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课题组执笔: 胡小凡 张 春本课题2007年11月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立项为江苏省教学研究课题,组长为常州教育教研室张春,2010年4月结题。一、研究背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教学目标的复合型增强了;二是教学内容打破了教科书的局限,课程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三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收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学习中的合作至少在形式上被强调;四是现代教学手段被普遍采用,学习信息的呈现方式显露出多样化的趋势;五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空间变大了,语
2、文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正处于新的建构之中。但是在课改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验教师却暴露出对新理念解读的肤浅,以至出现了偏差。存在着“五化”现象。 一、教学目标虚化;二、教学方式泛化;三、教学流程技术化;四、情境设计表演化;五、教学评价形式化。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是受应试的影响,热热闹闹喊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未能很好地转变思想,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还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注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应试痕迹严重,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在研究领域,全国初中语文界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教学的一些要素进行了研究,目标教学法、
3、情境教学法等成果已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也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许多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多为课堂教学的某个点滴,或者论述得不够全面深入。本课题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切入,试图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作系统的研究和阐述,以期探索出课堂教学相关领域中的规律,促进语文的有效教学,乃至优质教学。二、理论探索1、概念界定(1)“新课程理念”指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素养,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求学生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而有
4、活力的语文课堂;。(2)“初中语文”是本课题研究的学科对象,在研究实践中主要基于常州地区初中语文的教学沿革和现状,对其他地区的初中语文也会作相应的探索。(3)“课堂教学方略”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主要从教学过程的角度探讨目标、情境、教学方式、巩固拓展、教学结构等的具体策略。2、理论价值(1)创新程度:本课题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切入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既有从和谐角度对初中语文课程构建的整体探索,又有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调整等研究板块,研究系统,探索深入。课题将从六个方面作微观的研考,在此基础上,对初中语文课堂教
5、学方略作系统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2)理论意义:本课题聚焦课堂,抓住教学的主阵地,研究方向紧扣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模块作深入细致地研究,既关注教师的思考与实践,又研究学生主体特点,既有系统思考,又有微观研究,寻求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策略,研究成果将丰富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3)应用价值:很多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方面的了解都比较模糊,理论认识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惑,本课题是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的研究视角, 遵循从课堂中来到课堂去的研究原则,研究成果将为一线语文教师带来有益的指导。如案例研究,可以改变案例作为教学例证的浅层次应用方式,把案例
6、作为分析问题和考量行动的抓手,作为个人教学反思的催化剂。 3、主要观点(1)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方略,从“和谐”角度出发,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和谐”理论,研究并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体现了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思路的创新。同时,把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研究的全过程置于师生视界的融合之中,满足了师生共同的自主发展需要。此外,从“和谐”出发研究课堂行为,不仅拓展了教学行为研究的视野,丰富了教学行为研究的内涵,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既是新课程实施模式的探索,也是主体性教学思想的丰富,构成了和谐语文课堂建设的新
7、亮点。(2)目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目标清晰,现场教学就能有的放矢,学生课后自主评价课堂所得就有衡量的标准,也便于教师课后自我反思教学指向的效度。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来设计,必要时还要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使目标的预设合理、可操作。师生对课堂教学效益能否正确评估取决于教学目标文字表述是否科学、准确。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不等于目标就能实现,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存在许多变数,众多因素,众多合力促成目标的实现。同时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不同,分层目标的设计就
8、显得很有必要。教学目标也不同于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不等于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教学任务的量与教学目标的度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学目标的产生方式也是多样的,一般由教师设计,但是学生也可以参与设计教学目标,甚至成为某堂课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角。由于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能产生自己的能量,虽然目标是预设的,但是围绕目标会产生无法预见的教学结果,消极的就会抑制教学过程,阻碍目标的达成,积极的就可能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当然这需要教师敏锐的捕捉能力和高超的引导、指导水平。目标的动态生成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一样的水平,其生成的状态,生成的度与学生的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能力有关,学生的综合素养影响目标动态生
9、成的水平。(3)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思维,产生学习情趣,提出思考问题的必要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与目标的设计紧密相关,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决定教学情境呈现方式和有效性。教学情境不是固定不变的预设,同样是动态生成的,需要教师敏锐的教学机智进行调整,不断激发或维持学生的学习欲望、问题意识。教学情境的创设主体是教师,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生成教学情境,例如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选择问题,产生问题情境。教师要关注偶发性情境的产生,例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突然提出非预设的问题情境,教师
10、要视问题的价值、预设目标、教学时间和学生关注程度给予恰当地引导。一堂课整体的高质量的教学情境设计不仅使教学环节丝丝入扣,而且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情趣。(4)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方式包含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教的方式要以学的方式为前提,很多学的方式也就是教的方式。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不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也不是仅仅是预设目标决定的,也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的特点。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遵循主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无论是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还是两者的统一,都是
11、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策略,因而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的组织与管理,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让每个学生在处在学习的状态之中,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5)讲求高效的课堂教学必然关注课堂上的巩固和拓展。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效果如何一直是萦绕教师心头的三大问题,而要提高学得效果就要运用巩固拓展的机制。巩固与拓展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模块,对某项知识、技能的进一步理解、消化、提升,也可以融合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之中,在学习新知识、新思维的同时予以巩固和拓展。评价是进行巩固拓展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应是多元的,教师的鼓励、肯定、微
12、笑、指导和一些肢体语言,如摸学生的头,翘大拇指,摇头等是评价的方式,同学的肯定、反对是评价的方式,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总结也是评价,教师无论是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评价的目的是维持或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自信,巩固学习所得,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态度价值观上能得到更好的发展。(6)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有助于教师顺利达成预设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是相对完整的系统,同样,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理、教学素材的特点、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储备、教学技术与设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班级教学
13、等因素都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地系统整合与创新决定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的有效程度。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教学任务的容量与密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是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考虑的四大要素。从板块结构来看,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有递进式,并列式,总分总式,但是都应遵循基本的认知规律,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设计之中。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也是预设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适时地调整,因此与预设相比,实际的教学结构与流程可能是不完整的,也可能增加了更丰富的模块和教学环节。只要没有无效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够紧绕教学目标,学生保持很强的学习欲望,调整
14、和变化都是必要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应始终遵循和谐教育理念,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形成和谐的语文教学系统,学生学得有味,学得有法。(7)尝试基于发展性评价层级表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让学生主动习作,自主发展。根据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将初中阶段记叙文的训练重点作一分解并制定的一个评价方案层级表。其作用是将写作的理论知识化作可操作的行为术语来指导教和学,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和引导学生作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其的价值也不仅仅是评价,而且是学生写作中所需要的实际做法的“方向说明书”。初中记叙文写作层级表的评价与指导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评价的主人。评价过程中的“写作、自评、互评、师评、写作后记”
15、等环节都是需要学生的真实参与,同时也是时刻关注学生的情况,以学生的发展情况制定发展目标,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借助这层级表,学生可以较准确、科学地评价自己在某专题上的写作能力水平和层次,准确地定位也能让学生有清晰的努力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以评价层级表为基础的写作评价指导能更进一步充实记叙文写作评价研究内容,拓展评价的研究领域。创设评价层级表让学生明了作文各要素的具体组成,将评价标准具体化并使学生能明白自己作文需要提高的方向,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和训练,以达到更高效地进行记叙文指导的目
16、的。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流程以及相应模块的预设和生成的有效策略,促进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优质教学。2、通过研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语文课业负担,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通过研究,提高研究队伍的理论和研究水平与语文素养,带出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并影响本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二)研究内容1、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研究。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本课题将研究教学目标的预设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研究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与课堂呈现方式;研究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
17、究目标生成的有效策略。2、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调整研究。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本课题将研究教学情境设计的特点、原则,研究教学情景的呈现方式;研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调整策略。3、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与创新研究。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式,本课题将研究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并根据教学实践开展教学方式的创新性研究,同时将研究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有效运用策略。4、巩固与拓展的有效性研究。知识、技能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都需要进行有效地巩固与拓展,本课题将研究课堂教学中巩固与拓展的方式方法;同时研究课堂教学评价呈现方式与有效性。5、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与调整研究。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教学结构与
18、流程将不同的教学模块进行串联和有机整合,本课题将研究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与调整的有效策略。为了能使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与调整研究更为合理,我们从和谐课堂的形成切入,探索语文教学的理念,又成立了一个专题研究小组,展开“基于发展性评价层级表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的研究,开发记叙文的主题设立、语言表述、选择素材、谋篇布局、设置情节的波澜、人物描写、设置开头、设计结尾等八个方面的评价层级表,较科学地制定各等级的标准,研究如何提高的途径与具体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层级表进行自评、互评,运用层级表从各个维度准确地评价作文,明确作文的优劣所在;指导学生根据层级表的指导修改作文,帮助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
19、上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运用层级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的同时,也不断对评价量表进行修改,以提高层级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与流程的设计与调整研究更为具体,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也。四、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运用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再联系教学实践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提炼。通过主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改进三大步骤开展行动研究,力图从实践的层面探索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略。同时结合教学实践中个案,进行个案研究,通过现场观察和细节分析,对研究内容作深入的思考,努力形成合理有效的教学方略。具体研究过程如下:(一)选聘成员,完善研究机制阶段:2007年
20、11月2008年2月本课题2007年11月立项后,课题组在常州大市选聘研究成员。经过申报和资料审核,课题组在办学水平不同层次的学校中选聘了一些热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了核心研究组。同时常州市的名师工作室提出参与研究,黄敖兴工作室和岳亚军工作室成为本课题研究的集体成员。2009年上半年课题组副组长曹介良成立常州市名师工作室,使本课题的研究队伍更为壮大,研究的视域更为宽广与精深,为和后期研究的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组制定了研究制度,对研究行为、研究组织、研究过程进行了规范,保障研究活动的持续性和成效性。按照市教研室的要求和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专人负责,建立课题研究网站,在常
21、州市初中语文网站中建立连接,以便研究人员交流共享,也便于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交流,推广成果。研究成员来自整个常州市不同的学校,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QQ群,研究成员可以在群中即时交流研究信息,保障研究过程顺利通畅。(二)开题论证和学习阶段:2008年2月2008年3月立项后课题组研究核心组在组长张春老师的组织下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反复论证,邀请特级教师潘克勤老师针对研究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解析,详细地介绍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的基本特点。同时,课题组邀请了教研室理论组龚国胜老师为全体研究教师做了课题研究技术的专题指导,组织研究成员参加了在扬州进行的“实施新课程 重读叶圣陶首届中学语文教学扬州高端论
22、坛”研讨活动。经过反复辨析,课题组成员深知本课题对整体提高区域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作用,对研究的实施策略逐步明朗。为让研究成员能高屋建瓴,科学地展开课题研究,课题组采用集中学习、网络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和课堂观察分析。有关课题研究的和谐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迁移理论、语文课程教学论、教学设计理论的了解有助于研究成员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学生学习心理、课堂组织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的技术。同时在课题组组织的多次课堂教学研究中,研究成员将文献研究与课堂观察紧密结合,对本课题实施的环节有了理性和感性的认知。(三)成立专题,行动研究阶段:2008年4月2009年6月经过学习,课题进入专题研究
23、阶段。研究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组成六个专题研究小组:1、和谐课堂的形成研究。2、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3、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调整的研究4、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与创新研究5、巩固与拓展的有效性研究6、基于发展性评价层级表的记叙文写作指导每个专题研究小组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独立开展专题研究,每个研究小组都按照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制定专题研究方案行动研究的程式开展研究活动。在总课题组统筹下,每个专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活动时,其他小组都派人参与,同时研究进展及时在课题网站上展示。为了促进各个专题的深入研究,又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形成整体,总课题组在2008年4月、7月、12月,2009年5月集中举行专题研
24、究研讨活动,对每一个专题研究的切入、调查分析设计科学性,研究计划的制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每一个专题研究小组都不断明晰研究思路,研究活动扎实有效。(四)中期评估,反思调整阶段:2009年7月2010年1月2009年7月初,课题组全体成员集中在常州市教研室进行中期评估,对开题以来的课题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后期研究作了进一步的规划。2009年9月开始,各专题研究小组根据中期评估的情况,加强小组的研究管理,研究成员紧密联系,围绕后阶段的研究安排逐步探索,各专题研究小组的研究成员在本学校带领语文教师深入探索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组部署了作文教学研究小组在常州市24中借班面向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全市语
25、文教师开设研究课,成功运用量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在评估中活动全市听课教师的好评。(五)深入研究,梳理结题推广阶段:2010年2月2010年4月为了能在各个专题有更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开学伊始在清潭中学北校区对各专题的研究做了统一安排,进一步用课堂教学验证教学策略的预设。从3月开始,各专题研究小组分别在西林实验学校、田家炳初中分校、勤业初中、北环初中等开设主题研究课,并向全市语文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成员公开,课题组研讨每一个专题的行动经验,全市语文教师观摩习得,经过一个月的课堂主题研究,在4月初完成了各专题研究的尝试、论证与进一步的修正。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不断梳理、归纳研究成果,使教学方略
26、逐步清晰。4月初,课题组举行各专题研究小组结题准备会,回顾两年多来课题研究路径,对课堂实践中的有效经验和文献研究中归纳出的有效教学策略做进一步的提升,完成了结题报告撰写和结题支撑材料的整理工作,并向全市开设课题研究汇报课,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五、实施策略经过一年多的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课题组对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认识由混沌到清晰,在教学策略上由模糊到有的放矢,已形成了初步的理性归纳:1、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形成新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课堂上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然而,根据调查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关注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案,忽略了学生的精
27、神需求,以致学生消极应付,甚至当众逆反、公然顶撞等等,也谈不上和谐课堂了。构建“和谐课堂”的形成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设以和谐师生关系为特质的和谐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诸要素生态平衡。我们认为,“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的平衡,体现在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诸多关系中,我们要抓住“教师和学生关系”这一主要矛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三种状态:“以学论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和谐的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人格的感召。师生间的和谐教育关系体现为一种亲近、融合的关系。这种融合关系是教师应当成为
28、学生的挚友,而非慈母;是忘年交,而不是一般的长者和幼者的关系,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宽松、友爱的氛围。在这样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就会形成“对话式”的沟通、交流。这种对话区别于居高临下的“训话”,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还要意识到:学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在合作和竞争中,“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一定要分清。正确的定位应该是合作为主。学生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性格互补,思维共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课堂教学中用能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探索语文学习规律,能够主动互相交流,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优点和长处,这样的相互学习就能提高学生的整体
29、水平,也实现了整体国民素质提高的目的。(2)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语文学习品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秀的语文学习品质是学生主动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条件,其核心就是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尊自信,能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能自觉自理;其次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生活中观察学习,将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胆略,敢干怀疑、敢于批判,善于实验,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因循守旧,寻找自己思维的独特性;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善于在实践
30、中验证自己的思维,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思维品质。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发展,形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不仅关注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完成及其发展水平的提高,还要高瞻远瞩,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语文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这是学生和谐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要求,把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作出选择,按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当好指导者,以确保学生选择的合理和发展的方向。让学生“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才能改善自己的学习;也只有相信自己,才有可能获得学习的成功,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改善自己的学习,以达到和谐的发展: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
31、人格上的有利与不利方面,以便扬长避短,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树立自觉、自愿、创造性的学习态度;了解自己的学习志向水平。可增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养成有组织的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记笔记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思维的策略、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获得一套适合于个人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表现自己,欣赏自己”,教师要提供多种语文学习机会让学生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成果,并让学生在展现自己的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己。把教学建立在“尊重与
32、信任,乐观与宽容”的期待上,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我们的教学常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感,让教者的人格有足以感化学生的力量,让学生享受到教学的幸福。“和谐课堂”的形成应着眼于课堂教学中促进和谐的实施策略,侧重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式的使用,教学契机的把握,教学语言的组织,教与学关系的处理。(3)把握语文教学的特征和课堂教学的规律,整体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和谐的语文课堂构建体现在语文教学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符合课堂教学的规律,切实符合减负增效的要求。语文学习是一项综合工程,学生要在词句篇章、生活阅历、表达运用、联想想象、情感与价值观等各方面具有深厚的积累和丰富的体验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因而和谐的语文教学应该以社会为课堂,生活为文本,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博闻强识,在语文课堂上增强学习情趣,掌握语文积累与运用的方式方法,在生活实践中提高领悟社会的能力,提高语文学习与运用水平。和谐的语文教学不仅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同时应讲求学段的系统推进,在初中阶段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