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248.07KB ,
资源ID:1138499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849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名题4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名题4教师版.docx

1、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名题4教师版必修一专题一: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每课名题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2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2题)有学者认为“到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但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这个“新制度”是( ) A封国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沿革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战国时期的新制度指的应该是以郡县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结束】2(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6题)“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

2、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答案】D【点拨】由材料“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可以判断出是废除分封制,代之以地方行政制度。而此时的地方行政制度中的官员不再世袭相承。地方行政制度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D。【结束】3(2011年4月绍兴市质检12题)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

3、良传统。下列对图6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答案】B【点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灵渠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据此ACD三项说法符合所学,B项错误,灵渠开凿时秦已统一六国。【结束】4(2011年东北四校二模25题)某学者认为“即使葡萄牙的历史传统为其扩张

4、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因素,葡萄牙扔然不能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去进行这样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更不可能使这次远征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进行”。该学者所说的“这个因素”是指(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地理位置的优越C中央集权的确立 D航海技术的发达【答案】C【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为葡萄牙调动足够的资源和人力的是因为完成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统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结束】5(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5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

5、指( )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 )四人”分析,私人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分封制主要是秦朝以前,王伟世袭制属于权力的继承不是国家政体,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机构,因此应选D项。【结束】6(2011年1月东莞市高三期末调研12题)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科举制【答案】B【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此项制度被统治者长期实行。分封制主要从西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行省制

6、度从元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至清末结束,以上都不符合“二千年”这一说法。郡县制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一直是我国地方主要行政机构。【结束】7(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4题)秦国之所以国强民富,具有其它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是因为它( )在全国分设36郡,进行垂直管理 较早地“以牛田”,用牛耕种 兴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搜刮六国财富A B C D【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统一六国后方设36郡故应排除;也是在统一之后并不是秦国统一六国的条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结束】8(2011年5月南通市三模1题)秦王赢政在初并天

7、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他的真实意图在于A标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创新 C显示与众不同 D强调君主的权威【答案】D【点拨】作为最高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与做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皇帝独尊”即是通过强调君主的权威来为“达到巩固统治的最终目”服务的。故选D。【结束】9(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2题)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丞相诸大臣皆受事,倚辩于上天下之事,大小皆决于上”。可见( )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 B相权是专制皇权的一部分C相权始终依赖于皇权 D任人唯贤形成【答案】B【点拨】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与材料也无甚关联,

8、排除A。D任人唯贤形成与材料关系,排除D。从材料“倚辩于上”、“皆决于上”可以判断出材料强调的是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只有B相权是专制皇权的一部分符合题意。C相权始终依赖于皇权错误在于“始终”,且材料强调的重点是皇权,排除C。故正确选项为B。【结束】10(2011年4月抚州市质检14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 A编户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体制 D行省制度【答案】C【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央政府之所以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直接原因是编户制度,根本上是因为中

9、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结束】11(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 A夏禹 B商汤 C周武 D秦皇【答案】D【点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从秦朝开始的。【结束】12(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2题)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让我们领略了岭南文化的魅力,下列岭南地区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秦在此地区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使这一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秦在此地区开辟“五尺道”,并任命官吏进行管理唐太宗曾在这里设置安西

10、都护府进行有效管辖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明已影响该地区A B C D【答案】B【点拨】根据所学,第项说法错误,第项秦在贵州、云南等西南地区开辟五尺道;第项唐太宗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设置安西都护府,本题选项,秦在此地区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使这一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明已影响该地区。【结束】13(2011年3月临沂市一模1题)考古学家认为,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3万余枚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是业已发现的我国第一批官方文书,约有20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通过这些秦简,我们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 B秦朝

11、基层组织的设置情况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斗争 D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答案】B【点拨】从材料“秦简”、“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官方文书”、“内容多为地方政府官署档案”可判断出,可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B项,排除C项;秦朝推行郡县制,各个地方政府具有独立性说法是错误的;中国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错误。【结束】14(2011年5月衡阳市三模25题)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 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答案】

12、C【点拨】考查郡县制的作用。“如身这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都体现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B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无从体现。【结束】15(2011年4月广东六校联考12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A宗法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D【点拨】“王而不藩”是指实行君主制却不会造成分裂割据。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是典型。这指的就是以上四人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13、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宗法分封制度在西周后期造成分裂割据,排除A; 王位世袭制不能阻止国家分裂,故排除B。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集权的一部分,故排除C。作为封建政体:中央集权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君主的专制统治。【结束】16(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1题)“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D【点拨】分封制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且官位世袭。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也就终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结束】

14、17(2011年1月清远市一模13题)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中国秦始皇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ACD三项符合,B项贵族制不符合伯利克里时期;分封制在秦始皇时没有实行。【结束】18(2011年3月洛阳市统考25题)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

15、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点拨】封建式转型是指秦朝时期,这一时期建立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取代了此前的王位世袭制。官僚政治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一种制度如何取决于所对应的社会发展时期,在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则是明显优于贵族政治。【结束】19(2011年4月湖南高考仿真27题)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

16、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答案】D【点拨】三公和三省长官都是宰辅大臣,而六部长官只是三省的下属,所以排除有六部制的选项B、C;清朝的军机处则纯粹是一个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都在皇帝,军机处以“君权附庸”的地位,成为凌驾于内阁及各部、院之上的全国政务的总汇机关,军国大计,无不总揽。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也是明代皇帝的重要辅佐大臣。所以选D。【结束】20(2011年5月龙岩市质检14题

17、)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秦汉郡县制 “十二铜表法”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1787 年宪法 A B C D【答案】D【点拨】秦汉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美国1787 年宪法采取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故正确。“十二铜表法”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英国权利法案是对王权限制的法案。故不正确。【结束】21(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1题)“秦始皇设职授宫, 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 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18、A. 宗法制 B. 皇帝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答案】D【点拨】根据所学知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确立了“君主-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并世代相袭,传给各自嫡长子。而郡县制用“皇帝任命制度”取代了分封的的“等级世袭”制度。故选 D。【结束】22(2011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12题)图7为秦朝疆域图(部分),图中方框应该填写的地名是( )A陇西郡 B渔阳郡 C九原郡 D辽东郡【答案】B【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陇西郡在今天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渔阳郡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九原郡在今包头市西;辽东郡在在今日的辽宁省;故根据地图所示位置应该渔阳郡。所以此题正

19、确选项是B。【结束】23(2011年3月忻州市联考5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答案】C【点拨】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的特权;郡县制下,地方长官都由皇帝任免,有期限,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是考试选拔人才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的把持,C项正确。【结束】24(2011年3月德州市一模9题)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

20、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材料综合了秦、汉、唐三朝的不同状况,而ABC三项均只涉及一个朝代,且题干涉及到都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择D项。【结束】25(2011年5月濮阳市二模24题)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

21、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答案】B【点拨】材料简表介绍的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反映了秦朝到唐末地方行政区划的反复,可知选择B项。【结束】26(2011年4月赣州十一县联考25题)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

22、】D【点拨】考查古代地方行政体制。表一是分封制,而表二是郡县制,因此,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结束】27(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2题)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答案】C【解析】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先后五次远途巡视各地。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东的峄山(峄山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时,登高远望,激情满怀,对群臣说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

23、铭,遗传后世。”李斯当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于峄山之上。这就是著名的秦峄山刻石。峄山篆碑,正面、左侧面镌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立于峄山书门。文中论及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分封制,而导致战乱,秦代统一天下终于结束了战乱。结合所学,秦始皇为防止分封制导致天下纷争,实行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28(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题)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展示两张与秦朝历史相关的邮票,引发了学生的热议,他们纷纷就邮票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评论,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中央集权政治具有强大的威力 B秦王朝统治下的人民负担沉重C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 D秦代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

24、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中国古代工程的修筑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仰赖于中央集权政治,所以A正确。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从人民中取得,也就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B正确。工程的修筑也集中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智慧,所以C正确。D项经济的全面繁荣从图片中难以看出,所以不正确的为D。【结束】29(2011年1月广东四校联考14题)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C从百家争鸣到思

25、想统一 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答案】B【点拨】从“社会政治大转型”可知,本题应从政治角度入手,那么,AC选项可以排除,因为它们分别属于经济、思想两个方面;社会政治大转型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帝”,显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实现和巩固大一统,那么,废分封行郡县,与题意相符。【结束】30(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3题)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

26、方分权向中央集 权转变”【答案】A【点拨】分析材料可知,所指制度是秦代确立的郡县制,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A项。【结束】31(2011年3月揭阳市一模15题)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D【点拨】秦统一后,统治区域空前扩大

27、。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制和西周的分封制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D项。【结束】32(2011年3月吉安市一模25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色是秉持儒家道德价值观的文官系统。它是惟一能够与今天的现代政治接轨的。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

28、面,不由“人民决定。该观点有褒有贬,贬的主要是针对( )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答案】D【点拨】从材料“不能接轨的是传统的君主制度,不合理处是任命来自上面,不由人民决定”可以判断。传统的君主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其核心是皇帝制度,大小官吏由皇帝任免,君主独断性和专断性。【结束】33(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题)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 发自商鞅, 极盛于始皇, 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D. 内阁制代替三

29、省制【答案】C【点拨】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联系所学只有C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C项。A项始于夏代;B项始于汉武帝时期;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结束】34(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2题)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C打破了世袭特权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答案】C【点拨】雅典梭伦改革中,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力越大,

30、这一措施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秦朝实行郡县制后,改变了分封制下的贵族世袭特权。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故选C。A与梭伦改革不符;秦朝的郡县制并未缓和社会矛盾,故B不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与民主政治无关。【结束】35(2011年1月江门市高三调研1题)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对中华文明传承的不同阶段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主义多民族国家,而且开创了影响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以法家为统治思想;汉朝又先后以道家儒家为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结束】36(2011年4月佛山二模12题)“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 )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答案】D【点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