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闰土少年闰土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少年闰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
2、别和友谊。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正确读写“ 扭身、胯下、厨房、套住、刺猬、畜生、逃窜”等词语。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3、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三、说学法与教法(一)说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重点抓住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讨论交流,感受人物特点。(二)说学法自读自悟、交流讨论四、教具准备本课时用幻灯片辅助教学,可以使教
3、学更流畅更省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一)看图,谈话导入1、出示鲁迅图像(1)师:同学们,这是谁?谁来说说你对他的了解?(2)师小结: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2、出示课文插图:师:同学们,图上这个小男孩,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们是怎么知道?你们能说说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3、师:这个男孩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少年闰土(出示课题),去看看鲁迅笔下的闰土是个怎样的人?(生读课题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此环节从看鲁迅图导入,目的是让学生
4、对鲁迅有初步简单的了解,激发学生更深入了解鲁迅;到后来出示闰土图,是为了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检查学生对本文生字词的掌握程度,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在阅读的同时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波浪线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我会进行释疑,解难,把集中出现的生字词在黑板能上进行集中讲解。如,扭身、胯下、逃窜词语;初读结束我又会设计几个问题如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闰土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写出这个人物特点?【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自学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
5、容,理清课文脉络,为下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三)精读课文走进字里行间。认识闰土学习了课文,你们知道闰土是个怎样的人?2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后小结: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请同学们就按这些写人的方法,找出课文能表现闰土特点的词句。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引导一:从外貌描写了解人物特点过渡:那我们先从“外貌描写“去了解闰土。(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闰土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例:(1)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2)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2)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完后,师板书: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3)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
6、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预设引导二: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了解人物特点过渡:我们从语言描写来了解闰土。小组派代表汇报。师板书:雪地捕鸟 海边捡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2)闰土向“我“讲述的四件事中,说了几次话?从闰土的语言中,你们能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3)引导交流。师小结板书:语言描写动作描写4、闰土的心里仅仅只有这四件事吗?(如果有时间就拓展: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你能想象说出闰土心里其他事吗?)“我”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少爷,而闰土是一位乡下孩子,你们知道“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吗?我们的感情怎样?后来怎样?这些问题,我们就留到下一节课再一起来讨论。【设计意图:
7、此环节我从主问题“学习了课文,你们知道闰土是个怎样的人?”切入,引导学生去交流讨论。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读去交流,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去了解人物特点。这是本课时教学重难点。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能力。预设一和预设二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位置。预设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增减调换。】3、测评训练4、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5、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测学生该课时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板书设计: 紫色的圆脸 年少、健康 头戴小毡帽 天真、活泼 颈套银项圈 (外貌)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见识丰富 海边捡贝 聪明勇敢 看瓜刺猹 (语言
8、、动作) 看跳鱼儿【板书意图:此板书抓住描写闰土的外貌的词语“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归纳出闰土的特点;然后抓住闰土向“我”讲述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中语言、动作的描写归纳出闰土的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从课文中提取的,这样的板书既简单又能突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一看就明白。】一、 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 “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
9、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场面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 根据这些相关要求,同时针对这篇课文的特点和本单元训练的重点,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安排了两课时的教学时间,现在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具体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擎、钮、瞻、聂、党”5个生字,会写“典、副、委、协、宾、泽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场面描写,学写场面描写”是新知识,是单元语言
10、训练目标、训练重点之一,精当的场面描写既是本文重要的写作特色,又能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二、说教法及学法:三、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新课导入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合理的导入能奠定一堂课的基调,使教学过程顺利展开。首先我会以“跳绳”为话题,请同学们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提示学生可以先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再说单个同学的跳绳,也可以先说单个同学的跳绳,再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等学生进行交流后,引出什么是场面描写“同学们刚才说的跳绳就是场面描写,单个跳绳的描写是场面描写的点, 同学们跳绳的整
11、个场面是场面描写的面,场面描写的特点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开国大典。”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把抽象的场面描写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口头作文的实践中明白什么是场面描写,场面描写的特点是什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引出新课教学,并为突出教学重点做准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场面。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小环节: 1、认读生字、词语,注意难写的字:瞻、嗓。 2、说说题目开国大典中的“开”是什么意思,并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说说课资料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此后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3、欣赏影片,简介当时的背景
12、资料: 4、采用影片与文本结合的方法,请学生说说作者围绕这件事主要写了哪些场面?请学生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把“宣布成立、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读公告、群众游行、升国旗、阅兵仪式”填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由于五年的学生已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及强烈的自主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初读课文后,一起认读生字新词,并让学生自己提出较难写的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通过欣赏影片和对新中国成立前后史料的了解,学生能够在对课文有整体感知的前提下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通过上黑板写板书实践操作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重
13、点。(三)研读“大会盛况”中的小场面,体会人民情感,掌握场面描写的写作特点。本文重点描写了“会场布置、大会盛况、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四个大场面,但重点是写了“大会盛况”中的“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这几个小场面,所以这节课我重点研读这几个小场面,以第一个小场面和第二个小场面为例: 1、研读场面“宣布成立”(1)体会五个“一齐”的思想感情。 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场面的“点”与“面”是什么,然后我会提问:“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哪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首先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要背诵的第七自然段,然后由重点段的重点词(两个“一齐”)出发,请学生换词
14、(一起)对比着读书体会,从而领悟首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再提问:“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一齐,体现了首都人民的什么感情?”使学生的目光转移到其他自然段前后联系体会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在这个过程中,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抓住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进行教学。结合教法中的“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语品读感悟”和学法中的“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2)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启发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首先我会引
15、导学生抓住“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两个词的意思体会毛主席的声音传得远,使全中国人民都激动自豪。然后提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都传到全国哪些地方?人们有哪些举动?”从而体会全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心。(3)指导朗读,要求背诵。 根据课后要求,我首先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句子蕴含的丰富情感,并且要求学生会背诵,这样做到了注重以生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达到“以读促情、以读感悟”。 2、研读场面“升国旗” 如同研读第一个小场面,我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小场面的“点”与“面”是什么,使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特点,再次突出教学重点,然后让学
16、生找重点词,抓住这些重点词中的“站”,说说它传神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前收集的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具体资料体会“站”的意义。最后由我概括性介绍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资料(圆明园的大火燃烧着中国人民的痛苦、屈辱、灾难,南京大屠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刻骨铭心的过去,真可谓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旧中国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毛主席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历经八年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最后学生写话(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 这个过程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抓住“站”联系上下文谈感悟,接着介绍历史背景,
17、再以“如果此时你在开国大典现场,你想对毛主席、对全国人民说什么?”为话题设身处地写感受。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从内心感悟中国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之情。3、运用学法,自读“宣读公告” 指导学生运用学法,抓住场面中的面“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体会首都人民无比热爱毛主席的思想感情。4、回读体会场面描写的写法特点 回读“大会盛况”中“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三个小场面,再一次体会场面描写的写作特点,即作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写出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之际对新中国、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之情。首尾呼应,课时呼应,顺利结课。首先做这堂课的总结:这节课我
18、们用“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换词体会感情想象场面 诵读升华感情,回读体会写法特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及场面描写的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个学法体会“会场布置、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三个大场面的思想情感及写法特点,并学写场面“跳绳比赛”。 场面“跳绳”是这堂课的导入语,结课运用场面“跳绳比赛”做到了本课时的首尾呼应,使学生对描写这个场面不再陌生;由第一课时“会场盛况”中小场面的教学过渡到第二课时其他大场面的教学,做到了课时间的呼应,也提出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奠定基础。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会场布置、大会
19、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皆为本文描写的大场面,但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用红笔标出),再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作简单的说明。 一、说教材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全文共11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在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助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事后,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只是简单的说了句“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鲜血时
20、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得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品质。这是一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识字的能力,阅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能初步养成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的能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在第一课时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教
21、学难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一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关系,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欣赏,评价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我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讲故事),以朗读感悟情境,声音渲染情境,使学生入境动情。尤其对于一篇情感教育的教材,我会充分运用教师的语言,课文中的插图,多媒体课件等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在学法上,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
22、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注重学生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创设情境 在上课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对好朋友胖子和瘦子。有一天,他们到野外去玩,忽然遇到一头熊向他们逼来。瘦子手脚麻利,迅速地爬上了身边的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着急地向瘦子求救:“嗨,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想起了熊不吃死人,于是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以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 )。 1、同学们,假如你
23、是胖子,你会说什么? 2、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胖子说的话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朋友之间的故事的课文,相信学了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揭示课题她是我的朋友。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她”是谁呢。“我”又是谁呢,到底讲了我跟她之间的什么事情呢?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我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自然引出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字词在上一教学的版块中,学生已经对教师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所以我很自然的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整篇课文,
24、并且完成两个任务。学习本文的生字词以及把握文章的大意。我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帮助学生来学习。三年级的字词教学其实也是比较重要的,我安排的是读讲读默这样的方式。先指名学生站起来读新的生字词,再叫个别同学讲讲难写的字或者难读的字,再全班齐读,然后将难写的字在边上写一写,默一默。至于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这样的问题,我相信三年级的同学能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不断点拔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我利用课件,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入了生字和词语的学习,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根据提示,理清
25、文章脉络。这里我会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意图:在这一板块中,我利用课件结合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拓展练习,总结全文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阮恒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啊,当别人、当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当给与真诚的帮助,献上一份爱心。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选编
26、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解读,我对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1、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体会“搭石”所反映出的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三)、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
27、的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只要采取朗读感悟法同时辅予问答法,在学法的制定上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只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法,情景教学法。读代讲法三、说教学流程下面我对教学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作一个简单的阐述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 一、启发情感,揭示课题通过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漂亮石头,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说,有一位作家上课初,我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石头,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石头,在叫刘章,他的家乡有一种石头,叫“搭石”。他认为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你猜那石头是怎样的? 此时学生会根
28、据自己的经验或喜好猜测,“光滑的”“色彩鲜艳的”“形状各异的”等等。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这样很自然地过度到第二板块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二、初读感知,理解课文内容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给足时间学生读书,在了解学生识字情况基础上用卡片对相关“问题字”检查与矫正:随机理解“汛期”“谴责”等词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难点,进行大面积的朗读,解决学生的实际难点。3、读完课文后交流:你发现作者眼中那道美丽的风景线究竟是些什么石头?对,这些搭石只不过是些极普通的石头。为什么这些极普通的石头却是作者眼中“美丽的风景线”呢?
29、解决这个问题,既是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儿童认知的一个矛盾点、冲突点,还是学生的兴趣点,这三点统一在这样一个问题中,作为深入文本的一个切入点,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有了一个定向,学生的思考有了一个定向,不枝枝蔓蔓,干脆、干净。在这样的阅读期待下,学生更能够潜心涵泳于文本之深处。于是就可以顺势进行“诵读体悟,解决疑问”这一环节了。三、诵读体悟,解决疑问这时候学生必然会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如: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几个来回,知道满意了才肯离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30、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人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踢踏的声音,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情感。这是本课的关键。深入品味这些关键句,使学生进一步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味的语感。这个过程一定要让学生读的充分,体会课文语言的规范感主要靠读,把握课文语言的逻辑感主要靠读,感受课文语言的得体感主要靠读,领悟课文语言的情味感主要靠读,这一阶段的读,不但要读得充分、还要引导读得形象、读得和谐、读得感人,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情感,读出课文的神韵。把课文读透了,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读懂“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这故乡的小路,也联结这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1、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了。我一直坚持语文课不能因为人文性而丢了工具性特点,所以,最后一个环节我安排的是书写课文的生字和新词。由于已进行了充分的诵读,学生跟生字和新词已进行了多次见面,读已不是问题,对生字的字型也有了整体的把握,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既促使学生更仔细地把握字型,掌握生字新词同时也符合儿童注意力发展。这样,经过整体的感知和对经典句子的深入体悟,第二课时便可以回归到整体,采用多种形式,如复述、抄写经典句子等,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文中规范、精美、鲜活的言语材料,积淀语感。如果班级基础扎实的话,还可以设计语言的实践作业,把积累的语言、语感运用到写作或说话中去。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我的板书将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所教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我将搭石,一道风景;走石,如画美景这两句话分别做河岸。再将默默无闻,互敬互让,尊老爱幼三个词板书在河中的搭石上。让学生感受搭石的美,同时更突现人性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