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见面课答案见面课:家庭职能及其对青少年保护与犯罪预防的影响1、问题:家庭对于青少年的职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例如,可以分为物质抚养和精神抚养(心理抚养);也可以分为经济保障、教育训导、人格塑造、精神支柱、稳定情绪、角色认同等。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根据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选项:A:对B:错答案:
2、【对】3、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有哪些?选项:A:缺陷家庭B:不和睦的家庭C:匮乏家庭D:父母的行为不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答案: 【缺陷家庭;不和睦的家庭;匮乏家庭;父母的行为不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5、问题:有的家长对孩子生而无爱,只养不教,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和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这属于什么样的家庭?选项:A:失和型家庭B:溺爱型家庭C:打骂型家庭D:放任型家庭答案:
3、【放任型家庭 】见面课: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建议1、问题:青少年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害之一。守护青春,预防青少年犯罪和被害,是全社会的责任。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校园欺凌是孩子之间的事,应该完全由孩子自己解决,家长、老师出面会使事情复杂化。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问题:治理校园欺凌要靠“法治”,更靠“善治”。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问题: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的,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 )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欺凌事件。选项:A:肢体B:语言C:网络D:社会答案: 【肢体;语言;网络】5、问题:一项调查显示,欺凌别人的未成年人
4、,大多家庭环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暴力情况,这样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性格、行事等方面对孩子性格和行为产生了“塑造”作用。 换言之,施害者大多也是受害者,受害于家长不负责任,受害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为此,遏制校园欺凌,( )最需尽职尽责。 选项:A:家庭B:学校C:社会D:司法机关答案: 【家庭】见面课: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理论及其启示1、问题: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的教育作为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
5、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问题:原生家庭是指儿女还未成婚,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原生家庭真的能决定人的一生吗?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问题:犯罪心理成因理论有哪些?选项:A:生物学派理论B:社会学派理论C:精神分析学派理论D:多元性理论答案: 【生物学派理论;社会学派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多元性理论】5、问题: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选项:A:学校因素B:家庭因素C:社会因素D:生理因素答案: 【生理因素】见面课:青少年网络保护与网络
6、犯罪心理分析1、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是指青少年以网络为对象,或以网络为工具的犯罪行为。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问题: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问题:网络游戏是一柄双刃剑,在给青少年带来欢乐和快意的同时,也会给青少年带来种种危害选项:A:对B:错答案: 【对】4、问题:如何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选项:A:建立青少年网络防控机制。B: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占领学生思想阵地。C:加快青少年专用网站的建设。D:依法惩戒矫正青少年网络犯罪人员。答案: 【建立青少年网络防控机制。;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占领学生思想阵地。;加快青少年专用网站的建设。;依法惩戒矫正青少年网络犯罪人员。】5、问题: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 )个月才能确诊。选项:A:3B:6C:12D:24答案: 【1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