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33.18KB ,
资源ID:113802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802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喜欢的古典诗词10.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10.docx

1、我喜欢的古典诗词10我喜欢的古典诗词(10) 第285首唐补132 闻 笛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写作背景张巡(708757),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类而拔萃,卓卓而不群,读书未必用功,但记忆力超强。借此,于天宝末年,果断进士及第。 记忆力如何超强? 一次,一个叫于蒿的人手捧汉书,孜孜不倦。张巡没吱声。连续多日,依旧孜孜不倦。张巡终于忍无可忍:“何为久读此书?”于蒿:“未熟也。”张巡:“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于蒿满脸狐疑,坚决不相信,就让张巡当面背诵他正读的章节。张巡不客气,朗朗有声,未差一字。继

2、续不相信,怀疑歪打正着,又翻其它章节,依然如故。还是不相信,干脆换书。真金不怕火炼,彻底折服后,于蒿决定追随。天生一块读书料。可是,张巡为后人景仰并非因为读书,而是另有原因。仗义疏财,两肋插刀,拿币不当事儿。一旦有人求助,倾囊而出,充满哥们意气,这是张巡的另一面。进士及第后,在京城混了几年,然后,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如此仗义,县令能称职吗?虽然查不出他在清河的所做所为,但期满时的政绩考核,优秀。人真的不可貌相,这时候,我们隐隐感觉到了张巡的复杂。记忆超强、豪放仗义的背后,定有其他。清河期满,回到京城,等待再分配。此时正是杨国忠一手遮天,独柄朝政。好心人相劝,关键时刻,应该拜访这位相爷,以期

3、提携,等等。张巡立马摇头:“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这正是国家不正常的表现,京官做不得。)于是,品级不变,仍是县令,只不过地点换成了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也许张巡自己也没想到,自真源开始,他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而载入史册。下车伊始,立即进入角色。将真源县横行霸道的恶吏华南金(3字人名)处死,手下喽啰全部开除。打黑除暴,百姓欢呼雀跃,张巡的凝聚力陡然骤升。想起一句名言:治国就是治吏。此举,在张巡的光辉一生中,微不足道,因为他下面干得事,更大。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次叛乱好像只殃及了中原及以北地区,而江南无事。安史2人,绝非泛泛之辈,江南丰饶,肯定在他们的

4、计划之内。而之所以未能染指,可以说,与我们的主人公张巡有着莫大关系。继续。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之后,派出2路人马,一路南下,主将武令珣,一路东扩,负责人则是他的手下大将张通晤。张通晤顺风顺水,很快拿下宋州(今河南商丘)和曹州(今山东菏泽)。这下,谯郡(今安徽毫州)太守杨万石坐不住了,闻风丧胆,竟要主动投降。当时的真源县归属毫州,杨万石就私自任命张巡为毫州长史(郡的2把手)。突然升官,必有所遣,杨万石的小九九:让张巡担任投降大使,与叛军谈判。怒发冲冠,豪放仗义的张巡急了,不但没答应,而且有了进一步动作。在唐代,真源县很特殊,因为它是一位名人的故乡,就是老子。唐朝皇帝们以老子为祖,美其

5、名曰“太上玄元皇帝”。在真源县,有他的专建祠庙,而且皇帝们还不时莅临朝拜。气愤的张巡率领手下,走进祠庙,哭祭老子之后,揭竿而起,正式抗敌。必须关注,这只队伍,规模几许?1000多人。容易吗?如果执政水平一般中等,县令的号召力,充其量也就是振臂一呼百应。这1000多人,对于一个县而言,应该是极数,而且,是在短期内瞬间聚成。威信靠积累,张巡在真源,可见一斑。有了队伍的张巡,何去何从?是保卫家乡原地不动,还是主动出击环顾社稷?位高自然望远,有主动组班子的觉悟,定会大器非常。张巡的队伍出发了。去哪?直接北上。按说,目标应该是较近的东北方位宋州,那里正被叛将张通晤占领,如此滴看似舍近求远,不得不说另一位

6、猛人,他就是贾贲(bn)。 张通晤占领宋州后,一路向东,势如破竹。打到山东的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单县)时,万万没想到,受到贾贲的绝地反击,竟把他打得屁滚尿流,节节败退。贾贲何许人也,多少人马?单父县尉,同样只有1000多人,同样也是临时拼凑而成,工农商学兵式的混合部队。天外有天,杂牌军楞是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正规军。期间,贾贲的个人勇猛,当然起了非常重要的标杆作用,有些超乎寻常,甚至不可思议。但张通晤也不吃素,也算名将,怎么就如此弱不禁风,不堪一击?五行相生相克,从古至今,神秘莫测,把人弄得死去活来。所谓贵人,所谓克星,没办法,命中注定,只能如是说。把张通晤赶出单父后,没完没了,贾贲乘胜追击,直接追

7、到宋州,然后再追,不依不饶,把张通晤追得无处可藏,最后死于襄邑(令河南省睢县)。这就是贾贲,一个看似普通的县尉,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他重彩的一笔。再然后,率队北上。想来张巡一定知道了贾贲的战况,所以没去宋州。2位英雄,豪气相同,仗义比肩,目标一致。到了雍丘(今河南省杞县),2支队伍巧遇,而此时的雍丘,危在旦夕。面对叛军的滚滚来势,雍丘县令令狐潮坐立不安,最后决定屈服。但手下们不答应,一狠心,将所有反对者全部捆绑,准备咔嚓。生死攸关之际,贼军到了,有些慌乱的令狐潮忙中出错,扔下这些人不管不顾,直奔城外,迎敌投降。令狐潮一走,捆绑们互解绳套,然后紧闭城门。令狐潮傻了,自己有去无回。而刚刚入城的贾贲和

8、张巡却大受欢迎,自然,贾贲成了首领。继续发狠,杀了令狐潮全家。令狐潮急了,引兵攻城。至此,史上著名的雍丘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贾贲勇猛如故,率队迎敌,不幸身亡,无奈谢幕。张巡由二进一,走到了前台,责无旁贷,肩负重任。现目前为止,张巡给我们的印象:超强的记忆、正直、豪气,以及凝聚力。那么,他的智谋及军事才能如何?细说。首先,现在的张巡,手下多少人马?加上贾贲的,总计2千多人,而令狐潮的兵力超过4万。不但数量悬殊,质量更差,看着手下的这些散兵游勇,张巡镇定自若,充满信心。战例1:起初的令狐潮小视张巡,围城的部队有些稀松,张巡抓住机会,派出一半人马,也就是1000人左右,冲击敌营。打得令狐潮溃不成军,

9、四处逃散。注意,张巡的此次出击,并不是集中兵力打一点,而是分成若干小股,大面积开花。这对于敌众我寡的局面,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妄为,但是,成功了。读书人的智商统统地都不会太低,若想行之有效,关键是胆量。战例2:令狐潮气急败坏,第2天重来。这次,他改用楼车攻城。所谓楼车,战车的一种,就是很高的那种战车,可以望城内虚实,可以与守城的士兵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杀。张巡随机应变,变为火攻。将草成捆,浇上油,烧得敌军车毁人亡。然后再乘胜出击,令狐潮再落花流水。这一仗,令狐潮险些成为张巡的俘虏,颜面尽失。以上2例,不妄自菲薄,敢抓战机,这就是战争的意志力,超级感叹!如果换成俗人我,与强大的对手碰撞,能保全已是万

10、幸,哪还有心思反扑!?而这种反扑,意义极大,在于它的威慑力,让对方以后不敢小视,赢得尊重。此时的张巡,角色转换,他已不再是一个读书人。突然想起了易经中的“履”卦。该卦的卦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咥di:咬人。)有这样窝囊的老虎吗?再看该卦的六三乂辞: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眇mio:独眼。跛b:瘸腿)自不量力,既“眇”又“跛”,如果履虎尾,必然被咬。就像武夫与国君叫板的后果一样。那么,整卦卦辞的“不咥人”,由何而来?继续看紧接它下面的六四乂辞:履虎尾,愬愬终吉。(愬shu:小心害怕的样子)这乂与上乂(六三乂)之间没有过渡,直接就这2句,怎么就“终吉”了呢?一定是经过

11、了周密策划,知己知彼,有备而来,大胆而谨慎,唯有如此,才会“终吉”。这就是“履虎尾”的资格,“眇”、“跛”之类,退避三舍。扯远了。战例3:硬攻不成,令狐潮改变策略,准备思想瓦解。一日,令狐潮来到城下,面对张巡,语重心长滴曰:“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蹙c:紧迫。兵不能出关:指朝廷的军队不能出关救援。羸li:瘦弱。堞di:城上如齿状的矮墙。盍h:何不。)张巡微微一笑:“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于通衢,为百世笑,奈何?”(孥n:子女。通衢q:四通八达的道路。)翻译:“古代,父亲如果被君王处死,出于道义,

12、儿子不能复仇。今天你怀着妻子儿女被杀的怨恨,借助叛贼的力量报复,我好像看到了你的结局,人头被悬挂在四通八达的路上,被后人耻笑,感觉如何?”令狐潮羞愧而去。如此这般,几个月过去了。 出事了,因为没有外援,出现了持久战中的最大问题:粮草告急。一日,张巡突然得知叛军的粮草即夜到达,机会难得,手痒难耐。可是,如何重大事件,敌军肯定会严加防范,重兵把守,该如何劫呢?叛军的粮草水路船运,在城的北面沿河靠岸,左思右想之后,计上心来。大张旗鼓地在城南造势,吵吵嚷嚷,人头晃动,摆出一幅俨然要冲杀决战的样子。令狐潮害怕了,调集了攻城的全部主力,在城南严阵以待,形成对峙。等啊等啊,城内就是光打雷不下雨,急得令狐潮2

13、手冒汗。当张巡派出的劫粮部队从城北胜利凯旋后,才如梦初醒,悔恨交加。“声东击西”的典型战例。智慧,令人垂涎欲滴。战例4:粮草解决之后,另一个困难接踵而至,箭严重缺乏,几乎射光光。这次,聪明的张巡,又会有怎样的奇思妙想?夜半三更,将城楼上的灯火全部熄灭,此举,立即引起了叛军的注意。然后,模模糊糊地看到从城上用绳索顺下很多黑衣人,令狐潮以为张巡要偷袭,咬牙切齿,终于有了报仇的机会。于是,万箭齐发。当城楼的灯火再次亮起的时候,惊愕地发现这些黑衣人竟全是稻草,令狐潮仰天长叹,追悔莫及。此举,张巡获箭数十万支。此乃真孔明也,后来的三国演义,不知罗贯中是否对张巡有过参考借鉴?战例5:多日以后,张巡故伎重演

14、,又是熄灯顺人。吃一堑,长一智,叛军哈哈大笑,“又来了,我们傻呀!”。于是,不声张,不放箭,听之任之。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没想到,这次是真滴,是张巡特别组织的500敢死队。恍然大悟之后,已经措手不及,杀得叛军丢盔弃甲,狼狈而逃,而且不依不饶,竟追出了10多里。看着满载而归的弟兄们,张巡笑了。战例6:粮有了,箭有了,新的困难又来了,这次,烧火做饭的柴木没了。如之奈何?一天,张巡表情很无奈地对城下的令狐潮说:“太苦了,真的不想干了,我们想撤,但你们必须后退60里,确保我们安全。”有病乱投医,不信也得信。如果张巡跑了更好,即使再回来,那就继续围,损失也不大。当时的令狐潮可能就是这么想。叛军退后,百姓

15、倾城而出,浩浩荡荡,伐树拆房,往返不断,城中柴木堆积如山。又见炊烟升起,一切如故,令狐潮暴跳如雷。“兵不厌诈”这一计谋的底层支持,就是智慧必须抛弃道德力量的束缚。就这样,张巡于雍丘,犹如定海神针,令狐潮寸步难行。惹不起,躲得起,久攻不下,另谋他路。叛军采用迂回战术,目标宁陵(今河南宁陵县),这样,既能彻底切断张巡的后路,又能继续向南挺进,一举两得。得知这个消息后,张巡微微出汗,决定放弃雍丘,立即抢先宁陵。此时的张巡,手下多少人?超过3000,也就是说比起初的2000又多了1000。细微之处,往往令人感动。这1000多人一定来自雍丘,这就是张巡的魅力。要知道,打仗是件玩命的事,不舍不弃,他们竟敢

16、追随到底。快马加鞭,张巡先到,抢占宁陵的叛将是杨朝宗,2军在宁陵的北面展开了激战。再次完胜并大胜,此役,斩杀敌军1万多人。斗志很重要,斗智更重要,可惜,这一次不知张巡的具体战法,因为史料无查。结果,杨朝宗仓皇而逃。键盘敲字至此,强烈感受着张巡的深不可测。 至德2年(757),安庆绪弑父安禄山,继续叛乱,派手下大将尹子琦率13万大军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当时的睢阳为宋州治所,太守许远。许远也不是孬种,在众多太守们纷纷变节的时候,坚守睢阳,决不投降。从尹子琦所率人马的数量,可以判断,对于江南,安庆绪志在必得。睢阳太重要了。大敌当前,许远势单力孤,关键是疏于军事。不得己,伸手张巡。二话不说,立

17、即率兵进驻睢阳,更加惨烈的战争开始了。许远是太守,张巡是县令,许远有自知之明,甘拜下风,主动交权。张巡不客气,成了总指挥。第1战:尹子琦7个不服,张巡8个不忿,以硬碰硬,张巡胜。第2战:还是以硬碰硬,这次张巡亲自擂鼓助威,又是张巡胜。第3战:张巡改变了战术。天黑后,张巡击鼓列队,城内甚是热闹,敌军以为要出击,立马紧张起来,严阵以待。鼓捣了半天,奇怪,慢慢地又没了声息,敌军笑了,笑张巡没事瞎折腾,放松了警惕,倒头便睡。 突然,杀声震天,又是一个惨败。第4战:擒贼先擒王,张巡一直想拿掉尹子琦,但苦于无法辩认,尹子琦老辣狡猾,从不在2军阵前主动示人。怎么办泥?一次,敌军在外巡城,张巡故意以一根蒿草的

18、颈杆为箭,射了出去。颈杆不伤人,中箭士兵不但安然无恙,而且喜上眉梢,拿着这支“箭”,屁颠屁颠奔向一个人,看似汇报。那人看后,哈哈大笑。张巡立即下令,一支真箭呼啸而出,哈哈大笑者应声而倒。此人便是尹子琦,可惜没死,射瞎一只眼。智慧啊,智慧!独眼龙尹子琦不敢再战,引兵撤回。危机缓解。2个月后,尹子琦复仇再来,这次,将更加残酷,而我们的张巡,威武依旧。城楼之上,万千思绪,一首名作,心中涌起。本诗简析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岧峣(tio,yo):形容山高峻貌。虏:对敌人的贬称。 虏骑:叛军骑兵,这里泛指敌军。 附:靠近、随带。 城阴:城的北面。必须首先说明,诗人写这首诗时,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岧峣”的

19、具体所指。从诗的最后2句,知道不是在山上,是在“更楼”。“岧峣”2字,我喜欢。古代城中,“更楼”,用来报时打更,相对于其它建筑物,应该比较高,但诗人用“岧峣”2字形容,明显夸张,这种夸张的背后,诗人想表达什么?一种居高临下式的自信。联想以前的战例,再读“岧峣”,他没瞎吹。“试一临”3字,也喜欢。“试一临”继续自信。不经意地看了一眼,或者说是不经意地蔑视地只看了一眼。过度自信,容易麻痹大意,张巡也这样?“附”该如何解释?注释是蹩脚的,“靠近、随带”只是它的基本字意,愿意展开:敌军层层围困,水泄不通,让人有一种压抑感。像胶一样,黏黏糊糊,摆脱不成,也许这就是诗人心中的“附”。前句蔑视,后句重视,想

20、起2句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这2句是名句,赞誉不断。之所以是名句,首先是因为充满哲理。哲学类书籍中,类似的句子很多,少震。后来的宋朝哲理诗,同样少震。但这2句,感觉不同,是因为环境不同。这是在战场,生死攸关。目前,张巡手下兵力几许?从雍丘带来3000多,睢阳原有的兵力,史料无查,但也是地方武装,不会太多。总之,与尹子琦的13万相比,杯水车薪。城市攻防战,如果守方严重弱势,最明智的就是弃城,否则,鲜克有终。中国历史也是战争史,张巡博览群书,应该心知肚明。而他选择坚守,肯定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除了自信,还有其它原因吗?“风尘色”、“天地心”什么意思?风尘色:

21、面对敌军的围困,不屈不挠。天地心:正义,甘愿为国捐躯的精神。“风尘色”是表,“天地心”是里,“由表及里”这个哲学命题,在诗人的笔下,字字铿锵,烁烁放光。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边:边境。 阵:阵地。楼高则月近,这是正常感受。有了“边”的修饰后,意味变得不同。睢阳属内地,不是边境,这个“边”,让人感动。坚守不弃,就是正义爱国的唯一选择吗?如果撤出来,以张巡的智谋,可能更适合游击。这样,不但保护了自己,也许更能打击敌人。古往今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边”,是张巡不弃城的另一原因。在诗人看来,睢阳就是边境,是整个江南的屏障,承载着后方万千百姓的安危,决定着前线长安、洛阳主战场的军需补养,责任尤为重

22、大。战争很苦,作为将帅,体会也许更深。但他不愿展开,“阵云深”,寥寥3字,轻描淡写。仿佛看到了一个含蓄的张巡,不邀功,不诉苦,默默肩负。一位真英雄!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旦夕有2种解释:1.清晨和晚上,2个不同的时段。2.从清晨到晚上,一直连续。武断地认为是后者。也许没有战事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张巡就整天呆在更楼,观察敌军的一举一动,以便随时做出战术调整。“旦夕更楼上”,一位勤勤恳恳的张巡,而下一句,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诗人足智多谋,令人敬仰不止,然而,足智未必性情,敬仰未必喜欢。在我们的印象中,张巡貌似好战分子,他的正直、仗义、粪土金钱,无一不展示着他性格当中的硬。那么,他有柔肠吗?他也像其

23、他诗人那样多情地千思百转吗?特意将“笛音”入诗,而忽视其它,一扫前述的紧张氛围,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另一面。他也是人,除了战争,也有他的思念和向往。“笛音”来自何处,是城中还是敌营?不重要了,相信诗人在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心中已化解了干戈。花红了,叶绿了,霎那间,宽广了,慈爱了,温暖弥漫空间。想家了吗?想亲人了吗?也想过安居乐业的日子吗?音乐很伟大,更伟大的是对音乐的感知,这还是那个在疆场上,斗志昂扬的张巡吗?张巡故事继续。一晃,一年过去了。久攻不下,尹子琦改变战术,深挖壕沟,以困为主。因为他知道,城中无粮了。没有人主动出手,张巡派手下大将南霁云杀出重围,城外求援。第1站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守

24、将许叔冀搪塞不救。南霁云再去临淮(大概今安徽泗县),守将为当时的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4字人名),贺兰进明同样不救。无奈之下,南霁云到了张巡曾任县令的真源,凭以前的人脉,获马百匹。然后到了张巡曾经镇守的宁陵,获兵3000,这就是南霁云的求助结果。当再次冲破敌营,进入睢阳城的时候,3000人只剩1000。多1000人对于睢阳无济于事,缺粮仍是关键。于是,杀马。马杀光后,啃树皮、煮铠甲、抓鸟雀,甚至挖老鼠。当这一切统统吃光后,张巡做了一个令后人议论颇多的决定,那就是吃人。先杀了自己的爱妾,然后就是城中的妇女及老弱病残。共吃了多少人?3万多。奇怪的是,城中百姓视死如归,甘心情愿,没有一个反抗者。也许反

25、抗无用,也许与张巡的个人魅力有关。最后,睢阳失陷,张巡誓死不降,英勇就义,终年49岁。3天后,中书侍郞张镐代替贺兰进明任河南节度使,率兵救援,可惜晚了一步。以睢阳一城之力,确保江淮平安,张巡功不可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睢阳保卫战”。自雍丘至睢阳,张巡共指挥大小战斗400余次,斩杀敌将300人,士兵10万多。皇帝肃宗感动了,追封张巡扬州大都督,并下诏在张巡战斗过的雍丘和睢阳,免3年徭役赋税,授张巡的儿子为金吾大将军,而且在睢阳专门立庙,按时祭祀。 一直到唐僖宗,朝廷每每提及忠臣后代,张巡家人必是其一。皇帝为什么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扬州乃江淮重镇,未受洗劫,归功于“睢阳保卫战”。此次追封,表达了

26、肃宗对张巡的内心感激和严重认可。是非功过,任人评说。第286首唐补133 丘中春卧寄王子岑参(cn,shn) 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写作背景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家族显赫,名流辈出,在唐代,众多宰相中,三出其门,分别是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长倩、堂祖父岑羲。到了父亲岑植这一辈,虽然没有继续高走,但晋州刺史的职位,也算心慰。可惜,岑植早逝,家境逐渐贫寒,幼年丧父的岑参,变成苦孩子。所以,重振家门、光宗耀祖、社稷名臣之类,成为少年岑参不变的终极目标。于是,15岁,走出江陵,河南嵩山求学。期间,给一

27、个王姓朋友写下这首诗。请欣赏少年岑参的才气。本诗简析解释题目丘中春卧寄王子。丘:土山。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白室:指没有任何装饰的房屋。 玄关:佛教、道教术语,大概指习教过程中的一些进阶层次,后来泛指房门。显然,这2句所指,并非一处。一个是“田中”,一个是“林下”。那么,这2处,具体指什么?估计这个“白室”是岑参的宿舍,家境贫寒,一切从简。从题目丘中春卧寄王子中,知道他写这诗时,是“卧”在宿舍里。正因为宿舍的“开”,才看到外面“林下”的关。这个“开”,可能包括门开和窗开,使“卧”着的岑参,视野开阔。而“玄关”应该指寺庙或道观的大门,在这里,是它的本意和引申意的综合。这

28、些“玄关”,掩映在丛林之中。嵩山为“五岳”之一,出家人的理想修身之地,佛与道,应该众多。非常喜欢这2句中的“开”和“闭”,一位少年诗者的可爱稚气。如果阅历再深一些,功力再厚一些,也许就不会这般直白。依稀中,武断地感觉到了少年岑参的思维特点:明健开朗。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卷迹人方处,无心云自闲。卷(jun):把东西弯曲成圆筒形。 卷迹:藏隐,这里指山中求学。 方:指人的品性端正。 处(ch):居住。 方处:认认真真、规规矩矩地在山中求学深造。前句,读出了少年岑参的自束力,嵩山求学,肩负振兴家门的重任,谨慎懂事。然而,我们好像也读出了他的另一面,对“云”的向往,向往它的潇洒“自闲”。这种向往,是

29、久居嵩山的“卷迹人方处”所至,还是本性使然?随着对诗人作品的连续解读,会逐渐水落石出。竹深喧暮鸟,花缺露春山。喧:大声说话。从“暮”字,再看题目丘中春卧寄王子,可以判断,少年岑参可能是放学后,回到宿舍,“卧”在床上,写的这首诗。这2句是名句,尤其是后句,信手拈来,天然雕饰,充满了才气。从“春山”,可知是在春季,而春季是花开的季节,怎么会“缺”?3种解释:1.“春山”之上,已经花团锦簇,但诗人眼前的草木,还未开放,还“花缺”,没有视线遮挡,于是,“露”出了“春山”。有点牵强,不太逻辑。2.诗人眼前,有的花开,有的未开,透过未开,看到了“春山”。3.是指早春时节,山上的、眼前的,还都未开,或者是只有很少很少的一小部分开,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就是“缺”。再读下面的2句,感觉是第3种。将“花缺”入诗,这2字的背后,好像诗人有着某种渴望。也就是说,花”不“缺”时候,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