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4.04KB ,
资源ID:11280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280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docx

1、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第 3 课 华夏之祖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 4 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第 5 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第 6 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第 7 课 大变革的时代第 8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 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活动课二 编历史小故事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第 10 课 “秦王扫六合”第 11 课 “伐无道,诛暴秦”第 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第 14 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 15 课

2、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 16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 17 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三 秦始皇功过的辩论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 18 课 三国鼎立第 19 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第 21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 22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1 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第 2 课 “贞观之治”第 3 课 “开元盛世”第 4 课 科举制的创立第 5 课 “和同为一家”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第 7 课 辉煌的隋唐

3、文化(一)第 8 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 9 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 10 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 11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 12 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 13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 14 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活动课二 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 15 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第 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 17 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第 18 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 19 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 20 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 21 课 时代特

4、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 22 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活动课三 历史知识竞赛活动课四 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第 1 课 鸦片战争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 3 课 收复新疆第 4 课 甲午中日战争第 5 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活动课一 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第 6 课 洋务运动第 7 课 戊戌变法第 8 课 辛亥革命第 9 课 新文化运动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 10 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 11 课 北伐战争第 12 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活动课二

5、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 14 课 难忘九一八第 15 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 16 课 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 17 课 内战烽火第 18 课 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第 19 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 20 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 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 22 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 1 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 2 课 最可爱的人第 3 课 土地改革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4 课 工业化的起步第 5 课

6、 三大改造第 6 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 7 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 8 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第 9 课 改革开放第 10 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 11 课 民族团结第 12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 13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 14 课 钢铁长城第 15 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 16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第 17 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 18 课 科学技术成就(二)第 19 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

7、育第 20 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活动课三 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第 21 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活动课四 家庭的照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 1 课 人类的形成第 2 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 3 课 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 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 4 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 5 课 中古欧洲社会第三单元 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 6 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 7 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 8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第 9 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第 10 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8、活动课二 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第 11 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 12 课 美国的诞生第 13 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活动课三 我看拿破仑第 14 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五单元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 15 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第 16 课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 17 课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 18 课 美国南北战争第 19 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 20 课 人类迈进“电气时代”活动课四 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第 21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 璀璨的近代文化第 22 课 科学和

9、思想的力量第 23 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第 2 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 3 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 4 课 经济大危机第 5 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 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6 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 7 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 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 8 课 美国经济发展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 11 课

10、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 12 课 亚非拉的奋起第 13 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 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 17 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 18 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第 19 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活动课四 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1 4 课)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 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

11、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过程与方法1 、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 、将阅读、 听讲、 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 灵敏是思维 品质的培养;3 、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2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 时 5 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1-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12、;(2) 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 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 读懂图表、 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 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我国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 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 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

13、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2-板书设计:第 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元谋猿人:最早、 170 万年二、北京人:时间: 70-20 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三、山顶洞人:时间: 1.8 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导入新课: 多 媒 体 展示 女 娲造 人 的民 间故 事询问学生: 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 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 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元谋人 距今 170 万年中国最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 早的人类 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 料中提到了什么人、 什么时间、 什么 证

14、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 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 石、定年方法等。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二、 北京人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 发现时间: 1929 年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间、地点、生存年代、体 貌特征。 生存年代: 20 70 万年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 明显、残 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 留猿的某些特征 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 生产水平: 能制造和使用工 读要求: 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 具,使用天然火 么?要求学生分组讨

15、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 想象一下, 北京 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 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 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 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 5 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三、 山顶洞人: 结论? 时间:1.8 万年 多媒体展示: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 工具进步 遗址的分布图。 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 发展水平: 人工取火 回答。 读第 5 页最后一段, 找出山顶洞人 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 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 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 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 民的差别。 读第 6 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 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

16、使用的骨 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 产和生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 活情况。 学生回答。 居民的代表。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巩固练习: (见课件) 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 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作业: (见课件) 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多媒体展示: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在展示 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共同回答。 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 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 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4- 第 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

17、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 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5- 教学手段

18、多媒体课件课时 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 1 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 ,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

19、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6- ( 3)展示历史图片: 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 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

20、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 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 一天的生活) 2、 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 -7-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时间 -

21、 距今 7 千年 2 、生活位置: 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农业: 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 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 - 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 黄河流域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 1、时间 - 距今四五千年 2 、地点 - 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8- 第 3 课 华夏之祖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

22、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 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 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 。教学资源 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 课时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9-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 重视历 进行思考

23、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 史的民族, 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 的称谓,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 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 为“人文之祖”? 讲授新课 一、炎黄战蚩尤 认识“黄帝像” ,对“黄帝”有个 出示问题: 初步的感性认识 1 、“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 2 、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 过程及其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 结果; 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总结。 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段话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 容过渡到下一目二、黄帝 -“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提出设 各个小组根据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

24、文 “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 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问:初祖 ? 小组相互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三、尧、舜、禹 的“禅让 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 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 本上 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的外你还知道哪些? 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 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 课堂的趣味性。“禅让” 的含义吗? 举出实例说明 (德才兼备, 以 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 大禹治水的故事) 。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 -10-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小结: 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 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 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 1 、 p16 页的练一练 2 、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我们称他为 “人文之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