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比较高矮教案设计幼儿园比较高矮教案设计活动目标1、逐步培养孩子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2、学习区分高矮并说出比较结果。重点难点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活动准备1、贴绒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长颈鹿、狗、小鸭一只;高矮不同的房子2、操作教具: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塑料瓶子、杯子等等。活动过程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学习区分高矮。1、出示两棵高矮不同的树,引导幼儿观察。看看这两棵树哪棵高哪棵矮?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座房子,引导幼儿比较。3、比较动物的高矮。教师出示高矮高矮不同的3只动物:长
2、颈鹿、狗、小鸭,请幼儿找出最高的动物和最矮的动物。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较高矮,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2、再请一个中等个字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3、帮动物找家。让幼儿根据动物的高矮帮动物找家:高的动物进高的房子,矮的动物进矮的房子。三、操作和练习1、比较瓶子的高矮。让幼儿把3个塑料瓶子放在桌面上比较,指出最高和最矮的瓶子。2、寻找高矮。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高矮不同的物体,并让幼儿说出寻找的结果,如“老师高,小朋友矮,”“桌子高,椅子矮,”“柜子高,桌子矮,”“小朋友高,布娃娃矮。”四、实践操作按高矮排序1、每个小
3、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进行高矮排序:(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3)按杯子高矮排序;(4)按小棒高矮排序。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玩具有哪些?五、户外活动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一、活动目标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相对性。2、练习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进行排序。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二、活动准备1、有高矮物体的大图。2、两支塑料花。3、每人一套
4、操作材料。三、活动过程1、初步比较高矮。请一位大班幼儿和一位小班幼儿踏步走进教室,请幼儿比较谁高谁矮。请幼儿说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2、观察大图比较高矮。引导幼儿比较图片上物体的高矮,并说出什么东西是高的,什么东西是矮的。3、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教师出示两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请幼儿观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师总结: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4、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请幼儿给不同高矮的物体进行排序。5、排队游戏: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四、活动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
5、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活动目标运用视觉感知物体的高矮,发展幼儿观察力。活动准备积木、吸管若干,高矮塑料瓶若干。活动过程1.感知高矮。(1)户外活动。带幼儿到室外观察建筑物、树木等,比较它们的高矮。(2)认识高矮。教师出示教具(用积木搭成的两栋房子),让幼儿目测比较,然后说出哪栋房子高,哪栋房子矮。再出示教具(长短不同的两根吸管竖立在桌面上)让幼儿目测比较,然后说出哪根吸管高,哪根吸管矮。再出示两个塑料瓶竖立在桌面上,问:谁高?谁矮?2.游戏:比高矮。(1)两人站立比高矮。请幼儿与同桌或别桌的小朋友两人一对,比一比谁高谁矮。(2)唱唱跳跳比高矮。游戏前让幼儿熟悉找朋友歌曲。把幼儿分
6、成两半,一半围成圆圈顺时针转圈,一半在圈外逆时针转圈,转圈的同时唱歌,唱完了圈内的小朋友找圈外的小朋友站在一起比高矮,然后说出某某高,某某矮。游戏轮换角色进行数次。看了“幼儿园比较高矮教案设计”的还看了: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小熊醒来吧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小熊醒来吧教学意图:小熊醒来吧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十分有趣,故事中小鸟、小猫、小象的动物形象是小班幼儿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因此,打破幼儿单一、静态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在多样、生动的活动形式下主动地感受故事的情境。活动目标:1、理解作品中的事情和人物形象,学习作品的语言。2、感受作品中小熊和妈妈之间的情感,体会母子之间的爱和默契感。活动准备:故事图
7、片。活动过程:1、出示小熊睡觉图,引导幼儿观察:这幅图上有谁呀?它在干什么?你们喜欢小熊吗?想不想跟它做游戏?我们来叫醒它吧!它没有醒究竟谁能把它叫醒呢?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醒来吧!2、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并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学习作品中的语言。(讲述故事的上半段):哪些小动物要叫醒小熊?它们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幼儿回答时出示相应动物图片,并引导幼儿学习小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吵醒小熊?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叫醒小熊,那你们猜谁能叫醒它呢?我们继续往下听故事。(讲述下半段故事):是谁把小熊叫醒了呀?(熊妈妈)师:真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小动物都没能把小熊叫醒,而熊妈妈只
8、轻轻说了一句话,小熊就醒了?这是为什么呢?(熊妈妈用好吃的香肠把小熊叫醒的)3、小熊醒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一起快乐的玩游戏。附故事:小熊醒来吧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小熊还在睡觉。鸟儿唱:“嘀哩哩!嘀哩哩!”公鸡叫:“喔喔喔,喔喔喔!”小狗喊:“汪汪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香,什么也听不见。“砰砰!砰砰!”是大象来了,地都震动了,小熊还在睡觉。“的笃!的笃!”是小羊来了,小熊还在睡觉。什么也听不见。熊妈妈回来了,轻轻地对他说:“小熊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回答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
9、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总的设计思想是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理论支撑、教学过程等方面具体阐述。一、说教材(一)解读教材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北方的民族汇聚就是这一历史规律的最好体现。这一课主要包含“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部分内容。按课标要求,这一课着重要求学生能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因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
1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鲜卑族拓跋部的迁徙过程;能合作探究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能从多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能以正确的民族观来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价值。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图片,学生从探究中认识、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讨论得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课堂分组探究,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能简单地评价孝文帝,从而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同民族融合的价值,并能
11、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2、难点:简单评价孝文帝。(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及地图展示二、说教法(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判断往往不够成熟。(二)教法: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历史情境,兼用朗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谈话、讲述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三、说学法(一)课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和图片后,学生自主完成自编历史学案的基础知识过关部分。(二)指导学生观察“少
12、数民族内迁示意图”、“胡汉融合”系列插图,激发其兴趣,通过师生互动了解民族融合的情况。(三)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得出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四)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孝文帝改革背景、目的和作用”。(五)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能简单地评价孝文帝。四、说理论支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展开历史想
13、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五、说教学程序(一)由诗歌创设情境,提问导入新课(3分钟)由刘禹锡的乌衣巷引入主题: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又是从分立趋向统一的阶段,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那么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二)讲授新课:首先,利用约7分钟时间自主讨论并核对自编学案的答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新课学习:1、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约5分钟)关于第一部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指导学生通过地图及提问方式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
14、展的主流。通过相关图片资料进而引导得出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是各民族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发展;民族融合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从而导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第二部分内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约15分钟)(1)关于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问题探究、讨论、创设历史情境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如:讲到背景:结合“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引导学生看图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是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鲜卑族拓跋部这样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在
15、统一黄河流域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措施:如讲到孝文帝改革措施,本人采取创设历史情境方式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孝文帝,你是如何进行民族融合?”提示学生从服饰、风俗等方面思考,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每小组派代表回答,最后教师归纳总结。(2)关于难点的突破:通过图片展示、材料阅读及评价人物学法的指导,学生讨论后自主归纳评价孝文帝,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了课堂气氛。(三)教学小结(约2分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
16、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汉族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四)巩固练习(约8分钟)六、说板书设计1、五胡(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2、民族融合的本质含义1、背景2、目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3、内容4、作用(三)评价孝文帝通过整理知识框架图,学生能理清本课的线索,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捉蜻蜓的游戏儿歌教案捉蜻蜓的游戏儿歌教案【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正确发出“天、灵、捉、蜻蜓”等字音。2、学说“,飞呀飞”的短句,进行简单的句式模仿。3、培养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和遵守游戏规则的
17、良好习惯。【活动准备】飞舞的蜻蜓教具一个。【活动过程】1、边念游戏儿歌,边抖动飞舞的蜻蜓教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幼儿学念游戏儿歌,重点练习发准“天、灵、捉、蜻蜓”等字音,让幼儿基本了解游戏的内容。2、提出“怎样捉蜻蜓,用什么捉蜻蜓”等问题,启发幼儿采用用手掌做网,手指做蜻蜓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3、向幼儿介绍游戏的玩法和规则:(1)扮网的幼儿必须将手掌伸平,掌心向下。扮蜻蜓的幼儿必须将食指碰到渔网(即手掌)。游戏时,大家必须念儿歌。(2)儿歌念完后,扮蜻蜓的幼儿要迅速缩回食指,扮网的幼儿捉蜻蜓。(3)被捉住的幼儿必须说“,飞呀飞”的短句,若回答正确,扮网的幼儿与此幼儿交换角色,大家一起
18、玩“捉”的游戏。若同时抓住几位幼儿,可请一幼儿作为代表;若一位幼儿也捉住,游戏继续进行。4、先组织幼儿讨论,丰富有关游戏的知识和经验。师“还有哪些动物或虫子是在天上飞的?”(引导幼儿说鸽子、野鸭、天鹅、大雁,以及蚊子、苍蝇、蝴蝶、蝙蝠等。)要求幼儿用“,飞呀飞”的短句来表达。接着教师扮网,请几位幼儿扮蜻蜓与教师玩游戏23遍。5、先组织幼儿与旁边幼儿两两结对玩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然后请一对幼儿上来表演一遍,教师针对游戏的情况给予简单的评价。最后,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先指定一幼儿扮网。游戏活动前,教师提醒幼儿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协商及交往,使游戏活动开展的更加快乐。附游戏儿歌捉蜻蜓天灵灵,地灵灵,满天满地捉蜻蜓。捉蜻蜓,捉蜻蜓,捉到一只小蜻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