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12.12KB ,
资源ID:1140041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4004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docx

1、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14课 礼拜二午睡时刻 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姓名加西亚马尔克斯简历1928年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自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1961年起,任古巴拉

2、丁社记者。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作品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电影文学剧本绑架,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米格尔利廷历险记等。评价哥伦比亚作家、记者。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背景扫描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模糊的,似乎以情感见长的作品总是不甚强调其

3、时代特色,因为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情感是最容易获得人类认同的。无论作品中的卡洛斯森特诺是否是一个小偷,无论那母女俩是否是小偷的家属,他们死者和生者都有资格享受来自亲人和他人的关爱。常识积累1魔幻现实主义作为小说流派,“魔幻现实主义”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魔幻现实主义”主要表现为对美洲印第安人或黑人神话传说的发掘,代表作是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的短篇小说集危地马拉的传说,中期“魔幻现实主义”从20世纪4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60年代中期,主要包括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古巴作家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彼得罗巴拉莫、秘鲁作家阿格达斯的深沉的河流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

4、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魔幻现实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其代表作品常常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了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既荒诞又真实的感觉。2马尔克斯名言(1)新鞋你要是不穿,永远不会合脚。(2)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3)生活是人们发明出来的再美妙不过的东西了。(4)一个人要是不得不说假话,那真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5)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3马尔克斯知恩图

5、报马尔克斯年轻时供职于波哥大观察家报,1955年,他因揭露海军走私而引火烧身,以至于不得不狼狈逃窜,亡命巴黎。他穷困落魄,举目无亲。没有工作,一文不名,不懂法语,只好呆在弗兰德旅馆里干着急。肚子饿得实在捱不过去了,就出去捡一些空酒瓶或旧报纸,以换取少量面包。由于马尔克斯穷得仿佛下辈子也还不清长期拖欠的房租,弗兰德旅馆的老板拉克鲁瓦夫妇不但不催不逼,最后似乎还不得不由他徒托空言、一走了之。后来,马尔克斯时来运转,竟无可阻挡地发达起来。1967年,百年孤独的出版更使他名满天下。一天,春风得意、身处巴黎某五星级饭店的马尔克斯忽然想起了拉克鲁瓦夫妇。于是他悄悄来到拉丁区,寻找弗兰德旅馆。旅馆物是人非,

6、他再也见不到拉克鲁瓦先生了。好在老板娘尚健在,她一脸茫然,根本无法将眼前这位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绅士同10多年前的流浪汉联系在一起。为了让她相信眼前的和过去的事实并收下“欠款”,马尔克斯煞费了一番苦心。后来,马尔克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拉克鲁瓦太太得知这一消息后惊喜万分。她在世界报刊登一则寻人启事,诚挚地表示要把那一笔钱归还给他,也算是他们夫妇对世界文学的一点贡献。马尔克斯为此又专程前往巴黎看望老人家,而且陪同他前去的是拉克鲁瓦夫妇年轻时的偶像:嘉宝。马尔克斯诚恳地告诉拉克鲁瓦太太,她的贡献在于她的善良,她没让一个可怜的文学青年流落街头。他还说,她和拉克鲁瓦先生使他相信:巴黎还有好人,世界还有

7、好人。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隧道(su)(2)窒息(zh) (3)褴褛(ln l)(4)棕榈(l) (5)手帕(p) (6)麇集(qn)(7)静谧(m) (8)趿拉(t)2多音字(1)吱(2)拽(3)龟 (4)钥(5)哄 (6)拗(7)孱二、写准字形1. 2. 3. 4. 5. 6. 7. 8. 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流露表露辨析流露:无意识地,常从人的面部表情、言行中反映出来。 表露:有意识,常从人的眼光神情中反映出来。例句李老师的女性题材油画风格多样,或妩媚妖娆或恬淡娴雅,但无不流露出鲜活的生命气息,使观众领悟到作者赋予人物的精神内涵。这些小小的关心也许只是他不经意的表露,却能让

8、我体会到久违的感动。(2)径自径直辨析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例句比赛结束后,诺维茨基并没有像队友们一样留在场地里庆祝,而是径自返回了更衣室。 广州一个建筑工地内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一个两三米的钢管从高空坠落径直插入下面一名工人的背部。2.成语积累安贫若素:安于贫困的环境,像平常一样。一、了解行文脉络情节内容开端交代人物出场及其环境发展初步发展:母女俩到达目的地进一步发展:母女俩来到镇上,找神父有特别的事高潮结局母亲向神父借公墓的钥匙,并无所畏惧、镇定勇敢地走向墓地二、赏析文本指要1文章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9、?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分析?提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个性极强的人,其中对小女孩在火车上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她倔强、好胜的一面;求见神父时的语言和神态,则向我们展示出她的不屈和刚强;而当谈到自己的儿子时的自信,也让人深深感动。2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述写母女俩未拜祭之前的火车行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提示文章中在真正的情节开始之前,用不小的篇幅来写母女俩在火车上的情形,一是更加充分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完整。二是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压抑氛围,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3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提示这样写是为了突现作品的主题人类伟大的情感母爱。小说以母女俩直接走向墓地为结尾,更突出

10、了这位母亲的从容坦然,表现出其强忍着丧子的巨大悲痛,以超常的勇气直面人生,直面生存现实。4母爱是人类伟大的情感,礼拜二午睡时刻怎样含蓄地表现了这种情感?提示我们常说:爱,不需要理由。这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在特殊情况下,爱,的确是需要理由的。本文中,母爱因为儿子可能有的“污点”而失去正常表达的可能,情感的洪流必须寻求其他的途径才能传达出来。初次出场的母亲的景况显然不是很好,但她却是坚强的,“一直是”。她的坚强体现在对女儿甚至近乎粗暴的态度上。在神父那里,她更表现出不近人情的“固执”和“执拗”。5试分析小说的情感线索。提示在这篇小说里,情感是一条潜伏着的线索。母女俩的行动从情感出发,所以她们可以无所

11、畏惧、镇定勇敢地面对他人的议论,为死去的“小偷”献上亲人的关爱。神父及其妹妹的行动也从情感出发,他们被这母爱所感动,不由得关切地说:“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会把你们晒坏的等一等,我借给你们一把阳伞。”母亲的固执与坦然,神父的同情与关切,都因为一个无形的情感动力而被驱动着。在这里,如果没有这种情感的存在,小说就无法前进,仅仅成为“事实的重述”,而非“情感的记录”。写法阐释1“节制”手法的典型运用作者在写母爱的时候,痛苦也好,悲哀也好,绝望也好,作为贫苦的一个妇女也好,这种情感作者好像一点儿没有张扬它,一直是在很平静地叙述,一点儿没有渲染它,这种情感一直是处理得很内敛很节制的。2精当的环境描写如

12、15、16段中“小镇热得像个蒸笼。车站地上墁的花砖已经被野草挤得开始裂开”“镇上的居民都困乏得睡午觉去了”“有些住房里面太热,居民就在院子里吃午饭,还有些人把凳子靠在杏树阴下,坐在街上睡午觉”。一系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我们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燥热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情感运行的外在环境。对点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着神父。神父的脸刷的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作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女孩子解开左脚上的鞋扣,把鞋

13、褪下一半,用脚后跟踩在鞋后帮上。然后把右脚的鞋扣解开,也用脚趿拉着鞋。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离开这里几条街的地方。寡妇雷薇卡太太孤身一人住在一所堆满东西的房子里。那一天,在细雨的淅沥声中雷薇卡太太听见有人从外边撬临街的门。她慌忙起来,摸着黑从衣箱里拿出一支老式手枪。这支枪自从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那时候起就没有人用过。雷薇卡太太没有开灯,就朝大厅走去。她不是凭门锁的响声来辨认方向的。二十八年的独身生活在她身上产生的恐惧感使她不但能够想象出门在哪里,而且能够准确地知道门锁的高度。她两手举起枪,闭上眼睛,猛一扣扳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打枪。枪响之后,周围立刻又寂然无声了,只有细雨落在锌皮屋顶

14、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她随即听到在门廊的水泥地上响起了金属的碰击声和一个低哑的、有气无力的、极度疲惫的呻吟声:“哎哟!我的妈!”清晨,在雷薇卡太太家的门前倒卧着一具男尸。死者的鼻子被打得粉碎,他穿着一件花条的法兰绒上衣,一条普通的裤子,腰中没有系皮带,而是系着一根麻绳,光着脚。镇上没有人认识他是谁。“这么说他叫卡洛斯森特诺。”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卡洛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是我的独生子。”神父又走到柜子跟前。在柜门里钉子上挂着两把大钥匙,上面长满了锈。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钥匙就是这个样子;女孩子的妈妈在小的时候也这么想过。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经设想过圣彼得的钥匙就是这么个样子。神父

15、把钥匙摘下来,放在栏杆上那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用食指指着写了字的那一页上的一处地方,眼睛瞧着那个女人,说:“在这儿签个字吧!”女人把皮包夹在腋下,胡乱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小姑娘拿起鲜花,趿拉着鞋走到栏杆前,两眼凝视着妈妈。1第一段神父表情的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答: 答案:略感愧疚的心理。2第二段在叙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它在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答: 答案:插叙。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3第五段中写不同的人对钥匙的心理揣测有什么作用?答: 答案:表明世事常如此,被冤枉仿佛是正常的。4为什么详细地写钥匙的生锈?答: 答案:这个细节并非闲来之笔,钥匙生了锈,说明平时不用,平时不用是说明平时极少有人到公墓

16、来,极少有人到公墓来是因为埋在这里的人是流浪者或因犯罪而被杀的卑贱之人。作者这样写有批判现实的目的,更有反衬母爱伟大的作用,也为下文的众人的围观看热闹埋下了伏笔。作文中要“多情”而不要“滥情”叙述性文章要“以情感人”,“感情真挚”是对叙述性文章写作的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要求。那么在文中是不是可以不加控制地表现情感呢?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在写作中,很多学生误解了这一点。他们为了加大情感分量,为了增强感染力,可谓煞费苦心,不惜代价。这实际走入了一个误区。其实,作文需要情,但只可“多情”,而不可“滥情”。否则,不仅不会增强感染力,反而适得其反。作文中如何做到“多情”而不“滥情”呢?1选材典型,勿求“震撼”

17、其实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光辉。一件小事,也可以反映大主题,真感情。表现母爱,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事件比如洗衣、做饭、给女儿梳头、去学校送东西等,都可以。不一定动不动就虚构母亲得白血病,做大手术2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议论抒情一定要少而精作者要把自己的感情,让人物让情节去体现,不能动不动就随时随地大发议论或直抒胸臆。3人物语言要符合身份和特定情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说多少话,怎么样去说,这都是有讲究的。不能让人物都成了哲学家或是政治家,动不动就满口大道理,满腔激情,否则不但感染不了人,还让人觉得虚假。总之,只要有节制地合理地去表现,是可以此处“无情”胜“有情”的。震撼心灵的一夜我再次

18、见到表弟的时候,是在5月底一个周末的黄昏。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T恤,肩上挎着一个大包,手里还提着一个黑黑的大塑料袋,风尘满面,我几乎认不出他来了。表弟比我小一岁,住在绵竹某镇。暑假的时候,父亲常带我去伯父那里小住一阵。表弟、他的同学毛子还有我,我们一行三人常常假借复习功课之名,跑到安静的大柏林,坐在宽阔的草坪上装模作样咿哩哇啦地背书,然后将书本扔上天,掏出藏在裤兜的扑克,开始摔扑克。大柏林真安静啊,我们玩累了,躺在草坪上的时候,可以听见风过柏林的涛声。晚饭后我们则常常去绵水河歇凉,河坝很大,我们赤脚淌进冰凉的水里,互相追逐,从龙门山脚刮过来的山风,将我们的衣襟和头发吹得飘扬起来。表弟那时性格是很

19、开朗的,他成绩没有毛子好,姨妈常常批评他,并拿毛子和他作对比。每当这时,他就在一旁冲着我做鬼脸。于是第二天再见毛子的时候,就用昨天的批评要挟毛子给他买一盒冰激凌,毛子就将两手一摊,作痛苦状说,难道成绩好也是一种罪,然后无奈地给我们两人每人赔上一个“伊犁滋”。那几乎是我暑假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我快有两年没有见到表弟了。因为中考,初二的那个暑假,在父亲的要求下,我开始在各种补习班里穿梭,而表弟的影子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被我渐渐淡忘。“512”大地震,绵竹是重灾区,刚开始的时候,电话一直打不过去,我们一家人都很着急,后来终于和伯父取得联系,得知他们一家除了房屋倒塌外,人员并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伯父和

20、姨妈要参加抗震救灾,无暇顾及表弟,而表弟的学校也已经坍塌,所以要表弟自己坐车来成都,希望父亲能安排表弟在成都暂读。父亲没有费什么功夫,很快就在我家附近给表弟联系了一所学校就读,而表弟就住在我的房间里。我每个周末从寄宿制学校回家的时候,常常看见表弟坐在台灯底下出神。我给他讲我们学校如何为灾区捐款捐物,他也只是淡淡地回应着,眼神却显得迷离。周末的时候,我带他去游乐园,去肯德基,坐在肯德基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我看见他对着播放灾区新闻的电视节目别过头去。我想,一定是有什么东西深深压在了表弟的心里。那个周末的时候,我们回去得较晚,经过府南河的时候,他忽然问我:“哥,你还记得毛子吗?”我当然记得的,毛子那头

21、永远都梳不展的卷毛和他那张傻傻的笑脸。“哥,你知道吗?毛子已经死了!”我一下子震在那里,“他当时都已经冲到楼梯口了,忽然又跑回去了,我知道他是为了找我,但他不知道我已经冲到他前面去了,毛子这一进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已经听不清表弟后面的话,只是感觉府南河的夜风吹得身上很冷很冷。六月中旬,表弟就要回绵竹去了,我已经跟他说好,等我中考结束,就和他一起去看毛子。鉴赏点读在众多以地震为题材的作文中,小作者摒弃宏大而空洞的转述,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起,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在静静的叙事中,给人震撼一击。这篇优秀作文无论叙事还是抒情,都显得很有节制,表现出小作者对语言文字的驾轻就熟;作者在震撼心灵的那一夜之前作了足够的铺垫,使得高潮部分的到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