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03.17KB ,
资源ID:113154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154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324生态系统的功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324生态系统的功能.docx

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324生态系统的功能第4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议一议:就能量和物质而言生物圈可否保障“自给自足”?为什么?能量流动过程图解(以初级消费者为例上述图解中存在如下三种关系:(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2同化量呼吸散失量储存量(3粪便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的未被利用的成分,通过分解者将其分解。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

2、部流向人类(。5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6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7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8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9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学习笔记:自我校对: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光合作用生产者食物链分解者单向流动逆转循环流动逐级递减由低到高人工生态系统最有效调整持续高效全球性循环流动CO2CO2有机物食物链或食物网CO2碳循环融化上升各种组成成分想一想:动物粪便应属食物残渣,这是未曾消化吸收的部分,它不属动物的同化量,故动物同化能量中没有随粪便排出的能量。议一议:由于能量流动只能是单

3、向的、逐级递减的,流向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因此生物圈内的能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它必须依赖生物圈外向其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然而,就物质而言由于物质是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故生物圈可实现物质上的自给自足。判断正误:1.2.3.4.5.6.7.8.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1对能量流动的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起点生产者源头光能能量输入相关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的传递传递形式:有机物传递渠道: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散失相关生理过程细胞呼吸形式热能能量流动特点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能

4、量传递效率10%20%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3流动模型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含义比较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形 状特 点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一般为正金字塔形象征含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高而逐级递减一般生物有机物的总

5、质量沿食物链升高逐级递减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目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特殊形状无树昆虫鸟极少本考点属高考重点与热点之一,对能量流动的考查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能量流动的特点、相关概念的比较理解(如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率、同化量与摄入量、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等。题型既有选择题,也可结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物质循环命制非选择题。【典例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的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B图中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C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D食

6、物链中的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解析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粪便不属于次级消费者自身的同化量;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如第一营养级与各消费者同化能量的方式不同;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鱼所获得的能量不只是来自生产者,而可能更多地来自人工投放的饲料。答案C技巧点拨(1食物网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某营养级流向各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占该营养级的比例。如ABC流向B、C的总能量占A的10%20%。(2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

7、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Ma%b%c%。【训练1】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C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能养活10 000人,则乙能养活500人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低命题立意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掌握情况及运算能力。解析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其从上一营养级获得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其摄入量及同化的比例,故A

8、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在10%20%之间,与营养级高低没有联系,故B错误;假设每个人的能量为a,则甲图中玉米含有的能量为10 000a10%100 000a,那么乙能养活的人数为100 000a10%10%a1 000,故C错误;DDT在食物链中具有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体内含有的DDT浓度越大,甲中人处于第二营养级,乙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故D正确。答案D【训练2】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于兔子,来自于鼠,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解析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

9、增重20 g8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 g552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 g8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 g55 2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20 g4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 g 555500 g。所以合计至少消费植物200 g200 g500 g900 g。答案B,碳循环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1碳循环过程图解及解读(1图示(2析图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10、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成分都是单向的。(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的依据2温室效应(1成因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CO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2危害加快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3缓解措施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燃烧。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3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图示(2析图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无机环境。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图示中

11、未标出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上述关系,总体上体现了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并且同时进行。物质循环图解辨析(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弄清箭头的方向及代表含义。(2将上图换成字母,并尝试判断四种成分(找依据,如下面三种变式图高考中对物质循环的考查,可以与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呼吸等生理过程结合起来考查,也可以与生态系统结构、能

12、量流动及温室效应和低碳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综合考查。【典例2】(2011天津卷放牧强度可影响人工草地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1是亚热带某人工草地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牧草净光合产量(净光合产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变化图,G0为不放牧,G1G3为放牧强度逐渐增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510月份的最适放牧强度是_(从G0G3中选填,_月份可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总能量最多。(2与放牧草地相比,8月份不放牧草地净光合产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有_(多选。A过多枝叶对下层植物有遮光作用B植株衰老组织较多C缺少动物粪尿的施肥作用D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加快(3据图1分析,为使牧草净光合产量维持在最高水

13、平,410月份需要采取的放牧措施是_。(4牧草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和面积的_来表示。(5在牧草上喷32P标记的磷肥,检测32P在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中的放射强度,结果见图2。其中A消费者处于第_营养级。(6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体内的32P除被消费者利用外,还有部分进入_。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放牧强度为G2时的净光合产量最大,且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2见答案。(34月份正值牧草快速生长时期,且由图可以看出,此时不放牧时,净光合产量最高;510月份,放牧且放牧量维持在G2时的净光合产量最大。(4光合作用强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产物的生成量或CO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来表示。(5因

14、为A的数量先增加,说明A直接以牧草为食,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6生产者的残体能被分解者利用。答案(1G26(2ABC(34月份不放牧,510月份放牧强度保持在G2水平(4有机物生成量(CO2的消耗量或O2生成量(5二(6分解者物质循环过程分析范 围生物圈(全球物质对象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形 式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无机物生物群落内:有机物动 力能 量重要生物类群生产者:物质、能量输入分解者:物质、能量输出特 点全球性、循环性【训练3】(2011东城区检测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d过程

15、代表光合作用,b过程代表呼吸作用B甲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C碳元素在甲、乙、丙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碳元素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解析丁为无机环境,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d过程为呼吸作用,b过程为光合作用;甲为生产者,生产者在食物链中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碳元素可以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利用。答案A【训练4】2011年11月28日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围绕“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各国政要展开了激烈争论,碳排放再

16、掀波澜。根据右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氧化碳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故A错误;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固定CO2,故B错误;增大过程能减少大气中CO2的量,但不是最主要的方法,减少大气中CO2的量最主要的方法是D项所述。答案D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1土壤中存在种类、数目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为分解者。(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环境中的有机

17、物分解为无机物,其分解速率与环境中的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有关。2实验流程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高温处理A杯中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B杯中加入30 mL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是否含有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不变蓝A2产生砖红色沉淀BB1变蓝B2不变色结论分析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高考对本点单独考查频度不高,多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相结合命制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含实验探究题。【典例】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

18、。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 h。B处理的目的是_。(3(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至少写出两点。(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_。(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

19、结果在如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因变量是落叶的腐烂程度。为遵循生物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所以应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土壤温度、湿度、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在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意义,其中纵坐标为未腐烂的落叶量;两曲线的起点相同,注意纵坐标初始值不为0;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两曲线呈下降趋势,且D组下降速度较C组快;随时间延长,微生物的数量增多,故两曲线的下降趋势是由慢到快。答案(1单一变量对照(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土壤

20、微生物(作用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4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5如右图【训练1】(2011南京模拟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Aabc BcbaCcba Dacb解析由题意可知,土壤中有机物量指的是未被分解者分解的有机物的数量,由图可知,a的数量少,分解的落叶数量最多;b次之;c数量最多,分解的落叶量最少。由此可推知,分解落叶的能力abc。答案A【训练2】如图是热带雨林和极地针叶林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图中生态系统A是_,B是_。解析腐殖质是落叶等与土壤的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未完全分解

21、的动植物体的残体。对这些残体进行分解的是分解者,分解者在热带雨林中数量和种类最多,因此在该环境中,腐殖质的数量少,而极地针叶林中腐殖质的数量多。答案极地针叶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1福建理综,4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解析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CO2库,CO2库中的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丙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

22、进入消费者,故A正确;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故B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丙中的能量不可能被消费者(乙利用,故C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该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故D错。答案A2(2010山东理综,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其/一般低于变温动物。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肉食动物的/值一般高于食草哺乳动

23、物。/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答案C3(2010江苏,11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解析“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从而节约更多的粮食。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4(2009全国卷,3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

24、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_。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作为饲料养鸡,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的玉米养鸡,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解析(1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是玉米鸡人牛(2牛与鸡

25、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子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因此,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的。(4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答案(1玉米鸡人牛(2 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

26、一环节散失了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5(2011海南单科,2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答案A6(2010全国,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故C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利用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属于分解者,选项A、B正确;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流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选项D正确。答案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综合考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