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0 ,大小:96.26KB ,
资源ID:113483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483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1、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学科数学课型学期计划教学过程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70课时1、准备课+数一数约2课时2、比一比 约2课时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分类约2课时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8、认识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总复习约10课时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

2、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

3、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

4、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个人修改学科数学课型准备课教学目标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初步了解和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第4页的数10以内的数、分类和写字准备练习,练习一的第1题。 教具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内容是教科书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三张挂图或三块小黑板,内容是教科书第4页上的两幅分类图,一幅110十个数字图。 3在黑板上画上写数字练习格。 4教师给学生准备带有

5、虚线数字的写字练习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数学知识非常有用,比如在日常生括中数物品的数量,买东西用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工人制造机器,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科学家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都需要用数学知识。老师要知道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要准备多少本课本也需要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或投影片,教学数数。

6、(1)教师:这幅图画的是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2)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教室里实物的个数。提问学生,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我们教室的墙上有几张画? 2教学分类。 (1)挂上画有一枝铅笔和两个皮球的图或小黑板。教师先提问学生,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

7、?各是做什么用的?然后归纳学生的发言。 教师:大球、小球都是小朋友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老师用一根线把它们圈起来(边说边用红粉笔画上圈),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的。铅笔是同学们用来写字的,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 (2)让学生看书上画有鸡(母鸡、公鸡、小鸡)、书包和气球的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幅图,然后让学生试着把同类的东西圈在一起。教师巡视。 提问:这幅图中的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是怎样圈的?为什么? 3教学数110十个数。 挂出画有教科书第4页上l10十个数的挂图或小黑板。 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圈中各有几个物体,认一认圈旁边的数字。 教师指挂图或小黑板上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说数,也可以一个人接一

8、个人地说。如果说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实物,然后纠正说错的数。如果有时间,教师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字让学生说出数。 4写字准备练习。 教师在事先画在黑板上的写数字练习格里,边示范边向学生说明画线的方法:画横线要由左向右,画竖线要由上向下。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格里试着按虚线点描一个样子,教师巡视检查,合格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独立描。描完虚线点后,再让学生在练习格里独立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1题。 教师让学生看练习一的第1题。教师读题后,先带领学生一起看左图,让学生说一说图里画的各是什么,哪些是同类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再着重指出:西瓜、香蕉、桃都是水果,可以看作一类,因此这三种水果可以

9、留在一个圈里。让学生动手把三种水果圈起来。接着提问:布娃娃能不能算作水果?然后,让学生看右图,先看看图里画的各是什么?想想哪些物品是同类的,再让学生动手把同类的物品圈起来。 个人修改引入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数学,举出实例。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教师可分别让一位圈对的和一位圈错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说明圈对的道理和为什么圈错了。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25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

10、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

11、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单元课时安排:约1课个人修改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课 题 数一数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

12、作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挂图或者课件教学过程一、 口头数数。教师: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吗?数数看。二、 看图数数1、激发观察兴趣。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同时鞠躬、敬礼。师:同学们),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伴有鸽子的哨音)。教师: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2、数图中的数量。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

13、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1)数数量是1的事物。教师: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或是图片 )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的引导, 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观察,学会数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加上圈。教师: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此不再单独出示教学楼的图。(2)

14、数其他数量的事物。仿照(1)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看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的对不对。(3)认读11各数。1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数教室里的事物。三、小结教师: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习

15、资源。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评价别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知道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与应用。 个人修改同桌同学互相唱数。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同学试着跟大家数几次。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启发: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板书设计:数一数1,2,3,4,5,6,7,8,9,10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2、培养学生互助合

16、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课 题 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一的习题1、2、3、4。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在多和少的教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是一个难点。 教具准备1、情景图、各种图片、 2、学具:各种图片、铅笔、橡皮、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在森林里,住着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它们每个小动物都有

17、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发起了大水,小兔一家住在河边,大水把它们的房子冲倒,它们伤心得哭了。邻居小猪知道了,就来到小兔的家,对小兔说:”别难过,我们大家重新帮你们盖一座结实的大瓦房,你们就不用怕大水了。”小兔高兴地说:”谢谢你,小猪。”小猪说:”不用谢,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一起战胜困难,咱们开始动工吧。”这时,他们开始忙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吧。出示情景图: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二、 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同样多”“多”“少”的含义。1、 揭示概念”同样多。教师: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仔细看一看,图中有几只小兔?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吗?(课件同时演示或用图片贴在黑板上

18、)设计意图由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由故事引出情景图,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同样多的含义。 小兔和砖连起来,表示一只兔子搬一块砖。你能用学具摆一摆?摆完以后,同桌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你能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大家吗?(生回答)教师揭示同样多的概念。 板书:同样多揭示概念”多”和”少”。 教师:图中有几只小猪?用学具摆一摆?小猪扛几块木头?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 ,你看到了什么?(教师课件演示)同桌说一说。揭示概念”多”“少”(小猪少,木头多)谁多?跟谁比?我们就说木头的跟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怎样说?(小

19、猪的只数比木头的跟数少)2、 玩一玩小组活动: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请小猪吃饭,小兔准备了一些苹果和萝卜?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萝卜够不够?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各小组汇报。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做一个游戏,”比一比”(教师做个示范:我看到图中有3个萝卜,我看到图中有4个板凳,两个同学边摆边说,放在一块比较,萝卜的个数比板凳的个数少,板凳的个数比萝卜的个数多)你们像老师这样把图中的东西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看哪一组说得多,说得好。(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汇报。三、 巩固练习1、做一做同桌的同学分别比一比自己的手指、眼睛、耳朵理解同样多

20、。让学生拿出手里的东西如:铅笔、橡皮、作业本、书小组比一比。教师巡视并参与他们的活动。2、练习一1、2、3、4、1题学生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2题提问:两种动物是不是同样多?你是怎么想的?(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是对的,应给予鼓励)3独立完成,你是怎么想的?多指名说,使学生明白只要看第二行就行了。4题让学生独立做,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四、小结 设计意图方法同上揭示多和少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运用观察、操作的方法,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与日常生活相系,掌握这些概念的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能灵活运用知识。 个人修改你能象老师那样把故事讲完吗?小组里互相

21、讲一讲。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每只小兔搬几块砖?随着学生的回答,逐一将图中的4块砖复制下来与小兔一一对应上,每复制一块砖,都用小圆点做记号。板书设计:比多少和 同样多 少 多 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课 题 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探究使学生学会

22、比较长短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学会比较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教具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过程一、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 引导观察。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这是智慧爷爷给我们带来的礼物,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赶快打开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课题)二、 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长谁短

23、,并板书:长、短。三、反馈练习 1、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2、 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四、巩固练习a) 打开书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b) 练习一第5题,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五、整理教具教师提出要求:1、 原来学具袋里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 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 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 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

24、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五、 全课小结。 个人修改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放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板书设计:长短比较的一般方法: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较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课 题 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

25、第10页,做一做以及练习一的7、8、9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具准备让学生带积木或一些纸盒。教学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1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师:找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提问:谁高谁矮?再让男孩跟老师比,谁高谁矮?接着,再问:男生到底是高是矮,?小组交流。小组汇报。二. 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让学生判断谁高谁矮,学生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怎么办?、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全班交流。(教师可让学生上台前演示)、 师小结。

26、(总结比较高矮的方法)三、 动一动1、 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活动活动筋骨。2、 学生活动(每组值日生全体起立,按大小个排队,)矮的在前,高的在后。四、 巩固练习。1、 练习一第8题,同桌同学把手放在墙上,看谁摸得高。摆纸盒或积木块,看谁摆得高。、 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体订正。、 练习一第九题,找两个同学比个子,出现错误的方式,问:这样比对吗? 教学总结:老师的讲桌和你们的桌子谁长谁短?怎么比?小组比一比,做一做.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高矮,回去以后跟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个人修改比较高矮的方法:2个人都必须赤脚站在同一平地上,背靠背

27、站直,观察2人头顶的高度,来判断高矮。 板书设计:高矮比较高矮的方法:2个人都必须赤脚站在同一平地上,背靠背站直,观察2人头顶的高度,来判断高矮。 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内容课 题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 教具准备野生动物园图

28、、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教学过程一、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出示挂图,这是什么地方?小朋友们,今天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不好?、 咱们分小组去参观,你看到了什么人?什么动物?每个小朋友在小组里说一说,数一数。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小组汇报。当学生说到1个太阳、1头大象时,教师出示图画,并告诉学生一头大象、一个太阳都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图下贴上1,你能从手中的卡片找到数字1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放到桌子上。

29、这幅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2、3、4、5的教学过程与1的相同。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你们仔细看一看卡片,这5个数字象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小组里说一说,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1) 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由图画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这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这5个数字的形状的正确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

30、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学生操作,让学生到台上演示。(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各数表示。6、做第16页的”做一做”。教师端出3个苹果,提问:不用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请你用其它物体和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二、教学数序1、 逐次感知15的数序。教师用计数器演示: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老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在计数器上标上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2、 整体感知15的顺序。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三、教学数的写法1、 教学1、2、3、4、5的写法。教师写,学生观察,然后让在桌上书空、描字。四、课堂练习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五、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操作活动,不但使学生加深对基数含义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