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99KB ,
资源ID:113819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819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docx

1、湖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湖北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一、考试性质湖北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是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人员参加的水平考试。湖北省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合格标准,认定考生是否达到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要求。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依据湖北省教育厅颁布的湖北省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并结合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而制定的。本科目考试的宗旨是:主要测试考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育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中学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一般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树立与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相符

2、合的科学理念。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学教育学基本知识的识记、理解及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考生是否具有从事中学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中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技能。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其具体要求如下:识记:记住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中规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等。理解:能解释有关概念、原理、原则、结论的主要内涵,正确辨析相关的概念、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懂得在不同情况下对基本概念、原理进行正确的再现和表述。应用:能所学习过的教育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能举例说明、解释常见的教育现象,具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三、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 绪论【考试内容

3、】教育学的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用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重点内容】教育学的概念;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考核要求】1识记: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用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2理解:(1)教育学的概念;(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3应用: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在教育学研究中运用。第二章 教育概述【考核内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各个不同历史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主要特点;教会教育与骑

4、士教育的特点;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重点内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1)各个不同历史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主要特点;(3)教会教育与骑士教育的特点。2理解:(1)教育的质规定性;(2)广义教育和狭义教育的概念。3应用:运用教育的基本要素分析教育活动问题。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核内容】人的发展的概念;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的概念;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各种偏激观点(如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言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5、【重点内容】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的作用;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考核要求】1识记:(1)人的发展的概念;(2)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的概念;(3)各种偏激观点(如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及言论。2理解:(1)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3)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应用: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考试内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和表现;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内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

6、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概念。2理解:(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4)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3应用: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第五章 教育目的【考试内容】教育目的的概念和结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概念;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组成部分;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与实践能力。【补充说明】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重点内容】教育目的的概念和结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论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组成部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素质教育的概念。【考核要求】1识记:(1)教育目的的概念和结构;(2)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3)素质教育的概念。2理解:(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

8、约性;(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概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4)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特点、任务;(7)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8)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3应用: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考试内容】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考核要求】1.识记:(1)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概念;(2)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3)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2.理解(1)学

9、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第七章 课 程【考试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论的概念;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概念;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概念;国外课程的趋势;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改革的地位;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结构。.【补充说明】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分科课程是指运用单一学科的知识所组成的课程,它强调一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综合课程是指运用

10、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而组成的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 ;必修课程是指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容许学生个人选择学习的课程。3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概念;直线式课程是指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课程。螺旋式课程是指将特定的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重复呈现,逐步扩展与加深的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概念: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一种非正式的、潜在的的课程。5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

11、:(1)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世界各国前所未有的重视;(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3)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6课程改革的地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7新课程的培养目标:(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2)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志,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3)具有初步的创新精

12、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志;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4)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里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或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优化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

13、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个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9新课程的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

14、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 (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高中以分科课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10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

15、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它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实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活动是课题研究或项目探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探究对象与学习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是一种一研究或探索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

16、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的基本特点是:(1)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2) 充分考虑学生特点;(3)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4) 充分反映学校和社区特色;(5) 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各学习领域的融合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

17、为特征的学习。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重点内容】课程的概念;课程论的概念;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结构。【考核要求】 1识记:(1)课程的概念;(2)课程论的概念;(3)新课程的结构;(4)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5)研究性学习的概念;(6)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概念;(7)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2理解:(1)学科课程论与活动课程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2)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和基本观点;(3)分

18、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概念;(4)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概念;(5)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的概念;(6)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概念;(7)课程改革的意义;(8)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9)我国当前改革的背景;(1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1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12)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1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特点。3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第八章 教 学【考试内容】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中庸中有关学习过程的观点;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教学原则的概念;中小学的几个主要教学原则的概念

19、及其要求;教学方法的概念;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问题发现教学的概念、特点和优缺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上课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道尔顿制的概念;分组教学的概念和类型;特朗普制的概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学的辅助形式;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的方法;我国中小学的考试制度;评分标准;百分制和等级制记分。【重点内容】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中小学的几个主要教学原则的概念及其要求;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要求;传授接受教学的特点和优缺点;问题发现教学的特点和优缺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上课制的概念及

20、其优缺点;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考核要求】1识记:(1)教学的概念;(2)教学原则的概念;(3)各种教学原则的概念;(4)教学方法的概念;(5)常用教学方法的概念;(6)传授接受教学的概念(7)问题发现教学的概念;(8)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9)班级上课制的概念(10)道尔顿制的概念;(11)分组教学制的概念和类型;(12)特朗普制的概念;(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教学的辅助形式。2(1)教学的意义;(2)教学的任务;(3)中庸中有关学习过程的观点;(4)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5)杜威的五步教学法;(6)教学过程性质的认识;(7)传授接受教学的特点和优缺点;(8)问题发现教学的特点和优缺点

21、;(9)班级上课制的优缺点;(10)教学工作的环节;(11)教师备课要做好的三项工作;(12)教学评价的概念;(13)教学评价的;(14)教学评价的种类;(15)教学评价的原则;(16)教学评价的方法;(17)我国中小学考试的制度;(18)评分标准;(19)百分制和等级制记分。3应用:(1)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2)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3)中小学的几个主要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4)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5)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6)教师备课要写的三种计划;(7)教师上好课的要求。第九章 德 育【考试内容】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组成部分;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德育内容的层次;

22、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德育过程是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德育原则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原则的概念及其贯彻要求;德育途径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的要求。【重点内容】德育的概念与组成部分;德育的功能与任务;德育过程的特点;运用说服、榜样、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等方法的要求;德育途径的概念;德育方法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几个主要德育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的要求。【考核要求】 1 识记:(1)德育的概念;(2)德育原则的概念;(3)德育途径的概念;(

23、4)德育方法的概念。2理解:(1)德育的组成部分;(2)德育的功能;(3)德育的任务;(4)德育内容的层次;(5)德育过程与品德发展过程的联系与区别;(6)德育过程是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3应用:(1)运用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分析德育的实际问题;(2)运用中小学德育常用方法的要求。第十章 教师与班主任【考试内容】教师的概念;教师劳动的概念;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教师的素养;班主任的概念;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的素质;班集体的概念;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参照群体的概念;班集体的的教育功

24、能;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内容】教师劳动的特点与价值;教师的素养;班主任的素质;班集体的概念及其发展阶段;培养班集体的方法;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考核要求】1识记:(1)教师的概念;(2)班主任的概念;2理解;(1)教师劳动的特点;(2)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3)班主任的素养;(4)班主任的作用;(5)班主任的素质;(6)班集体的概念;(7)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与参照群体的概念;(8)班集体的的教育功能;(9)班集体的发展阶段。3应用:(1)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四、主要参考教材教育学(新版本),王道俊、玉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题方式闭卷、笔试。(二)考试时间:120分钟。(三)全卷满分:100分。(四)本科目的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20。理解50,应用30。(五)试题的难易度分为容易、中等难易、较难三个等级,一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容易30,中等难易50,较难20(六)本科目考试卷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公司地址:武汉市武昌三鸿家园10栋3单元408(图书城710终点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