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音他拉苏木农田节水示范项目农田节水示范项目工程第一章 项目简介 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自治区以工代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内发改赈字20062237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旗的实际情况,按照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区面积较大具有一定代表性,集中连片、覆盖户数较多的原则,选择了*为试点项目区。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依据国务院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国发改200541号)以及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1.1 建设依据 1节水灌溉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2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3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4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
2、3-95 51991年通辽市水务局西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模式研究成果汇编6机井技术规范 SL 256-20001.2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次实施的以工代赈农田节水示范项目区在*太平村,共 8058亩农田,主要建设内容为打配机电井、铺设低压节水管网、架设供电线路、平整土地等。1.3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及工程规模(1)建设目标及任务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8058亩基本口粮田的改造与整治工作。(2)工程规模打配井40眼,铺设低压输水管道64公里,架设高压线路4公里、低压线路17公里,盖井房40座,平整土地1300亩。项目总投资5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0万元,地方自筹10万元,亩均投资630元。1.4项目
3、建设工期 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及试点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计划建设工期为8个月。工程计划2009年5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12月30日全部完工。 1.5项目建设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保证了*太平村8058亩基本农田的灌溉任务,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粮食稳步发展奠定了可靠基础。按平均每亩增产200公斤粮食计算,每年可增收粮食161万公斤。增加农民收入1442元/每人。节约水资源96万立方米。第二章 *概况 21 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位于*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东京1201940-1213540,北纬421440-433120之间。南与辽宁省阜新市
4、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相连,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地形地貌总特征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全旗年降雨量343451mm,年平均气温6.16.4,全年日照时数29412952小时(作物生育期内日照时数为15871679小时),大于10以上积温31223151。无霜期146161天。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6-4.1米
5、/秒。(2)土地资源*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万亩,土壤以冲积性白五花土、黑五花土和黑土等为主。(3)水资源现状*水源充足,河网密布。全旗共有七条河流。北有老哈河、西辽河,中部有叫来河、孟可河,南部有牤牛河、杜贵河及柳河的支流。北部和中部的河流在我旗境内基本上不产生迳流, 河道来水绝大部分是客水,多年平均径流是为6.7亿立方米。发源于我旗南部的三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8亿立方米。全旗地表水可利用量为2.12亿立方米。 *共有大中型水库5座, 其中舍力虎水库面积为3.75万亩,蓄水量为1.2亿立方米;孟家段水库面积为4万亩,蓄水量为1.08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1座,小
6、塘坝31座。 *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叫来河及西辽河冲积平原地区, 含水层由西南和东北逐渐增厚,全旗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6.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3.53亿立方米。 全旗水资源总量为7.2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1.17亿立方米,地下水为6.0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5.65亿立方米。 (4)生物资源林木资源。乔木,总面积14.5万公顷, 蓄积量360万立方米, 年采伐量10万立方米, 分布在新镇、黄花他拉、八仙筒、兴隆沼等地区。灌木,总面积6.5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大镇、苇连苏、八仙筒、明仁、治安等地区。野生植物资源。著名的有麻黄草、甘草和蒲苇草。麻黄草主要分布在中北部沙沼区,面积50万
7、亩,年产量在1200万公斤以上,左旋含量达60%以上, 甘草全旗各地均有分布,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达60万公斤。蒲苇草主要分布在各大水库及低洼潮湿地带,年产量达750万斤。 农业资源。主要有:玉米,年均产量6.5亿公斤,全旗各地均有分布;小麦,年均产量2000万公斤, 年销售量400万公斤, 全旗各地均有分布。水稻,年均产量4000万公斤, 年销售量2500万公斤, 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河的明仁、八仙筒、白音他拉等苏木镇;荞麦,年均产量3000万公斤, 年销售量2500万公斤, 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黄花他拉、新镇、义隆永、青龙山等苏木镇;小米,年均产量1500万公斤, 年销售量800万公斤,
8、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黄花他拉、新镇、义隆永、青龙山等苏木镇。还有杂豆、油料等。畜牧资源。主要有:牛,年存栏17.6万头,羊,年存栏80万只,猪,年存栏72万口,鹅年存栏150万只, 禽饲养量达到480万只。2.2 社会经济状况2.2.1行政区划与人口全旗现辖12个苏木镇、9个国营林场圃和1个国营农场,355个嘎查村。2007年末*共有人口4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6万人,蒙古族人口16万人,占总人口的37。全旗人口密度53.1人/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2.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截止10月末,全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4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
9、值分别完成12亿元、27.5亿元和1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86亿元,增长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84.2元,同比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4673元,同比增长8.5%。*区位及交通条件独特。地处东北与华北交汇中心,居东北三省与*结合部,既属于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内,同时受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辐射和带动。目前全旗公路总里程2150公里,境内有国道(111国道)1条146公里,县道5条228公里,乡道610公里,村道1166公里;京通铁路横贯全境,四平-通辽-赤峰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设置三个出
10、口,巴新(阜新新丘-西乌旗巴彦乌拉镇)地方铁路纵穿全境,现已进入实施阶段。全旗现有小学以上各类学校320所,其中普通小学297所,普通初中19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专1所。全旗在校生人数57323人。全旗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全旗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电视台1座,人口覆盖率97;有文化馆1个,建筑面积2426平方米;有图书馆1个,藏书20余万册。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旗目前共有卫生机构30个,其中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院21个。共有床位593张,卫生人员169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31.5万人。“十一五”时期,我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实现经济结构的
11、根本转型。全旗经济由农业主导型跃升为工业主导型。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达到9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8.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1亿元,三次产业分别增长10.7%、26.1%和18.3%以上,三次产业比达到18:52:30。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37.5亿元以上,占地方生产总值的40%左右。-投资和消费的拉动效应更加突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36.6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15.46亿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达到4.8亿元。-人
12、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1000 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4220元。-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44.27万人以内;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5左右。-社会各项事业较快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2.3 土地利用情况*总土地面积81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8万亩,林地面积619万亩,草场面积2
13、12.8万亩,沙荒地面积126.4万亩,村屯占地面积23.18万亩,河流水域面积21.5万亩,难以利用土地2.4万亩。县域区中心和北部部分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南部浅山丘陵区和部分沙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2.4 项目建设需求及群众建设积极性2.4.1基本情况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涉及*的太平村,350户、1338口人,人均耕地6.5亩,人均粮食984公斤,人均纯收入980元。2.4.2项目需求及群众建设积极性(1)能够加快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牧区单一的生产流通渠道与多层次的需求不能对接,产品结构单一,销售不畅,以及连续干旱等因素阻碍了*农村牧
14、区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现代农牧业对科技含量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过去靠天吃饭、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已经被淘汰,而对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种植业投入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农田水利基础实施的改善和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能够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农民经济实力。*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比,还相差较大,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项目区农民与全旗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还可以增强项目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也有助于减轻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负担。根据项目区的现状,这些耕地均为中低产
15、田,生产状况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别差,项目区的群众对建设基本农田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国家扶持建设的基础上,愿意自筹一部分资金和投工投劳,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快本地区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3.1.1行政区划与人口全苏木现辖27个嘎查村。2007年末*共有人口2.7万人,蒙古族人口0.992万人。全苏木人口密度38.2人/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示范项目工程涉及*太平村,涉及农户350户、人数1338人,占项目区农业人口的100。3.1.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7年,全苏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14%
16、,人均生产总值4321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0.55亿元、1.01亿元和0.7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0.09亿元,增长45.6%,其中税收收入0.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0.74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0.34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6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00元和368元。*位于*东北部,距离*政府所在地110公里,现有东清线连接111国道,距离25公里。全苏木辖27个行政村,2.7万口人,其中贫困人口5800人。全苏木耕地面积15.7万亩。苏木现有草木场2500亩,大小蓄16万头只,人均占有牲畜为4只羊单位。
17、太平村位于*政府所在地东5公里左右。全苏木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全苏木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有电视台1座,人口覆盖率97;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苏木目前共有卫生机构1个,共有床位25张,卫生人员5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1.8万人。3.1.3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与范围项目区位于*境内,该苏木距*所在地大沁他位镇110公里。全苏木总土地面积8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7万亩。 (2)气象*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降雨集中,秋季少雨凉爽,冬季漫长干冷。年平均气温6.1,年平均日照时数2952小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3122,无霜期150天
18、。年平均降雨量326.8mm,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年蒸发量为2078.5mm。湿润系数为0.35,全年平均风速3.8m/s,冬季为西北风,春季为西南风。大于8级风日数20天,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年平均冻结深度1.38m,最大冻结深度1.5m。旱灾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处西辽河风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95.7296.3米。土壤类型属灰色草甸土和风沙土,土壤容重1.311.50g/cm3。田间持水量1731%,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2%,适宜种植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及牧草等。植被为温带半干旱草原植被,由于人为活动使自然植被
19、遭到破坏,成为次生植被,类型为沙岗和沙垄上的沙生半干旱草原植被、草甸植被、盐生植被和湿性及水生植被。(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与水力性质及水力特征,区内地下水为孔隙水。从区域地质条件可知,在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影响下,本区第四纪以来,地壳继续下降沉积了较厚的中砂,粗中砂等,为地下水的汇集与赋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地构造控制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低级别构造和古地理环境则具体地控制了本区域含水层厚度的变化,总的说来,受大地构造和古地形的制约,含水层厚度总的趋势是由南向北逐渐变厚。本区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102-170m),主要由粗中砂、细中砂和细砂组成。中间没有区域性隔水层,甚至弱含水
20、或不透水的砂粘土、粘土透镜体也少见。因此,第四系含水层本身构成了一个综合含水体,是一个近似均质的大厚度的潜水含水岩组。潜水埋深受地貌制约,埋深3.0米,地下水动态类型属于径流型,水位变幅小于0.5米,水量较丰富。单井出水量为80m3/h,水位降深10.0米。项目区地下水矿化度0.326-0.794g/L 化学类型为HCO3NaCaMg、HCO3NaCaMg型,PH值7.58.5,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5)项目区水资源状况据“通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项目区属西辽河供水区,地下水综合补给模数为7.85万m3/ km2,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5.02万 m3/ km2,则
21、该区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560万m3/年,现状开发利用54.71万m3。项目区地势平坦,且多为砂性土,因此,对潜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极为有利,同时,西部山前冲积平原的侧向径流也是地下水一项经常性的补给源,这对项目区地下水静储量及调节储量也起到了一定的填充作用,尤其在枯水年间人工开采地下水时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一般年份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都是以客水的形式流入流出,只起到水体的置换作用。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潜水蒸发,地下水侧向流出量和人工开采地下水量。另外,还有植物蒸腾的消耗量,从而构成了项目区地下水排泄量,本区地下水补排关系较好。对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评价(采用水均衡原理)表明,当地地下水资源足以
22、满足试点区内的灌溉要求及今后其他开发农田的用水要求。(6)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作物种植结构情况及今后结构调整趋势*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多种经营地区。总土地面积84万亩,耕地面积15.7万亩,现有林地42.5万亩,草牧场面积14.2万亩,其余为村屯占地、道路及不可利用土地等。草牧场以天然草场为主,中低产田9.8万亩,主要种植大田玉米和少量小麦、水稻、谷子、小杂粮等。由于土壤潜力不均,有相当面积的中低产田开发潜力很大。今后中低产田改造,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是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7)自然灾害该区由于多年平均风速3.8m/s,大于8级风日数20天,主要集中在春季35月,正值苗期的作物最易遭
23、受风沙灾害。又由于地处半干旱地带,又没有形成科学的灌溉系统,干旱是该区主要的自然灾害。3.2项目区基本农田建设现状3.2.1基本农田建设现状*各级领导历年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全苏木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在旗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农田水利示范项目涉及太平村,受益农户达350户。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一处,成功一处,见效一处。另外加强了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地力水平。几年来主要采取开沟排水、合理灌溉、结合土壤肥力与土壤墒情监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节水农业等技术,综合提高耕地地力水平,为项目实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受资金条件限制,项目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全苏木水利工程经过
24、多年运行,设施老化,病险隐患严重,水利灌溉系统不完善,亟待整治。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农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的取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造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锐减,建设速度明显放缓。3.2.2项目建设需求该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大部分分布在冲积河谷平原,比较集中,生产条件较差,具备示范项目建设的耕地面积0.9万亩,主要适宜打井配套上电,增加水浇地面积,同时增加节水灌溉面积,使过去的亩产800斤/亩,增加到1200斤/亩,同时每亩每次节水40立方米以上。3.3项目区粮食生产情况3.3.1粮食生产现状项目区种植结构单
25、一,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主,占粮食总产的80,间种杂粮,占粮食总产的20,全苏木粮食总产量2972万斤,人均占有粮食2000斤,基本上自给自足,有240户560口人缺粮,主要是因病致贫,或老弱病残等,同时没有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生产难以保证,造成缺粮状况。因此,改造中低产田,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缺粮问题的最佳选择,且这一地区没有水浇条件,如果增加水浇地,对于当地的粮食产量增加潜力将十分巨大,效果将十分明显。3.3.2示范项目建设的迫切性项目区群众对于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十分迫切,特别是近十年来连续干旱,严重影响了粮食的正常生产,由于干旱、青苗死亡、粮食减产或绝收,所以当地群众建设旱涝保收
26、基本口粮田的心情十分强烈,在国家扶持建设的基础上,愿意自筹一部分资金和投工投劳,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快本地区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第四章 建设目标、任务与工程布局4.1 建设原则、任务、目标4.1.1建设原则要坚持重点突出,坚持国家支持与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中央制定统一的基本政策与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立足资源,注重特色,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追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坚持产业发展与科技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西部开发、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和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
27、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与地方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相结合。4.1.2建设任务 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示范项目建设任务以一定规模的项目区为基本单元(如一个村或几个自然屯连片),以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建设基本口粮田8058亩,涉及太平村。4.1.3建设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8058亩,实现试点农户粮食基本自给,同时提高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保证项目区的粮食安全。4.2工程布局按照项目区面积大且具有一定代表性,集中连片的原则,选择*的太平村为试点项目区。项目区建设基本农田面积8058亩,打配机电井40眼,架设供电线路21公里,安装变压器9台,埋设节水管道64公里,新
28、增节水灌溉面积8058亩。第五章 工程设计5.1 总体设计本项目建设基本农田面积8058亩,种植作物为玉米。采用打配机电井,低压管道节水灌溉工程形式。5.1.1 总体设计根据项目区实际,对水源工程、节水灌溉系统、水源配套工程、电力工程等总体布置进行设计。根据因地制宜,注重效益、保证质量、便于管理、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的原则,针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地形地貌条件,牧草品种,现状生产力水平,确定采用的灌溉工程形式,种植作物为玉米。 项目区水源工程建设是打井开发利用地下水。考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井的型式采用砼管井。区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井孔的位置及井距选定要考虑地形,运行管理及满足群井出水
29、量的要求。项目区地下水埋深为3.0米,从抽水资料分析,动水位降深为10.0米,故对所有具备条件的地方采用打配机电井,建设高低压线路,潜水泵为配套动力。 5.1.2 水源工程 项目区没有地表水可作为灌溉水源,故采用地下水为本项目节水灌溉水源。根据总体设计,项目区水源井新打大井40眼。一般大井单井控制面积为80-120亩,节水管灌单井控制面积为200亩左右。共建井房40座,作配电线路设计,配置潜水泵。5.1.3 灌溉保证率和灌溉制度结合西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模式研究成果汇编,制定设计本项目作物灌溉制度。项目区作物为一年一季,主要种植玉米,并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分一般降
30、水年和干旱年两种情况,一般年灌水135m3/亩,干旱年灌水180m3/亩。详见玉米灌溉制度表。 玉米灌溉制度表节水方式作物品种灌溉设计保证率(P=75%)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灌水时间灌水定额(m3/亩)灌溉定额(m3/亩)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玉米一般年3播种期4月下旬45135拔节期7月初45抽穗-吐丝7月底45干旱年4播种期4月下旬45180拔节期7月初45抽穗期7月下旬45灌浆期8月上旬455.1.4 水量平衡计算项目区没有地表水可作为灌溉水源,故采用地下水做为本项目灌溉水源,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6.9万m3/年,可开采量为170.68万m3/年,现状农业开采量为50万m3/年,人畜饮水4.
31、71万m3/年。根据附近地区抽水试验资料表明,60米井深的出水量为80m3/h。项目区地下水静水位埋深为3.0m,动水位13。项目区全部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形式,且供水区集中连片,所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按一个区进行计算。项目区取水水源为地下水。根据通辽市水务局2003年编制的“通辽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可知,项目区所在地属西辽河供水区。地下水综合补给模数为7.85万m3/ km2,可开采系数为0.6,地下水可开采模数为5.02万 m3/ km2。项目区总土地面积5.1万亩,则项目区地下水综合补给量为266.9万m3/年;则该区可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70.68万m3/年。5.2典型设计 5.2.1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1设计参数的确定典型设计的有关参数参照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和西辽河平原主要农作物灌溉模式研究成果汇编及灌溉制度等加以确定。 (1)灌水定额的确定m=1000r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