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3.44KB ,
资源ID:11330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304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见病症艾灸穴位.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见病症艾灸穴位.docx

1、常见病症艾灸穴位常见病症艾灸穴位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 孟子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7 胃与十二

2、指肠溃疡可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灸.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极、八髎穴。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

3、归来、八髎穴、三阴交.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22

4、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治疗鼻炎(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干酪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一系列鼻炎,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取穴:迎香、鼻梁,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26感冒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感冒艾灸选穴:

5、 1、主穴:大椎、肺俞、风门、足三里 2、配穴:鼻塞: 迎香;发热: 曲池;头痛: 太阳、印堂;咳嗽: 天突操作方法:使用温和灸疗法,每穴灸15-30分钟每日1次,3-6次一疗程 艾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艾灸之注意事项:1、颜面无关,阴部,心前区和大动脉部位禁灸。2、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不能灸,经期遵医嘱施灸。3、极度疲劳,过度饥饿,过饱,大醉,大汗,大渴,大怒,以及奇寒酷暑,风雨雷电时不宜灸。4、疾病禁忌:灸法益阳伤阴,对于阴虚阳亢的人如五心烦热,面红耳赤以及邪热内炽的疾病不宜灸。5、施灸注意力要集中,保持灸火和皮肤间的距离,随时清理灸灰,避免烫伤皮肤和衣物,结束后用水或者其他

6、方法及时灭掉灸火,注意安全。6、环境要安静,避风,但空气要流通。如果出现晕灸:头晕,恶心,脸色苍白,出虚汗,应立即停止施灸,点按人中,百会,涌泉。7、灸的过程中出现热感或者热痛感,微痒感,风吹感,均属正常,以热感为多数。灸后可能出现疲劳,口干等症状,一般不需要处理,可以继续施灸。8、灸过程中,皮肤出现红或者红白相间片状印痕,也可能出现红线,白线,红点,黑点色素变化,还可能出现水泡,皮肤凸起或凹陷之处,按压时指下有空虚,硬结,或者条索状阳性物均属灸过程中体内病理正常反应。9、灸治循序先头部后四肢,先背部后腹部,先阳经后阴经,特殊情况可灵活运用。艾灸常用穴位:A、艾灸四穴养生灸法最合适自我养生保健

7、:1、关元 穴位简介:又名丹田,是任脉之穴。位置:在脐下3寸,是任脉和足三阴经交会穴功能:为一身元气所在,为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具有通调冲任,调理气血,补肾固精,回阳固脱的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关元穴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以使人元气充足,延年益寿。2、命门 穴位简介:一名精宫,督脉之穴位置:在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功能:命门者,诸精神之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故命门。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命门穴施人生命的中心,为

8、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3、足三里 穴位简介:一名下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腧穴之一,胃腑的下合穴。位置: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一寸。功能:经属于五行之土,穴属土,所谓土生万物,胃与脾表里,故统治一切脾胃之疾。“脾胃为后天之本”。调补足三里,实即培补后天,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保健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灸足三里养生保健,称为长寿之灸。本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4、中脘 穴位简介:一名太仓

9、,为手太阴,手少阳,足阳明之所生,任脉交会穴。位置,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5指的宽度。功能:六腑与五脏互为表里,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古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凡病者首先调和胃气,胃气调和则谷气生,这是说明人赖百谷养其身,故为养生保健要穴。灸中脘穴对于胃病疾病的各种症状均有很好的效果。B、其他常用艾灸穴位:1、神阙穴主治:滋阴补肾、强身健体。调理阴阳。改善面色苍白、消除色斑、黑眼圈等。2、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消斑。可用于治疗颈椎、暗疮、湿疹、感冒、消除头皮屑、 单纯疱疹等多种皮肤疾患。3、气海 定位:脐下1.5寸主治: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可消除面上黄气及眼

10、袋,治疗上睑下垂,消除面部皱纹,改善粗糙皮肤,对于单纯性肥胖有效。4、中极定位:脐下4寸主治:小便不利、阳萎、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等5、子宫定位:脐下4寸,旁开3寸主治:宫寒、卵巢肿块等6、肺俞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润肺养阴,滋养皮毛。可以祛除面上不正常之肤色,祛除暗疮、酒渣鼻、疔疮,改善皮肤粗糙,使皮肤细腻润泽。7、肝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疏通经络、理气消斑。可以消除面上雀斑、黄褐斑、治疗甲营养不良,以及由于肝郁引起的身材过于瘦小和乳房疾患等。8、脾俞定位:第十一胸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健脾益气,养血润肤。可以消除面上黄气以及浮肿、眼袋、目胞浮

11、肿和消除面上皱纹、皮肤松驰,皮肤苍白等。9、胃俞定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健脾胃、清胃热。可以消除暗疮、湿疹、口臭、唇炎、口周皮炎、身材过于消瘦或肥胖、脂溢性皮炎及脂溢性脱发等。10、肾俞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滋阴补肾,养颜明目。可以治疗黄褐斑、雀斑,黑眼圈、少年白发、斑秃、皮肤粗糙以及眼袋、浮肿等.11、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强壮身体C、各种常见疾病的艾灸:1、感冒取穴;大椎:在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隔上。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旁开1.5寸。曲池:在肘窝横纹端尽处。合谷:伸开拇指、食指二指,在第1、2掌骨间微凹处。外关:从阳

12、池穴上三寸,尺桡骨之间。灸法:取上面穴位,用艾条灸10分钟,并多喝温开水。2、咳嗽取穴:肺俞、檀中、膏育俞、太渊。肾虚加志室,气虚加足三里,有表证者加大椎、风门、列缺。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分钟。3、哮喘取穴:膻中:胸部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正中点。主治:咳嗽,气喘,胸胁痛。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天突:胸骨上窝正中,喉结下4寸处。主治:咳嗽,哮喘,咽喉肿痛。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肺痨。艾条灸5-15分钟,艾灸罐灸20-30分钟。奇穴气喘:位于背部正中线,左旁开2寸,与第七颈椎

13、棘突平高处。主治:哮喘,支气管炎,胸膜炎。艾条灸3-7分钟,艾灸罐灸15-20分钟。4、胃痛取穴: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主治:胃痛,腹痛,腹胀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主治:胃痛,反胃吐酸,呕吐,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方,第六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胸胁疼痛,乳腺炎。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奇穴拇指横里三毛:位于足拇指背侧,趾甲部正中点,左右计2穴。主治:胃痛 灸法:艾条灸3-5分钟。特效反射区:在手掌第四掌骨和钩骨的交界处。主治:胃

14、下垂,胃炎,胃痉挛,十二指肠溃疡。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5、便秘取穴:天枢穴:脐中两寸处。主治:便秘,肠鸣,腹胀,消化不良 灸法:艾条灸3-5分钟,艾罐灸10-15分钟。大肠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髂嵴高度相平。主治:腹胀,腹痛,肠鸣,便秘,脱肛。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6、失眠失眠多由于思虑过度,心肾不交,血虚无以养心,或有烦恶,或多妄念,或湿痰壅遏与脾胃而起,灸疗应以百会,三阴交为主穴,心肾不交配内关,胃不和配足三里。取穴:百会穴:位于头正中线,入前发际5寸约当两耳尖连线之中点处。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主治:神经衰弱,眩晕,失眠。内关穴

15、: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两筋之间。奇穴虎口穴:位于手背部大指与食指指蹼之间中点处,左右二穴。主治:头疼,眩晕,盗汗,心痛等。 灸法:艾条就3-5分钟。手部反射区:位于中指根与掌交界线的略下方。主治:神经衰弱及多汗。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主治:神经衰弱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15-20分钟。7、落枕取穴:阿是穴:在病变局部找压痛点。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风池穴:后脑乳突后缘1.5寸凹陷处。主治:后头痛,眩晕,肩背痛,落枕等。 灸法:艾条灸3-7分钟。气穴新设:位于项部,第四颈椎横突尖端,斜方肌外缘。灸法:艾条灸3-7分钟。 悬钟穴:外踝上。主

16、治:落枕。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5-10分钟。特效反射区:手背中指指跟下(桡侧)主治:落枕,颈部酸痛。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掌横纹头处。主治:落枕,腰背酸痛。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8、痛经取穴:气海穴: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腹痛,月经不调,白带多,经闭等。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中极穴:腹部正中线,脐下4寸。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 灸法:艾条灸3-7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血海穴:屈膝与髌骨内上缘2寸处。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白带多等。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30-40分钟。小腿部反射区

17、:小腿腓骨外侧后方,从外踝后方向上延伸约四横指的一竖条状区域。主治:妇女痛经,月经不调等。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9、原发性高血压取穴:足三里、绝骨、曲池。肝阳上亢配肝俞、太冲、行间;阴虚阳亢配太溪、三阴交;痰湿雍盛配内关、丰隆;晕甚、头痛,配行间、阳陵泉、太阳。灸法:艾条灸每天35穴位,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10、麦粒肿取穴:合谷、丘墟、后溪、太冲。风热加风池;热毒上攻加足窍阴;脾胃蕴热家解溪;脾胃虚弱加足三里。灸法:艾条灸,灸患侧合谷、后溪、丘墟、太冲;重者双侧同时施灸。每穴10分钟。11、痔疮取穴:长强穴:尾骨尖端与肛门之中点处。主治:便血,脱肛,痔疮。 灸法:艾条灸3-5分钟

18、。命门灸:在人中线脊与脐相对处。、主治:脱肛。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腰腧穴:第四骶椎下,骶管裂孔中,俯卧取之。主治:腰脊强痛,痔疮。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会阳穴:长强穴旁1.5寸。主治:痢疾,痔疮,腹痛 灸法:艾条灸5-15分钟。手部反射区:位于手背小指内侧的第二关节上。主治:痔疮 灸法:艾条灸3-10分钟。命门穴:在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 主治:痔漏,脱肛。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20-30分钟。D、艾灸美容艾灸的美容与一般的化妆品美容,手术美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本质上的,另一个是表面上的。艾灸是驱散疲劳,恢复元气

19、,补充体能,平衡阴阳的最有效的手段。有很多女人脸上不光滑洁净,这往往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实际上还是阳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说的上火。有这么几种女性:1、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清热解毒”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2、脸上长有黄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肾亏虚,体质严重偏于酸性,用艾灸治疗,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3、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

20、足,往往是因为在怀孕期间,父母还有不少的性生活,导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4、乳头过早地颜色变暗淡,或者乳头凹陷的女性,往往严重肝肾亏虚,冲脉,任脉虚寒,有的甚至还有咳嗽的毛病。这些问题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和种名贵中草药特制成香条状,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配合能量释放按摩,按摩中着重全身各

21、部位的协调,身体系统与精神意识的和谐,同时在人体的背部用中医刮痧、拔罐、舒经活络精油按摩方法,可疏通经络、淋巴排毒,以达到舒缓压力、放松神经、调节五脏六腑的效果。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完美、独立的现代女性更是对自己的容颜十分关爱。有了黑眼圈,用点名牌眼霜;有了眼袋,赶紧用名牌眼膜敷一敷;有了黄褐斑,想起好像最近某品牌的一款除斑套装最抢手。其实,要想真正得到由内而外的美丽,还

22、要从根源上来想办法。全国高健委灸疗保健行业专业委员会主任范长伟对爱美的女士们说,与其花费“重金”去买各种高档护肤品,不如试试用中医的艾灸来美容,可以治标又治本。范长伟说,现代女性脸上出现的好多问题,都是跟她们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的。许多女孩、中年妇女爱贪凉,吃冷饮、凉水果,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脏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

23、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当然,美丽的成果也自然会明显的体现在脸上。范长伟说,一般脸上的每个穴位施灸34分钟,身体上的每个穴位施灸56分钟,一个治疗下来大概1小时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坚持这样做几个疗程,女性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皮肤红润光洁,身体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饱满。这都是化学护肤品美容所达不到的效果。(39健康网社区)小儿感冒穴位: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大椎。操作步骤:用艾条l-2根(可双手施灸),令患儿取坐位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肺俞穴,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l-2次;再用艾条一根,点燃后根据症状放置足三里

24、或大椎穴,作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夜哭穴位:曲池。 操作步骤:用艾条温灸曲池穴,一般每次2分钟以上,以皮肤热为度。灸后可用手指轻微拍打曲池穴,以缓解热感。亦可配药贴于曲池穴后,再温和灸。白带增多症穴位:命门、神阙、中极。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10-15次为1疗程。痛经穴位:气海、关元。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气海、关元穴,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或隔姜灸,每穴3-5壮,每天1-2次。用治虚寒证经痛。颈淋巴结核穴位:(1)百劳、天井、肘尖、瘰疬、局部;(2)肩隅、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操作步骤:两组依次轮流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

25、灸,结核局部用隔蒜灸。每天1次。取肩髃8壮,曲池、天池、天井穴各6壮,三间9壮,每天1次。急性乳腺炎穴位:膻中、天宗穴。操作步骤:患者仰卧位,将厚约1毫米的生蒜片置膻中穴上,作常规艾炷灸疗5-7壮,以局部潮红为度。改坐位,术者在患者背后,取患测天宗穴,一手固定肩部,一手拇指尖作分筋样推拨,手法宜稍重,以患者有酸痛感为度,反复推拨20-30次。每天灸拨各2次。感冒穴位:大椎、曲池。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也可取0.3厘米姜片置于穴位上隔姜灸大椎、曲池穴,每次3-5壮,每天2次,连灸2-3天。流行性感冒穴位:风池、风门、列缺、合谷。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次20分钟,每天2-3次,

26、连灸2-3天。若风寒证重者,取0.3厘米厚的姜片置于风池、合谷穴上隔姜灸,每天2-3次,效果更佳。遗尿穴位:关元、气海、中极、肾俞、膀胱俞、足三里、至阴。操作步骤:每次取腹部一穴,配合腰部或下肢一穴(双侧),用艾条点燃后温和灸,每次灸15-20分钟,每天l-2次,6次为1疗程。呕逆穴位:中脘、内关、足三里、内庭。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天2-3次。婴幼儿腹泻穴位: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神阙,或隔姜灸,灸后贴一小胶布于神阙大,以避免伤风寒;3岁以下小儿可隔毛巾温灸。再用艾条依次温和灸中脘、天枢、关元穴,至皮肤有温热感,反复计15-20分钟,每天2次,3

27、天为1疗程。最后将肉豆寇、吴茱萸、小茴香各10克,共研细末,和鲜葱适量捣烂如泥,做成饼状,分别放于神阙、关元、天枢穴位上,用枣大的艾绒放药饼上,每穴灸2-5壮,视病情轻重,每天1-2次。慢性耳窦炎穴位:(l)阳白、攒竹、鱼腰;(2)四白、迎香。操作步骤:两组穴位交替应用。选独头蒜2头,切成片,厚度0.7厘米,放置穴位上,将艾绒搓成花生仁大的锥形艾炷放在蒜片上,用线香点燃施灸,每次12壮,每天施灸1次。同时针刺双侧阳陵泉或足三里。10天为1个疗程。慢性肾炎穴位:脾俞、肾俞、足三里。操作步骤:用艾灸脾俞、肾俞、足三里穴,每穴3-5壮,每日l-2次,10次为1疗程。脱肛穴位;脐中、百会。操作步骤:置

28、薄姜片于脐中穴,艾炷于其上,成人灸10壮,儿童酌减;再置薄美片于百会穴上,用艾条悬灸,以患者觉热能忍为度。每次5-7壮,小儿酌减,尤适囟门未闭之小儿。高血压穴位:绝骨、足三里。操作步骤:患者取卧位,选准穴位,局部消毒,表面涂少许凡土林,将米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点燃,等艾炷烧至皮肤时,用手指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少疼痛。灸后可出现小水泡,用消毒纱布覆盖,定时更换,直到愈合。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膻中、天突、尺泽、肺俞。操作步骤:先针刺以上各穴,得气后以2厘米艾炷置针柄上燃之,使艾火之温直达经脉。适用于咳嗽不止、咯痰清稀,饮食减少,气短懒言,遇冷易发者。小儿多汗穴位:合谷。操作步骤:用银针刺入合谷,用艾

29、条温灸银针。此法适用于3岁以内小儿。针刺不可过深,以进针胀痛为度,用艾条温灸银针,不可烫伤皮肤。本法治疗体虚多汗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穴位:脊中、肾俞、命门、腰俞。操作步骤:每次选穴2-3个,各穴灸7壮,每天1次,10天为l疗程。急性胃肠炎穴位:神阙、天枢、关元穴。操作步骤:将1块0.3厘米厚姜片置于神厥穴,取艾炷隔姜灸5-7壮;再取大艾炷灸天枢、关元穴5-7壮,或用小艾炷灸20-30壮。三叉神经痛穴位:下关、四白、颧髎、颊车、合谷穴。操作步骤:下关向颊车方向横刺2-3厘米,四白斜刺2-3厘米,颧髎直刺0.4-0.6厘米,颊车向地仓穴横刺2-3厘米,合谷刺1-1.6厘米,得气后提插1分钟,不捻转,

30、留针10-20分钟,外柄上加一小艾炷,温灸。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不加艾炷亦可,但疗效较逊。流行性腹泻穴位:足外踝下、赤白肉际(在脚部粗细皮肤交界处的腹泻穴)操作步骤:用陈艾叶做成艾卷,采用温和灸法距穴位2厘米,以患者不感觉热为宜,每次灸10-15分钟,每天2-3次。子宫颈炎穴位:命门、神阙、中极、三阴交。操作步骤:用艾条温和灸各穴5分钟,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慢性胃炎穴位:脾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操作步骤:每次选2-3个穴,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分钟,每天l-2次。糖尿病穴位:(l)气海、关元、中脘、足三里;(2)身柱、肾俞、脾俞、脊中;(3)大椎、华盖、梁门、肝俞;(4)行间、中

31、极、肺俞、膈俞。操作步骤:每次用1组穴位,轮换使用。将生姜切成0.3厘米厚姜片,放在穴位上,然后置艾绒点燃,每穴3-5壮,每天2次。肺结核穴位:膏盲、足三里、三阴交。操作步骤:切0.3厘米厚姜片,置于膏盲穴,用艾炷点燃,隔姜片灸;直接用艾卷灸足三里、三阴交。每次5-10分钟,10天为1疗程月经不调的艾灸疗法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压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贪凉(要风度不要温度)专家分析: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中医一般将月经失调称为月经不调,又将月经不调归纳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过多或月经过少。但临床上往往不是单纯一种症状出现,如月经过多常与月经先期并见,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