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296.44KB ,
资源ID:112301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12301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态住区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住区指标体系研究报告.docx

1、生态住区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生态住区指标体系研究报告组长:黄雪瑞组员:牟爽 陈慧珍严娟 马帅1生态居住区概念及相关概念1.1生态住区1.2可持续住区1.3绿色住区1.4低碳住区2生态住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践案例2.1生态住区评价体系的发展概况2.2美国LEED2.3英国BREEAM2.4日本CASBEE2.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6绿色社区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2.7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2.8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2.9实践案例2.9.1瑞典马尔默Bo01生态住宅示范区2.9.2杭州江南春城白云深处绿色生态住宅区3生态住区评价指标体系3.0自然生态环境3.1交通3.2居住指标3.3能

2、源利用3.4废弃物管理3.5建造技术 3.6住区综合管理能力3.7信息化参考文献任务分配 1生态居住区概念及相关概念1.1生态住区生态住区是以生态学及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城市人类居住地。是以生态学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理论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型技术为手段,最高效、最少量地使用资源、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冲击,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并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的状态,既能满足整个居住区内部系统的生态平衡,又能保证同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其特征归纳起来有发下几点:第一,尽可能节约资源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体现“5R”

3、 原则(Revalue Renew Reuse Reduce Recycle)即再评价、更新改造、再利用、减少消耗、重复利用;第二,保护生态系统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第三,对人的健康无害主要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选用绿色建材和低污染无毒的材料。1.2可持续住区“可持续性发展”最初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演进。在联合国发展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是这样阐述的:“这是一种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住区的可持续设计应当符合以下的原则:(1)与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居住区的建设和规划应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尊重自然,避免人类活

4、动对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是人类与自然共存共生;(2)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原则:居住区既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能创造最适宜的人居环境又要符合城市的长远发展,同时生态环境设计能适应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3)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现有的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倡4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回收利用(recover)、重复使用(reuse)、循环使用(recycle);开展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住区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改变住区的能源供给结构,提高住区的自身的独立性,减少对城市的能源需求。(4)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乡土化的地方文化传统,充分利用

5、地方资源;(5)住区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应保证住区阳光充足、空气无污染、无噪声,进一步提高住区的生活舒适性,保证居民日常生活安全,使居住者有强烈的归属感;依据这个原则,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的住区的发展模式,“可持续住区”的涵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住区居民适宜住房的保证;二是居民安全和健康的保障;三是人与城市环境和住区环境的和谐发展;四是城市住区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五是住区的基础设施和住区能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1.3绿色住区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是以生态(自然与人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

6、发展为目标,建立在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最和谐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和物质多级传递、循环再生原理,结合系统工程方法和多学科现代科技成就,根据地域环境和资源(自然与人文)状况,强调优化整合住区的功能结构,在时间上具备动态适应性,经济上以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效益,技术上以绿色适宜性技术为支撑,在使用中能够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自我维持,同时具有满足全面生活需求、高效和谐、自养自净、无废无污、节能节地、文脉延续等特性,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的一种新型住区。 “绿色”作为一种能够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现象,在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均有所体现。比如人们常说的绿色农业

7、、绿色食品、绿色城市、绿色建筑等。绿色文明的发展方式摒弃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进。而绿色住区概念的提出同样借用了“绿色”的象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住区”与“生态住区”的涵义基本相同,只不过“绿色住区”的使用更加通俗,更加贴近大众而已。 1.4低碳住区是指在社区内除了将所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降到最低,也希望透过生态绿化等行动,达到零 碳排放量的目的。低碳住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能源结构的循环,领先的小气候和可持续能源的社区。传统意义上的绿色生态 住区包涵了五个方面的评价体系:一是选址与住区环境、二是能源消耗、三是室内空气质量、四是住区水环

8、境、五是材料与资源。而“低碳”住区将这五个部分用低碳这一根主线串联起来,通过对住区项目的最终碳排放效果进行评价,用二氧化碳减排量的量化数据来反映住区技术的集成和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最终效果。与绿色生态住区通过各个单项技术的综合评估相比,单一数据的考量具有直观了然的优势。在这里可以把“低碳”住区的内涵归纳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住区。而“低碳”住区的外延可以用住建部提出的“四节一环保”来论释。作为目前住宅小区建设评估的最高标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很好地反映了“低

9、碳”住区的特点。通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设计策略营建的住区毫无疑问也是符合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住区相同点不同点生态住区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节能减排,实现能源和各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舒适宜居的住区生活环境。更加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较多的注重景观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舒适节能。绿色住区可持续住区强调满足自身需求又不影响后代,是一种理想的住区形式。低碳住区更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更注重技术层面的节能综上可以得出以上几种住区的关系大概可以概括为:低碳是一种手段,绿色生态是一种方式,而可持续发展是目标。 2生态住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践案例2.1生态住区

10、评价体系的发展概况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就开始了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1990年,英国的“建筑研究中心”(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提出的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综合评估体系,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应用于市场和管理的绿色建筑评价方法。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编写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

11、l Design ,LEED)问世,目前被美国48个州和国际上7个国家所采用。由日本政府、企业、学者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与2002年推出的建筑物综合环境效率评价体系CASBE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不仅可以用来指导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还可以用于确定建筑物的环境标签等级,为能源服务公司和建筑更新改造活动提供咨询,指导建筑行政管理等方面。加拿大自然资源部(Natural Resource Canada)发起并领导了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用

12、以评价建筑的环境性能。其参与的国家由最初的14个增加到包括中国在内的25个,目的是编制一套统一的性能参数指标,建立全球化的绿色建筑性能评价标准和认证系统,使得有用的建筑性能信息可以在各个国家质检交换,最终使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绿色建筑实例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和参照性。此外,还有德国的生态建筑导则LNB、澳大利亚的国家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挪威的ECOPROF工LE、瑞典的Eco_ Effect、法国的ESCALE、中国香港的HK_ BEAM以及中国台湾的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等等,都为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我国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于2001年5月27日正式通过了由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

13、进中心编制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2001年9月底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公布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2年、2003年和2007年三次修改再版。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生态住宅和绿色建筑的深入研究,在2007年第三次修改中,将其更名为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同时对原有的评估体系和具体评分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2006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其他一些研究院共同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此基础上,2007年由建设部促进中心、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8年6月,建设部

14、科技司委托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写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部分(规划设计部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等条件都不相同,建设部也希望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上,根据各地的情况,各地推出符合地方特色、更定量化及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性标准。如浙江省2006年10推出了绿色建筑标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年7月编制的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2008年3月的广西绿色建筑标准审核稿,等等。2.2美国LEED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领袖(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冶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它是

15、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nited State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S)于1998 年正式推出,目的在于通过创造和实施广为认可的标准、工具和建筑物性能表现评估标准,从而鼓励并加快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的建造与开发技术的采用10 。经过10 余年的发展,LEED 已经开发出适应于不同类型和生命阶段建筑的一系列评价工具。目前对于LEED 的研究性文献很多,而LEED 由于其评价体系结构简单、完整、清晰,易于使用者从宏观把握等优点而被广泛认可和采用1。2.3英国BREEAM英国的“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价方法(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

16、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它是由英国建筑研究所(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BRE)于1990 年开发的评价系统,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BREEAM 是最早具有影响力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致力于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2 。2.4日本CASBEE日本的“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 CASBEE)。它是

17、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支持下,由企业、政府、学术界联合组成的“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冶合作研究的成果。它虽然诞生于其他一些国际著名的评价体系之后,但是其发展迅速,目前,CASBEE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而开发的评价工具已经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并且处于不断扩充和生长之中3 。2.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Evaluating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s, ESGB)是我国建筑部标准定额司于2006年组织编写的旨在加速改变粗放型的建筑现状的评价体系,按照建筑全生命周期原则制定,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3 。2.6绿色社区考核

18、指标与评价标准“十五冶期间,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开展了“绿色社区冶创建活动,注重社区的组织管理,推动基层参与国家、省、市等各级生态社区的创建4 。各省制定了绿色社区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Evaluating Indicators and Assessing Standards for Green Communities, EIASGC),从基本条件、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展开考核5 ,但由于地区差异较大,国家没有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反映社区的生态建设过程、水平和可持续性而设计的。因为对生态社区概念理解的差异性,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

19、,生态社区指标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包括评价主体、指标框架、指标值和综合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覆盖了社会、经济、环境、建筑等多方面的内容。2.7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于2001年5月27日正式通过了由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制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该导则主要从九个方面进行了要求,分别为: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和绿色建材系统,每一系统均按照“一般要求技术要点工程建设要点”的结构进行规范。其目的是能有效指导生态居住区的建设,使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

20、、节材和治污”的方针,加强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2.8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2001年9月底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公布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2年,2003年和2007年三次修改再版。在2007年第三次修改中,将其更名为(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同时对原有的评估体系和具体评分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新的评估手册包括评估体系、评估方法和评分标准两个主要内容。其中评估体系由选址与住区环境、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五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子因素。评分标准体系由必备条件审核、规划设计阶段评分标准和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评分标准三部分构成。单项总分为100分,阶

21、段总分为500分,项目总分为1000分,参评项目的评分方式分为单项评估、阶段评估和项目评估三种,符合单项生态要求的参评项的单项总分必须达到70分及以上,符合阶段生态要求的参评项目的各单项总分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阶段总分达到300分及以上,符合项目生态要求的参评项目,其单项总分必须达到60分及以上,阶段总分达到300分及以上,项目总分达到600分及以上。2.9实践案例2.9.1瑞典马尔默Bo01生态住宅示范区概况:2001年在瑞典马尔默市举办了一次面可持续发展及绿色生态的住宅展览,同期启动了一个住宅示范区项目,名为Bo01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该住宅示范区采取边建设边展示的方式,于2005年秋季

22、全部竣工(见图1)。 技术措施及效果:(一)节能减少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消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供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所致力研究的课题。具体到Bo01项目,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实现了Bo01小区1000多户住宅单元100%依靠可再生能源,并已达到自给自足。1.能源供应上,100%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见图2)。 (1)风能:依靠风力发电,主要来自于一个2MW风力发电站,能够满足Bo01小区所有住户的家庭用电,热泵及小区电力机车的用电;(2)太阳能:用于发电和供热。在Bo01小区一栋楼顶安有约120 m2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年发电量

23、估计为1.2万kWh,可满足5户住宅单元的年需电量。此外, 还设有1400 m2的太阳能板,分别安装在8个楼宇,年产热能约525MWh,相当于375kMh /m2年),可满足小区15%的供热需求。(3)地热资源 :采用地源热泵技术,通过埋在地下土层的管线,把地下热量“取”出来,然后用少量电能使之升温,供室内暖气或提供生活热水等。在Bo01住宅示范区,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将地下90米井中约15的水,通过热交换器,分别可达到67用于冬季供热和5用于夏季制冷。另外,这些房子大多安装了温度传感器。它可以使供暖系统随时感知室内外的温度变化,自动调整锅炉或热泵的供热效率,避免浪费能源。以上措施可满足Bo01

24、住宅示范区85%的供热需求。2.能源消耗上,瑞典地处北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因此所有建筑物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就是取暖。建筑供暖占瑞典全国总能耗的四分之一,占建筑能耗的87。Bo01住宅示范区能源的消耗主要集中在暖通空调和家庭用电方面,小部分用于驱动热泵、小区电瓶车的充电、以及其它公共设施的运转。(1)限制能耗:Bo01严格规定每户的能源使用/消耗(包括家庭用电、暖通空调)不能超过105kWh/m2年(2000年瑞典家庭平均能源使用/消耗水平为175kWh/m2年),在满足使用需要和保障舒适度的同时,体现了节约能源的原则。(2)提高能效:Bo01采取多种措施,如 “质量宪章”,要求从楼

25、面设计、建材选择,以及户内电器的配套上都力求实现能源效率高、日常能耗少。小区广泛推广植被绿色屋顶,可以有助于保温、减少能耗而且环保。(3)充分利用IT信息技术,加速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和认知,使居住者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参与者。Bo01示范区项目自启动伊始,就在能源生产与消耗、用水、垃圾、交通等设备安装方面运用电子卡技术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运行监测,形成的数据库不仅为小区管理提供了依据,更可贵的是为小区每个住户提供了许多的动态信息服务。3.能源的供求平衡方面Bo01做法是引入“大循环周期的概念”,即小区的电网、热网与市政电网、热网是串联的,保证了小区可再生能源在生产高峰时可将多余电量输给城市

26、公共网而不浪费;反之,在低谷时可从公共电网获得补充。使得Bo01示范区在以年为周期的测评中,实现了小区能源的自给自足和供求平衡。(二)节水瑞典国土因为冰川纪的原因,使得国内湖泊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所以在水利用方面更注重污水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Bo01住宅小区的做法包括:1.给排水系统:Bo01小区的给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相连。2.雨水处理系统:主要针对瑞典南部多雨的特点,将雨水排放系统设计为雨水首先经过屋顶绿化系统过滤处理,补充绿化系统水分,其余雨水经过路面两侧开放式排水道汇集,经简单过滤处理后最终排入大海。3.节水器具:住宅单元中普遍采用节水器具,例如两档、甚至三档的节水马桶,部分单元还安

27、装了节水龙头。(三)节地主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高小区的土地利用率,同时增加小区的美学观赏性。1.土地利用上,沿袭了瑞典传统的低密度、紧凑、私密、高效的用地原则。Bo01规划以多层为主(3-6层),容积率较本地区其他住宅小区高。在设计上,在体现多样性的同时,又很好地实现了和谐统一,并突出展示了以人为本的功能性原则。2.充分利用地下停车场、鼓励自行车和公共汽车、在小区使用电瓶车等。(四)节材1.主要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采用先进的住宅建造技术,达到节约建筑材料的目的。2.在小区招投标阶段,就提前公布建材选用指南,明确列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清单,要求所有工程承包单位必须遵循。3.小区公共

28、部分尽量应用使用寿命较长、可再生利用的材料(木材、石料等),并对未来可再用于铺设道路的底料加以考虑。(五)环保1.生物多样性保护:在Bo01项目启动伊始,先由当地的环保和科研机构对住宅示范区进行地毯式的物种搜索以及土质和水文测试,务求在项目开工之前,对那些曾在当地出现的物种进行妥善的移植和保护,并在项目后期进行景观设计时再移植回来。2.植被屋顶:在Bo01小区中,绿色的屋顶构成该住宅示范区的一道风景(见图5)。其主要的功能是调节降水;此外这样还有利于屋面的保温隔热。3.固体废弃物处理(1)生活垃圾的处理:Bo01的做法是按照3R原则,遵循分类、磨碎处理、再利用的程序。居民首先将生活垃圾分类,然

29、后把分类后的垃圾通过小区内两个地下真空管道,连接到市政相应处理站,通常食物垃圾经过市政生物能反应器,可转化生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有机肥;其它类干燥垃圾经焚化产生热能和电能。据测算垃圾发电可为住区每户居民提供290kWh/年的电量,足够满足每户公寓全年的正常照明用电。(2)建筑垃圾的处理:Bo01小区将建筑工地的垃圾细分为17类,大大提高了垃圾回收利用的效率。此外,很多开发单位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住宅建筑的部品,减少了现场的建筑垃圾量。4.污水处理:Bo01小区的污水通过市政管网并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有两个厂房的功能值得一提:一个厂房负责将收集的污水进行发酵处理从而生产沼气,经净化后可以达到

30、天然气的品位;还有一个厂房的功能是对污水中磷等富营养化学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5.清洁能源:垃圾处理后的沼气发电可用于小区内电瓶机车的充电。2.9.2杭州江南春城白云深处绿色生态住宅区7概况:由浙江金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江南春城,位于杭州城西余杭镇、闲林镇,距市中心15公里,占地200公顷,根据不同地形环境,开发别墅、排屋等高档住宅及多层普通公寓。其中,江南春城白云深处绿色生态住宅区占地53.3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43200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35400平方米,公建面积7800平方米。规划居住516户,大型会馆一座,幼儿园一所。小区建筑密度 16.9%,容积率0 .37,绿地率63%,是

31、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绿色生态住宅区。2001年8月,已向国家建设部申报,作为“国家级绿色生态住宅示范小区”。技术措施及效果:(一)能源系统改进江南春城白云深处生态住宅区的能源系统建设包括:保障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电能、管道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和太阳能、地势能等新能源。在规划设计中,根据杭州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电能和天然气作为社区的主要能源形式,新能源的利用主要为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草坪灯两种形式,其使用量达到社区总能耗的10%(折合成电能计算)。除了采用常规能源外,在建筑节能方面,主要采用以下措施:1.改进设计方法(1)建筑选址。住宅建筑选在向阳地段,以最佳的建筑朝向、间距争取更多的日照。(2)

32、建筑布局。利用建筑的布局,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建立气候防护单元,以达到节能目的。(3)建筑形态。节能建筑的形态不仅要求体型系数小,而且需要冬日辐射热多、避风有利。因此,在选择节能体型时综合考虑了冬季气温、日辐射强度、建筑朝向、各面围护结构保温状况、局部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优化组合各因素后才确定。(4)建筑间距。阳光不仅是热源、光源,还对人的健康、精神心理产生影响。所以,白云深处生态住宅区在保证室内获得一定日照量的前提下,确定住宅建筑的最小间距。(5)建筑朝向。朝向选择因素如下:冬季保证适量并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夏季有良好通风,冬季避开冷风,充分利用地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