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19.14KB ,
资源ID:113031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3031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docx

1、江苏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解析版)江苏省南通、扬州、淮安、连云港四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A.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C.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代青铜铸造业繁荣及阅读、提取并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如

2、下信息:“青铜礼器”及其装饰、“乐器”、“生产工具”、“兵器”、“铜镞”及其数量,根据这些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材料没有反映A项,C、D项部分反映,不符题意。正确答案为B。2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其目的在于A.缓和三省矛盾 B.分割宰相权力C.评议皇帝得失 D.加强君主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三省六部制作用的理解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解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注意材料中“谏官”的职责, A、B、C三项曲解了材料信息。正确答案为D。3右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它问世于苏轼被贬

3、黄州, 仕途受挫的1082年。这一作品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答案:C。解析:本题以苏轼的书法成就即擅长行书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不同书体特征的把握程度,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并提取图片信息的能力。A项后半部分为草书特征,B、D项是楷书特征。正确答案为C。4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

4、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军机处作用的理解及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准确理解的能力。A、C、D三项不符合史实,也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正确答案为B。5近代某思想家曾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壅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A项片面理解材料信

5、息,材料并不能反映该思想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正确答案为C。6 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答案:D。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阅读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前半部主要叙述近代轮船交通的优越性,后半部分叙说了该“小地主”让儿子离开私塾而到教会学校学

6、习西方制造的情况,“受此刺激”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也是主人翁观念变化的转折点。A、B所述只是表面现象,与题干的“主要反映出”不符,C的“生活习俗”与材料不相吻合,故本题选D。7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加强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辛亥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一次社会革命,“改用阳历”

7、便是其形式上西化的表现之一。B中“已深入人心”、D中的“得以实现”以及整个C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本题选A。8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项目1912年1936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54.7%14.3%出口比例10.9%25.2%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13.7%47%出口比例3.6%6.9%A.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C.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答案:C。解析:该题是图表材料类选择题,主要考查阅读、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表格中1936年较之于1912年轻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大幅减少、出口比例

8、大幅增加以及重化工产品出口比例的增加都是重要信息,关键是要能把这些数据的变化放到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正确答案C。9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C。解析:本题借助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B、D的历史现象明显不处于该时间段,而A的日内瓦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这一有限区域的和平问题,而不

9、是涉及整个亚非拉国家关系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能引起广大亚非拉国家共鸣的国际关系准则,因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建交高潮。正确答案C。10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推动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答案:A。解析:本题知识依托主

10、要是邓小平理论及1979年中国经济发展等相关史实,主要考查运用基础知识解析材料信息的能力。B、C的史实作为“完成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早期,D的史实则是在1978年,均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正确答案A。11下图反映的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A.公有制经济已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以中国经济成分数据变化图表为题材考查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抓住时间信息,利用图表数据分析各经济成分变化情况,得出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取得成效的结论,而这正

11、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A选项不符合史实,B、C项存在时间上的差异。正确答案为D。12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答案:D。解析:该题情境新、认识上也超出教材表述,突出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和选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的运用,公元前304年是十二铜表法之后,由此排除A项。解题时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限制性、程度

12、性词语,它往往是陷阱。B项万民法与时间不符,C项错误出在全体居民。正确答案D。13“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A.荷兰的殖民官员 B.印尼的民族英雄 C.西班牙的探险家 D.法国的殖民总督答案:A。解析:该题需要研读出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内容,即荷兰在建立世界商业殖民帝国过程中,与葡萄牙等国展开激烈争夺,在亚洲抢占殖民地的事实。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地点与时间信息,并与17世纪的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相关史实相联系。B项具有

13、很大的迷惑性,可以从国籍印尼来排除。正确答案A。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一规定旨在A.保持国会绝对权威 B.加强联邦政府权力C.防止封建君主专制 D.保障民主共和政体答案:D。解析:美国当时排除贵族爵位,是因为美国人将平等视为全部制度的基础,防止特权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个体独立精神与尊严的侵犯。而独立精神与个人尊严是共和政体最好的保障。从一般解题技巧来看,C项还是为了保障D项,即从根本上维护共和政体。此外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C项也与美国国情不吻合。正确答案D。15右图

14、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 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获取棉纺织品迅速增长的时间信息从1765年至1800年,不难得出这是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系列创新的结果;正确答案B。而A、C两项时间不符;D项史实不符合。16法国斯达尔夫人的作品崇尚想象,感情强烈。其代表作苔尔芬中的女主人公思想感情打上了很深的作家主观意识的烙印,作品突出了主要人物的美好品德和不幸遭遇,从而传达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与这一作品创作风格最为一致的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约翰克里斯

15、朵夫 D等待戈多答案:A。解析:本题以斯达尔夫人的作品为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解读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和代表作。题干材料的有效信息有“崇尚现象,感情强烈”、“对社会不满”等,据此可推断出的要求斯达尔夫人的作品属于浪漫主义,B、C属于现实主义,D属于现代主义。答案选A。17右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可知英国政府A.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推动联合进程 B.宣传美国援助对欧洲经济的重要性C.积极呼吁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D.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答

16、案:B。解析:本题以漫画为情境,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历史图像的能力。题干对漫画进行了必要的文字说明,解题的关键信息为“一个欧洲”和“更好的生活标准”,据此可知当时英国是积极欢迎马歇尔计划的。A项为美国的要求,C项与铁幕演说有关,D项是对漫画的误解。正确答案选B。18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答案:C。解析:本题以20世纪日本政府经

17、济政策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掌握理解程度。A项错在“全面”;“滞涨”局面是70年代才出现的,排除B项;材料虽涉及社会福利,但仅仅是该政策的一个内容,而且一个计划本身是不能标志福利国家的建成的,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选C。192014年7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2012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美国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际贸易C.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迫使美国摈弃对外贸易壁垒答案:B。解析:本题以世贸组织裁决中美贸易争端为情境,考查学生基础

18、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题目较容易,据材料关键信息“违背协议”可直接选择正确答案。而A、C、D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读。20有学者认为,就像蒸汽火车和轮船使人们更容易在国内和世界各地走动一样,互联网也使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容易交流。这一观点意在强调现代信息技术A.发挥了蒸汽火车和轮船的作用 B.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C.决定了人类出行及交流的方式 D.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和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现代信息技术,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文字信息,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并作出综合判断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互联网使人们更容易交流,而文明交流的核心与基础均在于经济交流。A项非材料主旨;人类出行及交流方式不是由互联网决

19、定的,故排除C项;世界市场在20世纪初已完全形成,故D项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共4题,考生只能选做两题,多答无效。21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

20、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请回答:(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据材

21、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4分)(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6分)(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21 (13分)(1)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4分)(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3分)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3分)(3)说明:依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

22、、消费,缺少资本积累。(3分)解析:明清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长效热点。本题通过区域性商人团体徽商的相关经历、利润消费取向及相关社会活动,折射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某些特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理论证的能力。第(1)小问中的“经历”必须通过阅读材料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第(2)小问中的“利润消费去向”考查概括能力,“消费心理”实际上是要求探究这些商人“利润消费去向”的原因和目的;第(3)小问是本题的最高能力要求,需要在平时学习中逐步积累。题目观点已经明确,难点是要能对“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有准确理解,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唯物主义

23、史观,并能将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性质特点明确区分开来,从政治、思想观念、资金运用等方面加以阐述。22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右图材料二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

24、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

25、因素。(3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4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4分)(4)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2分)22(13分)(1)形势: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因素: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2分)(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1分)中心内容:土地革命。(1分)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

26、维埃政权的对立面。(2分)(3)创新: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2分)意义: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4)认识: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2分)解析:本题以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为主线,内容包括国民革命运动、工农武装割据和抗日战争,层层递进,脉络相连,首尾相顾,考查学生释读历史地图,利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分析、阐释、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解答第(1)问需要仔细读图,时空定位准确。解答第(2)问要联系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全面获取有效信

27、息,同时要迁移运用新民主主义理论知识解答问题;解答第(3)问还是要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归纳,特别是“抗战的意义”一小问要从材料具体出发,不宜照搬教材信息;第(4)问一定要综合材料的所有关键信息,理清思路,分层次多角度分析归纳。本题提醒我们复习民主革命时要吸收史学研究的较新成果,挖掘教材的主干知识,多从新的角度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思维能力。23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

28、”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 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

29、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2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分)(

30、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23(14分)(1)阶级:新兴资产阶级。(1分)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1分)(2)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1分)说明: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2分)(3)评分表:等级观点(2分)论据(6分)表述(1分)8-9分人文主义进步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发展。(2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促使理论家重视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推动现代科学兴起。(2分)宗教改革:个人

31、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2分)启蒙运动: 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促使启蒙思想家运用理性,推动社会变革。(2分)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1分)6-7分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5分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一个方面提出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0-2分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解析:本题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依托,以“人文主义进步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发展。”立论,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提炼材料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本题第(1)问很简单,联系教材,再现课本知识即可。第(2)问也较容易,前半部分答案可以通过“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进行概括。后半部分要注意审题,实际上是要求介绍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第(3)问是本题的重心所在,要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