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15.51KB ,
资源ID:113791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79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docx

1、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 者 段婕 系 别 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 业 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 年 级 09 风险管理 学 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 聂霞 导师职称 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引言 . 2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 3 (一)产业结构概述 . 3 (二)产业结构调整 . 3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 4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 4 2、我国西部地

2、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 5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 8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 8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 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 11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 12 (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 12 (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 13 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 16 五、结论 . 18 (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3、 . 18 (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 18 参考文献: . 20 II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但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力物力资源丰厚,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

4、和重要任务。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成为让中国发展更和谐经济更强大的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能否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通过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2010年横截面数据以及国际标准值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测定评价,研究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并提出相应中、西部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形势和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标准值;中、西部产业转移;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可分为四个阶段,从19

5、78-1983年的经济改革和经济高速增长启动阶段;到1984-1991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将重点从农村转到城市;到经济增长的第三阶段1992-2002年,邓小平带领中国明确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从2003年至今我国进入以工业化加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周期。而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曾指出:现在经济增长的本质上是一个产业部门变化的过程。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据处于不同阶段,不同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钱纳里和塞尔昆将产业结构划

6、分为三个阶段。我国已经经过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并且我们意识到现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第二阶段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的明显特征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制造业对经济增大的贡献明显增大,产业结构进入剧变阶段。制造业贡献地位转换的关节点。而大部分欧美国家进入的第三阶段发达经济阶段的特征为一方面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资本增长减速,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少;另一方面,农业结束了资本和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成为劳动生产率增长最快的部门。这将是这个世纪中期我国经济慢慢过渡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当然少不了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贡献。中国现阶段由于沿海地区在市场环境、国际化

7、理念等方面都比中、西部地区要发达,再加上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链配套优势等,使其比较优势还将长期存在,但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国家更加重视产业结构在东、中、西部的优化调整,2010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重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由长期发展形式看来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现阶段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剧变的过程。本文的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加以有用信息适当换算,时间采用1997-201

8、0年。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广西、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 2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一)产业结构概述 产业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认为产业结构专指各产业间的关系结构,是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基本内涵,可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

9、揭示经济发展过程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起主导或支柱地位的产业部门的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即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角度静态地研究和分析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也即产业关联理论。综合起来可以认为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它的层次的高低、合理与否决定着一国或一个区域的经济素质和实力的强弱。因此产业结构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因而判断其是否合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产业结构调整

10、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种根据现有结构状态,通过政府的有关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从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状态的作用过程,它是促进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协调能力的加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一般遵循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3 内蒙古

11、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表一给出了中国中部地区1997-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数据。图一可以更直观看到我国中部地区1997-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一: 1997-2010年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中部地区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1997 23.8% 45.9% 30.3% 1998 22.5% 45.7% 31.8% 1999 20.8% 45

12、.4% 33.8% 2000 19.2% 46.2% 34.6% 2001 18.4% 46.3% 35.3% 2002 17.7% 46.8% 35.5% 2003 16.3% 48.0% 35.7% 2004 17.0% 49.2% 33.8% 2005 16.2% 47.4% 36.4% 2006 14.9% 48.9% 36.2% 2007 14.4% 49.6% 36.0% 2008 14.4% 50.8% 34.7% 2009 13.6% 49.9% 36.5% 2010 12.9% 52.2% 34.9% 图一: 4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从表一中可以看

13、出1997-2010年我国中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比重中,第二产业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符合我国现处于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工业化阶段实情,也符合中国主导产业定位的发展阶段,其比重均高于45%,发展趋势为较平缓的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虽变动较为平缓但也趋于缓慢对GDP贡献率上升的良好势头。从这三方面数据可看出国家调控轻农业,扶持农业、工业政策,我国中部地区正在进行着缓慢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部地区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序列。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表二给出了中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图

14、二可以更直观看到我国西部地区1997-2010年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的变化趋势。 表二: 1997-2010年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 西部地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区 1997 26.7% 41.1% 32.3% 1998 25.4% 41.0% 33.5% 1999 23.8% 41.0% 35.2% 2000 22.3% 41.5% 36.2% 2001 21.0% 40.7% 38.3% 2002 20.0% 41.3% 38.6% 2003 19.4% 42.9% 37.8% 2004 19.5% 44.3% 36.2% 2005 1

15、7.7% 42.8% 39.5% 2006 16.2% 45.2% 38.6% 2007 16.0% 46.3% 37.7% 2008 15.6% 48.1% 36.3% 2009 13.7% 47.5% 38.8% 2010 13.1% 50.0% 36.9% 5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图二: 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三大产业的比重中,第二产业仍从表二、图二中可以看出1997-占有主导地位,其比重均高于40%,发展趋势为逐年上升势头,与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政策相符,我国加强对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扶持计划正在有效的进行中。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并且下降趋势较

16、快,这是由于我国旧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化的改革伴随着工业化的提高而进行着逐渐改善,这说明第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第二产业的技术装备等支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中虽有上下波动趋势但也趋于缓慢上升。同时可以看到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带动趋势使得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总体产业结构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序列。 6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表三: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 国内生产 年 份 总 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工 业 建筑业 1997 100.0 18.3 47.5 41.7 5.9 34.2 1998 100.0

17、17.6 46.2 40.3 5.9 36.2 1999 100.0 16.5 45.8 40.0 5.8 37.7 2000 100.0 15.1 45.9 40.4 5.6 39.0 2001 100.0 14.4 45.1 39.7 5.4 40.5 2002 100.0 13.7 44.8 39.4 5.4 41.5 2003 100.0 12.8 46.0 40.5 5.5 41.2 2004 100.0 13.4 46.2 40.8 5.4 40.4 2005 100.0 12.1 47.4 41.8 5.6 40.5 2006 100.0 11.1 48.0 42.2 5.7 4

18、0.9 2007 100.0 10.8 47.3 41.6 5.8 41.9 2008 100.0 10.7 47.5 41.5 6.0 41.8 2009 100.0 10.3 46.3 39.7 6.6 43.4 2010 100.0 10.1 46.8 40.1 6.7 43.1 由表三可看出从1997-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虽然是主导产业,但对所占GDP比重较为平缓,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这是由于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东部发达地区等地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高,它们的第一产业在三产业中比重已低于5%,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突出在50%以上,高程度的产

19、业结构带动了东部地区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较为落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虽逐年下降但比重仍至少高出东部地区10个左右的百分点,在经过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产业占GDP比例的均衡后,我国第一产业呈现出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较稳定增加拉动了我国总体的产业结构优化。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中国同世界其他在工业化阶段的国家一样,第二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这亦是我国日后要走的经济发展道路。 7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二)

20、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配第-克拉克定律揭示了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化而必然发生的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相应调整,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是同一问题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从中、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构成来看,劳动力就业构成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则相对较低,随着科技发展力的进步,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均趋于下降趋势,而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转向对第二、三产业的贡献良性循环中,推进了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脚步。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下表四、表五分别为20052010年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

21、动就业比例,由于05年前的数据太旧,我们在这里不做参考,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加以记载相关有用数据,所以在这里不予给出,敬请谅解。 表四: 2005-2010年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比例 中部地第一产业占第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区 比 比 比 50.2% 21.0% 28.9% 2005 46.4% 23.8% 29.8% 2007 44.8% 24.6% 30.5% 2008 43.1% 25.7% 31.2% 2009 41.1% 26.6% 32.3% 2010 从表四中可以看出我国中部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很高且下降缓慢。2005-2010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从50.2%

22、下降到41.1%,五年内下降了9.1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比较缓慢,尚有一半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这表明中部地区落后农业经济特殊较为突出,工业化程度不高,三次产业发展极为不平衡。从而可以看出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统筹发展等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相对稳定中有所提高。2005-2010年,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从21.0%上升到26.6%,五年内增加了5.6个百分点。以每年平均1点左右的百分比稳步8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增加,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开始呈现出逐年加快的可喜趋势。这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势头。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23、较高且以较稳定的速度提高。从2005-2010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从28.9%上升到32.3%,五年内增加了3.4个百分点。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比上年增加了0.7个、0.8个、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增强,劳动力就业比重的提高同样呈现出逐年加快的可喜趋势。 从这三方面数据可看出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分别投入到了第二、三产业中,也同时说明只有解放提高农业化和工业化的协调统一发展,才能更好的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表五: 2005-2010年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比例 西部地第一产业占第

24、二产业占第三产业占区 比 比 比 2005 54.8% 15.0% 30.2% 2007 51.4% 17.9% 30.7% 2008 50.2% 18.3% 31.5% 2009 49.0% 18.9% 32.1% 2010 47.7% 19.7% 32.6% 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很高且下降缓慢。2005-2010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从54.8%下降到47.7%,五年内下降了7.2个百分点。较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基数大,下降速度比较缓慢。这说明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劳动力没有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尚有一半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这种严重不平衡的就业结

25、构减少了劳动力转向第二、三产业的投入,情况不容乐观。同时说明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工业化和服务业的提高。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在相对稳定中有所提高。2005-2010年,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从15.0%上升到19.7%,五年内增加了4.7个百分点。以每年平均1点左右的百分比稳步增加,虽然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提高开始呈现出逐年加快的可喜趋势。 但仍较中部地区有些滞后,在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势头。虽然西部地区在国家的扶持下大量整改,进行了结构调整,但由于重工业刚性大,轻工业发展9 内蒙古财经大学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

26、构的比较分析 又较为缓慢。因而,西部地区的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比重一直高于东部,而加工制造业明显低于东部。就工业内部而言,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结构变动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这是西部第二产业的优势亦是劣势。 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高且以较稳定的速度提高。从2005-2010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就业比重从30.2%上升到32.6%,五年内增加了2.4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0.5左右的百分点上升,并且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年增强,劳动力就业比重的提高同样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可喜趋势。 同样可看出西部地区近些年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也分别投入到了第二三产业中,我们发现只有解放提高农业基础建设和科技整

27、改,才能更好的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 六:全国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年底数) 表就业人员(万人) 构成 (合计=100) 年 份 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5 74647 33442 17766 23439 44.8 23.8 31.4 2006 74978 31941 18894 24143 42.6 25.2 32.2 2007 75321 30731 20186 24404 40.8 26.8 32.4 2008 75564 29923 20553 25087 39.6 27.2 33.2 2009 75828 28890 21080 25857 38.1 27.8 34.1 2010 76105 27931 21842 26332 36.7 28.7 34.6 表六中可看出全国就业人数比重的基本情况,从2005-2010年平均每年就业人数大致相同并缓慢增长,第一产业的人数确实如以上对中、西部地区就业人数比重相同,但由于东部地区的拉动,相对基数较低,下降较快,这说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生产率很低,占劳动力很多,导致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