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1.62KB ,
资源ID:11371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71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册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册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docx

1、第一册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七年级历史教案模板第一册氏族公社时代的居民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一)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使用的工具、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制造陶器和建造的房屋、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大汶口原始居民所代表的氏族公社发展阶段、距今年代、制造的金属物品和陶器的新品种、氏族公社瓦解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黄帝其人以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尧舜禹时期的禅让。 通过讲授半坡、河姆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产生活进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认识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观察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我们的祖先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在生产技术和文

2、化方面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激励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由于生产的发展,大汶口原始居民后期出现了私有利和贫富分化,这是阶级和阶级压迫产生的根源。 (二)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 山顶洞人生活在什么时候?他们生活的集体是按什么关系结合起来的? 什么叫“氏族”?什么叫“氏族公社”? 2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生活的时候,人类社会已经处在氏族公社时期。那么,继山顶洞人之后,又有哪些居民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粮食?什么时候会建造房屋?什么时候有了贫富的差别?什么时候产生了阶级?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授的内容。

3、还有,关于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本节课里也要讲到。 3讲授新课(板书:一、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并挂出我国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或放幻灯片)山顶洞人以后1万多年过去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时候,祖国境内的氏族公社逐渐繁荣起来。东北到黑龙江,西北到新疆,西南到云南和西藏,东南到台湾,先后出现了各民族祖先的氏族。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动的展现出那时的情景。 (板书:1.生活的时代距今约五六千年。指导学生观看氏族公社重要遗址示意图,了解这两个氏族公社所处的地理位置)我们上节课讲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了磨制和钻孔技术,到这时候,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一

4、边让学让观看教材图画半坡的磨制石器、河姆渡的骨制工具,一边讲授)。这时,磨制石器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制作技术有了发展。河姆渡出土的装有木柄的骨耜就说明了这一点。磨制石器的制作方法大致是:先将石块敲打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在砺石上蘸水磨光。这种石器光滑平整,比较锐利,用途更广。考古学上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叫旧石器时代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叮嘱要记住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特征)。那时,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弓箭,弓箭比原先的标枪射得更远、更准,能猎获更多的动物,这一狩猎技术的重大进步,也是生产工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请学生看半坡的骨制箭头图)。 (

5、板书:2.使用磨制石器和弓箭)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时期,已经有了农业和畜牧业 (板书:3.水稻和粟的种植)农业的发明,是妇女的功绩。妇女在长期采集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后来她们就在住处附近栽培一些植物,这就是原始的农业。当时的耕作方法,大概是这样的:人们先用石斧砍倒树木,放火烧掉,再用石铲和石锄平地、松土,然后下种,称为“刀耕火种”。我们的考古学家在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里,发现成堆的稻谷、谷壳、稻杆和稻叶,有的地方还发现了米粒。在半坡原始居民遗址里,发现了许多粟。这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水稻和粟是几千年来人类赖

6、以生存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些成就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发展起来的。由于弓箭的发明,猎物多了,人们一时吃不完,就把受轻伤的动物(或活捉的)驯养起来,慢慢就成了家禽家畜。(让学生观看河姆渡的陶猪和陶羊图)尽管这时农业和畜牧业有了发展,但由于生产水平还是比较原始,因此,打猎和捕鱼仍然在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板书:4.陶器的制造和原始纺织业)农业出现后,粮食成了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陶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陶器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氏族公社后的一项重要成就。半坡人使用的陶器大多是红色底子,上面画着青蛙、鹿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纹,所以称为

7、彩陶。科学家把发现了彩陶的原始文化称为彩陶文化。(要学生翻开书前彩图,观看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网纹盆图)大家看,这件彩陶盆上绘有人的头像,圆圆的头,粗粗的眉,两眼眯成一条线,耳部各有一条小鱼紧连着,形象生动有趣,可以说是一件珍贵的原始工艺美术品。同学们再看这幅图(指半坡出土的纺轮图),这说明当时已有了原始纺织业。不过,同学们要注意,这时人们所穿的衣服是用麻织成的,而不是棉花。棉花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那是宋元以后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讲。 (板书:5.房屋的建造和定居生活)随着原始农牧业的发展,人们的衣食来源较稳定了,也就要求生活相对安定。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学会制造房屋和凿井,过着

8、定居生活。(指导学生观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顶井架复原图、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子复原图)半坡人建造的房屋式样有方、圆两种,通常为半地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是由穴居发展而来的一种土木合筑的建筑。它以坑壁作墙基,在居住面和墙上涂抹草筋泥,抹平后烘烤使其变更。墙壁依次安竖木柱,以支撑房顶。房顶用草木搭成,并且抹一层草筋泥,以便抵御风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多为长方形,是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它以竖立的木桩为底架,在木桩上铺梁搭木板,在木板上建长脊短檐房屋,房顶覆盖茅草,木构技术已相当成熟,梁柱间用榫卯接合。有了房屋,可以避风雨寒暑,防备虫蛇猛兽,定居比自然洞穴条件好多了。

9、(板书:6.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提问: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处于哪个阶段?学生回答后,接着提问:这个阶段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1)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因为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经常获得东西,更不能获得很多东西,充分保证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在那种条件下,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成为比打猎可靠和经常的生活资料来源。而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是妇女的工作,由于妇女的劳动有保证全氏族的生活,妇女在氏族里就处于领导地位。 (2)在氏族公社里,财产都归氏族集体所有,大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贵贱贫富之分,也没

10、有阶级区别,人们过着平等的生活。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我们除了从他们的遗物和遗址中去追溯外,还可以从有关的传说来印证。(让学生阅读教材关于伏羲氏和神农氏传说的小字部分,老师不作讲述)(板书:二、大汶口原始居民)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顽强拼搏,不断前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男子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取代了妇女,占了支配地位。距今约五千年的时候,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发现的一处遗址,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父系氏族公社的景象。(让学生阅读课文关于大汶口文化的注解。板书:1.生活的年代距今约四五千年 2.

11、父系氏族及氏族瓦解时期的代表)这时,农业已是重要的生产部门,粮食有了剩余。(板书:3.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从遗址的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陶杯、陶瓶等酒器随葬品,这些东西间接地证明当时粮食有了剩余。因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食用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把剩余的一部分粮食用于酿酒。(板书:(2)青铜器、黑陶和白陶的制造)由于粮食有了剩余,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手工业因此也有了发展。共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出现了青铜器。这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有了重大进步,已从新石器时代向“铜石并用时代”转变,原始氏族制度已接近尾声。另外,制陶工艺也有了显著进步,出现了黑陶和白陶两个新品种。(指导学生看课

12、本图画)特别是白陶的制作,为以后瓷器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老师简略介绍一下陶与瓷的区别)。(板书:4.私有财产的出现,贫富分化和阶段的产生)由于生产的发展,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的分化。我们在大汶口遗址墓葬中发现随葬猪头、猪下颚骨的墓占总数的34%,猪头少者一、两个,多者达14个。这意味着家畜已经开始变为私有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必然产生贫富分化的现象,(指导学生观看课本图画)这是大汶口原始居民一个墓里出土的绿松石(作简要解释)项链。类似这样的珍贵制品,此人墓里共有180多件。可见这个人十分富有。而在另一些墓里却没有或只有少量普通的石器、陶器,差距很大,具有明显的贫富之别。随

13、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逐步产生了阶级。有了阶级,就有了阶级压迫。请大家阅读一下教材17页磁于河北邯郸父系氏族公社晚期遗址的小字部分。这个遗址与大汶口遗址属于同一类文化的遗址,通称大汶口文化。因此,它可以代表大汶口文化晚期阶级产生的情况。(板书:三、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与父系氏族公社后期情况相印证的,除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文物资料外,还有广为流传的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板书:1.黄帝及其对华夏族形成的贡献)我们中国人,都喜欢“炎黄子孙”这个称呼,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哪个同学知道吗?(可请一个学生回答)相传在大约4000多年以前,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联盟,黄帝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叫学生看教材黄

14、帝像)。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使这个部落联盟逐步强大。炎帝是居住在西方的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尤是南方部落联盟的首领。在向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悬挂黄帝和禹的传说时期地域示意图,指图讲解)他们发出了冲突。先是炎帝部落被 尤部落打败。炎帝求救于黄帝。黄帝和炎帝联合进攻尤,双方在涿鹿发生了大战(在图上找出涿鹿的位置), 尤施展法术,制造大雾,对面看不见人,黄帝命令制造一架指南车,识别了方向,打败了 尤,最后将其擒杀。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后来各族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这就是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

15、由来。(板书:2.尧舜禹禅让与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以后,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先后有尧、舜、禹,那时候,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尧年老了,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德的舜为继承人。尧把部落联盟长的位置让给他。舜年老了,也同样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方法,历史上叫作“禅让”。(板书,并解释词义)请大家阅读一下教材第1718页的小字部分(可叫一个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看书。读完后,老师作概括性讲授)从这段文字叙述中,同学们可以看出,被推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必须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老师也可适当补充例子,说明尧舜禹的功德,特别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可增

16、加讲授内容)禹做部落联盟长的时候,我国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来临了。这时,私有财产不断增加,据说禹家里很富有,禹的父亲为保护自己的财产,修筑了土城。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也越来越大。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意独断地把他处死。为了扩大权势和财富,部落首领常常驱使成员进行掠夺战争。由于有了剩余产品,战争中捉来的俘虏不再杀掉,而变成为奴隶。他们强迫奴隶劳动,强占奴隶们的劳动成果。禹晚年,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这些部落的成员,罚作奴隶。这些事实说明,那时阶级、阶级压迫开始产生。至于我国的阶级社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下节课我们会讲到

17、。 4.巩固小结提问: (1)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怎样生活的? (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依教材要点进行小结。 5.作业 (1)制作中国原始社会简表 (三)教法建议 1.本课考古材料较多,学生自学理解有一定困难,应以讲述为主。 2.本课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状况、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贫富分化现象、黄帝对华夏族形成所作的贡献为重点,以母系转为父系和阶级的出现“禅让制”为难点。在突破难点上,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讲解清楚。 3.讲课时要注意把出土文物资料与古代传说互相印证,说明课文所引传反映原始社会哪些发展阶段的情况。 4.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利用挂图或图片、

18、幻灯片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 5.本课教学结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作简单的总结,并让学生制作图表。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

19、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重点分析:1佛教的传入。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2王充的唯物主义

20、思想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难点分析:宗教的本质和影响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很易于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而宗教所起的社会作用又非常复杂,初中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很深入的程度,不易掌握其本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教法建议一讲授本课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请注意理解:

21、1、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上承认的三大宗教。道教产生于中国,生长于中国,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属于地方宗教。3、古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国名,而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 二、讲授本课时,可采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迷信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对比:鬼神迷信思想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王充的

22、唯物主义思想则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佛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能转生来世、忍受苦难。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教义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使被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符合统治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成为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教学设计示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宗教的传播和杰出的思想家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教学思路: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导入 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

23、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佛教自西汉末年传

24、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二、道教的出现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三、王充与论衡联系前面曾经涉及的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王充,东汉人,著论衡,提出无神论,即唯物主义思想。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迷信思想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科

25、技落后,统治者利用封建迷信麻痹人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违世之说就显得更为可贵。 小结 思想和宗教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今天社会上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残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一些事物。板书设计: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宗教的传播和杰出的思想家一、佛教的传入1佛教传入我国 (西汉末)2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二、道教的出现1道教在民间兴起 (东汉)2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三、王充与论衡1迷信思想盛行2王充和论衡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教学意图和设想:本课是教材十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七子之歌,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主题为:早日为实现统一祖国大业。本单元体现了回归和盼归两部分内容,将

26、这两个内容渗透于两课时的教学当中,以旅游景点为线索贯穿两课时,激发学生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七子之歌-澳门2、欣赏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二、 教学目的: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聆听东方之珠、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体验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因本单元的思想教育主题是;早日实现统一祖国大业,因此在演唱时,应把歌曲的情感至于核心地位。2、演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教学过程:1、教师:简要的介绍澳门的历史以及回归事宜(1999年12月20日中华

27、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演唱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提问:“七子”的含义?你了解闻一多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1925年3月,身在美国纽约的著名诗人闻一多有感于时事,将被帝国主义掠走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喻为七个与母亲离散的孤儿,并写出了七块土地对祖国的眷念,澳门便是“七子”之首。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的开篇直抒胸臆:邶有七子之母不安其室。七子自怨自艾,冀以回其母心。提问:认真朗读歌词,Ma-cau是什么意思?(书上注解有答案)教师:放录音,跟音乐一起唱(二)欣赏声乐及器乐曲教师;同学们过得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啊?都那里了,讲一讲?要是旅游你

28、最喜欢到那里啊?今天老师 带你们起一个美丽的景点-教师哼唱东方之珠片段,然后听录音。提问:这首作品描绘的是那里啊?学生:香港教师;大家讨论一下你所了解的香港(风土人情以及地理历史知识)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归纳,香港是中国南海之滨的一个小岛,一向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841年鸦片战争后由满清政府割让给英国。1997年7月1日,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实行“一国两制,港人制港”的政策。,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历史,热爱祖国!教师: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与回归有关的器乐曲1997天地人交响曲序曲。请同学们认真的欣赏,然后回答,作品中

29、有那几种乐器?学生:教师:复听音乐,完成书上的练习题。(三)音乐实践活动看录象片段分组以“回归”为主题设计活动内容(演唱组、乐器组、朗诵组)汇报演出:师生同唱,高潮结束(四)谈谈学了本课后的感想(教师补充)网上搜集内容“台湾”(为第二课时盼归内容作准备) 第3课华夏之祖(彭志文主讲)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远古传说时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华文明的演进奠定基础。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首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本中插图

30、的观察、想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入手,推导结论,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其次是初步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第一,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的主题是“人文初祖”黄帝的传说。全课围绕主题,向学习者展现了华夏始祖创造华夏文明的历史场景。首先,介绍炎帝、黄帝和炎黄战蚩尤,为理解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

31、基础;第二,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进一步揭示其主题黄帝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黄帝“人文初祖”是全课的重点子目。第一,通过介绍炎、黄战胜蚩尤,进一步说明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而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第二,我们通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黄帝算起的。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还把其他一系列发明创造都归于黄帝名下,认为他对中华早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称他为华夏的“人文初祖”。有关他品行、才能、功绩的传说,反映了后人对他的尊敬。至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