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3.74KB ,
资源ID:114165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165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化练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化练习题.docx

1、生化练习题+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名词解释1.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的顺序成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2. 分子伴侣:是一类帮助新生多肽链正确折叠的蛋白质。它可逆的与未折叠肽段的疏水部分结合随后松开,如此重复进行可以防止错误的聚集发生,使肽链正确折叠。分子伴侣对于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的正确形成起重要作用。3.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致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4.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即整条多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5. 蛋白质

2、的四级结构:数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在三维空间的特定排布,每一条多肽链称为亚基,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见的相互作用,称蛋白质的四级结构。6. 蛋白质的复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变性的蛋白质分子恢复其原有的天然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的现象。简答题1. 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包括侧链的构象。主要有-螺旋、-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四种。在-螺旋结构中,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以右手螺旋方式螺旋上升,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上升一圈。氨基酸残基的侧链伸向螺旋外侧。靠氢键维持稳定。在球状蛋白分子中,肽链主链常出现18

3、0的回折,回折部分称-转角。无规卷曲是指肽链中没有确定规律的结构。2. 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变性与沉淀的关系如何?蛋白质变性原理有何应用价值?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使其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变性后疏水键侧链暴露,肽链可相互缠绕而聚集,易于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可见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但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不一定都变性,应用蛋白质变性作用进行酒精消毒,高压灭菌,低温下保存生物活性制剂等。3. 什么是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稳定二姐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什么?多肽链中存在的脯氨酸对-螺旋的形成有何影响,为什么?哪种蛋白质完

4、全由-螺旋构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布包扣侧链的构象。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脯氨酸由于其亚基少一个氢原子,无法形成氢键,而且C-N键不能自由旋转,所以是阿尔法螺旋的破坏者,肽链是出现脯氨酸就中断可螺旋的形成,角蛋白完全由螺旋构成。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名词解释1. 反密码子:每个tRNA分子中都有3个碱基与mRNA上编码相应氨基酸的密码子具有碱基反向互补关系,可以配对结合,这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2. 三联体密码:mRNA分子从5末端的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个氨基酸,称为三联体密码。3. 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

5、H、离子强度等)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4. 增色效应:DNA变性后使260nm波长处紫外吸光度增加,这种作用称为DNA 增色效应。5. Tm:DNA热变性时,紫外吸光度变化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6. 核酶;指具有催化作用的小RNA,具有催化特定RNA降解的活性,在RNA合成后的剪接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简答题1. 一种DNA分子含40%的腺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另一种DNA分子含30%的鸟嘌呤核苷酸和胞嘧啶核苷酸,请问哪种DNA的Tm高?为什么?第一种DNA的Tm值高于第二种。Tm值和DNA分子大小

6、与GC含量相关,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第一种DNA含40%腺嘌呤核苷酸和胸腺嘧啶核苷酸,即含鸟嘌呤核苷酸和胞嘧啶核苷酸配对为60%,碱基互补所形成的氢键多,Tm值比第二种高。2. 何谓Tm?影响Tm大小的因素有哪些?DNA热变形是,紫外吸收值达最大值的50%是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Tm值大小主要与GC含量有关,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例外核酸分子越大,Tm值也越大。3. 真核细胞mRNA结构上有哪些特点?1 大对数真核mRNA在5端以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为分子的起始结构,称为帽子结构(m7GpppN-)。真核生物mRNA的3端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结构,通常称为多聚

7、A尾。mRNA分子从5向3方向阅读,从第一个AUG开始每三个核苷酸为一组代表一个氨基酸为遗传三联体密码。4. 何谓核酸分子杂交?有哪些应用?在DNA变性后的复性过程中,如果将不同种类的DNA单链分子或RNA分子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单链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碱基配对关系。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惜在不同分子间形成杂化双链。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来源的DNA与DNA之间形成,也可以在DNA与RNA分子间或RNA与RNA分子间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分子杂交在核酸研究中是一个重要工具,可用于研究DNA分子中某一基因的位置,鉴别两种核酸分子间的序列相似性,检测某些专一序列在待检样品中存在与否

8、、基因芯片检测等。5. 动物细胞内RNA的种类有哪些?三种主要RNA的功能是什么?核蛋白体RNA(rRNA)、信使RNA(m RNA)、转运RNA(t RNA)不均一核RNA(hn RNA)核内小RNA (sn RNA)、核仁小RNA(sno RNA),胞浆小RNA(sc RNA7SL-RNA).细胞内主要的RNA有三种:mRNA,蛋白质合成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rRNA,与多种蛋白质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6. 下面有三个DNA分子,请比较他们的Tm的大小。(1)AAGTTCTGA (2)AGTCGTAATGCAG (3)CGACCTCTCAGG TTCAAGACT TCAG

9、CATTACGTC GCTGGAGAGTCC分子中GC含量最少,分子中最多,分子中次之,因此分子Tm值大小顺序为7. 下面有两个DNA分子,如果发生热变性,那个分子的Tm值高?如果在复性,那个DNA分子复性到原来DNA结构可能性更大些? (1)5ATATATATAT3 (2)5TAGGCGATGC3 3TATATATATA5 3 ATCCGCTACG5 分子的Tm值较高:分子复性到原来较高的可能性大。虽然分子容易复性但是复性出来的分子不一定是原来的分子,而分子只要发生复性就一定是原来的分子结构。综合论述题1. 试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亲水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10、基骨架位于的外侧,而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并以氢键相连,A与T形成两个氢键,G与C形成三个氢键,碱基平面彼此接近堆积,与线性长轴垂直。两条链走向相反,一条链5-3,另一条链式3-5。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一周含10.5对碱基,螺距3.54nm,DNA分子双螺旋分子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疏水力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依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第三章 酶1.酶的活性中心:在酶分子中与酶的催化活性密切相关的必须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将底

11、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2.必须基团:在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做酶的必须基团。3.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法除去的辅助因子叫辅酶。4.最适PH:在某一环境PH条件下,酶和底物分子的极性基团解离状态相适应,酶有最大的催化活性,这是的PH称为最适PH5.最适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有双重影响,温度升高一方面能加快酶促反应速度,但同时也增加酶的变性作用,会使酶促反应速度降低,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环境温度称为最适温度。6.竞争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底物结构相似,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使酶与底物亲和力下降,酶的活性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竞争性抑制。

12、7.Km:Km是米氏常数,是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性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Km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8.酶的共价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团在酶的催化下与某些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常见的是酶的磷酸化。9.酶原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是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酶原水解掉一个或几个肽键转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实际上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10.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11.变构调节:一些物质可以和酶分子的活性中

13、心以外的非催化部位(或非催化亚基)可逆的结合,使酶分子构想改变,催化活性改变简答题1.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的作用有哪些?作为酶活性中心的催化基团参与反应传递电子作为连接酶与底物的桥梁稳定酶的构象5 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的静电斥力。2.酶的必需基团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酶的必须基团有活性中心以内必须基团和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须基团。活性中心以内的必须基团有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结合基团与底物分子结合,将其固定于酶的活性中心,催化基团使底物分子不稳定,形成过渡态,并最终转变为产物。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须基团为维持酶分子活性中心空间构象所必需。3.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哪种抑3.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

14、酶制?为什么? 属于竞争性抑制。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竞争性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丙二酸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使酶与琥珀酸的结合力下降,增加丙二酸的浓度,抑制作用加大,增加琥珀酸的浓度,可以减轻抑制。Km值变大,Vmax不变4.酶原和酶原激活有何意义?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无活性的酶前体,在一定条件下,酶原水解掉一个或几个肽键,使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出来,即酶原激活。有重要生理意义。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初分泌时以酶原形式存在,可以保护消化器官本身不造酶的水解破坏,并且可以保证酶在其特定的部位和环境发挥其催化作用。5.某一符合米氏方程的酶,当S=3Km时,V=1mol/分,问当S=5Km时

15、,V等于多少? 根据V=Vmax*S/Km+S,S=3Km,V=1mol/分,计算出Vmax=1.33mol/分,再将S=5Km,Vmax=1.33mol/分代入米氏方程计算出Vmax=1.11mol/分综合论述题1. 酶的Km值和Vmax有何意义?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Km可以近似表示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m值愈大,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小,反之Km值愈小,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愈大。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酶催化的底物、环境的PH、温度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酶的Vmax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一般在作酶活性研究时用Vmax。第五章

16、 糖代谢名词解释1.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可裂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2. 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3. 三羧酸循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开始,经脱氢、脱羧等一系列反应又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过程4. 巴斯德效应:糖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5. 糖异生:从非糖化合物(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6. 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7. 乳酸循环:在肌肉中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乳酸,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

17、,葡萄糖释放入血后又被肌肉摄取,这种代谢途径称为乳酸循环。此过程能回收乳酸中的能量,又可以避免乳酸堆积引起的酸中毒。简答题1. 简述乳酸循环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意义。 乳酸循环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和肌肉组织中酶的特点所致。肝内糖异生很活跃,又有葡萄糖-6-磷酸酶可水解6-磷酸葡萄糖,释放葡萄糖。肌肉组织中除糖异生的活性很低外,又没有葡萄糖-6-磷酸酶;肌肉组织内生成的乳酸既不能异生成糖,更不能释放出葡萄糖。乳酸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避免乳酸(能源物质)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毒。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来源: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肝糖原分解释放出的葡萄糖,糖异生作用生成的葡萄糖 去路:氧化供能,合成肝

18、糖原或肌糖原,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等物质3.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水平恒定。空腹或饥饿时依赖氨基酸、甘油等异生成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恒定。长期饥饿时,经甘油异生提供葡萄糖,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在饥饿后进食更重要。饥饿时进食摄入的相当一部分葡萄糖先分解成三碳化合物,在异生成糖原调节酸碱平衡。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加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综合论述题1. 试述三羧酸循环的要点及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的要点:TAC中有4次脱氢、2次脱羧及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结果是氧化1分子乙酰CoA。TAC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3个关键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19、,-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TAC的中间产物包括草酰乙酸在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是丙酮酸的直接羧化或者经苹果酸生成。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TAC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TAC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TAC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TAC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2. 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进入哪些代谢途径?在糖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具有多条代谢途径在供氧不足时,丙酮酸在LDH催化下,接受NADH+H+的氢原子还原成乳酸。在供氧充足条件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彻底氧化

20、成CO2、H2O和ATP。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异生为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促进三羧酸循环的进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者与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出线粒体在胞液中经柠檬酸裂解酶催化生成乙酰CoA,后者可作为脂酸、胆固醇的合成原料。丙酮酸经氨基化可生成丙氨酸。决定丙酮酸代谢方向的是各条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这些酶受到别构效应剂与激素的调节。第六章 脂质代谢名词解释1. 必须脂肪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的脂肪

21、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2. 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脂肪酶 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3. 脂肪酸的-氧化:是体内脂肪酸分解供能 的主要方式,其氧化分解是从羧基端的碳原子开始,故称-氧化,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四步连续反应4.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代谢物,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5. 脂解激素:能激活甘油三酯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6. 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7. LDL受体代谢途径:血浆 的LDL与细胞表面的LDL受体结合进入组织细胞进行代谢的一系

22、列过程。8.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RCT:HDL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通过血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胆汁酸排除,部分胆固醇可随胆汁直接排入肠腔简答题1. 何谓丙酮酸-柠檬酸循环?该循环有何生理意义?线粒体内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转运出线粒体,在胞液中又裂解为乙酰CoA及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后再氧化脱羧生成丙酮酸,又可进入线粒体,再羧化为线粒体内的草酰乙酸,参与下一次乙酰CoA的转运,即构成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此循环的意义是将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乙酰CoA转运到胞液,为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合成提供原料。2.简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从食物中摄取;体内以乙酰CoA为

23、原料生物合成胆固醇。去路:作为构成生物膜的成分 在肝转化为胆汁酸,这是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 在肾上腺皮质、性腺等转化为类固醇激素 在皮肤,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35 酯化为胆固醇酯,储存在细胞或经血浆脂蛋白转运。3.酮体如何被利用乙酰乙酸活化生成乙酰乙酰CoA,后者又在乙酰乙酰CoA硫解酶作用下,使乙酰乙酰CoA硫解,生成2mol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或在乙酰乙酸硫激酶作用下,可直接活化乙酰乙酸生成乙酰乙酰CoA,后者在硫解酶的作用下硫解为两分子乙酰CoA。-羟丁酸脱氢生成乙酰乙酸,然后再转变成乙酰CoA而被氧化。3 丙酮量很少,又具有挥发性,主要通

24、过肺呼出和肾排出。4.参与血浆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有哪些?各有何作用?脂蛋白脂肪酶LPL:是由肾、心肌、骨骼肌及脂肪细胞合成分泌出细胞。主要作用部位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ApoCII是体内LPL的激活剂;ApoCIII则抑制LPL的活性。催化CM及VLDL中的TG水解,释放出甘油和脂肪酸供组织利用。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CAT: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分泌入血,在血浆中发挥作用。它催化卵磷脂分子中2位脂酰基转移至胆固醇的3位-羟基上,使胆固醇转变为胆固醇酯。LCAT的活性受ApoAI激活,ApoAII抑制。其功能是催化胆固醇酯化,促进HDL成熟及胆固醇逆向转运。5.简述LDL的代谢去路。LDL受体

25、代谢途径:指血浆中的LDL与组织细胞表面的LDL受体结合,被吞入细胞,在溶酶体中被降解经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这两类细胞膜表面有清道夫受体,可与修饰LDL结合而清除血浆修饰LDL。综合论述题1. 试述LDL受体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LDL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特别是肝,肾上腺皮质,卵巢,睾丸,动脉壁等组织的细胞膜表面,能特异的识别,结合含ApoB100或ApoE的脂蛋白,又称ApoBE受体。当血浆LDL与LDL受体结合后,形成受体-配体复合物在细胞膜表面聚集成簇,经内吞作用进入细胞,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ApoB100被水解成氨基酸,CE被胆固醇脂

26、酶水解为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游离胆固醇在调节细胞胆固醇代谢上具有重要作用:抑制内质网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抑制细胞自身胆固醇合成。从转录水平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抑制受体蛋白合成,减少细胞对LDL进一步摄取。激活内质网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将游离胆固醇酯化成胆固醇酯在胞质贮存。同时游离胆固醇还有重要生理功能:被细胞膜摄取,构成重要的膜成分。在肾上腺,卵巢及睾丸的固醇激素合成细胞,可作为类固醇激素合成原料。2.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写出计算过程。软脂酸为16碳脂肪酸,在体内进行7次-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H+及8分子乙酰Co

27、A。1分子FADH2通过呼吸链氧化产生1.5分子ATP,1分子NADH+H+通过呼吸链氧化产生2.5分子ATP,1分子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10分子ATP。因此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生成(7*1.5)+(7*2.5)+(8*10)=108分子ATP。因此脂肪酸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相当于2分子ATP,所以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净生成106分子ATP。3. 酮体的生成有何意义?严重糖尿病患者酮体代谢有哪些变化?酮体是肝向肝外组织输出能量的重要形式,酮体分子小,溶于水,能在血液中运输,还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很容易被运到肝外组织利用。心肌和肾皮质利用酮体能力大于利用葡萄糖能力。脑

28、组织虽然不能氧化分解脂肪酸,却能有效利用酮体。放葡萄糖供应充足时,脑组织优先利用葡萄糖氧化供能;但在葡萄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时,酮体是脑组织的主要能源物质。4. 血浆脂蛋白如何分类?其来源和主要功能是什么?根据密度不同,按超速离心法分为四类,密度从小到大分为乳糜颗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根据脂蛋白表面电荷不同,按电泳法分为、前、及乳糜颗粒。CM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是运输外源性甘油三酯及胆固醇的主要形式。VLDL由肝细胞合成,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的主要形式。LDL由VLDL转变而来,是转运肝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HDL主要由肝

29、合成,主要功能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5. 试述胆固醇逆向转运的过程及作用。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是将肝外组织细胞内的胆固醇,经血液循环转运到肝,在肝转化为胆汁酸后排出体外。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包括动脉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移出,HDL是不可缺少的接受体。随血液流经组织的富含磷脂及apoAI、含FC较少的新生HDL等作为FC接受促进细胞胆固醇的外流。HDL载运胆固醇的酯化以及CE的转运。新生HDL进入血液后,在血浆LCAT的催化下,HDL表面卵磷脂的2位脂酰基转移至胆固醇3为羟基生成溶血卵磷脂及CE,此过程消耗的卵磷脂及FC不断从肝细胞得到补充,CE转运入HDL的核心。在LCAT的反复作用下,进入HDL

30、内核的CE逐渐增多,使双脂层的盘状HDL被逐步膨胀为单脂层的球状HDL,HDL成熟。肝是清除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肝细胞膜存在HDL受体,LDL受体及特异的apoE受体,可摄取血浆中的胆固醇,用以合成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机体通过这种机制,还可将外周组织中衰老细胞膜中的胆固醇转运至肝代谢并排出体外。第七章 生物氧化名词解释1. 氧化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经过多种酶和辅酶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呼吸有关,所以称之为呼吸链。2.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电子传递释放能量,偶联驱动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3. PO比值:指

31、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2摩尔氧气生成ATP的摩尔数。4.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较多能量的磷酸酯或磷酸酐键,实际代表整个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5. 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的物质。6. ATP合酶: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主要由F1(亲水部分)和F0(疏水部分)组成,前者催化生成ATP,后者形成氢离子通道。7. 磷酸肌酸:是高能胍基化合物,在肌酸激酶催化下,由肌酸和ATP转变而来,主要存在肌、脑组织中,需要时可使ADP转变成ATP供机体使用。综合论述题1. 试述人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以及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线粒体的氧化呼吸链有两条,分别是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组成和排列顺序为:NADH复合体ICoQ复合体IIICytc复合体IV 琥珀酸复合体IICoQ复合体IIICyt c复合体IV两条呼吸链在CoQ处汇合,其中有三处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为复合体I(NADHCoQ)、复合体III(CoQCyt c)及复合体IV(Cyt aa3O2)2. 胞质中的NADH在有氧情况下,如何进入线粒体内彻底氧化?胞质中生成的NADH不能只有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须通过穿梭机制才能进入线粒体,然后再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