着补充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图、表内容。3 读题干,并将从图中提取的信息与设问相链接。4 读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图中信息及所学

21、知识相结合综合判断。考向四从发展视角看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典例7(2013大纲全国高考)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知识定位清代台湾货币大陆与台湾经济联系辨析选项乾隆三十七年,台湾地方官描述台湾当地货币流通现象混乱是材料的大意,A、D两项与此大意没有必然联系,台湾在乾隆时已实现两岸统一,故不可能存在不同货币体系,可排除C项,故答案为B。答案B本题实为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长效热点在高考命题中的反映,以台

22、湾地区流通货币情况为切入点,考查两岸经济联系。准确体会命题意图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判断材料考查方向:粗读材料,大致了解材料的意思,感知一下应属于教材哪一方面的知识。(2)体会命题意图:结合材料信息及选项提示,尽力体会命题意图,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本题只有明确考查清代两岸经济交流状况的命题意图,才不会被干扰项迷惑。(3)结合命题立意辨识选项,尤其是当部分选项本身说法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命题立意不符时,立足材料信息则是首选原则。典例8(2013四川高考)下表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据此判断,这一时段该地区 ()年代城镇人口(万人)农村人口(万人)1620年3

23、001 7001850年7202 880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C农业经济日渐凋敝 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知识定位主干江南人口变化城市化与城市经济辨析选项一般认为,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非农业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当时这一地区依然是农村人口占多数,故A项错误;16201850年城镇人口增加了1倍多,农村人口增加了不到1倍,所以B项正确;16201850年该地区农村人口不断增长,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要得出该地区人口增速全国领先的结论,必须有一个全国范围的人口增速比较,题干缺乏这一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1 古代中国

24、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换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2 古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商业贸易的规模不大;唐代以后,因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而兴起的城市增多,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

25、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布局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城市有着逐渐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的趋势。考向五关注重要历史概念典例9(2013海南高考)右图反映的是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知识定位重要概念小农经济与小国寡民解题关键点立足材料图片信息,准确理解“小农经济”、“小国寡民”等概念的内涵是解题关键。“妻子纺织

26、,丈夫耕作”是图片的直观信息,实质反映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特征,与小农经济的内涵一致,故B项正确。答案B全面理解小农经济(1)发展的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含义(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3)缺陷: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所受封建剥削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弱。(4)影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

27、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当前的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也有局部存在。押题1(立意:现实中农耕文明的印记)2013、2014年分别是蛇年、马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A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B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发展C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答案B解析易错选C项,应联想到十二生肖多以常见的动物、家畜为原型,是农耕文明在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反映,同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从内涵上也从属于农耕文明,故选B。押题2(立

28、意:水旱灾害与古代农耕)2013年7月4日古代人与夏天的战争:自公元前1766年公元2013年3 800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我国古代人民对抗灾害的活动不包括 ()A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 B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 D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答案C解析水排是汉代冶铁鼓风设备,并不是灌溉工具,故选C。押题3(立意: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013年7月10日人民网:“5000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B

29、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答案C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元时期,粉彩瓷出现于明代,与唐玄奘生活的唐初时间不符。押题4(立意:主干知识手工业成就)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答案C解析珐琅彩瓷始现于清代,不可能在明代烧制出,故选C。押题5(立意:热点历史上的城镇化建设)2013年7月9日数字中国网:“宋代江浙地区出现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不相符的说法是()A是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扩大的产物B位于经济繁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