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代表演讲稿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代表演讲稿篇一:博士毕业典礼演讲稿一篇“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报道XX年09月07日15:23尊敬的各位师长、亲爱的各位学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代表本届毕业同学上台发言。为什么选我做代表?研究生院的老师说,因为我脸熟。如果这是真的,那我认为这是脸熟带给我的最大一份荣耀。 本来,一个以说话为生的人,上台讲话不应该是难事,但此时此刻我却感到心跳加速、血液循环在不断加快。十年寒窗,始得今朝,当然我等得更长。42年,想不激动都不行啊!所以首先要向各位学友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道一声,衷心的祝贺!饮水思源,我还要请求各位学友允许我代表你们,向三年
2、以来为了我们的今天而辛勤工作的苏志武校长、陈维嘉书记、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授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关怀的导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们将永远感激和尊敬你们! 我们还要向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由衷地说声谢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走不到今天,没有你们的关注一切都将逊色许多! 站在这个话筒前,想说的真的很多。我相信在座的许多学友都会记得三年前,这堵墙上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这里是终点,也是起点。那个时刻好像刚刚过去不久。当年我们怀着不同的理想来到这里,共同的却是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一份与众不同所吸引。 今天,真的要说再见啦,真的要用母校二字来概括这里的一草一木的时候,我们才真切地意识到终点二字的意义。
3、它将一群生机勃勃的人,一颗颗火热滚烫的心包容在了一起,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校友;它将教学楼、视听室、白杨树、核桃林都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记忆中;它将我们人生一段最为珍贵的经历,凝结成又一段青春的记忆。穿透浮躁与尘嚣,我们会发现读书的确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终点的含义的确也在提醒我们,我们中的大多数终将离开,但是我们的人生之路却已经因为这几个寒暑而变得不同。我们在成长!我们在成熟!作为中国传媒界的最高学府,母校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走出这道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置身于今日社会、媒体发展的洪流之中。因为是过来人,不断有学友向我请教在媒体工作应注意什么?的确,从1989年算起,今年是我当记者的第
4、十八个年头。近二十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我们已经或将要捧起的不仅仅是一个饭碗,而是需要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的一个行当。在座的学友,无论我们学的是什么专业,只要沾上“传媒”二字,也就意味着要担当起一份责任。熟悉中国当代传媒变革的人都了解,十多年前一批二十七八的年轻人丢了工作丢了户口丢了档案不顾一切来到北京,出现在中央电视台这个中国传媒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他们丢下许多却找到传媒这个行当最需要的两个字:责任。他们创办了“东方时空”,他们开中国电视一代新风。老生常谈,我在这里无意为我和我的同事树碑立传,只是因为变革的年代,多元化的取向和媒体对于感官享受的放大,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容易遮蔽“责任”所应闪烁的光
5、芒。我希望在此与大家共勉,谨记“责任”这个曾经熟悉却又变得仿佛陌生的词汇。既然我们已将传媒二字加诸自身,我们理当承担起这其中应有的责任。唯有如此,当我们谈到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时,谈到我们自身与民族荣辱兴衰休戚与共时,模糊的理念才会真实可触;唯有如此,当我们走出校门,才会幸运地发现自己最终可以不做替代别人的事,而能够去做别人无法替代的事。 感谢母校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传媒人。今天之后,我们真的就要离开。既然我们把这个地方叫做母校,我们应该做的,就不仅仅是索取。请大家一起在心里默默承诺:我们会始终心系母校,并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母校的发展。也请母校为我们祝福吧:就像校园中的那尊“大拇
6、指”雕塑,从这里走出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将会有自己的个性、创意和作为,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一样。我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大拇指再在母校的成绩单上按上新的一笔。做最好的自己!做自己的大拇指!母校在想到我们时也一定会微笑着竖起大拇指! 祝母校蒸蒸日上!祝同学们扬帆远航!祝福各位!谢谢大家!篇二: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 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演讲稿 尊敬的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以及我们今天的主角各位亲爱的毕业生:大家下午好!谢谢你们!在你们临毕业之际,请允许我在此先引用一段文字,这是一位母亲写给她的孩子的: 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而在现代的生活架
7、构里,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它给你意义;第二,它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至于金钱和名声,哪里是快乐的核心元素呢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果我们不是在跟别人比名比利,而只是在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那么连“平庸”这个词都不太有意义了。“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
8、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二字。 (这位母亲的名字叫龙xx。这篇文章的名字叫给河马刷牙。)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当初考研,一定各自有着不同的目标,但不管怎样,读完研究生,你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毕业之际,你们中有些人已经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些人还不满意,有些人甚至可能还没找到工作。但是,同学们,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们,请不要着急,不管现在有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只是一个起点。从现在开始,你们一定要一直去努力寻找,去找到自己喜欢,而且可以给你时间和意义的事情,然后让它成为你的事业。 在选择事业的过程中,记得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父母的评价或社会的评价来进行选择
9、。如果你喜欢做一名汽车修理工,那么在你面前,即使摆着一份大学教职或一份华尔街银行经理的工作,你也完全可以而且应当去选择当一名修理工。为什么不呢我们不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而是在寻求自己内心深处的幸福感和人生意义。说说我自己吧。15年前,我和你们现在一样,研究生毕业,然后进了一家大银行的 机关工作。看起来是一份自己满意也让人羡慕的工作。每天大楼里上下班,平时看看报纸,和同事聊聊股票,再写点研究报告,有时就跑到企业里去看看。工作也算清闲,工资也不低。但我深知,这不是我喜欢的事业。那时流行bbs。我在cenet论坛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希望有一个很好的学术氛围,然后可以安安静静的做一些经济学基础性的研究
10、。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生活。伯林继续说现代社会已不允许所有人都去认真审视生活,只有少数人有这种可能。我希望我能有幸成为这样的人。 当你成天对一些终极问题追问的时候,真的很累,而且没有答案。幸好斯特劳斯告诉我们哲学只是去寻找这些答案,而不是一定要找到它。 基于以上的理解,我希望我本人对哲学的追问成为一件非常个人化的事件,而把我大部分的工作时间用于从事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上帝造人,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同学们,你们也一样,只要你们去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给你时间给你意义给你快乐的事情。重点是,在你还没有找到之前,你不要妥协,大家都听过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11、,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听起来真是令人唏嘘,时间真快,转眼就老了。 是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的选择。 同学们可能知道,古希腊英雄奥德赛,征战特洛伊,历经艰辛后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伊萨卡岛,他的妻子依然在家乡等待着他。从此,伊萨卡岛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目的地。希腊诗人卡瓦菲斯写了一首诗伊萨卡岛,不是为了赞美奥德赛,而是告诉我们,其实目的地并非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在路上,人生的收获在路上。 我很喜欢这首诗。在我的演讲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把其中的一句诗送给你们:当你启程前往伊萨卡,as you set out for ithaka,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hope your road i
12、s a long one, 充满奇迹,充满发现。full of adventure, full of discovery. thank you. may god bless you all. 研究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材料学院XX届硕士毕业生xx,很荣幸能在这庄严的毕业典礼上作为硕士毕业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即将毕业的XX余名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鞠躬)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我在港大已经度过了七年时光。课上老师的谆谆教诲,课下辅导员的句句叮咛,通宵备考时的阵阵困意,球场上的挥汗如雨,这些点
13、滴细节构成了我的大学四年。一转眼,我的本科生涯就结束了,还来不及挥手说再见,同学们已各奔东西。那时的我还年轻,不懂得离别的感伤。本科毕业后,开启了我的研究生生涯。循循善诱的导师、亲如兄弟的同事和朝夕相处的学生,开始走进了我的生活:科研课题遇到瓶颈时,导师耐心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工作遇到问题时,同事热心的为我排忧解难;心情烦躁时,三五好友去球场上尽情奔跑。与此同时我还担任了兼职辅导员的工作,在同一片校园,不同的人生际遇中,母校让我慢慢成长起来。 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夜阑珊,读无眠,听尽别时言。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港大度过的日日夜夜已渐渐沉淀在记忆里,当今天的毕业典礼即将为我们在港大的求
14、学之路划上句号时,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竟有那么多难以 割舍的情怀。寒暑更迭,期间我们体验了耕耘的辛苦,也领略了收获的喜悦。在港大的校园内,朋友们,志同道合,激扬青春,挥斥方遒;回忆起徘徊于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有过坚持每天早起晨练的岁月,有过为了课题废寝忘食的夜晚,也有过同学相聚时把酒言欢的豪情壮志所有的所有,太多的故事,全都凝聚成我们对母校的难忘回忆。 如今,我们即将离开,合影上的灿烂笑容已经定格在记忆中,让我们认真保存好每张合影;让我们用力拥抱每一个我们相识相逢走过大学生涯的人,很多人此生或许将难再重逢;让我们对曾经起过争执冲突的人说声“对不起”,不再追究谁对谁错,因为我们不想
15、把友情的缺憾带入今后的生活;让我们万分郑重地对每位老师,对校内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说声“您辛苦了”,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舒心的学习和生活;也让我们在送别的时候,不要泪水涟涟,因为我们应更多地记住彼此灿烂的笑脸!明天我们将踏上新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工作,踏实有为,建功立业,不辜负母校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我们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篇三:XX 研究生毕业典礼讲话顾秉林在清华大学XX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是十分幸运的一批毕业生。北京奥运、六十周年国庆、百年
16、校庆等一系列国家和学校的大事,你们都一一亲历。在刚刚过去的百年校庆活动中,大家在纪念大会上感受清华百年的历史与使命,在校庆晚会上演绎清华人的精神和活力,在全球大学校长峰会上提供志愿服务,在为期一年多的百场学术论坛活动中增长见识、分享经验,还有近200对研究生同学在集体婚礼上,携手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你们是勇于担当的一批毕业生。攻读研究生期间,你们潜心研究、大胆创新,为发展学术贡献着智慧和汗水;你们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你们积极承担助教、助研、助管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辛勤付出;你们在汶川、玉树地震之后心系灾区,表现出清华人的高度责任感在社会对“80后”的关注和
17、争论中,你们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堪大任。同学们: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亲切寄语清华学子和全国青年学生,要求同学们做到“三个结合”。我想,大家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将“三个结合”落实到一生的奋斗和实践之中。 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清华大学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德才兼备。清华改制后的第一任校长罗家伦在知识的责任一文中提出,有知识的人“要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来”。钱学森学长说“我的事业在中国”,王淦昌学长说“我愿以身许国”,这就是清华人的责任,也是清华人应有的人生境界。此外,大家迈出校门,是告别校园,但不是告别学
18、习。同学们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自觉地把创新意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而又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创新成果。在学校,我们倡导和实施“创新性实践教育”,让大家在研究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走出校园之后,我特别想提醒大家,当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提升,需要大家贡献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也为大家作出创新性的成果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舞台。正如刚刚发言的马国馨学长曾经说过的:“解决好中国自己的问题就是世界水准。”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的曾维康同学,辗转多个省区,采访了江汉平原上一个小村
19、子里、在全国各地生活和打工的26名村民,写出一部25万字的村落乡民口述史,展现了真实的现代中国农民群像,成为一篇独具特色的硕士论文。这就是把创新和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很好例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是要在注重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培育个性的发挥。过去,清华曾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虽然也有一些诸如诗人院士、京剧艺术大师、流行音乐人等出现,但在整体上,学生的个性培养是比较欠缺的。时代的发展进步,越来越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资源。清华的毕业生,既要注意全面发展,同时也应该是个性鲜明的,要在科技、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各方面都成为各具特色的领军人才。衷心期望大家在未来的道路上始终坚守
20、梦想、保持个性,不媚俗从流,不轻言放弃,在奋斗拼搏中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同学们,百年清华的精神传统需要你们来传承,清华新百年的篇章正在你们的脚下向前延伸。让我们志存高远、努力奋斗,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像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在未来的人生征程上,“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谢谢大家!(顾秉林:清华大学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 用复旦精神指引未来的人生道路在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XX年7月2日)杨 玉 良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是我们共同收获的日子。你们和上午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的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不像他们那样整齐划一,在复旦读书的时间也各不相同,最短的只有两年,可能还来不及好好欣赏
21、校园的风景;长的有五、六年,甚至十年,对复旦的一草一木、逸闻趣事如数家珍。你们也不像本科生那样外露、张扬,因为你们对生活有了更多一些的体验与思考,才显得内敛和厚重。有不少同学是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已经建立了家庭,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责任;大多数同学已经对今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也显得比上午的学弟学妹们淡定很多。更为重要的是,你们在接受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的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特别是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各项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同学的汗水!前段时间,我参加了研究生“毕业之星”的座谈会,听了好多位研究生的发言,那时候我就很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离别的气氛,在这几年当
22、中,大多数同学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展了研究工作,在今天这个离别的日子里,你们各自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有怀着感恩之心离开母校的,也有带着遗憾甚至愤怒走出校门的,因此,我想起了复旦首席教授陆谷孙先生去年在这里给毕业生赠言时的话,他说we could have done better.大学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同学们也有本来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是今天你们都毕业了,这么多同学难得全部聚在一起告别母校,由于复旦的学科门类齐全,同学们的专业跨度太大,作为校长,在这里用这么短的时间,用这么短的一篇讲话稿作为临别赠言,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想我今天还是以一个你们的学长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吧!我们做科学研究的
23、人都比较在意自己的表现,英文里面叫performance,也就是自己的学术表现。但是学术表现其实有两 个层面,一个是research performance,还有一个是academic performance。有人解释为前者代表quantity,后者代表quality.尽管这样的解释不全面,但我们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确实有“重量而不重质”的倾向。其实学术不单单等于研究。只有当你的研究来自于你内心的需求的时候,这样的研究才叫学术。如果你完全从功利目的出发做研究,即使成果是学术性的,你也不是在做纯粹的学术。如此看来,两种performance又带有了外在与内在的区别。因此,从内心去探索真理的过程才是
24、学术的过程,也是学术最原始、最重要的驱动力。发自内心的学术研究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在学术研究中会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一个学者,总要有他的气质和人生品味。这种品味也会带动前面我讲的academic performance的提高。探索真理的内在冲动,肩负改变人类生存生活的使命,再加上对学生的教导,这就构成了真正的学术。 不得不承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真正的科学精神有着被逐步消解的危险。很多人追逐的是fashionable science,有的甚至可以被戏称为bikini science。如果是过分功利的,也许会出时髦的成果,但出不了大成果。我们在学术上有一个说法叫“论文引用半衰期”,它描述一篇论文的
25、引用频次随时间的演化。那些fashionable science的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销声匿迹了;那些真正的学术则即使是过了百年,还在影响着我们当前。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没有时空界限。爱因斯坦的寥寥数篇论文成为经典,为20世纪科学、哲学乃至文化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他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思想和文化。 诸位选择念研究生,等于选择了做一名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除了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与研究外,还需要对社会现象保持理性与冷静,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复旦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具备一点“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今天的社会呈现出一种多元文化错综复杂并呈、工具理性挑战人性的底线而造成失衡、功利主义驱动
26、下异化的社会状态。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的批评是一种有力的制衡,是一种提醒和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我们在求学期间所磨砺的犀利的分析能力和文化解读能力理应反馈于社会。象牙塔中的学习和研究工篇二:最能引起共鸣和反思的一篇北大毕业典礼发言稿 最能引起共鸣和反思的一篇北大毕业典礼发言稿 黄岩谊老师在北大化学院XX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能够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我已经深感荣幸;而让我站在这里发言,则受宠若惊。心里激动却又紧张:我何德何能,可以在你们完成学业即将远行之际,代表学长送去我们的祝福与希冀? 我平时从来没有主动回忆过自己的毕业,倒不是因为
27、毕业前两天丢了伴随我四年的一辆自行车心里很搓火;主要是一回忆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到恐惧,惊叹时间流逝速度之快,而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太老。我从化学学院毕业过两次,一次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1997年,我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五年后,XX年,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我在北大读书一共九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化学楼里面度过的。每次回到化学楼,都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心里踏实。心里踏实的时候,想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触动心灵的深处。但是,就算触动了心灵的深处,我的这个发言很未必能让人记住,起码我不记得我的毕业典礼上那些发言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更糟的是,我已经想不起来是谁发言了。 在这里,我想以一个师兄的角度,通过
28、自己的经历,谈谈毕业后的生活与工作。我想谈三个方面。 第一,兴趣与工作 胡适先生在1932年北大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满是陷阱堕落的方式很多,总括起来,约有这两大类: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他还说:要防御这两方面的堕落,有三种防身的药方是值得一试的。 第一: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本科毕业十六年来,我对胡适先生当时的这三个药方佩服地五体投地。 第一个药方,由于我的职业,倒是很好地解决了。我总是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药方,非职业的兴趣。我的本科阶段
29、,学习不算最用功的,花费了很多时间搞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有一个爱好,一直伴随我的生活,就是照相,所有的钱,都花到了和照相有关的地方。以至于我博士毕业前来回纠结了很长时间,我是当一个科学家呢,还是做一个摄影师呢,还是做一个摄影师呢,还是做一个摄影师呢可以看得出来,我当时特别想把摄影当成我的职业。后来,我在加拿大碰到了一个退休的化学教授,我和他聊起了我这个纠结,他告诉我说,把摄影当成一个爱好,可以很快乐,时时体会这一兴趣的美妙;但是,如果真的把摄影当成职业,也许就没有机会享受摄影的乐趣了。我想想,也是,如果当一个自由摄影师,估计有了上顿没下顿,养活老婆孩子都困难;如果开一个婚纱影楼,天天拍那种照片,
30、估计看见相机就会恶心;如果做一个新闻摄影师,估计发现自己大部分作品被压着无法发表早晚要精神分裂。所以,我决定,还是回归学术界,业余时候拍拍照,挺好。有的时候,这些非职业的兴趣也可以很严肃,比如我在北大教了三年本科生的选修课摄影的科学与技术,是我上过的课里面我自己觉得教学过程最快乐的。也是我的课里面旁听学生最多,事实上其他课没有旁听的学生,只有这个课,旁听的学生和正式选课的差不多一样多。 实际上,除了摄影和学术生涯的纠结外,我早些时候还有过在历史与化学之间的抉择。本科保送北大,我最想上的是考古系,挖墓、探险,多么让人神往的经历我第二想去的是历史系。第三,才是化学系,因为化学竞赛的原因。但是最后我还是怂了,乖乖地在三个志愿上都写上化学,就成了你们的师兄。回头看,这是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择了。我本科毕业上研究生的时候其实还犹豫了一次,我想报考化学史的研究生,就跑去问徐光宪先生。徐先生是可以带化学史的研究生的。他听我瞎扯了一通后,对我说了一句话:小黄,趁年轻多做点业务吧,化学史你退休了研究还来得及。我想了想,还是把考古和历史当成我的兴趣,或许也可以当成我值得一辈子研究的问题好一些,就继续读化学研究生。实际上,我现在所研究的课题中还有和考古直接相关的,真是命运的安排,也挺好。 第三个药方,信心。我毕业离开化学学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