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8 ,大小:106.99KB ,
资源ID:113790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79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 教材导论1.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 教材导论1.docx

1、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 教材导 论1导 论学习目标 1明白政治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洋细的证明和运用。 2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认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揭示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3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是一门课程,同时又是一个学科,在经济学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经济学学科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4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和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意义。0.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经济活动

2、的专门学科,是在人类社会科学文化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到18世纪末19吐纪初,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取代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而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果,建立起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治经济学,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0.1.1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经济规律的科学。在西方,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 -公元前355年)。他在经济论 -书中,把

3、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制经济用“经济”一词作了概括,意思是指家庭管理。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在政治学一书47政治经济学(财经类)中,也明确认为经济学就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的家庭经济问题。在古汉语中,“经济”一同是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贫民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用语出现于17世纪初,源于希腊文中的“Poniz”(原意为城邦、国家及政治)与“经济学”组成的复合词。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15751621年)在1615年出版的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首次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主要是为了说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的

4、范围涉及了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7世纪中叶产生的。最初出现的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包括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完成于19世纪初期。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配第(16231687年)开始,经过斯密(1723-1790年)的发展,到李嘉图(1772-1823年)结束。在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布阿吉尔贝尔(1646- 1714年)开始,经过重农学派的发展,最后到西斯蒙第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阐明了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从而使经济

5、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古典政治经济学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封建经济制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规律,取得了有科学价值的成果,如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结构,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范畴、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到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开始尖锐化,为资本主义辩护、粉饰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形成。它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马尔萨斯(17661834年)和法国的萨伊(1767-1832年)。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只限于描述从经济现象表面所看到的似是而非

6、的外在联系。它的演变过程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20年代是其产生时期,主要是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庸俗化;19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其占据统治地位时期,开始出现了内部分化;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边际效用学派成为主流学派的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是凯恩斯学派成为主流学派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凯恩斯学派出现了分化,同时也产生了其他的学派。由此可见,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历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并发展成为一种传统而绵延至今。 政治经济学是拓宽了研究范围的经济学,而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从历史发展来看,政治经济学也

7、可简称为经济学d但是,随着近代社会科学的发展,经济学已成为一个学科门类众多的体系。它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第一,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包括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它为其他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第二,应用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门领域的经济活动、经济运行和经济规律。以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划分,有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以各个专门领域的经济活动划分,有劳动经济学、财政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等;以区域性的经济活动划分,有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划分,有国际贸易学、国

8、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此外还应包括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连接的边缘经济,有人口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第三,经济思想史。主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经济学说、经济学派的演化及社会历史地位。第四,经济史。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展的具体过程及特殊规律。第五,经济数量分析和计量方法学科。主要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中的数量关系,主要有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因此,我国现在是将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一部分内容,和应用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学科相区别。0.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马

9、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19世纪中期,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地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逐渐发展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在这一时代发展下,无产阶级要求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适应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亩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马克思的一生是在科学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

10、息的一生。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对期,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田的阴影笼罩着马克思,但是他没有被贫困所压倒,埋头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经过苦心耕耘,终于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创立了马克孽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的录密合作者和朋友。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上,他先于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称之为“批判经济学范畴曲天才大纲”。从1844年8月和马克思结成革命友谊开始,共同合作,写下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光辉篇章。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不仅肩负起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11、任务,而且还整理、出版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许多重要的著作。恩格斯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而且还批判地继承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有价值的见解。空想社会主义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罪恶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露,对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12、的勾画等,都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材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从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政台经济学(财经类)义者同盟”开始,直到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领导第二圄际的革命活动,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他们始终处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沿。JE是这样的社会实践过程,奠定了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也离不开经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大量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13、统计资料,关注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问题,特别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的英国作了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及其发展趋势,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向未来社会经济关系过渡的历史必然性。0.1.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FL也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主要体现在一个半世纪以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之中。 马克思主义

14、政治经济学随着吲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1引盐纪末20世纪初,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经济特征,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者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中,列宁探索r ri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作过多方面的探讨,例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运用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些有价

15、值的内容和有益的启示。当然,由于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条式的、片面的理解,使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问题的分析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这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反思的方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中崮社会丰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经济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论证的中国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论述的“十大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时期,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

16、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理论,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惧进的理论品质,是与它的开放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它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正是通过这一发展过程充分体50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立足建设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勇于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谱写耨的理论篇章,车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随后,英国BBC司叉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其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马克思被西方评为千年思想象、成为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精英层的共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亚重蓝折的清况下,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对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有什么启示?0.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

18、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挤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关系。0.2.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困为:第一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人的劳动,即劳动力

19、的支出。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的劳动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力劳动的作用日益重要,体力劳动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 第二,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主要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资料的质与量都在不断发展,范围在不断扩大,其使用效能也在不断提高。 第三,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入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如地下埋藏的煤层和矿石、原始森林的树木、天

20、然水域中的鱼类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即原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匿l不断扩大,不仅越来越多的自然物被作为劳动对象,而且新的原材料也在不断出现和日益增多,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上述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 0.2.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物质资料生产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也就表现为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

21、系的过程。生产关系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复杂系统。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社会生产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程。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它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必然发生一定的经济联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生产出产品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

22、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关系。在社会分工条件下,人们所获得的产品往往不是或不完全是自己直接需要的,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成了消费关系。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就表现为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的经济关系,是以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形式,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

23、因此,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如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研究。经济制度是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所有者根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及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

24、反映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区别。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既要注重对经济制度的研究,又要重视对经济体制的研究,更要对二者之间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520.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

25、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也标志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人的要素就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物的要素就是指生产资料,其中生产工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要素。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要素的作用就越重要。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都起着日益

26、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人们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系统经验,一旦进入生产过程,同生产力中人和物的要素结合,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管理在微观上有劳动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宏观上有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管理。管理的好坏,对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影响。在生产中,信息通过图纸、技术资料、文件等载体和通信传递工具,把生产力各要素、生产单位各部分、生产企业、部门、地区、生产指挥系统联系起来,信息的质量和传递速度对生产也有直接影响。因此,生产力是包括科学、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但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通过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27、的经济发展过程表明:zo世纪初,这些国家的生产增长只有5%20%是靠科学技术取得的;到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增长已经有60%-80%是靠科学技术取得的,许多知识密集型行业生产的增长几乎1000io地靠科学技术取得。科学技术为社会所生产的物质财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每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而建立起来的。第二,生产力的

28、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时,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为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关系必须而且只能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况而发生变化,如果超越了现有生产力状况,人为过早地变革生产关系,反而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落后陈旧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超越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水平的生产关系,也会

29、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5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矛盾统一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生变化。上甚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

30、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0.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其研究任务就在于揭示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经济运动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0.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在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活动中,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存在着某些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

31、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经济规律。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不管人们能否认识它,它都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第三,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挤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更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任由经济规律摆布。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人们只有在深刻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对它作出科学的表述和概括,才能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使人们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它的要求,根据它的运动趋势,安排人们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