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如: 、星云、 、 、流星、彗星等。河外星系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其他行星恒星世界总星系3.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 、 、 特征。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
2、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 和 ,其周期为 年。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 和 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 小时,叫做一个 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 ,叫做一个 日;自转速度: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点外, ,约为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 ,其公转周期大约为 ,叫做一个 年;速度: (1月初)最快, (7月初)最慢。3.右图中,平面为 ,平面为 ,角为
3、,约为2326。4由于黄赤交角度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 5由于地球 ,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由于地球 ,昼夜不断的交替,其周期为 小时。(在图中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晨线和昏线)6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7.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往南(或北)移动,南(或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短,北极圈及其以
4、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8.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越靠近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例题:0(1)作图(要求:作出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 作出晨线 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比较A、B、C、D、E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3)A点的太阳高度角为 ,B点的太阳高度角为 D点的太阳高度角为 ,E点的太阳高度角为 (4)A点的地方时为 ,B点的地方时为 , E点的地方时为 ,此时北京时间为 ,国际标准时间为 。(5)河流由A向E流动, 岸被侵蚀岸。(6)C点的昼长为 小时,A点的夜长为 小时,次日南丹昼夜状况 ,从这天之后三个月内南丹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5、(7)图中直射点为 (填字母),其地理坐标 ;比较A、B、C、D、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次日之后三个月内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短波辐射有 ,长波辐射有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3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热力环流: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且绘出弯曲的等压面。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5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
6、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 。 影响风向风速的力 的力是 、 。 只影响风向不影响 风速的是 。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例题:读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地,原因是_。(2)画出E、F两点的风向。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
7、日相比,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3.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 (气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 (气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4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最为典型。(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5.气候类型的判断:读下图回答问题:(1)判断气候类型: (2)A地的气候类型是_气候(填图中气候类型代号)。该气候在世界上分布于盛行_ 风的地区。B地气候类型是_气候(填图中气候类型代号),该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C地的气候 (填上图中气候类型代号),其形成原因 , 气候特征是 。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D地气候类型是 (填上
8、图中气候类型代号),其气候特征是 (3)图中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_季,判断理由是 。此时,B地的气候特点是 。(4)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上图中的 图(填上图中气候类型代号)。(5)上图中拥有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为_和_(填上图中气候类型代号),其自然带是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读“常见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系统的是 ,该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 (锋前或锋后)。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天气特征一般为 ,过境时天气特一般为 ,过境后天气特征一般为 。(2)上图中表示暖锋天气系统的是 ,该天气系统的降水易发生在 (锋前或锋后)。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天
9、气特征一般为 ,过境时天气特一般为 ,过境后天气特征一般为 。(3)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受 (填字母)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常在 (填字母)控制之下,“秋高气爽”;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 (填字母)的影响,形成 天气。(4)台风是由 强烈发展形成的,上图中 (填字母)表示该天气系统。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图中的1表示高压(反气旋),2表示低压(气旋)。在图中画出气流运动的方向(北半球)。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阴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
10、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大的是 2水循环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
11、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2洋流按性质划分有 和 。3洋流的分布4.洋流的影响:(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 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起 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 和 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受东南信风带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在秘鲁沿岸形成秘鲁渔场。(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
12、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2 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4 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力图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开源措施:节流措施:例题:读图,回答问题。(1)若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数字_表示陆地,数字_表示海洋,字母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_,C_,D_。(2)若为北半球洋流模式图,
13、该模式分布于_纬度。太平洋中D洋流的名称是_,该洋流与_交汇形成了著名的_渔场。(3)若为印度洋洋流模式图,此时为北半球_季,在此季节里,下列哪种地理现象可信( )。A地中海沿岸河流进入枯水期 B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出现台风 C我国各地昼短夜长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主要表现为 、 、 ,它可以使地表变得 。2.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3.水平运动常常形成 、 、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 为主。例题:读下面“六大
14、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发生隆起,形成巨大的 ,如 ;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 和 ,如 裂谷和 洋。(2)图中板块之间的实线代表 边界,虚线代表 边界(生长或消亡)。(3)写出下列数码代表的板块名称: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4)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在大洋板块上往往形成 ;在大陆板块上形成 和 ;当两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 板块和 板块碰撞挤压产生的。(5)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是 板块,印度半岛位于 板块上。4.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主要表现为 、
15、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它可以使地表变得平坦。5.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1山地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从岩层的形态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 ,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 ;其岩层的新老关系看,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 ;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 。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
16、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4.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5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是如此形成。例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质构造分为褶皱和断层。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做 ,有 和 两种基本形态。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位、位移,这叫 .(2)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 。图中,陡崖出现在
17、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乙地成为山地的主要原因是 。(3)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例如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是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在工程建设方面,如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 ,以免诱发断层活动。(4)若要修建一条隧道,应选择在 (甲或乙),请简述原因是(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5)在地貌上,乙地是 ,甲、乙两地在地貌上形成差异的起主导作用是 (选择填空)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 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2河流发育早期,以 为主,使得河谷
18、变得深而窄,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两岸侵蚀,使河谷变宽、变弯曲,凹岸 ,凸岸 。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或团状,集
19、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回答1-3题。1图中各要素的关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C区域性 D单一性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推断下列景观特征与其相符的是( ) A光照弱 B风力大C冰川冻土广 D河流多,流量丰富3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
20、达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1.恒星 行星 卫星 2.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3.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第二节 1.电磁波 黑子 耀斑 11 磁暴 极光第三节 1.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24 太阳 23时56分4秒 恒星 任何点点角速度都相等 2.自西向东 365日6时9分10秒 恒星 近日点 远日点 3.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4.南北回归线 5.不发光不透明 不停地运动 24例题:(2)角速度:A=B=C=D=E 线速度:EDCA=B (3)0 0 90 小0
21、(4)0:00 12:00 0:00 10:00 2:00 (5)右岸(西岸) (6)16 0 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知道昼夜平分 (7)D 50E ,2326N DCAB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逐渐减小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2.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4.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 5.水平气压梯度力 平行 成一夹角例题:(1)A A地等压线密集第二节3亚洲高压 亚洲低压 5.(1)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2) 西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受副
22、热带高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大陆东岸盛行偏北风) 寒冷干燥 (4) (5) 温带落叶阔叶林第三节1.(1)A 锋后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大风、降温、雨雪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B 锋前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A D D 伏旱 (4)热带气旋 C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1.冰川水 2.水汽输送 降水 蒸发 降水 地表径流第二节1.盛行风 2.暖流 寒流 4.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23、第三节1.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 2.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4.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 人工增雨 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供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例题:(1) 地表径流 水汽输送 降水 (2)中高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北海道 (3)冬 C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1.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不平 2.地壳运动 3.褶皱山脉 断裂带 水平例题:(1)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裂谷 海洋 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 (2)消亡 生长 (3)太平洋 亚欧 印度洋 美洲 南极洲 非洲(4)海沟 海岸山脉 岛弧 褶皱山脉 亚欧 印度洋 太平洋 印度洋4.风化 搬运第二节2.背斜 向斜 背斜 向斜 例题:(1)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2)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不侵蚀 (3)背斜 向斜 断层 (4)甲 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工程安全稳定;不易积水,便于施工。 (5)山岭 A第三节2.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 侵蚀 堆积第五节1.B 2.B 3.C 4.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