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版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理论与历史考试大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 传播学的兴起一、 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 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
2、大幅度的拓展。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 政治: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经济: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3. 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
3、业的大发展。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4. 学科: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媒介制度。媒介机构(机构关系)。媒介内
4、容(功能关系)。媒介活动(角色关系)。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学科:社会学、心理学、“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社会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传播学借用许多社会学研究范例。传播学利用社会学方法进行研究。心理学对传播学的贡献表现在:传播学借用许多心理学研究范例。传播学从心理学中借鉴了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第二节 传播学的发展一、 国外传播学研究的发展传播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1922 李普曼 舆论学1927 拉斯韦尔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44 拉扎斯菲尔德 人民的选择 “两级传播”1948 拉斯韦尔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5W模式”1949 施拉姆 大众传播学 最早的大众传播学著作国外的
5、传播学研究经历了早、中、当代三个阶段:(一) 早期的传播学研究: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枪弹论”,受当时的“刺激-反应”模式影响。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有限效果模式”(二)中期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适度效果模式”一方面,传播学研究从传播效果研究拓展到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传播学研究在多个地区开始进行并出现不同的派别。(三)当代的传播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大效果模式” 这一时期的传播学研究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传播学的范围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同时,传播学研究中派别分流日益明显。“批判学派”(对社会文化
6、的批判性)和“经验学派”(强调传播实践)相对峙。 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法兰克福学派”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其中主要的流派是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大众传播研究历史上的九种主要理论和方法:大众社会,功能主义,多元主义(Mass Society , Functionalism , Pluralism)。媒介效果(Media Effects)。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公共领域(The Public Sphere)。媒介职业和职业人员(Media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als)。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女权
7、主义(Feminism)。活动图像(Moving Image)。新受众研究(New Audience Research)。机遇与挑战:传播学自从在美国形成以来,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大的发展。50年代,英法德等国的传播学起步,现已基本形成各自的学派,并且成为传播学研究道德另一重要基地。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学研究也纷纷开始。90年代后,传播学研究要适应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传播学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传播学成为真正的独立学科。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开阔视野。二、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发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从台湾开始。台湾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是在美国经验学派和部分批判学
8、派研究的影响下进行的。大陆的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1956年大陆最早接触“Communication”(传播)一词。1978年后开始比较大量地介绍传播学的主要学说、概念、范畴和方法。我们已经开始引进和介绍国外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和成果,这项工作还将持续并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自主的传播学研究,这些研究项目多是利用量化方法对我国传播实践进行的实证研究。研究所用的范畴、范例、方法等均引自于西方的传播学,而且基本上是传统学派。近年来我国传播学研究在进一步准确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开始进行传播学本土化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关注本土的传播实践,这才是我国传播学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9、和方向。第三节 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一、 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哈罗德拉斯韦尔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探讨政治学,试图用一系列自然科学理论建立政治学体系。1. 是美国系统研究政治传播的第一人,是分析研究宣传的权威。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2. 开创了内容分析法。3. 在进行宣传研究的同时,其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大至大众传播。提出大众传播的基本传播过程,即“5W”模式,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4. 从外部功能上分析了传播活动的作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三大功能),即件事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明。同时,他在对传播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分析方面,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这
10、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拉斯韦尔一生著述众多,除有关宣传、传播的著作外,还有很多政治学著作。二、 社会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库尔特卢因是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人类行为的动力和控制的研究。1. 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最早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这些理论成果对传播学的研究影响较大。“群体动理论”是他对社会心理学的最重要的贡献。二战中劝说家庭主妇改变食谱的实验。2. 提出了“把关”概念。这对于后来的研究来说,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方向的贡献。三、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保罗拉扎斯菲尔德是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在社会学,特别是应用社会学领域的影响相当深
11、远。1. “他开创了媒体效果研究的传统,这一传统成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占有统治地位的范式。”人民的选择终结“枪弹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代,“舆论领袖”,“两级传播”2. 试图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参与性观察和深度访谈、内容分析和个人传记、专题小组研究和焦点访谈结合起来。3. 创造了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机构的原型。四、实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卡尔霍夫兰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研究说服态度而关系、态度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他的学术成就集中在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第一阶段:二战期间,用严格实验的方法,试图找出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
12、。第二阶段:二战后,继续进行二战期间开始的态度与说服的研究,从多层面、更广泛的方向研究传播者的信誉、信息组织、群体适应效果、态度和观点变化的持续等问题,将研究成果集结出版了关于态度问题的耶鲁丛书。缺点:霍夫兰及其合作者没有研究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媒介运动和大众传播。另外,他们使用实验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多为学生和实验性对象,范围有限。虽然他在后期也发现了许多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现的众多影响因素,但是“这项研究的结果对现实生活有无实用价值却不清楚”。五、传播学家 威尔伯施拉姆威尔伯施拉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创立了传播学这一新兴学科,将传播学作为单独的学科提出来,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
13、1. 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它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传播学。传播学创立的标志是1949年由他编纂的第一本权威性的传播学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2. 他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3. 他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4. (自己加的)提出了许多传播学研究的新观点和新理论(选侧或然率公式、传播的直线型观点、“知识沟”、以“魔弹论”形容早期传播效果看法等),极大地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 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边缘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相当的重叠之处
14、。传播学研究至今都难有一个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一套核心概念。拉斯韦尔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在1928年的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他首次明确提出“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一、 对传播学及其对象已有的认识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提出:“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人“试图共享某种信息”,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
15、相互影响,受影响;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教别人和受别人教;娱乐别人和受别人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梅尔文德弗勒:传播学就是要“解释人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从诸如语义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这样一些领域里可以得出许多很有价值的线索。需要他们结合起来,充分描述整个的人类传播,然后方可估量出使用复杂媒介的大众传播的地位”。他进一步指出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关键问题:一个社会是怎样影响其大众媒介的?是什么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导致大众媒介以目前的形式运作?大众传播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在原理上还是仅仅在细节上不同于直接的人际传播?接触大众媒介对人们有何好处?这种
16、接触是怎样在心理上、社会上和文化上影响人们的?简言之,德弗勒认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学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上。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一书中,提出核心传播理论:其探讨“集中在对各种传播都适用的一般概念和过程上”,“有助于我们对传播的一般意义的理解”。他认为核心传播理论主要探讨五个方面的问题,即:信息的发展、阐释和意义的生成、信息结构、相互作用动力学以及机构和社会动力学。小约翰认为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即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例如人际间、团体、组织、大众等等,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成为传播学的
17、主要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关注的范围是广泛的,传播过程是多样的和相互联系的。丹尼斯麦奎尔将传播学的研究要素分成四种: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家族、文化因素;媒介;媒介内容和受众。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传播过程,对这四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变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基础。我国传播学者对传播学及其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的看法:传播学是研究人与人,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怎样借助符号(语言、非语言、类语言等),直接和间接地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传递、接受、反应和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的学问;传播学是研究人们共同生活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其机理和作用;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
18、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克劳斯从控制论角度讨论了研究对象、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之间的密切联系: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理论,而不同的理论就派生出以之为根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开创性的工作来说,针对新的研究对象,有时必须提出开创性的新的方法进行探索。对传播活动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传播的本质,将整体传播现象作为理论研究的基本对象,探索本体特征,发展核心传播理论,这是我们界定传播研究对象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进行传播学研究的目的。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科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重要的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
19、展等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们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研究。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拉斯韦尔(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缺点:全然不顾社会制度如何铸造、影响媒介。“五W”里漏掉了传播动机。不包含“反馈”,把传播描写成单方向行为。(一) 结构和功能主义观点该观点把传播视为这样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用语言把意思传达给他人。传播使用的语言和符号系统脱离把它们作为工具使用的人而拥有自己的生命。因此可以说,结构论者把准确清除判断视为良好传播的标准,而把传播能力视为对
20、语言和其他符号的准确、恰当和熟练地使用。侧重点在社会和文化结构上。(二)认知和行为主义观点该观点:承认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但是它更进一步,强调二者之间的信息处理过程。人之研究以“变量分析”为中心,它把主要的变量归类,并显示他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认知论者感兴趣的是信息和认知变量引起某些行为结果的方式,因此,在认知理论中,船舶被理解为个人的思想。侧重点在个人。(三)相互作用观点该观点:把传播看做社会的粘合剂。社会没有它就不能生存,注入组织、群体、家庭和社会团体等结构不能先于它而存在;它们是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并存在下去的。(四)阐释的观点阐释理论赞成主观主义或者说个人体验的重要性,对于个人对事件
21、的理解赋予极大地重视。阐释理论一般解释头脑中各种各样体验的意义的过程,强调语言是体验意义的中心。有时这些包含对文化的阐释,有时是对各种各样的文本机制造物的解释。这些理论多避免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规定性的判断,阐释往往使用相对的、不很明确的词语表述。(五)批判的观点批判理论有一些松散的对传播和人类生命质量拥有兴趣的思想观点组成,它们尤其关注不平等和压迫现象。多数批判理论关注社会中利益的冲突以及传播使得一个群体长久控制另一个群体的方式。许多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但其中大多是又都远远超越了马克思原来的思想。三个重要分支: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女权主义研究。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对传播决定文化的认识。
22、阐释理论在解释个人体验、文本、和社会结构的意义方面是很有力的。批判理论则强调价值观和利益在判断事件、情景和制度方面的作用。第二节 传播学研究方法一、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方法论基础的多元化。2.方法的综合性。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层次性科学研究方法基本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1.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这是方法体系的指导、方向与范围。2.科学研究的方法体系。这是方法体系的具体化、实践化与成果化。传播学研究方法论体系是传播学研究中所应用的方法论基础。通常在三种意义上讨论有关方法论的问题:1.方法论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2.方法论作为成分构成体系,即方法论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3.方法论作为方法类型体系。传
23、播学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法、思辨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三、传播学研究方法体系社会科学多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人文科学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两种研究方法的差别:定性方法操作的是概念体系,定量方法操作的是量化事实体系。差别的体现:1.分析客体。2.分析及其方法。3.方法学。4.理论架构。两种研究方法的互通性:1.在本质上,任何客体都无法被划分、归类为“量化”或“质化”的分析客体,而这种划分主要是由研究者使用的分析机器所中介决定的。2.从狭义上讲,在理论架构的层次方面,质化和量化的分野并不是很重要
24、。定性与定量的划分多半存在于方法论层次上,“代表不同的结构化研究程序和工具,而大众传播的经验现象更可以作为这种分野的论述于诠释。”(一)定性研究方法系统(Qualitative Methods)定性研究就是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借助理论范式,进行逻辑推演,据此解释或解构假设的命题,最后得出理论性结论。1.人文学科的定性研究方法人文学科传统视传播为意义的社会生产,这种意义的生产与三个基本传播过程要素密切相关:讯息、传播者及其再现的社会结构。用人文科学的术语来讲是:话语、主体性和语境。“话语”:预言是人与真实交换过程的主要媒介。“话语”成为社会真是建构的媒介。“主体性”:是指不同于传统哲学对主体的认识
25、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人生活在世界上并认识世界,这并不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封闭性双向关系,人在认识过程中随时受到现存的各种思想体制的制约和束缚。人的主体是一个受到各种限制的,早已由一系列对世界的代表系统所决定了的屈从体”,“已经被安置在意识形态结构为我事先排定的位置上。”“语境”:是指我们再分析文本时所必须考虑的某种情境和历史过程。将传播视为某种“语境”,传播是历史变化过程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分析焦点要转到受既定社会或文化主导的文本的深层结构。语言化与分析的三个分析层次:1.话语的基本元素是不同形态的发音和陈述。2.语言可以在传播者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模型。3.在“话语”的层面上,各种语言范畴都可
26、以被看做是一个连贯的结构,是一个带着讯息、可以被诠释的文本。在人文科学的定性研究的视野中,大众传播既是社会现象,又是话语现象。符号式人类与真实互动的主要模型,它进入到一个连续的意义生产过程后,便将社会真实建构成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等方面。因此需要建立如何描述符号的社会使用情况的研究结构社会符号学。2.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的定性研究方法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的过程。定性研究的诸多方法中,诠释取向的研究方法引人注目,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符号互动论、民族志、小组座谈、投影技法等。定性方法的研究程序:1.资料收集。2.分析定性资料。3.定性研究报告。(二)
27、定量研究方法系统(Qualitative Methods)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理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所有的研究方法都遵循一套严格周密的操作程序:1.确立研究假设。2.确立研究方法。3.收集各种数据。4.整理分析数据。5.提出研究结论,以验证最初的假设。1.实地调查法研究步骤:提出研究假设。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本项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实地调查主要分为全面普查与抽样调查。确定抽样方案。抽样方法一般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设计调
28、查问卷。问卷一般包含两部分:调查对象的特征指标和调查对象的意见、态度、行为倾向等。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主要有三种分析: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结果性分析。2.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研究步骤:提出研究假设。制定分类表。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验证先前的假设,提出结论。不足:内容材料(分析的对象)必须能代表整体,能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研究者主观因素影响了分类表的严密与科学。这将影响到分析结果客观和准确。3.实验法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室内试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室外实验法)。控制实验法是指研究在室内进行,并且在研究进行时对某些试验因素加以人为控制的
29、控制。适用于微观的、探究因果关系的研究。研究步骤:提出假设。建华众多的影响因素,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确立其中一对为自变量和因变量。控制、试验,将选择出来的研究对象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两组人数相同,特征相似。给实验组提供经过简化并确定的自变量,给控制组提供的则是普通的、非研究所用的自变量。统计、分析,将实验所得的大量的变量数据进行记录、统计。从中得出某些结论,并以此结论对假设进行检验。自然实验法将实验放在社会环境中自然进行。相对控制实验法而言,真实可靠,客观准确,但是在社会真实背景中进行试验,难于控制。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就是检验对某一对象的多方面特征。一般是研究某一特定对象或案例
30、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面情况。第三章 传播第一节 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二)传播学中“传播”的含义我国学者对“传播”的定义有两点是共同的:认为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即认为传播是动态的。认为信息是交互流动的,即比较强调信息流动的双向性。西方传播学家对“传播”的理解和界定差异非常大。1.强调“共享”2.强调“互动、关系”3.强调“符号”4.强调“目的”、“影响”、“反应”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是人的信息的流动过程。二、传播的类型最普遍意义上:自然界的传播和人类社会的传播。“二分法”:亲身传播和大众传播。分类标准:传播的手段。 “四分法”
31、: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分类标准:传播的范围及规模。自我传播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人际传播是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传播。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及内部对外部的信息交流。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分为五种: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是指非组织化的群体内部的,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活动。传播类型体系图: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演进人类传播的演进分为六个阶段: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一)符号和信号时代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到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二)说话和语言时代开始于9万年前到4万年前。说话和语言传播方式的到来,对人类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意义:人鳄梨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进行传播,使得人类可以用语言概念进行思维,从而大大提高人们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类使用语言这种符号系统进行传播,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三)文字时代开始于约5000年前。(四)印刷时代人类社会讯息得以大规模复制。文化的扩展与传播、保存大大得益于造纸术和印刷术。印刷术的进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