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87KB ,
资源ID:1144340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4340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看法.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看法.docx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民生问题研究摘要: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既是一个当代性的话题,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 的一个永恒课题。 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以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为价值目的的思想 体系。 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人民群众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历史。 在当代中 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马克思 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需 要。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民生问题;小康社会 马克思认为, 人类历史就是人民群众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2、的历史。 按照事物 发展的规律,随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资料会越来越丰富、生活 质量会越来越高, 人的各方面能力会越来越全面发展,人类将更加接近自由全面 发展的理想目标,真正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理想。 然而理想需要切 实的行动才能实现。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也想尽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 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但是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左”的错误,并最终发生了文化 大革命。 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实践有成功的地方,但 也依然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没有把民生建设放在执政的中心任务之 中。 尽管共产主义理想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实现这个理想又要分

3、为若 干个实际的阶段,需要完成若干个阶段性任务。 在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以后, 民生建设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阶段性任务。 因此,民生建设问题,无 疑是当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存在的民生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探索适合中国实际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 这也使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实 质性的改变,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

4、问题 1) 就业结构矛盾日益突出 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即劳动力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部分企业却出现“招工难”。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近些年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国际需求不振、国内需求尚待提升的影响, 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大量劳动密集型加工企 业生产萎缩或转型升级,导致传统制造业岗位需求显著减少。 以此同时,这些失 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普遍没有达到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要 求,即使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也很难在劳动力市场找到相适应的就业岗位。 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年来, 我国高达数千万

5、的农村转出人口流入城市和城镇,这一方面为实 现农业规模化、 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的企业 “用工荒” 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力缺口。 但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其上的保障制度 的差异性, 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真正实现市民化困难,不仅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 关政策的效果, 而且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边缘化很容易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稳定因 素。 3) 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近些年, 随着地方高校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数量持续增长, 未就业毕业生规模也持续积累。 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 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萎缩。 二是高

6、校教育 内容与培养方式落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高 等教育是我国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来源, 在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但由于高校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式改革滞后,加之高校为求“发展”盲 目扩大规模和生源、 毕业生就业心态不合理, 不仅带来普遍的 “学用脱钩” 现象, 更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逐年积累,形成日益庞大的“高学历”失业大军。 2上学问题 1)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亟需解决 我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随着现实生活的需要,很多农民 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去打工,很多农民工的子女也跟随父母一同前往,因此,农民 工子女上学便成为我国众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7、中之一。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 解决, 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 更关乎国家、 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 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 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 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 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区特殊 性等特点。 解决好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不仅有利于 “普九” 的巩固和提高, 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2) 异地户口子女上学问题亟需解决 对于任何城市来讲,外来工都是在为这个城市默默做着贡献,但他们子 女上学的问题,却常常困扰着他们。 因此,国家和政府对此问题作出相应措 施已经是全民呼声,解决这一问题,

8、不仅有利于稳定外来工的工作情绪及工 作积极性,为城市带来更多的贡献,也有利于我国教育计划的巩固和提高。 3社保问题 1) 中国社保体制有其独特性 中国所谓的“社会保障”,并不是西方意义上的“社会保障”。 西方社 会保障制度,开始建立是为了济困。 但在中国,长期以来有限的社保更多的 是作为单位制的主要内容而存在,是一种单位福利。 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保 障体系,一方面延续了原来的单位保障制度,另一方面真正的社会保障也开 始出现。 民营企业发展以后马上面临工伤和养老问题。 工伤问题首当其冲, 养老问题是国家要求企业要实施养老后,民营企业才缓慢推进。 另外,城镇 中搞个体经营的,自由就业的居民的养老问

9、题是空白 ;城镇中单位体制外的 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原来也是空白,虽然国家最近也推进了城 镇居民的社会保障建设,但保障力度很有限。 在农村,原来除了少得可怜的救济和救助外,根本没有社会保障。 现在 农村有了新农合,农村新养老保障也在一些地方开始搞试点。 新农合的覆盖面已经很广,达到 90%以上,但保障水平很低,因此尽管现在农村有了新农 合,但仍然没有办法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 2)社保存在逆向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 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在城乡是非常低的,一些地区对事业单位的 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其做法是把事业单位的保障水平 与市场化企业看 齐,就会引起很大的反弹 如果采用社会结构

10、的视角,就会看到,体制内在 中国的阶层结构中是上层,现有这种块块分割的社保体制表明,社会地位越 高,享受的社保水平越高,质量越好。 社保属于二次分配范畴,是调节收入 分配差距的。 从本源意义上讲,它是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贫困群体能够维 持社会基本生存的底线,使所有大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而现 在反而变成一种特权,一种特殊的福利,一种单位变相的收入,加剧和扩大 了收入分配差距,起到逆向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4医疗问题 1) 中国医疗被毁于政治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医疗问题,都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复杂,医患关系,都没有像 中国这样紧张。 部分医改的实质,是政府要把百姓“免费看病”待遇,变成 “自

11、己掏腰包看病”的商品化。 政治思维影响了百姓对客观问题的判断力, 政治化的思维也容易使人偏激,百姓对一件普通医患关系态度问题,都容易 上升到“医德问题”,一件普通的医疗事件,都容易上升到敌我关系。 2) 农村医疗问题严重 在我国农村地区,疾病成为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之一。 绝大多数农民 没有任何的医疗保障, 也很难享受到国家的医疗救助。 在一些贫困农村地区, 贫苦的农民得了大病,只有求助于江湖郎中和本地的土方医生。 高昂的医疗 费用使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 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 农民看病不是 根据病情看病,而是根据经济承受

12、能力看病,按照农民的话说,就是“有多 少钱,看多少病”。 政府实行的一些政策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 在以 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农民还是可以得到一些保障,但是现在医疗领域 的改革,导致了农民医疗支出大大增加。 二、 应对民生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1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 为了改善就业难的状况,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实施积极完 善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 者。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 训。 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

13、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 者权益。 2上学问题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 ,规范教育收费 ,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 ,健全学 生资助制度 ,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加 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3社保问题 党和政府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 ,以基本养老、基本 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

14、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加快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逐步提高保障 水平。 健全廉租房制度 ,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4医疗问题 要解决医疗问题 ,就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 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完善国民健 康政策 ,鼓励社会参与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 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 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启示与结论民生就是民众的基本生

15、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能力和权益 , 民生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目的。 民生 问题就是百姓的生活生计问题 ,解决好了民生问题,也就除去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一大发展难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要想更好的发展 民生,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去顽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 政府要积极转变职能,就是要把社会还给社会。 政府关注民生 ,主要表现 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建立保障民生的公共财政。 提供公共服 务和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 我国过去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 投入比例太少 ,导致民生问题成堆。 现在公共服务和

16、公共产品的投入比例 增大了 ,随之而来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 组织的作用。 社会组织 ,又称民间组织 ,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基 层、 贴近民间 ,最了解民生的深浅、冷暖。 政府应当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只要社会组织是按其要求作为的真正的社会组织 ,就能把民生工作做得 无微而不至。 政府之于社会组织 ,应该是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在服务当中 体现监管。 2政府要向民生方向转变 政府应当从宏观上用相应的方针政策去管经济,而不是直接去插手企 业,更不能成为企业的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 同时 ,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政策 ,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 ,特别

17、是在保护弱势 群体的利益方面 ,颁布了许多相关的社会政策 ,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 度性支持。 可是 ,支持弱势群体的制度化依然亟须加快、加强和落实。 完 善公共财政体系 ,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 务领域 ,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公共服务薄弱的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 困难群体 ,包括遭受雪灾、震灾的地区。 民生政府不仅关注民生、保障民 生 ,而且注重顺乎民意 ,调动民力 ,建设国家 ,推动社会。 3提高民众在民生问题上的参与度 有关民生的法规、制度、政策 ,都是与民众利益血肉相连的。 因此 ,有关 民生的法规、制度、政策 ,在决定前、决定中、决定后 ,都要有民众参与。

18、 民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权为民所谋 ,少不了请民来参谋 ,动员 民众来参与。 总之,解决民生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强化 “民生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和增进人民民主 政治权利,实践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传统。 四、参考文献1王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葛恒云. 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9,01:1-7. 3潘玲霞. “共同富裕”与“成果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 民生思想J. 社会主义研究,2009,01:40-43. 4黄喜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贺方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