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42KB ,
资源ID:113859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859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docx

1、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说明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康利(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高级教师)一、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背景坚持改革的方向1国内国际大形势变化为标准(2011年版)修订提供了大背景首先,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结构不断变化,文化多样多元,中国社会每日每时发生着深刻变化。思想品德的内容和发展方式等非常容易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多地开始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不断吸收和创造新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内文化与国外文

2、化之间发生着剧烈的冲突和交融的问题,同时家庭结构、阶层结构、就业结构等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给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了严重冲击。以最小的社会结构家庭结构为例来说,也发生如下一些变化:(1)大家庭向小家庭发展,核心家庭越来越多;(2)离婚率越来越高;(3)婚外情、家外有家等社会丑陋现象越来越多;(4)专职的家庭主妇的数量增加。这些都给孩子的道德成长、个性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突出,世界政治多极化不可阻挡,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从冷战时期以军事为主转向以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经济飞速增长,同时文化

3、交流也空前繁荣起来,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何教育青少年学生去认识和辨别这些新思想和新思潮,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然成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最后,培养高素质的公民成为未来提高综合国力发展水平的关键。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重要方面。教育的改革,特别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是加强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教育尤其是改革思想品德教育成为关乎人才竞争的重大问题。2.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成效,为课标修订奠定了基础第一,坚持传统。表现在战略重视、思想明确、队伍整齐、积极作为、注重实效等方面。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始

4、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德育教育课程系列化,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一个阶段。中央颁布了有关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文件,把它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战略上高度重视,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德育队伍方面配备整齐,拥有一支由主管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组成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整齐队伍。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包括德育的科研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社会的急速变化,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新变化、新挑战,因此,德育教育队伍必须不断地改革、不断地探索。第二,不断改革。表现在贴近实际、丰富内容、改进方法、创新形式、理论研究等方面。一

5、方面是形式和内容的改革。社会快速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不断根据变化的形式改革,这也是标准(2011年版)改革的重要原因。比如新增的生命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形势、着眼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增加了自尊自爱等生命教育内容。内容在不断地发展,这种发展一是着眼于社会变迁、人类生活的扩张,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着眼于孩子的自身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的自身发展的复杂性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是方法的改革。一是课堂方式的改革,体验式、讨论式等方法被不断地应用到课堂中去。二是以社会为课堂的改革。比如,少先队近年来推出的社区小队,就是将活动的区域从课堂扩张到社会中去。另外,我们的德育理论研究也比改革开放前得

6、到了很大的进步。在研究的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都要很大的突破,社会学、实证研究等与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第三,整合力量。表现在拓宽视野、社会动员、延伸资源、项目运作、形成合力等方面。首先在拓宽视野方面,从孩子实际出发,从社会实际的多样化出发,把孩子个体和社会客观性之间的连接作为一个重要的接入点。其次,在社会动员、延伸资源方面,思想品德的教育已不仅仅只是学校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的事情,检察院、气象局、发改委、民间组织等也列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单位中,将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到党和国家的层面,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的力量要比以往大得多。在项目运作方面。比如北京搞的社会大课堂,几百家单位共同参与进来

7、,尝试开发学校校本课程,联合博物馆定期举办主题参观等活动,和资源单位资源共享,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将孩子与社会进行连接。第四,确有成效。表现在社会共识、社会群体道德整体水平随社会发展持续提高、社会个体道德的自觉性本质和能力的特征日渐突出等方面。第一个角度是社会共识,现在的道德教育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其他主体已经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个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道德的自觉性本质相比过去进步了许多,社会群体道德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五六十年代人的道德水平比较高,一个重要因素是当时社会在意识形态方面一元性的制约比较强,

8、现在看起来道德水平下降了,但同时外部的一元性制约也下降了,所以道德自觉性的本质就提升了。现在中学生的许多行为虽然看起来不高尚但大多数的动机是纯自觉的,自觉是道德的本质特征,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社会的道德不是下降了。虽然有某些极端的事件发生,但是从社会总体而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道德的自觉性本质比过去提高了。3.少年儿童发展的新特点为标准(2011年版)修订提出了问题当代少年儿童具有与以往孩子不同的特点,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儿童发展的客观趋势。(1)发展日趋个性、多样,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频繁、深入。过去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主渠道,但是现在这一代孩子的整体价值体系和认知受社会

9、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的主流灌输的影响力在日渐降低。据调查,北京初三某个班级,开了微博的占到100%,可以说,现在孩子受社会影响的力度和深度比任何时代的孩子都大。少年儿童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像微博这样的新媒体资讯量大,更新快,少年儿童可以了解到很多知识,在网上发表观点意见,但是可能对教师的权威性也提出挑战,对学校的教育带来冲击。同时微博上垃圾信息也很多,极易使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倾斜,加大思想品德教育的难度。(2)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崇尚自我,反感束缚,但实际能力相对不足。由于社会的急速发展,当代儿童和青少年在生理性发展、心理性发展、社会性发展上呈现极大地不均衡性,既

10、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但又对父母具有极强的依赖心理。一方面社会资讯发达,这代孩子头脑越来越大,该知道的不该知道都知道了;一方面,物质生活不断提升,家庭条件不断改善,这代孩子的四肢越来越小,该会的不该会的都不会了。(3)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主动,但是单一,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支撑的扎实动力,心理较为脆弱。较之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现在的青少年往往缺乏一个坚定的目标、信念和理想,现在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以下两种:一类是非常优秀但却太过自我,往往不知感恩,认为得到的东西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甚至常常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第二类是各种条件较好,但没有理想、没有目标。这两种都缺乏理想、信念,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

11、青年发展的一个核心就是如何把自我实现和社会作为统一起来,这一点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青少年的发展将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制约。这两类还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理脆弱。(4)处于寄托家庭、社会期望值最大,最受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生存压力大。有人将现代的教育概括成孩子痛苦、家长纠结、老师抑郁、教育主管部门彷徨。虽然有点极端,但也是反映出孩子不快乐的真实一面。(5)道德的自觉性本质随社会发展日益呈现,道德能力水平,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持续提高。当代少年儿童的这些新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挑战,这些现实也是我们提出修改课标的重要背景。二、标准(2011年版)修订的基本思路基本理念和重点1.关于思想品德的

12、定位(1)思想品德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的立体结构。(2)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包括三个方面:世界观是核心;由思想(价值)、心理(情感)、行为三方面组成;反映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的关系表现出来。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地是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政治性更浓,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标准(2011年版)的定位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他们成长的需求点

13、,为他们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在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贴近实际生活,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特别注重初中生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引导和支持,比如心理、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2.课程的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2)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

14、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3)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通过与标准(实验稿)对照,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理念的修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标准(实验稿)中第一个理念和第二个理念调换了顺序,调整后的三个依次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着眼点和基础是什么?我们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将目标放在第一位,更加容易理顺三者的关系,也更容易把握标准(2011年

15、版)改革的方向和灵魂。可以看出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老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要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目标,坚持老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的方式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第二是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和调整,这些小的修改,一个是更清晰更明确了,另外一个就是它把一些界定的定义,更有针对性了。比如积极健康,我们原来的德育目标长期忽视心理教育,实际上更多地强调政治观点、道德品质。标准(2011年版)里的积极健康特指人的心理状态,人的精神,负责任的公民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把人的

16、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相对于过去把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认识、意识当做很重要的东西而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3.贯彻新课标把握的重点(1)在教育内容上把握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这里的思想性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第二部分是共同理想,全国人民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第三部分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主要就是创新精神。最后是荣辱观。这四个部分其中马

17、克思主义是指导原则,共同理想是一个基本的方向和动力,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内涵或者称之为文化基础,它是一个价值的基础的东西。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行为规范。思想性和人文性其实就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比如说在社会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和民族文化都在其中。还有荣辱观中也涉及到精神和文化的东西,比如说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辱。这个荣、辱涉及到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注重指导思想的灵魂和方向作用,同时丰富它的人文内涵,是标准(2011年版)重点强调的重点之一。很多学者在介绍全世界的思想道德意识形态特点和趋势的时候,都谈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识形态化,各个国家都要把自己的意识形态的主体通

18、过道德教育传递下去。所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就是要让孩子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制度和社会价值,这是我们思想性必须把握的。台湾的道德教育做得不错,特别是传统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学习。欧洲的教育制度也不错,我们也应该借鉴。但实际上,任何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都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本国的意识形态教育,另一部分是某种意义上人类共有的一些道德品质和社会规则教育,这两者一定得统一起来。这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所在,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定位。总体来说,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

19、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2)在基本教育原则上实现社会发展与学生自主成长相统一首先,需要高度重视初中学生发展特点。随着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比如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生理上的突然变化往往使学生有一种惶惑的感觉。其次,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青春期,是学生的价值观、基本行为习惯、性格、意志等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作为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当代的学生往往想法丰

20、富多彩,苦恼和问题也特别多,需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帮助他们。标准(2011年版)中加入了诸多自我认知、心理调适、压力的面对的方法等比较细致的内容。再次,需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辅导及设计教学。最后,需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经验,学生只有在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也才能真正地理解道德规范的真正含义。(3)在途径上,努力通过亲身实践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第一坚持开放的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围绕社会现实和少年儿童需求寻找教育主题;第

21、二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提倡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公共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第三强调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成长的体验,学会过负责任的生活;第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兴趣、爱好和知识结构,发掘学生潜能,积极适应社会;第五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举,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说理教育与体验教育结合。在对标准(2011年版)重点的把握上,我们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确保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的同时,又突出了人文性,即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

22、来培养学生;面对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冲击,更加注重挖掘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开拓创新,发挥传统文化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更加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置身于个体与生活世界的各种交互关系之中,让学生在必要的认知的同时,积极自主地去实践、体验、创造,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突出思想品

23、德课程的实践性。三、标准(2011年版)的逻辑框架以品德为核心的基本体系1.标准(2011年版)的逻辑出发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2)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三个横向大块的内容;纵向的是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3)整个课程设计力求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这里的针对性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实效性强调的是基础的东西,讲求知行统一;主动性特别强调的是以孩子的生活为基本。2.标准(2011年版)的逻辑框架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本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从初

24、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设计思路是用一个“四纵三横”的表格体现: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基础明确、经纬交织、科学设计。心理健康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认识自我成长中的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文化认同(中国心)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共同理想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的

25、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3.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框架(1)心理品质几乎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品质,心理品质的优劣最能表现出人的心理素质的水平。心理品质与心理特点有联系,但二者也有区别,它并非心理活动本身所固有,而是后天习得的。所谓培养心理素质,就是要发挥、发展、培养、提高、训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2)道德

26、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对个体而言,道德是人们通过处理与自身和与他人的关系的做人做事的习惯而形成的的善恶是非规范体系。社会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和长远性的工程,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初中则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最关键的时期,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从青少年教育视角,道德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树立道德价值。这里解决的是认知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这是道德教育的起点。美德出于有知,败德出于无知,只有对道德关系、道德规范等知识的了解,才能在生活实践中内化美德。第二,培养道德情感。这里解决的是陶冶问题

27、,就是要强化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归结标准(2011年版)道德情感内容的培养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祖国的情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热爱人民的情感、热爱集体的情感、责任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情心、怜悯心、自尊心、感恩的心等等。第三,训练道德行为。这里解决的是道德能力问题,比如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尽道德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磨练道德意志等。(3)法律法律教育是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基本保障。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在公民与社会法治、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上的法律意识与能力,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

28、存与发展。使学生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法律行为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提升保护自己权利,远离违法犯罪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战略方针,在中学生中普及法律观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除了把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外,同时要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比如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同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网络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知道在网络上什么行为违反道德,什么行为违反法律。(4)国情国情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是爱国主义。需要帮助学生在全面地、历史地、实事

29、求是地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和报效祖国的意志品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从途径上来说主要有三个:(1)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帮助学生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及鉴赏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总体上来说,国情教育包括三个,一是了解历史;二是树立情感;三是培养能力。在国情的教育中现在普遍存在着授课教师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形,我们的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更侧重历史和事实的客观性

30、讲述,并辅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判断,得出结论。四、对原有课标的主要调整课程目标的修改思路1.对课程性质作了更为科学的总结(1)将课程定位于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标准(实验稿)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基础,标准(2011年版)更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2)准确定位思想品德课的特征。既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又从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出发,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概括为课程基本性质。这主要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品德课的定位,思想性实质上就是要把社会的主流价值通过适当

31、的方法传递到学生身上,这种思想性是本课程最突出的性质。二是强调中学生的本体,包括他们的身心特点、自我认识等。(3)以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视角,来构建课程的基本理念。这部分是最核心的,它涉及的课程理念的修改,积极健康、成为负责人的公民是目标,基础是中学生扩大的生活,方式是主动探求,相互结合。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它回答了一个成长中的主体怎样去成为社会中所需要的人?如何把发展中的个体和现存的社会连接起来?从而通过很好的适应社会达到自身的发展。(4)以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目标规定课程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来提取、组织知识模块,把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课

32、程设计的主要标准。2.对课程目标作了概括和修改对总目标的概括:(1)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2)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3)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总目标明确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原则和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课程目标,这样课程方向就更清晰和明确了。同时对总目标的个别表述进行了适度修改。如将“负责任的公民”改为“合格公民”,合格公民的内涵就更加丰富。对子目标的修改与完善:(1)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体现在思想品德课的具体内容上,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如何实现这个目的。跟过去相比,表述方式有了变化,标准(2011年版)清晰的将其归结为六个主要价值,将原来的七个进行了整合归结为生命、环境、品质(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创新(劳动和创新,崇尚科学,热爱劳动)、公民意识和爱国精神(爱祖国爱人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