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
2、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
3、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主题:描写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1、诗的前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蕴含着
4、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答:明丽的阳光下,诗人从黄鹤楼上眺望对岸。阳光照耀下的汉阳城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绿绿的芳草覆盖,生机盎然。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答:黄昏中看不到远方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诗人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思乡之情。4、试比较文中两个“空”字的意义和作用有何不同。答:第一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
5、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字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百云,空自飘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赏析主题: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难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并把自己的孤寂悲凉之情巧妙融入景中,表露了诗
6、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1.诗中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总体:这一联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为千古名句。炼字:“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描绘景色:大漠无垠、一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3.请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答:生动描绘出了塞外的荒凉萧瑟,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
7、雁”一般进入胡天,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4、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答:示例一: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示例二: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如在眼前。示例三:意境美。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充满意境美。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
8、送行舟。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赏析主题:描绘了乘船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析“随”“入”二字的表达效果。答:“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入”字,写出了江水在平原上奔腾,水天相接,好像流进了碧空一般的壮丽之景。2、赏析尾联。答:无限爱恋我的故乡山水,情
9、意深深送我万里行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送的主体是故乡山水,生动含蓄地表达对故乡山水的热爱和不舍。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赏析主题: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热爱,抒发了作者的喜悦、闲适之情。1、展开想象和
10、联想,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答:黄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子是春的使者,不知是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赏析。答:“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大自然带来的活力。“几处”照应“早莺”,“谁家”照应“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地写出了浅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 达标练习题第一首:野望 的练习题一、填空:1、东皋薄暮望, 。2、 ,猎马
11、带禽归。3、树树皆秋色, 。4、相顾无相识, 。5、描写了秋天的色彩缤纷景色的诗句:_,_ 。6、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孤独苦闷之情的语句:_,_。7、交代了诗人观赏地点,刻画了孤独徘徊身影的诗句:_,_。8、_,_ 描写了一副动态的、充满生机的秋景。9、野望的作者 , 朝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二、阅读理解:1、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时间:_。事情_ 。 字统领全文。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
12、色?用了什么手法?7、7、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三、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第二首:黄鹤楼一、默写诗句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 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 二、翻译全诗: 三、填空1.本诗作者是 (朝代)诗人 (人名) ,本诗选自 。2.
13、“历历”的意思是指 。3.诗中的“萋萋”形容 。4.诗中“乡关”的意思是 5. 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 6. 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 7.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8.本诗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9.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 10.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似的诗句: 11.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四、选择题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B.颔联描绘黄鹤楼
14、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体现诗人满怀乡愁的思乡作品。B.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有志报国却无门的作品。C.这是一首思念友人,赞美友情的作品。D.这是一首赞美黄鹤楼风光优美的作品。3. 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在还乡途中逗留岳阳,登临黄鹤楼时所作。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C.这首诗在取景上颇具绘画美,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D
15、.诗中多处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在诵读时声音铿锵,晴朗和谐,有音韵美。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
16、融景中。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6.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五、理解作答: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7、? 3.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使至塞上1.此诗作者_,_(朝)诗人。(2分)2.“_ ,_ 。”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2分)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 辽阔,路途的遥远。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
18、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 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5.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
19、边塞去慰问将士。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 阔、意境雄浑。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7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3分) 8.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2分) 第四首:渡荆门送别一、填空1、作者_,号_,唐代伟大的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 ,与杜甫并称“_”。2、山随平野尽
20、,_。3、月下飞天镜,_。4、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5、渡荆门送别中展开奇特大胆的想象的句子是“_,_”6、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了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7、 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二、简答1、请描绘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诗的景象。 2、颔联中的“随”字用的很好,请说说这个字的妙处。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三、选择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1、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这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字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彩云构成海市蜃楼衬托出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怜”故乡水的原是诗人,却说故乡之水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巧妙的构思越发显出自己的思乡深情,真所谓言有尽而情无穷。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且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和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
22、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州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3、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
23、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第五首:钱塘湖春行一、填空(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 , ”。(2)、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是:“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 ”。(5)、 ,浅草才能没马
24、蹄。二、内容赏析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 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 _。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的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6、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
25、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8、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10、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1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
26、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12、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尤其是( )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6)几处早莺争暖树, 。第一首:野望【参考答案】一、填空题:(略)二、阅读理解1、2(略)3、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
27、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5、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6、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描写手法:白描的
28、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7、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三、选择题答案:(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第二首:黄鹤楼参考答案:二、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三、填空5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6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7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
2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9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0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1(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四、1、D、选项错在表达出作者淡然无奈的思乡之情。应该改成:表达出作者缠绵的思乡之愁情。 2、A 3、 A选项应该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4、C5、B6、C五、1.“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3.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第三首:使至塞上参考答案1.王维 唐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4.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