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7.23KB ,
资源ID:1128571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28571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申论批改范例.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申论批改范例.docx

1、申论批改范例申论批改范例2011年国考副省级(2013-03-01 10:25:41)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第一题第1小题1.“给定资料4”写道:“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10分)要求:简明、完整。不超过200字。【得分关键词】黄河自身规律表现为(三个字多余,可删去):容易淤积(1分)、容易决口(1分)、容易改道(1分)。主要是由于(建议改为“主要原因:”明确此处是阐明原因。)大量(此二字可删除)泥沙淤积(1分)抬高了河道(这五个字

2、不是得分点,也可删除)。因此(此处是提对策,建议改为“治理方法”,明确此处是在提对策。):(1)尊重黄河自然规律(1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分)。(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3)变“堵”为疏,不能一味固堤防洪。(4)加强源头治理。退耕还草还林,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泥沙淤积,保持水土(“保持水土”,表意不完整,建议改为减少水土流失。)(1分)。(5)保护与开发并重。修建水库解决防洪问题。黄河这一规律既形成了华北大平原,孕育了中华文明(1分),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不幸(1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此一句不是得分点,可以删除)。【本题得分】9

3、分【问题与建议】您的答案分别阐述了黄河自身规律、原因、对策及影响,答案比较完整。能够分条分点作答,逻辑层次明显。但仍存在不足。一、语言不够简练。申论客观题作答,除特殊文体要求(如公文写作等)外,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关键词作答法,即在表意明确全面的前提下,用必要的关联词将关键词连接成短语或短句组织成答案,尽量精简答案的字数。二、答题信息点覆盖不够全面。黄河“三善”的自然规律的成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当开发,缺乏环保意识等。您的答案缺乏主观方面的原因,这是您失分的关键原因。三、逻辑顺序不当。本题是一道词句解释题。一般而言,词句解释首先要准确解释词句本身含义,然后阐述其

4、原因和影响,最后提出对策。 您的答案把“三善”自然规律的危害对策之后,逻辑顺序显得较为混乱。【考生答卷优化】一、黄河自身规律:容易淤积、容易决口、容易改道。二、规律产生主要原因:泥沙淤积。三、规律影响:1.形成了华北大平原,孕育了中华文明。2.给人类带来灾难和不幸。四、治理方法: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尊重黄河自然规律。3.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源头治理。退耕还草还林,恢复植被,减少泥沙淤积和水土流失。【答题思路方法】本题是一道词句解释题。一般而言,词句解释题的答题步骤是:首先解释词句的基本含义,然后是其引申含义,隐身含义包括原因、影响等,最后如果字数

5、允许,需要提出对策。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明确黄河“三善”的自然规律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阐述“三善”自然规律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最后就如何治理黄河简要提出对策。【答题过程演示】第一步:定位材料:材料4、材料5、材料6、材料7第二步:提取材料信息:材料4:从黄河的发育史上可知,在有人类之前的许多年,黄河的生命非常健康,正处于它的蓬勃发育时期。在有了人类之后,黄河是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因此,若舍掉人类存续与黄河的相互关系,单就黄河本身而言,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概括出黄河“三善”规律的原因:人类活动否则,也就不会

6、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概括出黄河“三善”规律的影响:造就了华北大平原,养育了中华民族。在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之际,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治理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60年来,人民治理黄河事业成就辉煌,但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7、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摘抄黄河治理的原则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摘抄黄河治理的具体措施:全民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材料5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古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概括出黄河“三善”规律的原因:人类生产方式不合理。材料6面对黄河这样一条“善淤

8、、善决、善徙”、水旱灾害频仍的河流,人们盼望圣主的诞生,以便带来“河清海晏”的太平盛世,也本无可厚非。概括出黄河“三善”规律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繁。 1999年8月以后,我国从黄土高原开始,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草还林,停止了坡地开荒,至2007年底,全国累计退耕面积约3.2亿亩。据估计,黄土高原要占到一半左右,这在治黄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回顾历史,在北宋年间,黄土高原上就出现了开垦坡地的记录,以后此况曾愈演愈烈,而在约一千年之后的今天,其坡地开垦终获停止,这无疑是一次惊天的大逆转,人们希望以往治黄的大困局将由此而全盘皆活。概括出治理黄河的措施: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生态保护,防治污染和水土

9、流失。材料7为治理黄河而奔波半生的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在其回忆录我的治河实践中辛酸地叹道:“黄河不可能变清黄河也不需要变清。未来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认为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概括出治理黄河的措施:尊重客观规律。第三步:整合材料信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从黄河“三善”规律的成因、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等方面对黄河“三善”自然规律进行阐述说明。【参考答案】一、黄河规律:易于淤积;经常决口;改道频繁。二、产生规律原因:1、泥沙含量高,水沙关系不协调;2、人类生产方式不合理,破坏了生态环境。三、规律影响:1、造就华北大平原,孕育中华文明;2、自然灾害频繁,造成重大损失。四、治理方法:全面规划、统筹兼

10、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1、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尊重客观规律,转变人类不合理生产方式。3、加强生态保护,防治污染和水土流失;第一题第2小题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得分关键词】主观原因(1分)(有主观原因就会有客观原因,本题答案中没有客观原因的明确表述):(1)从治黄工程角度:选定河道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缺少概括:因地制宜)(0.5分)。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行河年限。(2)从黄河水文植被看:期间河患较少。大暴雨少(0.5分),下有分支有

11、较多湖泊洼(0.5分)地泄洪;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恢复(0.5分)使得黄河输沙量减少(0.5分),提高泄洪能力。(3)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0.5分),政府治理的高度重视。正是从黄河自身规律出发,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开发与保护并重使得治黄取得成功。(此处是结尾套话,不是得分信息点,可以删除。)【本题得分】4分【问题与建议】一、照抄材料,缺少概括归纳。一般情况下,概括归纳题除部分概括性比较强,语言比较规范的语句外,一般都需要对材料语言进行规范化概括和归纳,概括成比较规范的语言。本题答案中,“选定河道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大暴雨少”、“河患较少”可以概括为“

12、气候优势”,“分支有较多湖泊洼地”可以概括为“地理优势”,“人口减少,植被恢复”可以概括为“生态条件改善”等等。二、逻辑层次混乱。1、答案中有了“主观原因”,却缺少了与之相对应的关键词“客观原因”。2、答案虽分条作答,但基本上都是答案简单地堆砌,没有逻辑性。第一条属于王景治理黄河方法科学,策略得当,是主观原因,第二条属于黄河自身地理、气候以及生态环境优势,属于客观原因。第三条属于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又是主观原因。主客观原因未清晰分开,层次不明。三、答题信息点覆盖不全面。修建堤坝,治理卞渠等材料中体现比较充分的答题信息点被遗漏,这是您失分的关键原因。【考生答案优化】主观原因:一、政府高度重视,投入

13、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二、治黄工程角度,能够因地制宜,选择河道较短,地势较低、行河路线较优。利用沿河大泽放淤,延长行河年限。客观原因:一、气候、地理优势:大暴雨少,下游支流湖泊洼地较多,河患减少。二、生态条件改善: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恢复,使得黄河输沙量减少。【答题思路方法】本题是一道原因概括题。就本题而言,可以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作答。主观原因主要是黄河治理的举措得当,客观原因主要是黄河自身的优势。其中条理清楚要求答案组织必须具有逻辑层次性。【答题过程演示】第一步:定位材料:材料5第二步:提取材料信息东汉永平十二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概括出主观原因

14、:领导高度重视,孝明帝命王景之和。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概括出主观原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长,发动几十万兵士民工,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概括出主观原因:全面系统治理黄河,修建黄河大堤,治理卞渠。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

15、,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概括出主观原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地理优势。概括出主观原因:方法科学,水门放淤。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概括出客观原因:气候、地理优势。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

16、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概括出客观原因:人口减少,植被恢复。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古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推理出客观原因:生产方式改变,农牧线南移。(安史之乱后农牧线又迅速北移,可以推理出从王景治

17、黄到安史之乱,农牧线南移。)第三步:整合材料信息本题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概括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主观方面既有便利的外部环境条件,也有王景所采取的措施得当的原因。客观方面可以分为气候地理、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三方面原因。【参考答案】 一、主观原因: 人力物力投入大。 王景治黄理念正确: 1.全面系统治理黄河。除修建黄河大堤外,还治理了卞渠。 2.方法科学,因地制宜。根据黄河地理优势,利用沿河大泽放淤。 二、客观原因: 1.气候、地理条件优越。暴雨少,下游分支和湖泊洼地多。 2.生态条件改善。黄河上游人口减少,植被得以恢复。 3.生产方式改变。农业减少,农牧界限游移于陕北和内蒙。第二题(二)

18、“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得分关键词】面临的问题。(1)生产生活排出的(此三字可删除)废水,污染了水质(1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1分)。(2)植被遭破坏,河道泥沙淤积(1分)。河道干涸,森林砍伐(与前一句同意表达,重复啰嗦,可删除)。(3)过度开发。没有全面规划,没有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整体关系。(4)湿地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具体表现,可归入第(2)条。)。(5)工程完工率低(没有全面规划的具体表现之一,可归

19、入第(3)条。)。2、采取的措施。面对这些问题(套话,没有得分信息,可删除),埃及(题目要求归纳各国治理的措施,您只涉及到埃及的治理措施,不全面。)全面评估(1分)生态环境,开展治污工程,建设人工湿地(1分),清除污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环境。3、启示。(1)加强立法(4分)。从源头保护并注重法律执行。(2)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规划(4分),综合治理(4分),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建议改为: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表意更明确,字数更精简。)。(3)采取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工程完工率,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结果,建议改为对策“恢复植被”),清除水质污染,减少河流泥沙淤积。(4)严格控制陆

20、源污染,妥善处置排污口,进行清污处理。(5)建立人工湿地,恢复生态环境。【本题得分】17【问题与建议】本题答案能够分别从各国面临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我国治黄的启示三方面作答,答案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明晰。但仍有不足。一、审题不够细心,答题信息点覆盖不全面。面临的问题,题目要求进行归纳,就是说要总结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即没有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协调。各国采取的举措,您的答案只涉及到埃及才去的举措,而美国和巴西的立法举措被遗漏。二、语言不够简练。部分语言重复啰嗦,部分套话不包含答题信息点,可以删除。三、逻辑不清。答案虽分条分点作答,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但逻辑混乱。

21、面临的问题,答案第(4)条属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方面之一,可以归入第(1条),第(5)条属于规划不全面的问题表现之一,可归入第(3)条。【考生答卷优化】一、面临的问题:1、生产生活废水污染了水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湿地减少。2、植被遭破坏,河道泥沙淤积。3、没有全面规划。过度开发,没有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整体关系。工程完工率低。二、采取的措施:全民评估生态环境,开展治污工程,建设人工湿地,清除污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环境。三、启示:1、加强立法,从源头保护并注重法律执行。2、开发与保护并重,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3、采取综合治理工程,提高工程完工率,恢复植被,减少河

22、流泥沙淤积。4、严格控制路远污染,妥善处理排污口,进行清污处理。5、建立人工湿地,恢复生态环境。【答题思路方法】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首先要概括并归纳三条河流面临的生态危机以及美国、巴西和埃及针对生态危机采取的举措,最后分析我国治黄工程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其中,对我国治黄工程的启示,可以是值得借鉴的国外成功经验,也可以是值得吸取的国外不成功的教训。【答题过程演示】第一步:定位材料:材料3第二步:提取材料信息长期以来,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活动主要是防洪和扩大航运,这两项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但水质问题却是影响着密西西比河全流域“健康”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美国地表水

23、排放有毒废水量最大的有15个州,其中5个州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沿岸。概括出问题:水质污染。这里很多河段都达不到美国政府1972年颁布的清洁水法中有关适于鱼类生存和人们游泳方面的水质标准。调查表明,排入上密西西比河的许多化学物质来自农业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废水。概括出治理举措:制定法律。概括出问题: 法律贯彻不彻底 农业生产造成水质污染分析出对我国治黄工程的启示: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虽然美国政府对密西西比河的治理十分重视,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实际还只能勉强防御一般性大洪水。航运一直是上密西西比河重要的商业活动。明尼苏达州到密苏里州之间的河段建造了27座船闸和大坝,虽然极大

24、地改善了航运条件,但很少考虑到这些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仍是密西西比河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概括出问题:没有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分析出对我国治黄工程的启示:协调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泥沙淤积是上密西西比河的主要环境问题,过量泥沙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性减少,并淤填在上密西西比河的回水区。上密西西比河的渠化、一系列船闸、大坝以及通航水库也形成了一个拦截冲刷泥沙的系统。概括出问题:泥沙淤积。湿地减少也是密西西比河流域各州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上密西西比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研究航运与环境的关系,但尚未根本解决整个上游流域的综合治

25、理,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依然存在。概括出问题:湿地减少。科学家警告说,森林砍伐已经使亚马逊河众多支流的水文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干流受到影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概括出问题:森林砍伐,植被遭到破坏。目前亚马逊河的7000条支流正逐渐干涸,另外,肥料和农药也对这些支流的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势必引发水质污染。概括出问题:农业生产造成水质污染。为使亚马逊河免遭干涸的命运,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禁止农民砍伐沿河岸50米以内的森林;另一项法律则规定,只能伐20的森林,其他80%的森林可以根据政府批准的林业管理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砍伐。概括出对策:制定法律,保护森林但是,在这个面积超过整个欧洲的亚马逊地区,

26、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概括出问题:法律贯彻不彻底。分析出对我国治黄工程的启示: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每年埃及各地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几乎都通过5条水渠流入湖中导致曼扎拉湖水质急剧恶化,湖里鱼类几乎绝迹,鸟类也大量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概括出问题:工农业生产造成水质污染。面对严峻的现实,埃及政府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得出了这样的认识:消除曼扎拉湖的污染,改善曼扎拉湖的水质,不仅对提高湖区周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埃及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概括出举措:全面评估。曼扎拉湖治污工程于1992年开始实施,人工湿地的工程包括扬水站、污水沉降池、污水处理

27、池、幼鱼池和养鱼场等,2001年工程全部完工。概括出举措:建设人工湿地。第三步:整合材料信息:通过以上分析,本题可以从面临的问题、各国采取的举措、对我国治黄工程的启示三个方面来组织答案。其中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共性的放在前面,个性的放在后面。【参考答案】一、面临的危机:1、人与自然、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协调造成这三条河流的生态危机;2、危机具体表现:工农业生产造成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和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破坏;二、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出台相关法律、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人工湿地。三、对治理黄河的启示主要有:1、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协调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完善立法,严格执法,

28、加大力度保护沿岸生态环境。3、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综合整治,建设人工湿地、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第三题:(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20分)要求:(1)切合主题;(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得分关键词】1、黄河之水天上来。主要介绍黄河起源(1分)、长度及流域面积(可以概括为地理环境)(0.5分)。黄河流域优美自然环境、气候植被特征。重点介绍黄河第一景观(

29、可以概括为自然景观)(0.5分)壶口瀑布壮观雄伟的气势。勾勒出引人遐想氛围(本题要求列出内容要点,此句可有可无,建议删除。)。2、黄河与中华文明。主要介绍黄河流域发现的遗址、宫殿及甲骨文字(1分);涌现出代表历史人物及英雄事迹,是中国人的骄傲(此句建议删除)。绘画、戏剧等文化发展(1分)。重点介绍清明上河图、秦腔、豫剧(0.5分)等。展示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此句建议删除)。3、黄河治理与开发。(1)历史上对黄河流域治理与开发,重点介绍东汉王景治黄成功做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1分)。(2)近代以来我国对黄河治理。分别阐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对治理指示。(3)介绍黄河“三善”自然规律(

30、1分)。既孕育了华夏文明,有给人类带来灾害(此句建议删除)。阐明治理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0.5分)。4、黄河精神万古长。介绍治黄实践中提现的人类精神,与自然斗争不屈不挠开拓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精神(黄河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没有表述)(1分)。引入“大黄河”理念进行保护与开发(大黄河理念可以放在“黄河治理与开发”当中。)。中间介绍黄河精神对青少年启迪作用(2分)。【本题得分】10【问题与建议】本题答案能够分别从“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长”四方面作答,答案基本完整,符合本题主体部分的作答要求。但问题比较多。一、格式不完整,缺少标题。本题是一

31、道公文写作题,因此具有格式上的要求。就本题而言,标题是最基本的格式要求,而您的答案却没有标题。二、审题不细心。本题要求列出宣传册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说宣传册中必须要包含的内容。而您的答案中有部分内容则不属于内容要点。第四部分“黄河精神万古传”需要具体阐述“黄河精神”的内涵,您的答案缺少“黄河精神”内涵的具体阐述。另外,对与黄河精神的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发扬黄河精神,也缺乏必要的阐述。三、部分内容缺少必要的概括和升华。宣传册内容要点一般情况下概括性都比较强,是对一部分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过于具体的内容不适合用作内容要点,需要进行概括和升华。就本题而言,黄河的“长度及流域面积”可以概括为“地理环境”,“黄河第一景观壶口瀑布”可以概括为“自然景观”。“遗址、宫殿及甲骨文字”可以概括为“古文明”,“绘画、戏剧”可以概括为“文化艺术”等。四、部分内容逻辑不清。答案中“引入大黄河理念进行保护与开发”属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中治理观念方面的内容,而答案中却把它归入到“黄河精神万古传”,逻辑性错误。另外,“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因为黄河“三善”的自然规律带来了危害和灾难,是黄河治理的背景,应放在本部分开头。【考生答卷优化】一、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