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2.63KB ,
资源ID:113266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266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幼儿心理学考试内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心理学考试内容.docx

1、幼儿心理学考试内容幼儿心理学考试内容一 绪论【识记】1.基础心理学:又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最一般的学科,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2.幼儿心理学:是研究36、7岁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细小分支。【理解】1.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2.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具有主观能动性;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应用】1.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

2、法(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再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中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实证研究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作品分析法)、实验法(2)理论研究法(对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概括和总结)2. 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方法:抓住幼儿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观察、实验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二 幼儿认知的发展【识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反映现实世界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过程。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记忆:记忆是人脑保持信

3、息和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直观动作思维:是依赖于感知觉和动作的一种概括水平低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逻辑思维: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理解】感觉的特性及其应用:感觉的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感觉的相互作用(人在唱歌时唱到低音部时常常会弯下双膝挤出低音);感觉的代行现象(聋哑人的视觉等特点敏感);感觉的对比(天上的星星在明月下看起来比在黑夜里看起来少);实践锻炼可以促进感受性的提高(调琴师可以辨别琴键发出的声音是否正确)。1. 知觉

4、的特性及其应用:选择性(万绿丛中一点红);整体性(走进一个教室首先是对整个教室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理解性(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在X光片上能够看到一般人无法察觉的病变);恒常性(人们并没有由于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的变化而对从远处走近的人看成多个不同的人)2. 错觉:是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现象。3. 常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4. 肤觉:肤觉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而引起的感觉。温觉是皮肤对外界温度的感觉。痛觉是皮肤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婴儿吮吸手指不是一个偶然的、无组织的盲目动作,而是一个有组织、有指向的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5、,婴儿用嘴试探物体逐渐转变为用手触摸。前庭觉:人内耳里的半规管中的淋巴液的晃动引起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儿童的前庭觉使得自己动作越来越平衡、准确和协调。嗅觉是鼻腔里的嗅细胞对散发在空气中的气体刺激引起的反应。味觉是口腔里的味蕾对溶解于水的物质刺激的反应。幼儿视觉发展:可见光对眼睛视网膜的刺激产生视觉。人所获得的信息中有70%75%是通过视觉得到的。新生儿的视觉并不发达。视敏度,即视觉敏锐度。指从一定距离处感知两个临近点的能力。我们通常所测的视力就是医学上的视敏度。颜色视觉,婴儿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色等。不能正确辨别色彩的现象叫色盲,不能辨别红绿蓝

6、三原色者为全色盲。35岁时视力提高最快的阶段。6岁幼儿视力接近成人水平。5. 幼儿听觉发展:听觉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儿童听觉发展关键期是13岁。听觉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映。6个月左右的婴儿到3岁左右期间的儿童容易患上中耳炎,中耳炎会严重影响儿童听力和注意力。环境中长期的高强度和高频率的噪音也是儿童听力的一大杀手,应当加以避免。6. 常见的知觉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和时间知觉。7. 方位知觉:是对上下、左右和前后位置的感知。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8. 形状知觉:是以视觉为主的,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

7、知。辨认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9. 深度知觉:是对自身与物体间距离的感知。视觉悬崖10. 时间知觉:人们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小班幼儿只能分清天亮天黑等概念,中班幼儿能对昨天、今天、明天分辨清楚,大班幼儿对于概念更广的时间辨别能力提高。11. 记忆分类: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按大脑的加工方式与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一般在72个组块之间。按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按识记的方式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12.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13. 记忆保持过程中有遗忘规律,

8、艾宾浩斯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经过6天以后基本就不再遗忘了。14. 回忆的两种水平:再认和再现。15.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以无意识记为主导,机械识记与意义记忆均有发展,记忆的恢复现象,回忆的发展(杰出的再认能力,回忆水平的提高,长时记忆的发展)。16. 影响幼儿记忆的因素:年龄,知识经验,情绪状态,外加动机。17. 幼儿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18. 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重组19. 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20.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幼儿的表象

9、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刻板性。【应用】1. 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力是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培养观察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重视对幼儿进行感官训练;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给幼儿以具体的观察指导;观察过程中,尽可能引导幼儿眼、耳、鼻、口、舌、手等感官都参与认识活动。2. 培养幼儿记忆能力:激发兴趣与主动性丰富生活经验培养有意记忆教授记忆策略3. 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创设问题情景,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三 幼儿情感【识记】情感: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

10、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1. 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2. 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引起心境的原因有师生关系、学习成绩、环境条件的变化、工作的顺逆、身体的健康状况。3. 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4. 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属于道德感。5. 道德感: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6. 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7. 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

11、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解】1. 情绪情感的关系:情绪和情感都是人的心理体验。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情绪受情感的制约和调节,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二者区别:从发生过程来看,情绪发生较早;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2. 情绪和情感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情绪直接驱动、促使着儿童去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是随着认知

12、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的,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体现在人的面部表情、体势表情、言语表情。情绪和情感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3. 情绪的发生:儿童在出生时就有原始的不分化的情绪反应。1岁半左右开始分化。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新生儿有怕、怒、爱三种原始的情绪反应。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认为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进程中通过遗传获得大约810中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等.4. 情绪的表现:哭,饥饿的啼哭;发怒的啼哭;疼痛性啼哭;恐惧和惊吓的啼哭;不称心的啼哭;吸引别人注意的啼哭。笑,婴儿的笑比哭发生的晚。恐惧,

13、婴儿最初的恐惧由巨大的响声或身体失重状态引起。恐惧虽然是消极情感,但其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焦虑,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经常出现的焦虑类型。5. 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从情绪情感进行过程来看,幼儿情绪情感有三个特点,不稳定、比较外露、易冲动。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有两个特点,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来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应用】1. 幼儿情绪的调控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监控、评估和改变。情绪调控的发展是幼

14、儿情绪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情绪的冲动型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幼儿情绪调控的手段有建构性策略、回避策略、破坏策略等。情绪掩蔽,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定、利益冲突,人们会采取某种策略,使外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的现象叫情绪掩蔽。适当的情绪掩蔽是儿童对具体情境做出恰当的情绪反应的能力。情绪掩蔽受两种因素的驱动:规则驱动和情境驱动。2. 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映;父母与儿童讨论情绪;具体情境的作用);同伴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和

15、情感,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A认知策略,改变认知和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控的重要方法;B行为策略,利用强化原则,增进良好行为发生的次数,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C情感策略,必须营造一个安全、宽容、接纳、温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能自由地、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情感。)3. 幼儿情感的培养方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重视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向孩子倾诉情感;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情感;多让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表达情感);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四 幼儿的社会化【识记】语言应用能力:又称语用能力,是指儿

16、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1. 幼儿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涉及语言的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2. 依恋:人与人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的亲密感受以及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叫依恋。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最持久、最稳定的情感关系。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毕是“依恋理论”的创始人。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4. 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17、理解】1. 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用语言表情达意,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之为“前语言时期”。主要经过以下两个阶段婴儿对语言的知觉,即婴儿对语言的知觉起始于对语音的反应,当周围的成人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们觉察到了。婴儿对语言的表达,这是一种特殊的表达,在他们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借用叽里咕噜的声音形式来表情达意的。2. 幼儿语言构成要素的发展语音的发展:婴儿在说话以前先是会发音。9个月至1岁左右,婴儿能模仿成人的发音。1岁到1岁半,婴儿听到词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1岁半到3岁儿童的语言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4岁左右的儿童,发音的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词汇的发展

18、:词汇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此类范围逐渐扩大,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积极词汇(理解并用对的词汇)、消极词汇(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语法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1岁到1岁半时儿童多用单词句,1岁半到2岁时出现了意思上相互关联的双词句。总的发展趋势是单词句、双词句、简单句、复合句。3. 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是反映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儿童语用能力的发展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合适的表达方式,幼儿根据所处的情境以及听者的特点决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连贯的复述能力,从5岁开始幼儿已经能够连贯地复述故事内容行动

19、的调节能力。儿童开始的语言是自我中心语言(重复,独白,集体独白),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语言(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威胁、问题与回答)。大约到六七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社会化语言过渡。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儿童习得语言的总趋势是一致的,但每个具体的儿童在语言发生的时间、习得的策略上是不同的,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女孩比男孩发展快。4. 依恋关系的类型:安全型依恋。与妈妈分离时会哭泣或表现出不安,但能较快安静下来;哭闹或受惊吓时,在妈妈的安慰下也能很快安静下来;妈妈回家时会表现出高兴,喜欢与妈妈一起玩。大约70%的儿童属于这种依恋类型。这类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

20、动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友好地在一起玩耍,很少有反常的行为问题。回避型依恋。妈妈回家时,仍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很少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对妈妈离开漠不关心,很少表现出哭泣、不安情绪。此类依恋在正常儿童中约占10%。这类儿童容易出现外显的行为问题,如攻击性比较强,经常抢夺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欺负别的小朋友等。矛盾型依恋。在妈妈离开之前就开始表现出焦虑,他们紧张地关注妈妈的行为,生怕妈妈离开,当离开回来后一方面想接近妈妈,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此类儿童大约占20%。这类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退缩、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统称不安全依恋。5. 依恋关系的

21、类型形成的原因:首先,婴儿对亲人的依恋方式,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采取的不同的养育方式。安全型依恋的孩子的母亲,从孩子一出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负责任的养育者。矛盾型依恋的孩子的母亲,看上去愿意与孩子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谈她们常常错误地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不与孩子形成同步习惯。回避型依恋的孩子的母亲有的对孩子缺乏耐心,对孩子的信号反应迟钝,有的对孩子经常表现出消极情感,不爱紧紧抱住孩子。婴儿的气质,是形成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物学基础。婴儿早期的气质特征很可能影响了父母对他们的印象和态度。6. 依恋的作用:依恋现象的存在,为弱小的婴儿提供了一个探索环境的安全基础。在婴儿时期是否形成了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

22、,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有长远的影响。一般来说,安全型婴儿会成长为心理健康的儿童;而矛盾型依恋的儿童比较容易成为攻击的受害者,这些孩子面对挑战任务时容易受挫伤;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很难与同龄人相处,她们不大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不时还会爆发攻击性的行为。7. 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同伴关系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新型的关系,它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十分重要。发展社会认知。在于同伴的相处中,建立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幼儿学会合作,获得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机能,进一步发展其社会认知的能力满足情感需要。儿童除了在亲子关系中能够获得爱与归属的需要外,更多地可以从一般的同伴集体中获得。培养积极个性。儿童在

23、同伴关系中可以平等地、自由地发表各自的见解,平等的交往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内在尊重感,有利于他们自信心、责任感等良好个性特征的发展。8. 同伴交往的特点:婴儿期,2个月大的孩子会注意在周围的同伴,并与同伴相互注视;1岁左右儿童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社会技能和行为;2岁时婴儿在社会性发展领域中的成就更为显著,获得与玩伴协调行为的能力,模仿同伴行为和意识,遵守秩序等能力。幼儿期,进入幼儿园后,练习社交技能(支配、协商、坚持、放弃、接受或退让、顺从或反抗),强化交往行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投入游戏(游戏中的交往),逐渐出现性别分离的现象(偏好跟同性小朋友玩)。9. 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幼儿交往策略出现

24、顺序为:给予、顺从、支配、逆反、协调。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策略行为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水平要低于与同伴交往的水平。10. 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行为特征。能够和同伴商量、愿意分享的儿童更受欢迎。同时具有外向的、友好的人格特征,擅长双向交往,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者较受欢迎。认知能力。在同伴交往中遇到问题能够独立处理,碰到有争执时尝试去协调,见到同伴有求助时可成为他人的支持者,这类儿童在交往中更受欢迎。身体吸引力,即外表和言行。出现“视觉偏好”的现象和“以貌取人”。对于外表漂亮的儿童,会产生满意感和积极的交往行为,反之则降低满意感而产生消极的交往行为。成人的鼓励。家长和教师对儿

25、童的影响。成人的鼓励就是去教孩子玩,去教孩子怎么和他们的同伴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可能带来的影响。11.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教会儿童合作,增强儿童的自信感教会儿童游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教会儿童接纳,融洽儿童的同伴关系教会儿童表达,培养儿童的积极情感。12. 幼儿道德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第一阶段(36岁)前道德判断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二阶段(69岁)他律道德阶段,就是按照外在的标准,主要是成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第三阶段(911岁以后)自律道德阶段。按照自己内在的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道德水

26、平(服从于惩罚定向,快乐的相对主义);习俗道德水平(好孩子定向,社会秩序与权威的支持);后习俗道德水平(民主地承认法律,普遍的原则)。13. 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具体性、他律性、模仿性、情绪性。14. 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及其父母游戏及其活动同伴及其交往社会榜样教师及其环境15.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社会认知水平。儿童开始是十分自我中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活动的增加,他们与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发现已有的认知模式不再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新的认知模式开始形成。情感移情作用。亲社会行为的形成是以某种程度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与他人情绪共鸣反应的发展为前提的。家庭引导方式。家庭的奖励或示范在

27、儿童亲社会行为中起着作用。传播媒体影响。研究表明,儿童在电视中接受的是正面的抑或是负面的刺激,与他们随后形成的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应用】幼儿语用能力的发展;依恋关系的类型;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五 幼儿个性因素的发展 【识记】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性格:一个人对现实事物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就叫性格。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就叫自我意识。【理解】1. 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

28、叶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注:胆汁质孩子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多血质孩子心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黏液质孩子心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抑郁质孩子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迟缓、内倾。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总结出气质的九个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注意的转移、趋向与退缩、注意的广度和持久性、适应性、反应强度、反应阈限、心境质量。托马斯将气质分为:容易抚养型、难以抚养型、缓慢发动型。凯根分为行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2. 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气质的

29、稳定性气质的可变性。3. 影响幼儿气质的因素:气质发展具有可变性,因此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注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生理机制。即神经系统以及大脑皮层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家庭教育环境。即父母的抚育方式、所提供的环境物质条件、父母的关心和责任感以及教养方法。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教师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气质发展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4. 性格的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集体主义,同情心,诚实,正直);性格的意志特征(勤劳,有责任心,认真,创新性);性格的情绪特征(情绪是否易受感染,情绪是否易波动,情绪持续时间长短,心境是否主动);性格的理智特征(观察的主动性,目的性,快速性;想象的主动性和大胆性;记忆的主

30、动性和自信程度;思维的独立型、分析型还是综合型)。5. 婴儿期性格的萌芽合群性独立性自制力活动性;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6. 影响幼儿性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气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社会因素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包括亲子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和父母榜样。幼儿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教师和伙伴对幼儿的态度,这些都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还有包括游戏、早期学习、早期劳动和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活动。7.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主要经历以下几个

31、阶段,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对自己行动的认识,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水平:区分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支配自己的动作。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开始意识“愿意”和“应该”的区别,4岁开始出现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从知道自己的名字发展到知道“我”,意味着从行动中实际地成为主体,由此导致了儿童认识、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8.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的发展。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和多方面进行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32、自我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体验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特点。如愉快和愤怒体验发展较早,委屈、自尊和羞愧感发生较晚。自我调节的发展。34岁的儿童坚持性和自制力很差,到56岁,儿童才有一定的坚持性和自制力。9. 性格与气质:性格与气质有密切联系。首先,先天的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学基础。其次,某一气质会比另一种气质更容易促使个体形成某种性格特征。再次,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性格和气质的主要区别,气质主要是先天获得的,是生理性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也无好坏之分;而性格主要是后天养成的,是社会性的,具有可塑性。性格特征可以按照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分为好的性格或坏的性格。【应用】1. 幼儿性格的培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幼儿参加集体生活和实践活动树立良好榜样巩固幼儿良好的性格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