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6doc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
2、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契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
3、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
4、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B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眼睛来传神,再由形体来配合,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C京剧艺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D技术精
5、湛的摄影家也需要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B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C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B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C京剧摄影家需向
6、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D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又是喜还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
7、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
8、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材料二:【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9、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
10、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材料三: 【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
11、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
12、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一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应的应对措施。C.
13、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的价值。D.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5.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配的收入水准。B.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C.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
14、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D.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纳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受到了更多的限制、约束,表现自我能力和价值的空间变得狭窄。E.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6.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他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深 情徐建英我出生的豫南地区,山高林密,各类野兽世代驻扎在深山之中,紧挨山边的庄稼跟着常遭罪,各村成立的护农小组中,父亲年轻时候就是其中的一位
15、铳手。枪支管理法实施后,父亲的那杆双管猎枪被公安机关列入收缴之列,到父亲重新持证换上单管猎枪时,山下的庄稼人开始一茬茬往城里卷,山上的野兽下山无食可觅,也很少再来作孽,而父亲此时的年岁也大了。庄稼少了,荒地多了,从前热闹的围猎随着护农小组成员一样相继老去。父亲平日里侍弄完屋檐外廊墙角的几丘菜地,余下来的时间,还是喜欢一个人柱着那支老式的单管猎枪上山转悠。只是年岁大后,从前杠在肩上的猎枪,如今经他拄在脚下,成了一支看起来很滑稽的拐棍。而他总是习惯说:“转转吧,习惯了咱湖村的山,转转也好。”特别是雪落的冬季,父亲每隔两日,必定在清早进山一趟。 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那个人,父亲时常
16、在我们湖村周边碰到。笼着薄雾泊着小筏的湖边,袅袅升腾着炊烟的早晨,更多的时候,父亲会在密匝匝、被夕阳涂得金灿灿的林子里遇到他,那些橡树、槲树、青杉、松、柏什么的,平日里庄户人家司空见惯的树们,在那个人眼里像似镀过金的宝贝。有时他弓着腰,有时会曲膝半蹲着地,伴随着那个人手中的玩意儿“咔嚓”“咔嚓”的灯光闪过,有时还会哗啦啦一下跪在地下,样子庄严肃穆,像似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再看那个人时,父亲就常常忍不着多瞅几眼,更多时会瞅他背上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那年冬季的雪很大,母亲的阻止没能如愿,反而加速了父亲进山的频率隔日一趟转成了一日一趟。 那天一大早父亲又拄他那杆老猎枪,瞒着母亲,鬼鬼祟祟地从
17、菜窖里拎出一条棉布小袋,踏着积雪穿过村口,走上了村后被落雪镶白了的南拢凹。那被大雪厚厚覆盖的山路上,一行脚印直向镶白的树林子,一股啸冷的雪风在父亲错愕的神情里吹动树条子上缀满的冰挂。顺着那行脚印,父亲很意外地在南拢凹岔路上碰到了那个人。他立在路边,像在等着什么,背裹里封得严严实实的洋玩意儿缀上了一层薄雪。迎着父亲错愕的目光,他对着父亲笑笑算是招呼,然后跟在父亲身后,也上了山。父亲拄着猎枪的步子在前方停了下来,他紧了紧手中的棉布袋子,看着同时停下来的那个人,折返身向另一座山头走去。那个人在原地仅停了一下,也折转身子跟向父亲身后。父亲再次停下来,看着那个人,拄着的猎枪在雪地上不满地跺了跺,一动不动
18、地立在雪地上望向那个人。那个人在父亲的目视下,后退了几步,复又走上前,父亲的猎枪再次在雪地上跺了跺,一动不动地望着他。那个人停在原地半晌,才背着包一步一回地绕向另一个山头。父亲站在雪地中,直见那个人在林子里只剩下一个小黑点时,才折转身向南拢凹的深山走去。父亲在晌午时拄着猎枪空着手走进家门,棉布袋中装着几粒不知名的树木坚果,他边拍打着肩上的残雪,边絮絮叨叨地唠着那个人的不是,唠那个人扰了他的好事。母亲见此很不满地在一旁接口:“就是没人惊扰你,你平素不也照样是空手回家的。”而父亲听罢,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对此,我们再一次把父亲所有的举动归咎于他老小孩的心理。这件事不久,我返城找到了新的工作,应新同
19、事约,我陪他参加一个摄影大赛的颁奖会。在获奖作品展厅中的一角,一幅叫深情作品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雪地里半蹲半跪着一位老人,老人的模样慈眉善目的,在他伸出手的前方,是一只灰色的野兔,看到老人,灰兔眼神像极了委曲的孩子,挣扎着向老人身边挪近;一旁的雪地上,一只棉布小口袋落在雪地上,几只鲜红的萝卜露出袋口在雪地中格外醒目;远处一棵枫树,被积雪压弯的树桠下,隐隐有支陈旧的单管猎枪在立雪风中。(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样子庄严肃穆,像要完成一件很重要的庆礼”,写出了“那个人”认真严肃和敬业的精神。B父亲“加速了进
20、山的频率”却依然打不到猎物,主要是老小孩的心理在作梗以及“那个人”摄影的干扰。C小说中多次出现了雪、树林、风等环境描写,这就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D小说选择第一人称为视角,由“我”来讲述故事,既让人感到可信与亲切,又起到了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8分析画横线句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冬季,父亲遇上了那个人”在文中的作用。(5分)9小说为什么以摄影大赛的一幅作品深情结尾?请结合全文,从艺术结构、情感表现、思想内容三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魏了翁,字华父,邛州蒲江人。年数岁,从诸兄入学,俨如成人。
21、少长,英悟绝出,日诵千余言,过目不再览,乡里称为神童。年十五,著韩愈论,抑扬顿挫,有作者风。庆元五年,登进士第。授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厅公事,尽心职业。开禧元年,召试学士院。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了翁乃言:“国家纪纲不立,国是不定,风俗苟偷,边备废弛,财用凋耗,人才衰弱,而道路籍籍,皆谓将有此北伐之举,人情恟恟,忧疑错出。金地广势强,未可卒图,求其在我,未见可以胜人之实。盍亦急于内修,姑逭外攘。不然,举天下而试于一掷,宗社存亡系焉,不可忽也。”策出,众大惊。明年,以亲老乞补外,乃知嘉定府。丁生父忧,解官心丧,筑室白鹤山下,以所闻于辅广、李燔者开门授徒,士争负笈从之。后差
22、知汉州。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后知眉州。眉虽为文物之邦,然其俗习法令,持吏短长,故号难治。闻了翁至,争试以事。乃尊礼耆耇,简拔俊秀,朔望诣学宫,亲为讲说,诱掖指授,行乡饮酒礼以示教化,增贡士员以振文风。利民之事,知无不为。士论大服,俗为之变,治行彰闻。嘉熙元年,改知福州、福建安抚使。累章乞骸骨,诏不允。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口授遗奏,少焉拱手而逝。遗表闻,上震悼,辍视朝,叹惜有用才不尽之恨。诏赠太师,谥文靖。(节选自宋史.魏了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23、,正确的一项是( )A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B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C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D汉号为繁剧/了翁以化善俗为治/首蠲积逋二十余万/除科抑卖酒之弊/严户婚交讦之禁/复为文谕以厚伦止讼/其民敬奉条教不敢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就是国家大事,既指对国
24、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指一般的国家事务。B“宗社”意为宗庙和社稷,它们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C“忧”指父母去世。“丁忧”是指朝廷官员回到祖籍为死去的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D“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亦指每逢朔望朝谒之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了翁聪明颖悟,从小才气过人。读书过目不忘,每天记诵千言,因此被称为神童。十五岁就能写韩愈论,并且有韩愈的遗风。B魏了翁刚正不阿,敢于奏议国事,他写策论反对当权宰相韩侂胄开拓边疆的主张,指出不可仓促对金国用兵,而应该大力搞好国内建设。C魏了翁恪尽职守,关注百姓生活。考中进士出任官职时
25、便尽心竭力,任职汉州时,教化风俗,尊敬老人,探视学宫,政绩远近闻名。D魏了翁心系朝廷,深受皇上喜爱。他政绩卓著,屡有提升;晚年患病,依然忧心国事,口授遗表,赤诚感人,死后获赠尊称、谥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韩侂胄用事,谋开边以自固,遍国中忧骇而不敢言。(2)疾革,复上疏。门人问疾者,犹衣冠相与酬答,复语蜀兵乱事,蹙额久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省试湘灵鼓瑟唐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湘
26、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云和:地名,出产乐器。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灵的哀怨。C本诗摹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来体现音乐的魅力。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E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所弹奏
27、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15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诗歌,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默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能听到“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呕哑嘲哳难为听”。(2)李白行路难中“_ _,_ _”两句,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示自己对前途充满了信心。(3)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出使塞外,他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_,_”比喻表达自己惆怅,抑郁心情。第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
28、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他的提案有充足的事实依据,反映了广大群众的呼声,如水投石,引起了代表们热烈的讨论。虽然数字化阅读如火如荼,但还是有不少人钟爱传统阅读,他们尝试各种创新,为传统阅读“续命”。位于古南街的清朝抗法名将刘秉璋的故居,庭院布置与室内装饰简约清新,仍保持着百年前主人闲云野鹤的悠然气度。人的健康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的心理比健康的体魄更重要。驻村扶贫干部要真正为群众脱贫致富处心积虑,多出点子,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A
29、 B C D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长期以来,有关领域的专家一直为提高我国规避、观测空间碎片的能力,控制空间碎片的增加而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B根据信息化规划,“十三五”时期要继续提速降费,特别是实施宽带乡村和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加快农村和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D傅园慧的一句“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迅速占据各大媒体头条,爆红网络,也让中国的体育形象变得更加活泼和生动。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
30、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B徐小明看到王大爷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C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对刘备说:“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料想为尊容所闻。”D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 ,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 ,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
31、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平等。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和陶冶。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所以,我说, 。21、请从雨果、狄更斯、莎士比亚中任选两人为写作对象,仿照前后的句子,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要求:紧扣句式特点;句意连贯,内容充实。(5分)我来到俄罗斯,仿佛听到高尔基借阿廖沙叙说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_,_;_,_;我来到西班牙,仿佛听到塞万提斯在大风车旁边讲述哭与笑的滑稽剧。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一个诗人相信吧,一切都不是徒劳你的诞生,你的生命,你的苦难。 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答题卡请将客观题答案填入下面表格:题号123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