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3 ,大小:161.96KB ,
资源ID:1140544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054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职业教育相关文章汇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职业教育相关文章汇编.docx

1、职业教育相关文章汇编目 录1. 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政策调整 孙 琳 12. 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范 唯 马树超 73. 教学科研融合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赫冀成 124. 高职教育集团化运作的理性思考 尚慧文 155. 探析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廖昌荫 206. 高职教育国际化:内涵、标准与策略 旭辉 247. 论以就业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改革 吴宪洲 298. 创建特色学院 打造高职品牌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 友 清 349. 制约高职教育发展因素的教育经济学剖析 陈 斌 3910. 高职教育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初探 李鹰 李哲 张喜春 4611. 职业

2、院校应开设创业教育课 4912. 高等职教怎么办来自港、台资企业家的建议 广东 李大成 赵 虹 5013. 高职新生流失凸显人才观念落伍 53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政策调整孙 琳摘 要:社会转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整体特征,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确立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是教育政策调整的重大突破;扩招百万,与高中阶段普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的政策要求,共同构成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完整思路;通过示范性项目进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彻底改变职业学校办学现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发展政策;以人为本,建立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双赢”发展模式,

3、是职业教育政策调整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社会转型;职业教育;政策调整 作者简介:刊,琳,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6)21-0024-03 社会转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整体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性变化。它是整个社会由僵滞走向变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落后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过程。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成为社会转型的标志性特点,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成为适应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努力构建适应整个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变化的教育制度。 进入

4、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确立,要求职业教育进行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与政策的调整,这种政策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职业教育逐步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更是职业教育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 一、确立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是教育政策调整的重大突破 所谓教育的战略地位,是指教育在整个国家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受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社会形态诸方面的影响,以何种教育类型作为阶段性战略重点,取决于这一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

5、教育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需求等。以社会的需要为根本,以人的发展为前提,是确立教育战略重点必须坚持的原则。 把职业教育确立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发展的重点成为制定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主要价值取向。知识经济兴起,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使得职业教育在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此,欧盟 2004年马斯特里赫特声明反复强调职业教育在提高欧盟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德国2005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联邦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发展职教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澳大利亚 2003年颁布的构建我们的未来200

6、42010年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策略、泰国2002年制定的国家教育法修正案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韩国1997年专门成立韩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院,韩国开始构建从学校教育到在职培训的终身学习体系,等等。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要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调整的普遍做法。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历史,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它是具有较强的历史阶段性,受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有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大体体现为,在经济不发达时期,中等教育未普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当经济增长快,中等教育基本普及而高等教育不够发

7、达时,职业教育一般发展较快;在经济相当发达中等教育已经普及,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持续稳定并逐步下降的趋势。 研究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认为,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增长,中等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适应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要求的政策调整,就是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2005年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对此,教育部确立“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并列为教育发展三大战略重点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发展历史较短,发展规模较小,存在

8、的问题难以通过单一的教育内部系统来解决等诸问题的影响,长期以来它处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边缘,徘徊游离于整个教育发展体系之外,缺乏长期规划与重点研究,发展多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而“三大战略重点”地位的确立,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我国教育事业规划的整体,这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二、扩招百万,与高中阶段普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的政策要求,共同构成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完整思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除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对各类技术人才的普遍需求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动因就是有效教育政策的促进,其中高中阶段普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的教育发展政策思路,在某种意义上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最为

9、有效的政策。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力争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数地区的各类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相当于普通高中的招生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实施意见规定:“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到 2000年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全国平均保持在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可达到70”。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1996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达到了它的最高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数的比例分别为5768和 5677,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

10、江苏等已达到了60的目标。高中阶段普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的发展思路,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了职业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时,这种规模发展思路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比重过低的教育结构不合理现状,可以说,这是一条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切实可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政策思路。 自1997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总量增加的同时,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在不断下降,从1998年开始招生数出现负增长,1999年职业学校招生数占高中阶段的比例下跌至50以下。这一时期,对于是否继续坚持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大体相当的发展思路,也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世界银行关于逐步减少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

11、模的意见也曾一度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职业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发展困难。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当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就业结构;二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提高带动了人们对文化知识的要求提高,人们普遍希望能够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和较多的教育选择机会;三是现有的职业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四是职业教育自身建设,如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严重脱离实际,学非所用的现象影响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选择。职业教育一成不变稳定发展的局面受到了极大冲击,显然不能适应多变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新形势下是否继续坚持普职教育大体相当的政策思路,还是重新确定发展目标、发展途径,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政策调整的

12、重要内容。 21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重新将职业教育发展问题提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了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高峰的到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经历了长久的低迷状态后,从2002年开始止跌回升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从2001年的近400万人达到2004年566万人的规模。针对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职业教育政策适时调整,制定出“扩招百万”的发展目标

13、,要求2005年招生规模总量超过650万。在2006年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上要求继续扩招100万,使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750万人,力争2007年基本实现中职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将发展规模目标分解到各个年度、各个地区,与高中阶段普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的政策相比,目标更为明确,任务更为具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也是根据我国学龄人口接受职业教育可能性的科学论证。扩招的实质除了显示出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增量需求加大外,另一个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扩招使得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

14、、通过示范性项目,进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彻底改变职业学校办学现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发展政策 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基础能力应该有“硬基础”,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办学环境和办学设备条件,还有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方法等之类的“软基础”。由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大都是由普通高中改办而成,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先天不足,同时由于政策的不到位,长期以来使得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基本参照普通教育标准,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等与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不相匹配,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还有一点,由于对各类中等教育

15、基础能力建设同一标准的设定,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职业学校办学经费的极度匮乏。因此,经费不足、办学条件落后、师资队伍水平不高、课程与教学方法缺乏特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所谓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般包括:职业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设施与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制度建设。职业学校能力建设是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水平体现为:现代化的实习实训设备及基地、“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职业性的专业课程设置、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方法手段等,它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保障,是职业学校能否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政策指向缺

16、乏对职业教育基本建设、基础能力的投入与关注,缺乏有力的经费支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政策长期以来停留在每年五千万元职业教育专项补助上。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从“十五”开始,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事业开始了从政策指导与资金支持两个轨道全方位的重视。除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保障外,以示范性项目的实施推动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成为一项行之见效的政策保证了职业学校基本建设成功实施。“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国债资金开始用于职业教育。财政部支持的“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和“职业

17、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累计安排资金11亿多元;国家发改委支持的“国债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等项目,累计安排资金18亿多元。这些项目直接支持了职业院校近 1500所,大大增强了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从提高职业教育师资水平、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诸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支持,完成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全面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加快职业教育优质资源配置,提高职业

18、学校基础建设能力水平成为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四、以人为本,建立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双赢”发展模式,是职业教育政策调整的努力方向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在经历了所谓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职业本位的发展历程后,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两个方面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技术与职业教育公约中,规定“职业教育发展符合个人和社会总的目标”,“应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每个人的充分发展”。1999年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及在随后的2001年关于修改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建议

19、进一步指出,21世纪职业教育需要新的“以人为本”发展模式;要传播正确的人文价值观和标准、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要体现新的文化理念、保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成为为所有人,特别是社会不利群体所享用,促进消除贫困、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要构建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是构建就业导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点。强调职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都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转变。除职业能力、工作能力的培养外,社会生存、合作发展能力的培养,是能力培养

20、更为重要的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提出,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变迁的需求,人类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美国职业教育在世纪之交提出的STW (即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改革策略,对职业教育提出在重视学术能力的培养外,更应重视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培养。 职业教育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职业教育中就是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终身发展为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标准进行职业教育的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估。以人为本还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尽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

21、为社会各种群体提供服务。以人为本还体现在课程设置、课程模式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充分满足不同学习对象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模式。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和模式一个能够反映职业教育特色、与普通教育发展并行的职业教育体制正在逐步形成。职教论坛2006/11(综合)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范 唯 马树超 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数百万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大批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2、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回顾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就是生命,就是竞争力,就是水平,就是质量。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这些特色,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1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院校班子的领导能力建设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具备了基本的办学条件。据调查,办学条件较好

23、和基本合格的院校比例已经超过62,有近150所院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具有明确的就业导向特色,具有较强的服务行业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招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等方面得到了社会认可。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办学条件还有较大的差距,有些院校的建校、升格、资源整合等时间不长,领导的主要精力还没有转移到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对院校发展目标规划、办学理念更新、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师队伍优化等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等职业院校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对院校领导的基本能力要求

24、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院校班子的领导能力,引导院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尤其是要增强院校长对院校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把学院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把教学质量当作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2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一样,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尤其是当

25、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 面向未来,高等职业院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还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

26、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推行工学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这种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积极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校

27、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就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这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必须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近年来,部分院校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

28、、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教育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不但可以提供场地和设备等,还可以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4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过

29、程的特色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最近几年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因此,高职教育界十分希望各地人事劳动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了解并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使高职院校能及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这将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条件适应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议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部门密切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

30、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各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让学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31、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事,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要防止出现高职院校课程开设的异化现象,少数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上“升学中心”的要求,大量开设高等教育本科层次自学考试的课程,不仅牵涉了教师、学生的精力,更影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课程改革,产生了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极不和谐的现象甚至严重的后果,是教学课程改革中需要高度警惕的关键问题。 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建议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32、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基本文件,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强化对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健全实训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质量。学校应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吸收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总之,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5注重“双师”结构,吸纳社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强化人才培养条件的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面向未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着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把优化“双师”结构作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