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686.35KB ,
资源ID:11397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97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docx

1、安徽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第三部分斑块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第三部分 景观格局一斑块定义: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强调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广义上,斑块可以是有生命的,也可以是无生命的;而狭义上,斑块仅指动植物群落。对景观异质性、动态、功能等的研究,实质上就是对斑块的性质、分布、组合及动态、功能的研究1.斑块的起源和类型影响斑块起源的主要因素: 环境异质性(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自然干扰( natural disturbance ) 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y )Forman和G

2、odron(1981,1986)根据斑块的起源或成因机制将常见的景观斑块,根据起源分为四类: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 残存斑块(remnant patch)引进斑块(introduced patch)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resource patch)1.1干扰斑块起源: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一般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也可由长期持续干扰形成,主要是由人类干扰引起的;有时,长期自然干扰也能够形成干扰斑块。特点:基质未受干扰,而斑块受到干扰。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干扰斑块消失具有最高的周转率

3、(turnover rates) ,持续时间最短,通常是恢复最快的斑块类型。但长期持续干扰斑块也能保持稳定,持续时间较长。1.2残存斑块起源:基质受到大面积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的影响,在其局部范围内幸存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其片断,其成因机制与干扰斑块相反。特点:基质受干扰,而斑块未受到干扰。种群大小、迁入率和灭绝率等在初始剧烈变化,随后进入平稳演替阶段;当干扰消失后,在自然界同化作用下能很快地融合在基质内,残存斑块消失。具有较高的周转率。与干扰斑块在外部形式上似乎有一种反正对应关系。残存斑块和干扰斑块相似之处: 成因来自自然或人为干扰; 周转率较高;种群大小、迁入和灭绝的速度都在干扰发生之初

4、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4当基质和斑块融为一体时,两者都将消失。1.3环境资源斑块起源:根本原因是景观内环境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由于斑块的环境条件或资源不同,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基质的生物也不同。特点:由于资源分布相对持久,斑块也相对持久和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周转率较低,能长期的存在于与基质相异的环境中。1.4 引进斑块(1)种植斑块(planted patch)起源: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动植物引入某些地区而形成的局部生态系统。特点:在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主要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如果不进行管理,那么基质的物种就会侵入斑块,并发生演替,最终斑块消失。但引进斑块中的物种可能长期占优势

5、,从而延缓了演替过程。(2)聚居地起源:人类干扰,包括局部或几乎全部消除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然后兴建土木,并通常引进新物种。特点:聚居地内的生态结构取决于代替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类型,包括人、引进的动植物、不慎引入的害虫和从异地移入的本地种。聚居地高度人文化,其持续性部分取决于人类管理的程度和恒定性。 聚居地和种植斑块都是在人类投入负熵的作用下存在的,受人类的影响很大,其动态也受人类的控制。2.斑块大小2.1 斑块大小与物质和能量的关系一般来讲,斑块内的能量和养分总量与斑块的面积成正比。然而,斑块内的能量和养分含量不仅与斑块大小 有关,还与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面积比例(内缘比)有关。斑块大小及与其

6、密切相关的内缘比对斑块内能量和养分含量的影响非常复杂:边缘带和内部的能量和养分含量关系本身很复杂。大斑块单位面积和总面积上的能量和养分含量既有可能高于小斑块,也有可能低于小斑块。一些物种对斑块大小十分敏感,在大斑块上分布得较多。2.2 斑块大小与物种多样性一般来说,斑块内的物种多样性与斑块面积大小呈正相关,大的斑块保护更多的生境,因此它比小斑块包含的物种更多。但这种相关并非是线状的,而呈曲线状态。开始时物种随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很快,但这种增加会愈来愈慢,最终停滞。2.3 斑块大小与生境适宜性大斑块的生态学价值:有利于生境敏感物种的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躲避所;为景观中其它组成部分

7、提供种源;能维持更近乎自然的生态干扰体系;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对物种绝灭过程有缓冲作用小斑块的生态学价值:小斑块能容纳一些大型斑块里较少的不常见物种,或者是在大型斑块里不适宜生存的物种。作为物种传播的生境以及物种局部绝灭后重新定居的生境和“踏脚石”(stepping-stone),从而增加了景观的连接度3.斑块形状3.1 斑块形状的表达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以圆为参照:斑块周长与等面积的圆周长之比以正方形为参照:斑块周长与等面积的正方形周长之比。3.2 斑块形状的类型与内缘比径和扁长斑块等径、扁长和狭长斑块的内缘比率差异

8、等径形斑块 扁长形斑块 狭长形斑块 斑块内缘比示意图从左到右,由大到小由于不同形状的斑块具有不同的内缘比率,而斑块内部和边缘带的动植物群落和种群特征不同,由此可估计出景观内斑块形状的重要性。因此,内缘比可以作为斑块某些生态条件的有用指标。较高的内缘比可促进某些生态过程,而较低的内缘比率可增强其他一些重要过程。内缘比率对某些生态特征的影响环形斑块环状生态系统的总边长较长,边缘带宽,内缘比率较低,与扁长斑块更为相似,而与等径斑块略有不同,因此,可以预见,环状斑块内部种相对稀少。半岛peninsula概念:指的是一个斑块中狭长或凸状的外延部分。 正方形或矩形斑块的角也可起到半岛的作用,也可以将其看作

9、是尖状廊道。它们可起到景观内物种迁移通路的作用,因而实际上可能是物种迁 移的“漏斗”或“聚集器”。在半岛顶端,动物迁移路径密度较大,显示出漏斗效应。半岛对其两侧斑块也起到一种屏障作用。半岛上的物种多样性往往低于大陆,而且一般地说,从半岛基部到顶端,物种多样性也是逐渐降低的。3.3 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效应与环境作用 斑块长宽比或周界面积比越接近方形或圆形的值,其形状就越“紧密”。紧密型形状的斑块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形状的斑块易于促进斑块内部与外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能量和物质的交换、植物的扩散和动物的迁移有重要作用。形状和朝向 斑块形状的功能效应还取决于景观内斑块长轴的走向,因为它代

10、表着某些景观流的走向,而且斑块的形状和走向对生物的扩散和觅食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最优”的斑块形状 生态上最优的斑块具有一些生态优点,它一般呈“太空船形状”,其核心区(core area)是圆形的,这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它的部分边界是曲线形的,还有一些供物种扩散的指状延伸。4.斑块数量生境损失 一个斑块的移除会导致生境的损失,通常倚赖这类生境的物种群落规模会因此而减小,该生境的多样性也将遭受影响,这些将导致物种数量的减少。大斑块的数量 当一个大型斑块包含有适合这类斑块生存的几乎所有物种时,两个这样的大型斑块即被认为是维持物种丰富度的最小数目。然而,若这样的大斑块只包含有限的物种库,则需要四个或五个

11、大型斑块。作为生境的成组斑块 当缺少大型斑块时,一些相对广适性的物种能够生存在大量毗邻的小型斑块内,这些斑块虽然单个来讲并不满足物种存活要求,但组合在一起却可成为物种生存的生境。5.斑块位置避免灭绝 单独孤立斑块内物种灭绝的可能性更大。孤立不仅由距离因素造成,也可能是因为其基质栖息地与斑块的对比度。重新定居 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靠近其他斑块或“大陆”的斑块比另一个相对孤立的斑块具有更高的物种定居与重新定居的机会.二、廊道廊道(Corridor):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1.廊道的起源v干扰廊道:由带状干扰所致,如线性铁路和输电线通道v残余廊道:由周围基质受到干扰后的结果,如

12、采伐森林所留下的林带v环境资源廊道:由环境资源在空间上的异质性线性分布形成,如河流廊道、沿狭窄山脊的动物路径v种植廊道:由于人类种植形成,如防护林带、高速公路绿化带或树篱v再生廊道:受干扰区内的再生带状植被,如沿栅栏长成的树廊道本身的持续性或稳定性以及廊道内的物种动态直接产生于廊道的起源或成因机制。除环境资源廊道外,多数廊道的持续存在主要取决于人类长期输入的能量,这些输入既可以在廊道区域内,也可以在其毗邻的区域内。2.廊道的功能3.廊道的结构特征3.1曲度廊道曲度即廊道的弯曲程度。廊道曲度的主要生态意义与生物沿廊道的移动有关。廊道越直,距离越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中两点间的移动速度就越快。

13、例如:弯曲河道VS自然或人工取直后的河道对岸线的侵蚀、航运影响。3.2宽度廊道宽度直接影响廊道的功能。宽度变化对物种沿廊道或穿越廊道的迁移具有重要意义。宽度效应对廊道的性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线状廊道:主要由边缘种组成;带状廊道:中心地带有比较丰富的内部种;河流廊道:侵蚀、径流、养分流、洪水、沉积作用和水质均受河流廊道宽度的影响。3.3连接度 廊道在空间上如何连接或如何连续的量度。可用廊道单位长度上间断点的数量表示。是廊道结构的主要量度指标。廊道有无断开是确定通道和屏障功能效率的重要因素。间断区: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活动所致。结点:廊道交叉处尤为常见,可以提供许多物种源。也可以理解为景观中的斑块。

14、连接度L表示廊道数,V表示结点数表示由结点决定的廊道的完善程度环度L表示廊道数,V表示结点数3.4内环境包括沿着廊道方向和与廊道垂直方向两种小环境。沿着廊道的方向:一般地说,物种组成和相对丰度沿廊道逐渐变化。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存在一定梯度变化.与廊道垂直的方向:廊道两侧的小气候和土壤梯度可能变化明显,也可能很相似,取决于周围的景观要素。中心地带通常生境独特,并部分 地取决于沿廊道所发生的传输或迁移。从廊道的底部到顶部, 小环境条件变化很大。4.廊道的分类v按宽带效应分: 线状廊道 带状廊道 河流廊道 4.1线状廊道 v线状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结构。v例子:道路、铁路、沟渠

15、、草本或灌木带、树篱(农田防护林)、狭窄河流或河岸廊道。v特点:狭长条带:以边缘环境为主,内部环境很少;由边缘物种占优势。没有一个物种是完全局限于线状廊道的,相邻基质的环境条件、人类活动、物种和土壤对线状廊道的内部环境和物种影响较大。由于长期干扰的结果,其维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4.2带状廊道v带状廊道是指含有较丰富内部种的较宽条带。v例子:高速公路绿化带、铁路绿化带、宽林带。v特点较宽条带其每个侧面都存在边缘效应,足可包含一个内部环境除有边缘种外,内环境中还含有较丰富的内部种。v廊道的宽度效应是很明显的。宽廊道具有较大的物种多样性,特别是其宽度大于阈值时更是如此。边缘物种多样性与廊道宽度无关。内部物种多样性在廊道宽度小于阈值时与廊道宽度无关;当廊道宽度大于阈值时,内部物种多样性与廊道宽度呈显著的正相关。v物种多样性随廊道宽度变化的过程:(1)极其狭窄的廊道(0-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