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18KB ,
资源ID:112724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2724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传统文化下册.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传统文化下册.docx

1、三年级传统文化下册第一单元:元初识韵律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冬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

2、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微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微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 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的 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树立学生自信 心。)。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

3、习的兴趣。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 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8、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 比赛背诵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笠翁对韵教案(三)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背诵虞韵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虞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合辙押韵三、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

4、生知 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的 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树立学生自信 心。)。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 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7、结合注解讲解原文8、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 比赛背诵9、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第二单元:知书识礼第四课:锲而不舍【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荀子的常识及荀子的生平

5、及主张,劝学的意义。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态度,联系学生的实际。3、注重字词运用和注释。【重点和难点】 1、辨析字、词、音。注重朗诵和背诵。 2、 比喻代议和喻议及正反四方面议论的特点。 3、 了解荀子对学习的 意义,作用,态度,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教法】 师生互动法、提问法、议论法、朗读法、电教法、板 书法。【教学步骤】 1、导入:同学们,作为一位学生,应该每一个人 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你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和正确的目的和 态度、方法吗?知道坚持学习的重要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荀子的 劝学,看看古人怎么劝人学习的。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3、重点拼音:故不积跬步:ku 骐骥一

6、跃:q j驽马十驾:n 锲而舍之:qi 金 石可镂:l u4、作者介绍: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称荀卿,又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 陵令。 后来失官居家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 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 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 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 兼用 “礼” 治,强调 “行” 对于 “知” 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

7、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但是 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5、课文分析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 观点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 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 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 方面来论述的。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 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 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 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 说明学习具

8、有重大的作 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 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 有 “学而不已” 才能成功, 从而证明 “学不可以已” 的论点是正确的。 (2)结合完成“思考和练习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结构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板书6、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整理、归纳文中的多义词、活用词、特殊句式第五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 能力,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 行间流露的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读中积累 语言。情感态

9、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本诗中的过渡句和前后四句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古文学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中国诗歌就象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直盛开在 世界文苑之中。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的豪放, 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使我们领略诗中所描绘的雄壮优美的 意境。大家曾学过不少古诗,那就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背诵下 来吧!(先自由背,再指名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形式的诗长歌行(板 书)(根据学生以往所学,在学习新课前引导学生记忆搜索, 回忆以往所学,并且是

10、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为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歌奠定了基 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解题,介绍诗歌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 裁也有叫“歌”或者“行”的有长歌行、短歌行等2、自由读这首诗歌,边读边展开想象。学生先自由读诗、想象,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读是古诗教学的核心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渗透自主识字的方法,并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学生 的读上,鼓励学生试读、互读,真正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三、理解诗意1、这首诗描写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了解,请大家

11、根据学习向导自学古诗。学习向导(1)、读一读长歌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2)、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 展开交流(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找同伴的帮助, 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2、给足自学时间,小组合作时要真正体现互动。3、学生根据学习向导汇报自学情况,汇报形式不限。 (这一环节教学侧重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所查找的资料、工具书,在这环节中起重 要作用。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自己理解这首诗歌不是很难, 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有难度。因此设计小组合作目的帮 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考考你1、

12、同学们汇报的都很好!我也想借此机会出几道题考 考大家(1)、解释加横词,说出诗句的意思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2) 、 通过学习这首诗, 你能体会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劝导人们珍惜青春年华,是一首传诵经久的劝戒诗) 五、借助课件,指导朗读1、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边读边体会诗 的意境。2、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重音和停顿。3、指名配乐朗读六 、总结1、 诗中哪句话对世人有规劝的含义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这首诗从“园中 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还打比方,说明光阴似流水, 一去不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

13、奋努力, 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3、这是一首劝戒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劝戒人勤奋好 珍惜时间的诗句、格言等?谈一谈自己的感想体会。学生自由汇报,谈感想七、作业背诵诗歌八、板书设计长歌行少壮不努力, 要老大徒伤悲。 不第六课黑发须知勤学早教学目标:1、通过劝学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 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初步理解诗意。3、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识字与写字的方法。4、认识 9个生字,会写“更、书、劝、学、首、迟、发” 7个生字,掌握一个新部首。教学重点:1、 认识 9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 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 新部首。2、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

14、名言。3、生字卡片。4、学生提前查阅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以及颜真卿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进入学校,每天都在读书、学习,大家知道关 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吗?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教师也找到了一些这们的名人名言。 出示:学而不厌; 天才出于勤奋;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古人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 要从少立志读书自强、 勤奋刻 苦、珍惜时间,不能虚度过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会后悔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诗劝学。颜真卿这个人物

15、 很有名,哪位同学能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学过书法的同学都知道,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 创造的书法具有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但是 大家也许不知道, 他所有的这些成绩都来自于他从少的勤奋好学, 后 来他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写了出来, 为后人留下 劝学 这首诗。二、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意。1、教师示范读诗,诗的节奏为:三更 /灯火 /五更鸡,正是 /男儿 /读书时。黑发 /不知 /勤学早,白首 /方悔 /读书迟。2、教师领读。3、学生自由读诗。4、个别学生读诗,教师纠正字音。5、学生齐读古诗。6、学生自由读诗,同时找出要求会写的字。三、在文本中学习要求

16、会写的字。1、学习“劝”:“劝”有两个意思,一是拿道理说服人, 使人听从,如“劝告”;二是鼓励,如“劝学”。谁知道“劝”字在 诗有是哪个意思?2、学习“学”:朗读诗的前两句。3、学习“更”:指导发音。4、学习“书”: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晚上要挑灯夜读,早上 鸡叫就要起订读书。5、学习“发”:“发”是多音字。6、学习“首”。7、学习“迟”:后两名诗的意思是有的人青少年时期不勤 奋,等到白头时再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8、认读要求会认的字:学习“灯”“读”“勤”“悔”。四、再读古诗,感情诗意。诗的用意是勉励青少年及早努力,不虚度光阴。五、背诵古诗。六、巩固生字1、送字宝宝回家。将诗文抄在黑板上,学生将生

17、字卡片贴 到正确的位置。2、多音字练习。3、字理识字练习。出示“道”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练习讲述。七、课后作业熟练背诵古诗。第三单元:人物故事第七课:张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 做出的杰出 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 分析评 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教学内容】 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 及文学才能。【教学过程】一、 新课导入 从台北故宫博物

18、馆所收藏的地动仪说起, 并介绍张 衡。二、作者简介 范晔 (398-445) 南朝宋顺阳 (在今河南浙川东) 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 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 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 详载了东汉 195年 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三、合作探究 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 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 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 方能“拜郎中, 迁为太史

19、令” 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 职二者互为因果。 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 之情” “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 潜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 赋。 从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 四、课堂小结 :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 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 中让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五、作业 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 2.自选角 度,

20、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第八课郭守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郭守敬一生在天文学、数学、水力学、仪器制造等方面对 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 贡献。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 识。(3)分析评价郭守敬的品德和精神。教学过程一、故事带入郭守敬是中国元朝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之一, 也是中国古代最有 成就的科学家。他生于 1231年,卒于 1316年。公元 1271年元王朝建立,准备颁行全国统一的历法。为了精确汇集 天文数据,以备制定新的历法,郭守敬花了两年时间,精心设计制造 了一整套天文仪器,共 13件,其中最有创造

21、性的有 3件:高表及其 辅助仪器,简仪和仰仪。高表是古代圭表的发展。 表是一根直立在地面上的标竿或石柱, 圭是 从表的底端水平地伸向正北方的一条石板。每天太阳“走”到正南方 时,表影落在圭面上。量度表影长度就能推算出节气的时刻。这是最 古老的天文仪器之一。郭守敬的简仪是中国传统浑仪的发展,这种结构,欧洲到 18世纪才 采用。仰仪是个中空的半球面,形状像口锅,锅沿刻有方位,锅里刻 有与观测地纬度相当的赤道座标网。锅口架一小板,板上有孔,孔的 位置正在球面的中心。 太阳光通过小孔形成一个倒落在锅里的像, 由 此读出太阳的座标和该地的真太阳时刻。仰仪还可以用来观测日食, 读出日食的时刻、 方位和食分

22、等等。 郭守敬还发明了许多其他观测器 具。郭守敬根据观测的结果,于公元 1280年 3月,制订了一部准确精密 的新历法授时历。这部新历法设定一年为 365.2425天,比地球 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差 26秒。欧洲的著名历法格里历 也规定一年为 365.2425天,但是格里历是公元 1582年开始使用 的,比郭守敬的授时历晚了整整 300年。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 的著作有 14种, 共计 105卷。 郭守敬是中国古代成就突出的科学家, 直到很晚,世界各国的科学界才逐渐了解他。二、学生自读讨论三、总结四、作业布置第九课宋应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宋应星天工开物。2.能力:培养学

23、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从而感知历史。三、教学过程出示介绍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的相关材料。 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 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 (也可以从书上去找答 案)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 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 主义萌芽的特点(因为明中期以后,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扩大了,生 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 这对宋应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也为他写书提 供了基础)。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生产技术。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

24、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这是我 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 这在当时处 于世界领先地位。另外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自然相协调的思 想。看书上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 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首先看书下注释, 了解这段史料的含义。 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 的看法,可畅所欲言。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 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 (学生对他的著作已作过介绍, 这里老师可 适当作些补充) , 他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 一位科学家, 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 能关注别 人的长处, 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 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 能可贵的,他和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这是欧洲数学传入中 国的第一次。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技巨匠以及他们的著 作, 那么, 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一 问题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 (如勤奋学 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探究讨 论: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都是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并且都 被译成多种外文, 在当时却未受到朝廷的重视, 这是为什么? 从科 举制度的负面影响、重文轻理等方面来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