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9.46KB ,
资源ID:113995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995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docx

1、精选大高考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创新题新人教版【大高考】2017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1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模拟创新题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湖北黄冈3月质检)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解析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与顽固派都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与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

2、扬,故A项正确;经济变迁的推动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理学功能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出现更新,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削弱不是他们重视宋学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A2.(2016河南郑州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关于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并不能明确指出,平等、自由等皆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严复在维新变法期间影响最大的也只是天演论,宣传的是赫胥黎的进化论学说。这说明()A.维新派并不宣传民权B.维新派仍维护封建统治C.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D.西方民主思想还未传入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早期维新思想中的民权思想内涵并不丰富,梁启超

3、并没有明确指出人民到底有哪些权利,平等、自由的思想也是其在戊戌政变后才提出来的。而严复在维新变法期间也只是宣传了西方的进化论学说,说明西方启蒙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有限,故选C项。答案C3.(2016广东揭阳一模)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到:“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其言论旨在()A.倡导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D.唤醒愚昧民众之觉悟解析根据所学,陈独秀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且材料没有体现出陈独秀主张建立西方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民众而不

4、是对于袁世凯的打击,故B项错误;号召发动工农群众反抗军阀统治是在国民革命时期的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知其强调的重点在于唤醒民众,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山东济南调研)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5、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借鉴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属于民生主义,故A、B和D项错误,C项正确。答案C5.(2015四川成都诊断)民国元年,唐绍仪、蔡元培、汪兆铭、宋教仁等二十六人特地组成社会改良会,指出:“数千年君权之影响未泯,其与共和思想抵触者颇多。同人以此建设兹会,以人道主义去君权之专制,以科学知识去神权之迷信。”该组织的建立有助于()A.传播君主立宪思想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肃清封建残余思想 D.同复古逆流展开斗争解析题干中有“共和”、“科学”等理念,与新文化运动有内在联系。所以本题选B项。答案B6.(2014北京东城期末)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

6、”,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解析中国人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读物)的一版再版,恰好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表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况且当时也非资产阶级而是封建的北洋军阀掌权,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印刷数量并不多,不足以说明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7、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7.(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雷颐取静集材料二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

8、是操造化之权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材料三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

9、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直接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答案(1)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目的:解决内忧外患。(2)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挽救民族危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3)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影响:冲击

10、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任答两点即可)(4)作用:推动近代化。一、选择题1.(2016河南郑州二检)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D.“立

11、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解析“狂信派”“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排斥西方文明。A项属于维新派主张法治的思想,是对西方文明的借鉴,故A项错误;B项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故B项错误;C项承认中国与西方相比的差距,不是消极态度,故C项错误;D项属于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排斥,坚守传统伦理道德,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福建普通高中毕业班质检)梁启超评论临时约法时说道:“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

12、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A.立法权与司法权之间的矛盾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解析结合题中梁启超的假设“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可知,临时约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并导致了民初的政治乱象,答案为B。答案B3.(2016山东淄博一模)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西方学

13、说代替传统儒学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解析材料中涉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更多的是政治学说,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救国救民主张,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以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蓝本只有孙中山等人,故C项错误;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君主立宪制还是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故D项正确。答案D4.(2016河南郑州二检)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

14、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解析外部的民族危机推动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反帝爱国运动激发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推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民族意识的普及推动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反过来,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胜利进一步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2015广东十二校联考)五四前后一些先进青年自发组成

15、各种小团体和社团,如女子工读互助团、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中华国民女子救国团、妇女救亡会等。这表明当时()A.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C.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D.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解析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纲常礼教,提倡自由平等,妇女走上社会参加政治活动正是其影响之一。答案C6.(2014四川乐山一诊)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

16、序与此正好相反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解析材料实际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据材料可知日本学者主张先学思想,再学政治,最后学器物,而现实中近代中国因为受制于多重因素,西学东渐的顺序恰好相反。故A项正确;开始主张“改变政令”应是六七十年代,不是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变革人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偏重于实用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有形的物质”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即学器物),这是从洋务运动而非民国开始起步,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7.(2016河北石家庄质检)(节选)阅读材

17、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

18、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适新国民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特点:摒弃旧文化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通过平民化的“文学革命”塑造新国民;具备独立与理性的精神品格;注重科学精神的养成。(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欧美社会民主、平等、自由等启蒙思想广泛传播;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和旧国民性的批判与反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政局动荡更迭;留学风气盛行。(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9、1.史学比较近代思想解放出现的背景晚清思想潮流与清朝中期迥然有别,和的双重挑战,迫使士人重新审视他们在社会上的角色。材料中处最恰当的分别为()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B.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外国侵略、农民起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解析晚清时期的思潮主要是学习西方,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始的,C项包括了另外三项,因此C项正确。答案C2.主干知识新思想的萌发“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A.编著四洲志,引导国人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制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

20、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编著四洲志的是林则徐,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不是魏源发起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到魏源“师长”一说,可知其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是洪仁玕,故D项错误。答案C3.隐含的社会热点变法图强,与时俱进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解析粱启超认为两个平等的国家之间才能够讲道理,其意图是激发国民振兴国家,树立救亡

21、图存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说明国际社会中平等国家之间是有道理可讲的,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不涉及有利于世界进步的因素,C项错误。答案D4.关注史学前沿康有为思想新认知百年回首功过难分清的康有为中认为:作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与装扮成孔教教主的康有为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前者是宣扬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后者却把人们引向蒙昧康有为的维新事业被落入传统思想文化窠臼的另一个康有为亲手葬送了。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康有为()A.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学的外衣B.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了变法阻力C.其主张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局限性D.其思想主张具有

22、一定的复杂性和两面性解析“作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与装扮成孔教教主的康有为前者是宣扬先进思想的启蒙者,后者却把人们引向蒙昧康有为的维新事业被落入传统思想文化窠臼的另一个康有为亲手葬送了”体现出康有为思想的复杂性和两面性,由此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可以排除。答案D5.史观详解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根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子看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本质上乃新旧之别,古今之异,进步与落后的象征,故引进西学、涤荡旧学乃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出黑暗而入光明”的必要前提。而所谓现代化即欧化或西化,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现代化模式可言。这主要表明了()A.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内部根源B.五四

23、新文化健将对中西文化认识的一致性C.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思潮的革命性和进步性D.新文化运动中绝对化倾向的认识根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存在照搬西方文化、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偏激现象。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之所以出现上述偏激认识,题干所给材料给了一种解释,即:五四新文化运动诸子认为现代化就是欧化,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用西方文化代替中国传统文化。这表明了新文化运动中绝对化倾向的认识根源,故本题选D项。答案D6.中国梦的诠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派力主以革命方式推翻清政府来振兴中华、救亡图存,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陈独秀则强调了爱国心的重要性,认为“国人无爱国心,其国恒

24、亡”。摘编自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道路材料二1942年5月25日,左权将军在山西辽县麻田十字岭突围时牺牲。1942年5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缅甸的莽原中牺牲,将士们抬着他的遗体,翻山越岭运回国内。今天,在四川建川博物馆的“壮士广场”,屹立着左权将军、戴安澜将军的塑像。在那里,国共两党两百多位抗战名将和著名烈士,站在中国地图图案上。材料三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团结、包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反映多样要求和意见的人士。要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寻找公约数,凝聚最大的共识,不断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累积正能量。黄易宇

2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的公约数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与孙中山的“民族复兴”思想的不同之处,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复兴”的体现。(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和当代关于“民族复兴”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民族复兴”?解析本题以“民族复兴”为主线,主要考查学生对近现代中国民族复兴运动的认识以及对相似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注意从着眼点和斗争方式上进行分析比较;第二小问,从民族团结的旗帜、斗争目标、民族意识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民族心愿、复兴方式等方面予以回答。第(3)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不同之处:孙中山主张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着重于政治体制的创新;陈独秀以培养爱国心为己任,着重于思想文化的启蒙。体现: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实现了全民族的团结;以反抗外来侵略为主旋律;民族意识增强。(2)“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团结一切力量实现“民族复兴”;以“民族复兴”为旗帜增强民族凝聚力。(3)历史地认识不同阶段“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不断拓展“民族复兴”的内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信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